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融合仪式电影理论视角下冯小刚电影的四组影像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凤成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贺岁电影 融合仪式 叙事策略 影像关系
下载PDF
从《三块广告牌》中的动素模型看影片中的融合仪式
2
作者 柯金燕 《视听》 2018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三块广告牌》集聚幽默、荒诞、痛苦,糅合了丰富情感、多面人性,通过剧情的不断反转,打造了充满戏剧张力又引发观众深思的黑色幽默电影,赢得了热烈好评。影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大片段,本文从动素模型视角对影片中人物间的关系和叙事... 《三块广告牌》集聚幽默、荒诞、痛苦,糅合了丰富情感、多面人性,通过剧情的不断反转,打造了充满戏剧张力又引发观众深思的黑色幽默电影,赢得了热烈好评。影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大片段,本文从动素模型视角对影片中人物间的关系和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融合仪式理论,对影片宗旨进行整体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块广告牌》 动素模型 融合仪式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想象力——从《亲爱的》到《我不是药神》 被引量:5
3
作者 桂琳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0期30-37,共8页
现实题材商业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本文以《亲爱的》和《我不是药神》两部现实题材商业电影为核心,探讨此类电影因情感投入而带来的观影愉悦和意识形态效果... 现实题材商业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本文以《亲爱的》和《我不是药神》两部现实题材商业电影为核心,探讨此类电影因情感投入而带来的观影愉悦和意识形态效果。为了吸引观众的情感投入,现实题材既可以借助传统成熟类型,也可以只凭借扎实的剧情和人物设置来实现,但后者显然是核心。无论是否借助成熟类型,剧情与人物的设置都是重中之重。从意识形态操作手段来看,融合仪式和秩序仪式都可能成为现实题材商业电影的策略,但这两种仪式的完成都需要借助情感的力量,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操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商业电影 类型愉悦 弱者融合仪式 英雄秩序仪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