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蝎毒抗癌多肽对H_(22)细胞株体内、体外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魏玲 董伟华 +1 位作者 孔天翰 左文述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 )对小鼠肝癌 (H2 2 )实体瘤及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APB MV对H2 2 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通过小鼠H2 2 实体瘤模型 ,观察APBMV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 (WBC )数和脾脏指...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 )对小鼠肝癌 (H2 2 )实体瘤及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APB MV对H2 2 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通过小鼠H2 2 实体瘤模型 ,观察APBMV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 (WBC )数和脾脏指数 (SI)的影响。结果 APBMV对H2 2 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 (P >0 .0 5 )。APBMV能明显抑制小鼠H2 2 肿瘤的生长 ,抑瘤率最高可达 40 .3 0 % (P <0 .0 1) ,带瘤小鼠外周血WBC和SI无明显变化或略高于对照组 ,而阳性对照 5 Fu组小鼠WBC和SI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APBMV是东亚钳蝎蝎毒中的 1种低毒有效的抗肿瘤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抗肿瘤药 肝癌 H22细胞株 抑瘤作用 小鼠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CNE-2Z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孔天翰 董伟华 +2 位作者 王永奎 韩雪飞 陈华艳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5-655,共21页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 (APBMV)对鼻咽癌CNE 2Z细胞株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细胞经培养传代 ,分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加生理盐水 ,其他 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 8,12和 16mg/L的APBMV。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测定CNE 2Z细胞膜电位 ,MTT法...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 (APBMV)对鼻咽癌CNE 2Z细胞株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细胞经培养传代 ,分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加生理盐水 ,其他 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 8,12和 16mg/L的APBMV。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测定CNE 2Z细胞膜电位 ,MTT法观察APBMV对CNE 2Z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CNE 2Z细胞经APBMV处理48h后 ,细胞膜负电位 (13 0 0± 3.5 8)mV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 (2 3 0 0± 8.2 1)mV ,P <0 .0 1,细胞膜呈去极化状态 ;CNE 2Z细胞代谢MTT的能力下降 ,显示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 :APBMV可能具有膜毒素的作用 ,通过降低CNE 2Z细胞膜电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鼻咽癌 细胞膜电位 CNE-2Z细胞 APBMV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及其纯化组分Ⅰ及Ⅲ的毒性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韩雪飞 林华生 +3 位作者 陈华艳 郭进武 董伟华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纯化组分Ⅰ (AP Ⅰ )及Ⅲ (AP Ⅲ )与蝎毒抗癌多肽之间的毒性差别 ,为前二者药效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 180只 ,随机分为 18组 ,每组 10只 ,腹腔一次注射0 .2ml/ 2 0g不同浓度的APB...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纯化组分Ⅰ (AP Ⅰ )及Ⅲ (AP Ⅲ )与蝎毒抗癌多肽之间的毒性差别 ,为前二者药效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 180只 ,随机分为 18组 ,每组 10只 ,腹腔一次注射0 .2ml/ 2 0g不同浓度的APBMV(1~ 6组 )、AP Ⅰ (7~ 12组 )及AP Ⅲ (13~ 18组 ) ,观察动物的行为学改变 ,并取出死亡动物脏器进行病理学观察 ,按照综合计算法得出AP Ⅰ、AP Ⅲ与APBMV的LD50 和 95 %可信区间。结果 :小鼠注射高浓度的APBMV、AP Ⅰ或AP Ⅲ后 ,在 2min后即出现明显的烦躁、尖叫、嘶咬、多涎 ,继而呆滞、呼吸不规则、颈毛直立等行为学改变 ,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 ,动物会表现行动迟缓、竖尾、腹泻、喘息性呼吸 ,后肢强直 ,窒息直至死亡。而其他各组在 3min后才出现程度不同的毒性反应。高浓度组动物在 2 5min内全部死亡 ,其他各组部分动物在 6 0min内相继死亡。死亡和处死动物内脏无明显病理学改变。APBMV、AP Ⅰ或AP Ⅲ的LD50 和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1.386 ,1.118,1.145和 (1.386± 0 .2 47) ,(1.118± 0 .194) ,(1.145± 2 0 .198)。结论 :APBMV经进一步纯化后 ,其有效成分AP Ⅰ及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LD50 纯化组分 AP-I AP-Ⅲ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戚潜辉 陈盛强 +1 位作者 李锦玉 黄热萍 《广州医药》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卵巢癌细胞HO-8910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蝎毒抗癌多肽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1、100、200、400、800 mg/L),采用细胞毒试验(MTT)法检测蝎毒抗癌多肽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抑制率...