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宁 孙相钧 +3 位作者 张正伟 张沣 孙岩 孙世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31-734,共4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ICG-FI)技术的经验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应用ICG... 目的总结和探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ICG-FI)技术的经验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应用ICG-FI分为ICG组(n=20)与非ICG组(n=21),比较两组病例资料,手术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ICG组较非ICG组手术时间[(176.8±42.8)min vs(222.6±72.0)min,P=0.018]和术后住院时间[(5.6±1.5)d vs(7.2±3.0)d,P=0.038]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0.0%(4/20)vs 52.4%(11/21),P=0.031]。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ICG-FI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从而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荧光融合影像技术
下载PDF
立体定向融合影像技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引发癫痫的定位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国光 F Cardinale +1 位作者 M Cossu G Lo Russo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结合脑血管造影与MRI影像融合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引发癫痫时对脑功能区、脑内病变和致痫灶空间范围的定位作用。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Talairach立体定向系统,绘制脑皮质表面血管图,并与三维MRI成像进行融合,标注脑功能区...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结合脑血管造影与MRI影像融合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引发癫痫时对脑功能区、脑内病变和致痫灶空间范围的定位作用。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Talairach立体定向系统,绘制脑皮质表面血管图,并与三维MRI成像进行融合,标注脑功能区并设计术前深部电极放置部位和手术方案。结果17例患者获得了清晰的立体脑血管造影与MRI图像,涉及手术部位包括额叶8例、顶叶6例、颞叶2例和枕叶1例。手术完整切除动静脉畸形。术后随访1年,8例未见癫痫发作。结论该技术可以保证术前准确定位病灶,有利于术中判断脑沟回和功能区,避免损伤皮质功能区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定位作用 融合影像技术 治疗 立体脑血管造影 立体定向系统 脑功能区 MRI成像 MRI图像 影像融合 定向结合 脑内病变 手术方案 放置部位 深部电极 手术部位 完整切除 术后随访 癫痫发作 定位病灶 致痫灶 血管图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远响 陶连元 +2 位作者 马家豪 肖二卫 李德宇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718-720,共3页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式,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推广,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肝癌手术应用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在肝癌切除中显示出巨大的临床价值与推广前景。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荧光融合影像技术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影像融合技术在主动脉腔内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宏鹏 牛泽林 +3 位作者 王立军 葛阳阳 卫任 郭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7期44-47,共4页
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融合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教学中应用的效果。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轮转培训的60名学员的教学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提升学员学习兴趣,使其快速掌握... 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融合技术在血管外科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教学中应用的效果。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轮转培训的60名学员的教学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提升学员学习兴趣,使其快速掌握主动脉瘤的解剖结构,了解腔内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血管外科临床教学模式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技术 3D打印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技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超声影像融合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禄桐 杨慧 +2 位作者 郑桂霞 袁颖 卢杉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超声影像融合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入院后先对其实施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再实施超声影像融合检查。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结果... 目的研究应用超声影像融合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入院后先对其实施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再实施超声影像融合检查。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影像融合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能,记录检查时间。结果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50例患者2,阳性46例,阳性率92.00%。超声影像融合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P<0.05;超声影像融合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P<0.05。超声影像融合技术的检查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确诊时间均短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超声影像融合技术诊断准确率性高,检查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超声影像融合技术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甲状腺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林国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033-0035,共3页
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入的甲状腺外科学生进行临床教学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接受多影像融合技术教学,对比教学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学习满意率、学习良优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 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入的甲状腺外科学生进行临床教学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接受多影像融合技术教学,对比教学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学习满意率、学习良优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学习问题更少、学习后的考核成绩结果更好。结论 多影像融合技术教学方式可以提升甲状腺外科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结果较好,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技术 甲状腺外科 教学应用
下载PDF
DSA与CT及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赵紫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0-0113,共4页
