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校党建与师德建设的融合互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霞 《中国德育》 2022年第17期39-42,共4页
学校党建工作能为师德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师德建设能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学校党建与师德建设融合互构有着明晰的逻辑理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共同的逻辑起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共同的逻辑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共同的逻... 学校党建工作能为师德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师德建设能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学校党建与师德建设融合互构有着明晰的逻辑理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共同的逻辑起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共同的逻辑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共同的逻辑旨归。学校党建要在内容上、平台上和方式上与师德建设融合互构,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党建 师德建设 融合互构
原文传递
互构与融合:党的创新理论与高校思政课建构逻辑——基于十九大精神“三进”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容芳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高校思政课建构以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传播为本质,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与时俱进。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凝炼,指引高校思政课堂建构逻辑与教学行动。当下,十九大精神"进教... 高校思政课建构以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传播为本质,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与时俱进。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凝炼,指引高校思政课堂建构逻辑与教学行动。当下,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最新教学要求。这使得教学目标达成路径与课堂建构行动逻辑探讨成为必然。十九大精神"三进"已是当下关于思政课堂效果研究的新学术增长点,但党的创新理论"三进"与高校思政课间的建构逻辑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党的创新理论 思政课 十九大精神 三进
下载PDF
帝尧传说的景观叙事构成及意义——基于山西仙洞沟景观与帝尧传说互构的田野口述资料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晨霞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景观可以演述传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和产生传说故事的过程,通过表现传说的情节要素,引发人们的历史想象与文化思考。同时,传说为景观注入特定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示出奇幻灵动又神圣不凡的景观视界。景观与传说的融合互构,便于获... 景观可以演述传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和产生传说故事的过程,通过表现传说的情节要素,引发人们的历史想象与文化思考。同时,传说为景观注入特定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示出奇幻灵动又神圣不凡的景观视界。景观与传说的融合互构,便于获得人们的文化认同,进而构建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洞沟景观叙事 帝尧传说 地域精神 融合互构
下载PDF
东北抗联传说与“公共纪念空间”的互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尹晓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269,共7页
以口头语言为基本传播载体的民间传说在现实语境中的存在方式及影响因素逐渐被转化为地方文化资本,成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它往往会与地方景观、纪念仪式等相互作用,形成融合互构的发展态势。起源并主要流传于东北民... 以口头语言为基本传播载体的民间传说在现实语境中的存在方式及影响因素逐渐被转化为地方文化资本,成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它往往会与地方景观、纪念仪式等相互作用,形成融合互构的发展态势。起源并主要流传于东北民众中间的抗联传说作为"十四年抗战"的非物质载体,是抗联英雄们可歌可泣斗争历程的再现,是历代民众对东北抗联的经典讲述,唤起了群体的情感共鸣。作为东北地区革命历史资源的抗联传说,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语境下,结合物象、行为、仪式构建的"公共纪念空间"成为地域文化表达的共同体资源,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成东北抗联文化的当代建构,搭建起红色基因与精神信仰的承袭谱系,推动群体的记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说 东北抗联 公共纪念空间 集体记忆 融合互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