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主要蜥蜴科动物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3,共5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蜥蜴科20属32种蜥蜴和壁虎科1种壁虎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535 bp,其中有161个变异位点,11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55.1%,C+G平均含量为44.9%。Eremias przewals...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蜥蜴科20属32种蜥蜴和壁虎科1种壁虎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535 bp,其中有161个变异位点,11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55.1%,C+G平均含量为44.9%。Eremias przewalskii与E.multiocellata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2,Anatololacerta anatolica与A.oertzen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7,这可能是由于线粒体DNA的基因渗入现象所致。以壁虎科的Ebenavia inunguis为外群,用NJ、ME和MP法重建系统发生树,分子系统树显示,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蜥蜴科分类体系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动物 16S RRNA基因 分子系统发生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我国蜥蜴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微微 刘欢 +1 位作者 赵文阁 刘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目前GenBank上公布的中国9种蜥蜴科动物线粒体基凶组全序列的长度及组成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探讨蜥蜴科物种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全序列 蜥蜴科
下载PDF
安徽黄山发现蜥蜴类新纪录——古氏草蜥 被引量:1
3
作者 洪飞 胡降临 +3 位作者 潘少杰 虞磊 韩杰 方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5-707,共3页
2021年6月26日16:00左右,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30°4′50.83″N,118°8′53.41″E;海拔578 m)采集到蜥蜴1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均确认为古氏草蜥(Takydromus kuehnei)。古氏草蜥隶属于蜥蜴科(Lacertidae)草蜥属(Takydromus)... 2021年6月26日16:00左右,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30°4′50.83″N,118°8′53.41″E;海拔578 m)采集到蜥蜴1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均确认为古氏草蜥(Takydromus kuehnei)。古氏草蜥隶属于蜥蜴科(Lacertidae)草蜥属(Takydromus),旧称台湾地蜥(Platyplacopus kuehn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蜥 新纪录 黄山风景区 蜥蜴科 蜥蜴 安徽省黄山市 安徽黄山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生殖行为及生殖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董丙君 赵文阁 +1 位作者 刘志涛 刘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胎生蜥蜴系卵胎生蜥蜴 ,每年繁殖一次 ,产仔期集中在 7月初到 8月末 ,分娩时间为每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 ,平均窝仔数为 7.8( 7~ 1 1 ) .胎生蜥蜴的生殖行为复杂 .胎生蜥蜴雌性采取高投入的生殖策略 ,其平均生殖投入率为0 .383;雌蜥... 胎生蜥蜴系卵胎生蜥蜴 ,每年繁殖一次 ,产仔期集中在 7月初到 8月末 ,分娩时间为每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 ,平均窝仔数为 7.8( 7~ 1 1 ) .胎生蜥蜴的生殖行为复杂 .胎生蜥蜴雌性采取高投入的生殖策略 ,其平均生殖投入率为0 .383;雌蜥体重、生殖投入率与窝仔数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生殖策略 窝仔数 生殖行为 蜥蜴科
下载PDF
北草蜥精子的超微结构——兼评不同类群蜥蜴精子形态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普 应雪萍 计翔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8-526,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对北草蜥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草蜥精子头部顶体囊始终呈圆形,由皮质 和髓质组成;顶体囊单侧脊的皮质与髓质间具电子透亮区;穿孔器1个,无穿孔器基板;具顶体下腔;细胞核 长形,核内小管缺,核前电子透亮区缺,核肩圆... 应用透射电镜对北草蜥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草蜥精子头部顶体囊始终呈圆形,由皮质 和髓质组成;顶体囊单侧脊的皮质与髓质间具电子透亮区;穿孔器1个,无穿孔器基板;具顶体下腔;细胞核 长形,核内小管缺,核前电子透亮区缺,核肩圆。尾部颈段具片层结构。中段短,多层膜结构缺;纵切面上具 2层线粒体;横切面上每圈线粒体6个;2组致密体,具连续的环状结构;线粒体与环状结构的排列模式:rsl/ mil、rs2/mi2;纤维鞘伸入中段,具终环。主段前面部分具薄的细胞质颗粒区;纤维3和8至主段前端消失; 轴丝呈“9+2”型。蜥蜴科内不同种类的线粒体数目不同,但都具有2组致密体。不同类群蜥蜴的顶体囊、顶 体下腔、核前电子透亮区、穿孔器基板、核肩,以及线粒体与致密体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等精子超微结构特征都 为研究蜥蜴的系统发生提供了辅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北草蜥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药用蜥蜴市场行情走好