研究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及CT 血管造影(简称: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1年3月—2023年10月内行样本收集,均为在我院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选入64例,对其临床资... 研究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及CT 血管造影(简称: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1年3月—2023年10月内行样本收集,均为在我院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选入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DSA、CT及CT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对DSA联合CT及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CT联合CTA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造影剂与接受射线照射剂量。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64例患者检出7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有62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检出21例后交通动脉瘤,26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5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其中小型动脉瘤有25个,33个中型动脉瘤,8个大型动脉瘤,4个巨型动脉瘤。DSA联合CT及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检出70个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100.00%)相比CT联合CTA诊断(91.43%)要高(P<0.05)。DSA联合CT及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造影剂剂量(113.25±8.47)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1705.96±45.68)mGy与CT联合CTA诊断相近(P>0.05)。DSA联合CT及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动脉瘤数量(100.00%)、动脉瘤大小与手术符合(100.00%)、瘤颈载体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清晰显示率(100.00%)均比CT联合CTA诊断要高(P<0.05)。64例患者中有35例接受手术治疗(开颅钛夹夹闭动脉瘤),发生1例组织水肿,29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发生4例脑血管痉挛。结论 DSA与CT及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相较于CT联合CTA诊断并不会增加辐射剂量与对比剂使用剂量,且其准确性较高,可显示病灶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颅内动脉瘤 三维影像融合技术 CT CTA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刘明辉 杨新超 +2 位作者 路小奇 田海港 郭效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仅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手术后1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下降率(3.23%)、面瘫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9.35%,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联合技术后显示,责任血管与患者术中所见血管完全一致;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LSR)波形均消失,均能够监测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且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下均无报警。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促进治愈率提升,并发症降低,故可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10
作者 欧阳小辉 贠跃杰 李大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估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肺深部微小癌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张乐天 王晓林 +2 位作者 陶磊 张莹 王钧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研究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肺深部微小癌变检测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患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常规CT引导... 目的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研究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肺深部微小癌变检测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患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患者22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方法对肺深部微小癌变的诊断准确性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倾向评分匹配法匹配后,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操作时间、探针次数减少(P<0.05),针刺深度增加(P<0.05),气胸、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诊断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的准确性均提高(P<0.05)。结论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深部微小癌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操作时间短、辐射剂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深部微小癌变 影像融合导航技术 经皮穿刺活检
下载PDF
静脉3D融合技术辅助评估DAVF引流静脉是否兼具脑静脉回流功能
12
作者 付强 李欢欢 +3 位作者 陈迎春 林爱龙 宋雪倩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3D融合技术在确定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引流静脉是否兼具脑静脉回流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例伴有皮层静脉引流的DAVF的临床资料。行DSA后,在后处理工作站用“3D双血管融合技术”... 目的探讨静脉3D融合技术在确定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引流静脉是否兼具脑静脉回流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例伴有皮层静脉引流的DAVF的临床资料。行DSA后,在后处理工作站用“3D双血管融合技术”进行病变引流静脉与正常脑静脉3D融合,分别标记白、蓝色区别,通过血管融合技术可以看到两者有无共同的通路,以确定病变回流静脉是否存在具有正常引流功能。结果6例均获得良好的静脉3D融合影像,双血管融合影像可以清晰看到病变引流静脉(白色)与正常脑回流静脉(蓝色)相重叠,存在共同的通路,即兼具正常脑静脉回流的功能。6例均获得治愈性栓塞,术后复查造影示兼具正常回流功能引流静脉均获得保护,术后未发生颅内出血及脑梗塞等并发症,症状缓解或消失。术后3~6月随访DSA未见DAVF复发。结论应用静脉3D融合技术可帮助判断DAVF引流静脉是否兼具正常脑静脉回流的功能,术中对这类静脉保护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引流静脉 脑静脉回流功能 影像融合技术 静脉3D-DSA
下载PDF
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责任动脉瘤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安会 任豪 +2 位作者 扶宇 许百男 王本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3-76,7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责任动脉瘤判断中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前瞻性收治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57例,术前将CT及CTA扫描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进行影像融合,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 目的探讨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责任动脉瘤判断中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前瞻性收治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57例,术前将CT及CTA扫描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进行影像融合,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并与开颅手术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融合影像可以精确地显示蛛网膜下腔血肿与动脉瘤的关系。57例中,54例(94.7%)融合影像判断责任动脉瘤与手术记录一致,3例不一致(1例出血量小、2例出血量过多,无法根据血肿与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判定责任动脉瘤)。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应用3D Slicer软件将CT与CTA数据进行影像融合,可以精确显示血肿与动脉瘤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判断破裂出血的责任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责任动脉瘤 影像融合技术 3D Slicer软件
下载PDF