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卵巢癌细胞HO-8910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蝎毒抗癌多肽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1、100、200、400、800 mg/L),采用细胞毒试验(MTT)法检测蝎毒抗癌多肽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100、200、400和800 mg/L组HO-8910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6%、12.47%、28.53%、47.93%和66.92%,200、400和800 mg/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400和800 mg/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mg/L组HO-8910细胞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800 mg/L组HO-8910细胞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1期细胞数有增多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和800mg/L组HO-8910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蝎毒抗癌多肽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的生长,其机制与蝎毒抗癌多肽抑制HO-8910细胞DNA合成、诱导HO-8910细胞发生G2+和G1期阻滞及诱导HO-8910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HO-8910细胞 卵巢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纯化组分Ⅲ对小鼠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带瘤小鼠胸腺重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韩雪飞 王永奎 +3 位作者 陈华艳 郭进武 董伟华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纯化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对小鼠肝癌 (hep atoma 2 2 ,H2 2 )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带瘤小鼠胸腺重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H2 2 细胞 2 4h后的昆明种小鼠 6 5只 ,随机分为 5组 ...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纯化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对小鼠肝癌 (hep atoma 2 2 ,H2 2 )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带瘤小鼠胸腺重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H2 2 细胞 2 4h后的昆明种小鼠 6 5只 ,随机分为 5组 :5 Fu组 1 0只 (2 0mg/kg) ;APBMV组 1 0只 (0 .0 4mg/kg) ;AP Ⅲ实验组 (Ⅰ :0 .0 4mg/kg ,Ⅱ :0 .0 3mg/kg) ,每组 1 0只 ;非正常对照组 2 5只 (生理盐水 ) ,均腹腔注射给药 ,1次 /d ,连续给药 1 0d。于末次给药 2 4h后 ,颈椎脱臼处死小鼠 ,剥离肿瘤和胸腺 ,称重 ,并作数据处理。结果 :AP Ⅲ实验组和APBMV组对H2 2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非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0 1 ) ;5 Fu组胸腺质量低于非正常对照组 ,而AP Ⅲ实验组和APBMV组则高于或接近非正常对照组。结论 :AP Ⅲ具有抑制H2 2 生长的作用 ,高剂量的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移植性肿瘤 胸腺 AP-Ⅲ 肝肿瘤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H_(22)带瘤小鼠放疗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玲 董伟华 +5 位作者 孔天翰 韩雪飞 陈华艳 杨志华 琚济杭 郭进武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与放疗 (RT)合用对H2 2 带瘤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取H2 2 带瘤小鼠 10 0只 ,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肿瘤生长抑制率 (IR)、血清SOD活力和LPO含量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第 6d和第 9d ,RT与A...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与放疗 (RT)合用对H2 2 带瘤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取H2 2 带瘤小鼠 10 0只 ,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肿瘤生长抑制率 (IR)、血清SOD活力和LPO含量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第 6d和第 9d ,RT与APBMV合用后瘤重明显降低 ,IR最高达 78.2 8%和 70 .45 % ,高于单用RT组和APBMV组 (P <0 .0 5或P <0 .0 1) ;RT组SOD活力最低 ,LPO含量最高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 ,RT +APBMV高剂量组SOD活力明显提高 ,LPO含量显著降低 (与RT组比较 ,P <0 .0 1) ,接近空白对照水平。结论 :APBMV与放疗合用对H2 2 的抑制作用比单纯放疗和单用APBMV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肝肿瘤 放射治疗 脂质过氧化 小鼠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CNE-2Z细胞生长周期移行和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董伟华 韩雪飞 +5 位作者 孔天翰 陈华艳 琚济杭 郭进武 杨志华 吴逸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CNE 2Z细胞生长周期和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结果 :APBMV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APBMV 16mg/L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G...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CNE 2Z细胞生长周期和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结果 :APBMV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APBMV 16mg/L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G1期、S期和G2期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5 9.7%、32 .3 %和 7.9% ,空白对照组的百分比分别为 5 3 .3%、45 .2 %和 1.5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0 1)。