6
作者 黄克 《农村新技术》 2011年第5期59-59,共1页
麻蜥是晰蜴目蜥蜴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为草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个别品种向东南分布到江苏和安徽北部,但不超过长江。 安徽省亳州市敬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的麻蜥价格为180元(干品,千克价,下同)。公司经理滕... 麻蜥是晰蜴目蜥蜴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为草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个别品种向东南分布到江苏和安徽北部,但不超过长江。 安徽省亳州市敬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的麻蜥价格为180元(干品,千克价,下同)。公司经理滕丽告诉记者,该品种叫山地麻蜥,市场价格相对便宜,主要功效是活血散瘀、软坚散结、镇惊安神,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或脏腑瘀血及瘿瘤、瘰疬、羊癫风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市场行情 药用 山地麻蜥 市场价格 华北地区 跌打损伤 安徽省
下载PDF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宏 计翔 +2 位作者 屈彦福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5,共6页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蜥蜴科 密点麻蜥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卵数量-大小权衡
下载PDF
孵化温度对白条草蜥孵出幼体大小、形态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潘志崇 计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31-2038,共8页
实验用白条草蜥 ( Takydromuswolteri)卵由 1 999年和 2 0 0 0年 4月捕自安徽滁州的 1 9条成年雌体产出。用 4个恒定温度 ( 2 4~ 33℃ )孵化白条草蜥卵 ,检测孵化温度对孵出幼体大小、形态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孵化卵从环境中吸水导致重... 实验用白条草蜥 ( Takydromuswolteri)卵由 1 999年和 2 0 0 0年 4月捕自安徽滁州的 1 9条成年雌体产出。用 4个恒定温度 ( 2 4~ 33℃ )孵化白条草蜥卵 ,检测孵化温度对孵出幼体大小、形态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孵化卵从环境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 ,卵重量增加与卵初始重量和孵化温度有关。 2 4、2 7、30和 33℃孵化期的平均值分别为 4 1 .9、30 .6、2 5 .8和 2 2 .6 d。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成功率及孵出幼体的湿重、躯干干重和剩余卵黄干重 ,但对孵出幼体的性别、体长、尾长和干重无显著影响。 2 4℃和 2 7℃孵出幼体湿重和躯干干重大于 33℃孵出幼体 ,剩余卵黄干重则小于 33℃孵出幼体 ;30℃和 33℃孵出幼体的湿重、躯干干重和剩余卵黄干重无显著差异。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出幼体一些局部形态特征 :2 4℃和 2 7℃孵出幼体头长和头宽矫正值显著大于高温 ( 33℃ )孵出幼体 ,2 4℃孵出幼体耳径矫正值一般小于较高温度孵出的幼体。疾跑速与幼体体长成正相关 ,与幼体尾长和状态无关。高温孵出幼体运动能力较差。雄性幼体腹鳞行数少于雌性幼体 ,尾长和后肢长大于雌性幼体 ,这些特征的两性差异与孵化温度无关。孵化热环境能诱导白条草蜥部分表型特征的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白条草蜥 孵化 孵出幼体 形态 运动表现
下载PDF
北草蜥禁食期间喜好体温的漂移 被引量:5
9
作者 杜宇 丁国骅 +1 位作者 孙燕燕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9-743,共5页
We used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as a model animal to examine whether lizards shift thermal preferences when faste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March 2007. Thirty-six adults collected from Shengsi, Zhoushan Isl... We used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as a model animal to examine whether lizards shift thermal preferences when faste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March 2007. Thirty-six adults collected from Shengsi, Zhoushan Islands, were equal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fasted) and control (fed) groups, with nine housed together in a 0.6 m×0.2 m×0.5 m glass cage with moist soil (10 cm in depth), debris and grasses. A 100-W light bulb suspended above one end of each cage created a thermal gradient ranging from room temperatures (15℃-24℃) to 60℃ for 12 h daily, so that lizards could thermoregulate during the photophase. Prior to the experiment, lizards were allowed to feed on mealworms (larvae of Tenebrio molitor) for 10 days. Thereafter