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下白垩统孟疃组的恐龙足迹群及蜥脚类足迹形态的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17
1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贾程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60,共13页
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三号足迹化石... 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南古寨孟疃组发现了数种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这些足迹出现在同一层位的四个相邻的足迹化石点。这些足迹化石点至少保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兽脚类足迹和未成年—成年的蜥脚类足迹。南古寨三号足迹化石点的兽脚类足迹和蜥脚类足迹出现了"回填"现象,这是在足迹所附带的沉积物与基底地面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流体和塑性行为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足迹 似雷龙足迹未定种 兽脚类足迹 孟疃组 早白垩世
原文传递
山东郯城以蜥脚类恐龙为主的足迹化石群:古生态学及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日辉 陈晓辉 +3 位作者 李建军 王宝鹏 孟元库 刘明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57,共10页
在山东郯城县清泉寺附近发现一个以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大型化石点。化石分布在4层连续层面上,足迹数量达200多个,但较清晰的主要分布在第2层面上,有71个,多呈椭圆形,其中最大的103cm,最小的13cm。尽管足迹总体较为杂乱,大小差别很大,... 在山东郯城县清泉寺附近发现一个以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大型化石点。化石分布在4层连续层面上,足迹数量达200多个,但较清晰的主要分布在第2层面上,有71个,多呈椭圆形,其中最大的103cm,最小的13cm。尽管足迹总体较为杂乱,大小差别很大,风化剥蚀严重,但仍可识别出至少6条行迹。推测这6条形迹中的5条为蜥脚类,另一条为鸟脚类。中间的3条(Tw3~5)大致平行、行迹方向相似(NNE),足迹大小相似(长度平均值分别为75、74、71cm),行迹较为紧密(行迹中线间距离最宽处约1.7m),应为同时、并排行进的3个成年个体形成。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在行迹Tw4的中间,夹杂分布着至少12个小型椭圆形足迹,长轴直径13~21cm,有的足迹踩在大足迹之上,推测至少为2个跟随父母行进的幼年个体的行迹。边缘的3条行迹(Tw1、Tw2和Tw6)方向相反,应为随后的恐龙所遗留。通过恐龙行迹特征的研究,提供了蜥脚类恐龙群居的新证据。传统认为,该足迹点的产出层位为早白垩世大盛群最顶部的孟疃组,但根据足迹化石的产出特征及组合特点,结合含恐龙足迹层位的区域对比,认为清泉寺地区产恐龙足迹的这套地层应属于大盛群田家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恐龙足迹 早白垩世 田家楼组 山东郯城县
下载PDF
我国首次发现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3
作者 杨朴宇 胡柏林 《科技潮》 2000年第11期150-151,共2页
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不久前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其中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该地区,有两个地点还发现了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的足迹混在一处,这一“两足并存”的发现在我国也是首次。今年,50多岁的鄂托克旗... 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不久前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其中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该地区,有两个地点还发现了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的足迹混在一处,这一“两足并存”的发现在我国也是首次。今年,50多岁的鄂托克旗查布蒙古族牧民吉尔嘎拉,在家乡的一条小河边上发现了许多“大象”的脚印,然后将此事告知有关部门。随后,北京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古动物学研究
下载PDF
山东诸城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群的非鸟恐龙与鸟足迹化石组合(英文) 被引量:20
4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1 位作者 王克柏 李日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5-1112,共8页
中国山东省诸城盆地张祝河湾村下白垩统杨家庄组发现了非鸟恐龙(蜥脚类和鸟脚类)与古鸟类足迹。该足迹点的非鸟恐龙足迹深受水浸沉积物的影响,发生了强烈变形。蜥脚类足迹的前后足迹面积相近,造迹者行进缓慢。鸟脚类足迹属于禽龙-鸭嘴... 中国山东省诸城盆地张祝河湾村下白垩统杨家庄组发现了非鸟恐龙(蜥脚类和鸟脚类)与古鸟类足迹。该足迹点的非鸟恐龙足迹深受水浸沉积物的影响,发生了强烈变形。蜥脚类足迹的前后足迹面积相近,造迹者行进缓慢。鸟脚类足迹属于禽龙-鸭嘴龙类型的足迹。古鸟类足迹并不类似于中国以往发现的中生代鸟类足迹,而类似于韩国滨水鸟类足迹的金东鸟足迹(Jin-dongornipes)。讨论了莱阳足迹(Laiyangpus)和拟跷脚龙足迹(Paragrallator,亦译为拟似鹬龙足迹),前者因模式标本遗失而不明确,后者可归入安琪龙足迹未定种(Anchisauripus isp)。这批足迹的发现大大增加了山东省东部恐龙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城盆地 早白垩世 杨家庄组 山东 蜥脚类足迹 鸟脚类足迹 鸟类足迹
下载PDF
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邢立达 杰瑞德D.哈里斯 菲利普J.柯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78,共6页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 记述了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莫荣化石点的三道蜥脚类恐龙行迹,共8个足迹,这些足迹被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这些具有宽或亚宽的行迹表明,早—中侏罗世的昌都地区可能生活有大型的巨龙形类。该发现还表明,西藏昌都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动物群不仅具有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相同的要素,还可能具有更多样化的动物区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蜥脚类足迹 巨龙形类 雷龙足迹 西藏昌都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恐龙足迹考察纪行
6
作者 胡柏林 《大自然》 2000年第6期16-18,共3页
今年8月初,由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近20名古生物工作者组成的考察队,分赴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考察恐龙足迹。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李建军和我,与来自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的教授马丁·洛克利以及他的两个学生... 今年8月初,由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近20名古生物工作者组成的考察队,分赴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考察恐龙足迹。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李建军和我,与来自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的教授马丁·洛克利以及他的两个学生戴安娜、乔安娜,对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毛乌素沙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恐龙足迹 蜥脚类恐龙足迹 野外考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