空白对照组CNE 2Z细胞P5 3蛋白 2 4h和 48h表达量处于较高水平 (2 7.2 3± 0 .93)和 (31.6 7± 1.75 ) ,经APBMV处理 2 4h或 48h后 ,P5 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PBMV能够阻止CNE 2Z细胞周期的移行 ,并抑制抑癌基因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CNE-2Z细胞 鼻咽癌 细胞周期 P53 APBMV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与其组分Ⅲ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董伟华 韩雪飞 +3 位作者 郭进武 陈华艳 薛传安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综合评价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及其纯化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毒、副作用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蝎毒抗癌制剂提供有价... 目的 :综合评价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及其纯化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毒、副作用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蝎毒抗癌制剂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 2 0~ 2 2g昆明种小鼠 1 2 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0只 ,经小鼠腹腔一次注射 0 .2ml/ 2 0g不同浓度的APBMV(1~ 6组 )或AP Ⅲ (7~ 1 2组 ) ,观察各组动物的行为学改变和各脏器的病理变化 ,利用LD50 综合计算法得到APBMV及AP Ⅲ的LD50 及 95 %可信区间。结果 :小鼠注射大剂量的APBMV或AP Ⅲ 1~ 5min后 ,可出现尖叫不安、跳跃、舔注射部位、多涎、呆滞、呼吸不规则、颈部立毛等行为学的改变 ,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 ,动物呈俯伏不动 ,后肢痉挛性麻痹 ,呼吸加速 ,窒息 ,惊厥直至死亡 ,大部分动物的死亡时间均在注射后 90min之内。解剖死亡动物 ,心、大脑等脏器切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根据各组的给药剂量及死亡率 ,测得APBMVLD50 为 9.738mg/kg ,95 %可信区间为 (9.738± 1 .5 2 7)mg/kg ,AP ⅢLD50 为 8.1 77mg/kg ,95 %可信限为(8.1 77± 1 .2 79)mg/kg。结论 :AP Ⅲ的LD50 <APBMV的LD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AP-Ⅲ 毒性 副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组分Ⅲ的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孔天翰 郭进武 +5 位作者 肖桂元 杨卓平 周少雄 韩雪飞 陈华艳 董伟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索蝎毒抗癌多肽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 :蝎毒经预处理后 ,分别采用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 (2 5cm× 5cm交换柱 ,流速 0 .8ml/min ,梯度洗脱1 2 0 0min)层析... 目的 :探索蝎毒抗癌多肽组分Ⅲ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 :蝎毒经预处理后 ,分别采用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 (2 5cm× 5cm交换柱 ,流速 0 .8ml/min ,梯度洗脱1 2 0 0min)层析法和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与SephadexG 5 0凝胶柱 (柱 :1 0 0cm× 5cm ;流速 :0 .5ml/min)联合层析法 ,分离AP Ⅲ ,用HPLC仪检测 2种方法分离出的AP Ⅲ的纯度及产率。结果 :单独用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分离 ,AP Ⅲ产率为 2 .2 4% ,纯度为 89%。SephadexG 5 0凝胶柱与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联用 ,其产率及纯度分别提高至 4.72 %和 95 %。结论 :SephadexG 5 0与SepharoseFF联用可提高AP Ⅲ的产率及纯度 ,从而为开发和利用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组分Ⅲ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小鼠骨髓抑制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丽娜 董晓先 +5 位作者 何慧华 王桂房 卢康荣 李华 孔天翰 董伟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Ⅲ1)对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APⅢ1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第14天小鼠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以及CD34、CD117(c-k it)、CD3...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Ⅲ1)对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APⅢ1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第14天小鼠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以及CD34、CD117(c-k it)、CD3、CD19等抗原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结果:与化疗模型组相比,APⅢ1治疗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CFU-GM集落数、CD34、CD117(c-k it)、CD3、CD19等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小鼠生存状况有所改善。结论:蝎毒抗癌多肽(APⅢ1)能促进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数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蝎毒抗癌多肽(APⅢ1) 造血 免疫 功能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小鼠放疗后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玲 孔天翰 董伟华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与放疗 (RT)合用对H2 2 带瘤小鼠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取H2 2 带瘤小鼠 10 0只 ,检测肿瘤生长抑制率 (IR)、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 (SI)和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 ,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上...