experimental lizards were fasted for 20 days, and were measured for thermal preferences on Day 1-10, Day 15 and Day 20 since fasting. We found in fasted lizards that selected body temperature (Tsel, a measure of thermal preference)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32.4℃ to 30.9℃ in the first four days, and then increased to a level similar to that (32.9℃) recorded in the controls. Lizards fasted for 9 days or longer did not differ from controls in Tsel. Our study i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hat lizards fasted for a prolonged time may shift thermal preferences in a pattern well fitting to a Gaussian peak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北草蜥 禁食喜好体温 高斯峰曲线 体温调节
下载PDF
华北丽斑麻蜥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来高 屈彦福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通过时间、日摄食量、日粪尿排量、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食物通过时间在26 -34℃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缩短,在更高的体温下则延长。蜥蜴在30、32、34和36℃体温下明显摄入较多的食物、排出明显较多的粪尿。34℃和36℃下的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大于其它更低或更高温度下的对应数值,但这两个变量未因体温变化而呈现清晰的规律性变化。疾跑速在18 -36℃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38℃体温下则减缓。36℃或附近体温最适合疾跑速。疾跑速最适体温接近蜥蜴的选择体温,表明蜥蜴疾跑速的最适温度可能与其选择体温密切相关[动物学报52 (2) : 256 -262 ,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蜥蜴科 丽斑麻蜥 选择体温 热耐受性 疾跑速 食物同化
下载PDF
恒定和波动温度下丽斑麻蜥孵出幼体的表型变异(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琦蕾 刘红霞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9-1057,共9页
作者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模型动物研究恒定和波动孵化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表型的影响。卵在四个恒定[24 ,27 ,30 and 33 (±0·3)℃]、一个波动温度下孵化。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孵化成功率相同,但孵出幼体表型不同... 作者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模型动物研究恒定和波动孵化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表型的影响。卵在四个恒定[24 ,27 ,30 and 33 (±0·3)℃]、一个波动温度下孵化。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孵化成功率相同,但孵出幼体表型不同。孵化期随孵化温度升高呈指数式缩短;在相同平均温度下,波动温度孵化卵的孵化期比恒温孵化卵长。在所有被检表型特征中,幼体的干重、剩余卵黄干重和运动表现更易受孵化温度影响。总体而言,低温(24℃、27℃)孵出幼体运动表现最佳,高温(33℃)孵出幼体最差、温和温度(30℃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居中。本文研究数据显示: (1)丽斑麻蜥卵每日短期暴露于潜在致死的极端温度下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形态特征无明显的不利效应; (2)温度波动对孵出幼体运动表现无促进作用,对孵化期的影响则不同于平均值相同的恒定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蜥蜴科 丽斑麻蜥卵孵化 孵化成功率幼体表型 运动表现
下载PDF
河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北草蜥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九皋 马惠钦 +1 位作者 王洪江 卢艳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3,119,共2页
关键词 北草蜥 河北省 爬行动物 动物标本 生命 标本保存 衡水市 蜥蜴科
下载PDF
丽棘蜥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友铃 张秋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对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的二倍体数目2n=34(12V十22m);NF=46,大型染色体与小型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关键词 丽棘蜥 核型 蜥蜴 蜥蜴科
下载PDF
白条草蜥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艾 李宗芸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2期113-113,共1页
