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廖穗祥
郑勇强
张东升
李洪吉
夏虹
王建华
-
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骨一科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
-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540,共6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08020005)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编号:20171A011351)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S-09)
-
文摘
目的 :评价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6具新鲜冰冻人体枕颈部标本,年龄为20~35岁,男3具,女3具。每具标本解剖截取其C6以上的部位,保留枕骨粗隆以下的颅骨骨性结构及其与颈椎相连的韧带部分,仔细剔除附着于颅脊交界区骨性结构周围的肌肉组织,完整地保留该区域的各种韧带与关节囊,制作为正常模型(N组),用Motion Analysis三维运动测试机测量C0~C3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运动范围(ROM);然后离断寰枢椎间横韧带,制成寰枢椎的失稳模型(UN组),测量C0~C3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ROM;再将每具标本进行新型蝶形枕颈系统固定,蝶形枕骨板先后依次以11枚螺钉固定(A组)、以7枚螺钉固定(B组)及以3枚螺钉固定(C组),最后每具标本进行SUMMIT系统固定(D组),每种固定后测量C0~C3节段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ROM。对蝶形枕骨板不同的固定方式与寰枢正常模型、失稳模型及SUMMIT系统固定进行组间比较,比较A、B、C、D组内固定方式中枕颈部的屈伸、侧屈及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6种不同工况下,A、B、C、D组固定方式稳定性均优于正常组及失稳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上的比较,A、B、C、D四种内固定方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左右旋转方向上,A、B、C、D四种不同固定方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B、C、D三种内固定方式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C、D三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与SUMMIT内固定系统固定一样能提供有效的力学固定强度,其中以11枚螺钉固定的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固定在旋转稳定性上更优。
-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寰枢椎脱位
蝶形固定器
生物力学
-
Keywords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Aliform fixation device
Biomechanical
-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