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与放疗 (RT)合用对H2 2 带瘤小鼠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取H2 2 带瘤小鼠 10 0只 ,检测肿瘤生长抑制率 (IR)、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 (SI)和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 ,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第 6天和第 9天 ,RT与APBMV合用后瘤重明显降低 ,IR最高达 78 2 8%和 70 4 5 % (与RT组和APBMV组比较 ,P <0 0 5或P <0 0 1) ;白细胞计数和SI较RT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PBMV与放疗合用对H2 2 的抑制作用比单纯放疗和单用APBMV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肝癌 小鼠 放疗后 瘤重 血液系统 影响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波 王洁 +1 位作者 曾建华 魏莲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体外能否抑制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生长及诱导其发生凋亡。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蝎毒抗癌多肽体外对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进行凋亡峰的检测。结果:蝎毒抗癌多肽体外作用于卵巢...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体外能否抑制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生长及诱导其发生凋亡。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蝎毒抗癌多肽体外对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进行凋亡峰的检测。结果:蝎毒抗癌多肽体外作用于卵巢癌细胞株3AO后,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了细胞凋亡峰,且峰值也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蝎毒抗癌多肽体外能抑制卵巢癌细胞株3AO的生长,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卵巢癌 凋亡
下载PDF
不同剂型的蝎毒抗癌多肽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带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晓雯 宋国英 +4 位作者 陈辉 韩雪飞 徐朝阳 董伟华 吴逸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对小鼠肝癌 (hep atoma 2 2 ,H2 2 )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带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将接种H2 2 细胞 2 4h后的带瘤小鼠 45只随机分为非正常对...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对小鼠肝癌 (hep atoma 2 2 ,H2 2 )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带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将接种H2 2 细胞 2 4h后的带瘤小鼠 45只随机分为非正常对照组、5 Fu组、APBMV针剂组和胶囊组 4组 ,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 1 0d后 ,观察瘤块及脾脏重量的变化 ,计算抑瘤率和脾重指数 ;②接种H2 2 细胞 2 4h后的带瘤小鼠 40只随机分为非正常对照组、5 Fu组、APBMV针剂组和APBMV针剂 +5 Fu组 ,给予APBMV针剂和 /或 5 Fu 5d后 ,分别观察带瘤小鼠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① 5 Fu和APBMV针剂组对H2 2 的抑瘤率分别达 47.81 %和 40 .0 7% ,与非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APBMV针剂及胶囊组的脾重指数分别为 70 .0 2mg/1 0g和 71 .2 2mg/1 0g,与非正常对照组相比P <0 .0 1 ;②APBMV针剂组及APBMV针剂 +5 Fu组带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淋巴细胞转化指数明显增高(P <0 .0 5 )。结论 :APBMV针剂可抑制H2 2 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 免疫功能 肝肿瘤 蝎毒抗癌多肽
下载PDF
Sepharose FF凝胶柱分离参数变化对蝎毒抗癌多肽纯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进武 孔天翰 +5 位作者 董伟华 肖桂元 杨卓平 周少雄 韩雪飞 陈华艳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优选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组分Ⅲ (antineoplas 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的分离参数。方法 :采用不同长度的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及不同的样品洗脱速度 ... 目的 :优选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组分Ⅲ (antineoplas ticpolypeptide ⅢfromAPBMV ,AP Ⅲ )的分离参数。方法 :采用不同长度的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及不同的样品洗脱速度 ,比较AP Ⅲ的分离效果。结果 :当柱长为 2 5cm ,直径为 5cm ,流速为 1 .0ml/min时 ,可分离出 6个峰 ,AP Ⅲ纯度为 89% ;分别以 0 .8,0 .5和 0 .2ml/min流速进行层析 ,可分别分离出 6 ,4,3个峰 ,AP Ⅲ相应的纯度为89% ,85 %、83%。当柱长为 1 2 .5cm ,而其他条件相同时 ,均得到 2个峰 ,相应的AP Ⅲ纯度分别为 83% ,82 % ,80 %和 78%。结论 :分离、纯化AP Ⅲ较理想参数为柱长 2 5cm ,直径 5cm ,流速 0 .8ml/min ,梯度洗脱时间 1 2 0 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分离 纯化 SepharoseFF凝胶柱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两种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晓谋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7期177-179,共3页