白条草蜥在分类上属于蜥蜴科草蜥属的一个种,其核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我们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其进行核型研究。 白条草蜥的活标本采自本省连云港云台山。实验材料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玻片标本采用常规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获得。 ... 白条草蜥在分类上属于蜥蜴科草蜥属的一个种,其核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我们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其进行核型研究。 白条草蜥的活标本采自本省连云港云台山。实验材料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玻片标本采用常规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获得。 白条草蜥的染色体制片在油镜下观察计数106个中期分裂相,得出二倍体染色体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条草蜥 核型研究 蜥蜴科 染色体数 中期分裂 油镜 玻片标本 染色体制片 染色体组成 着丝粒
下载PDF
南草蜥核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秋金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3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蜥蜴科 南草蜥 核型
下载PDF
丽斑麻蜥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寿昌 《四川动物》 CSCD 1989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丽斑麻蜥 蜥蜴科 形态学
下载PDF
三个种群有尾和断尾丽斑麻蜥的选择体温、表面活动和摄食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群 王征 +2 位作者 刘琳琳 赵文阁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6,共7页
用2006年4-6月捕自长安(陕西)、共和(青海)、哈尔滨(黑龙江)三个地理隔离种群尾部完整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年雄体检测断尾对选择体温、表面活动(表面调温个体数)和摄食量的影响。各种群个体均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在距尾基部10 mm... 用2006年4-6月捕自长安(陕西)、共和(青海)、哈尔滨(黑龙江)三个地理隔离种群尾部完整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年雄体检测断尾对选择体温、表面活动(表面调温个体数)和摄食量的影响。各种群个体均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在距尾基部10 mm处切除实验组蜥蜴尾部,获得断尾个体。实验和对照组个体饲养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收集相关数据,历时四周。表面活动的种群间差异是不同种群个体对其所处区域热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断尾个体减少表面活动见于所有三个种群,表明尾自切能导致丽斑麻蜥活动水平的改变。同一种群断尾和有尾个体表面活动的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不同种群表面活动的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丽斑麻蜥白天活动节律具有种的特异性,不受断尾影响。丽斑麻蜥选择体温随纬度或海拔升高而降低,这种变化趋势可能是热环境制约的结果。所有三个种群断尾个体的选择体温均低于有尾个体,表明断尾可改变丽斑麻蜥的体温调定点。丽斑麻蜥摄食量存在种群间差异,长安种群蜥蜴的摄食量显著大于共和种群蜥蜴。三个种群断尾个体均未增加摄食以满足尾再生的额外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科 丽斑麻蜥 尾自切 选择体温 活动 摄食量
下载PDF
麻蜥乳酸脱氨酶同工酶酶学性质比较研究
18
作者 马成仓 李清芳 周立志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利用垂直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麻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研究了pH值、温度及底物浓度对同工酶的影响,比较了各同工酶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及米氏常数。
关键词 酶学性质 麻蜥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蜥蜴科
下载PDF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逾3.8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被引量:1
19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5期15-15,共1页
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了全球138 374个物种受到威胁的风险,其中38 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在更新的名录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的物种保护级别从"易危&q... 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了全球138 374个物种受到威胁的风险,其中38 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在更新的名录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的物种保护级别从"易危"升为"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科莫多巨蜥正日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名录 巨蜥 蜥蜴科 濒危物种 物种保护 气候变化影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法国马赛
下载PDF
科莫多巨蜥的生存之道
20
作者 网络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3年第11期14-14,共1页
在印尼的科莫多岛,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巨蜥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物种,仅在印尼的几个小岛上有分布,其生存之谜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生存之道 蜥蜴科 印尼 恐龙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