本文主要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对人和鼠的2种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22)的抑制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集落形成抑制实验,用丝裂霉索C(MMC)为阳性对照药品。以蝎毒提取物APBMV各组分以不同浓度,分别处理小鼠肝癌细胞H... 本文主要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对人和鼠的2种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22)的抑制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集落形成抑制实验,用丝裂霉索C(MMC)为阳性对照药品。以蝎毒提取物APBMV各组分以不同浓度,分别处理小鼠肝癌细胞H。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情况。结果显示BMKⅢ对H22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略强于MMC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APBMV导致SMMC-7721细胞代谢MTT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APBMV能显著抑制该细胞的生长,剂量-效应关系明显;当APBMV的浓度〉8μg/ml时,SMMC-7721细胞的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PBMV和对H22细胞和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是存在于蝎毒中的一种有效低毒的抗肿瘤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肿瘤肝癌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X射线照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志华 刘培光 +1 位作者 温本 孔天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免疫功能 照射小鼠 X射线 抗肿瘤有效成分 APBMV 放疗副反应 预防和治疗 中草药制剂 放射治疗 肿瘤患者 积极作用 抑制作用 肿瘤细胞 功能表达 恶性肿 并发症 移植癌
原文传递
蝎毒抗癌多肽对放疗后肝癌小鼠瘤重和一般状况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孔天翰 魏玲 +1 位作者 韩雪飞 董伟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与放疗 (RT)合用对肝癌小鼠的作用。方法 取H2 2 带瘤小鼠 10 0只 ,采用肿瘤生长抑制率 (IR)、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SOD活力、LPO含量测定及脾重指数 (SI)等指标 ,观察不同剂量的APBMV与放疗合用...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与放疗 (RT)合用对肝癌小鼠的作用。方法 取H2 2 带瘤小鼠 10 0只 ,采用肿瘤生长抑制率 (IR)、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SOD活力、LPO含量测定及脾重指数 (SI)等指标 ,观察不同剂量的APBMV与放疗合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 6d及 9d ,RT与APBMV合用后瘤重明显降低 ,IR最高达 78 2 9%与 70 45 % (与RT组和APB MV组比较 ,P <0 0 5 ,或P <0 0 1) ,白细胞计数和SI较RT组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RT组SOD活力最低 ,LPO含量最高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P <0 0 1) ,RT +APBMV高剂量组SOD活力明显提高 ,LPO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接近空白对照水平。结论 APBMV与放疗合用对H2 2 的抑制作用比单纯放疗和单用APBMV增强 ,APBMV并能减轻辐射对带瘤小鼠机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蝎毒抗癌多肽 治疗
原文传递
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晓谋 韦柳华 周定球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对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小鼠肝癌细胞株Hec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阳性对照选用5-Fu(10μg/ml),蝎毒抗癌多肽选用3个浓度(0.09μg/ml、0.06μg/ml和0.03μg/ml)。结果:蝎毒抗... 目的:对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小鼠肝癌细胞株Hec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阳性对照选用5-Fu(10μg/ml),蝎毒抗癌多肽选用3个浓度(0.09μg/ml、0.06μg/ml和0.03μg/ml)。结果:蝎毒抗癌多肽的IC50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细胞毒性最强。随着蝎毒抗癌多肽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也日益增大。结论:蝎毒能够对肝癌细胞株中的游离钙水平进行影响,能够降低细胞分裂信使的钙离子水平,还能够有效抑制住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 肝癌细胞株 癌症高表达蛋白 Hec1
原文传递
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灿国 董伟华 孔天翰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目的探讨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技术观测蝎毒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从而了解Ca^2+的可能来源。结果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各浓度组抑制率分别为(25.61±11.0HD)%、(40.91±7.32)%、(65.35±14.51)%。荧光显微镜显示,蝎毒重组蛋白作用细胞48h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提示[Ca^2+]i升高。流式细胞仪显示蝎毒重组蛋白在不同情况下可显著增加肿瘤[Ca^2+]i(P〈0.05)。结论蝎毒重组蛋白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肿瘤[Ca^2+]i,继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其升高肿瘤[Ca^2+]i是通过开放肿瘤细胞膜钙通道和肿瘤细胞内钙库释放两条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类 蝎毒抗癌多肽 肺肿瘤 A549细胞 抗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钙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