三维影像融合重建技术在消融中心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唐科忠 王兰天 +2 位作者 励夏炜 陈开波 陆文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和评估术前三维影像融合重建技术模拟消融过程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消融培训的专科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价值。方法2020年1—12月,选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临床消融培训的30名进修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和评估术前三维影像融合重建技术模拟消融过程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消融培训的专科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价值。方法2020年1—12月,选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临床消融培训的30名进修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在消融操作前进行三维影像融合重建的模拟训练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集中阅片了解肿瘤大小、位置等信息,制定手术策略,观察组运用三维影像融合重建技术,通过模拟消融过程制定手术策略,进修结束后进行消融技术评估和进修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在手术熟练度和精确度方面,观察组运用超声寻找病灶的速度和总的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肿瘤残留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修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影像读片、超声操作、穿刺技巧和消融操作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肿瘤消融的培训,能够改善消融培训过程中实际操作不足,医生对穿刺技术生疏的困境,有助于进修医生更快地掌握肿瘤消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影像融合技术 肿瘤消融 临床教学 术前模拟 超声引导 进修医生
下载PDF
DSA与CT/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鹏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9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均行CT、CTA及DSA检查,与手术结...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均行CT、CTA及DSA检查,与手术结果比较,评价CT/CTA、DSA联合CT/CTA三维影像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的情况,比较对比剂与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所用造影剂剂量、接受射线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小型动脉瘤CT/CTA漏诊4例,DSA联合CT/CTA三维影像全部诊出;DSA联合CT/CTA三维影像显示动脉瘤数量、清晰显示瘤颈与载体动脉瘤之间的关系、动脉瘤大小与手术结果符合三个方面诊断均优于CT/CTA(P <0.05);60例患者最终有33例实施手术开颅钛夹夹闭动脉瘤治疗,发生组织水肿2例;2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共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均无动脉瘤破裂、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单纯CT/CTA诊断中小型颅内动脉瘤易漏诊,DSA与CT/CTA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未明显增加对比剂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能更准确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数量、空间形态,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CT/CTA 三维影像融合技术 颅内动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6
作者 朱凯 罗建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既往行常规腹腔镜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既往行常规腹腔镜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发生率及术后病理外科切缘阴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43±13.35)min、血管阻断时间(21.95±2.52)min、术后进食时间(2.04±0.27)d及住院时间(5.23±0.4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4.48±16.46)min、(26.43±4.37)min、(2.56±0.25)d、(6.99±0.65)d,术中失血量(142.31±20.41)ml少于对照组的(182.95±25.5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稍低于对照组的15.00%,术后病理外科切缘阴性率100.00%稍高于对照组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行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开展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术中视野清晰,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血管阻断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 肾肿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影像融合成像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刘志远 阳丹才让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074-9079,共6页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而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影像学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术常被用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目前,术中引导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最主要的影像学手段为常规超声,但由...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而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影像学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术常被用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目前,术中引导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最主要的影像学手段为常规超声,但由于常规超声空间分辨率和穿透力较低,易受气体干扰,在引导消融方面存在局限性。影像融合成像技术通过将多种图像实时融合,在引导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中对比单一影像学手段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成像技术 结直肠癌肝转移 微波消融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18
作者 陈斌 陈国平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对颅内...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语言力、回忆力、定向力、注意与计算力、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记忆力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L-18均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OD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可以减少术中反复造影,降低术者及患者辐射剂量,从而减少患者造影剂量的摄入,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防止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传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
下载PDF
DSA影像融合后处理新技术进展及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马廉亭 杨铭 +5 位作者 李俊 潘力 陈刚 向伟楚 李国栋 乔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626-629,共4页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DSA影像融合技术 脑血管病 应用
下载PDF
融合影像技术在超声定位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建兴 肖博 +7 位作者 唐宇哲 张鑫 胡卫国 陈松 付猛 苏博兴 王澍 刘宇保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融合影像技术引导方式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与传统B超定位技术在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采用SAS软件产生随机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 目的 探讨融合影像技术引导方式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与传统B超定位技术在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采用SAS软件产生随机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超组采用传统B超定位穿刺经皮肾镜手术;CT-US组术前将患者CT影像资料上传至影像融合超声机进行数据同步,采用融合影像技术定位穿刺经皮肾镜手术.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均采用相同方式建立标准通道(F24),使用EMS负压清石系统清除结石.对比两组患者的目标盏定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输血率、严重并发症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5例患者,B超组31例,男17例,女14例;CT-US组34例,男19例,女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P=0.72)、体重指数(P=0.78)、结石大小(P=0.53)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US组的目标盏定位时间(50.4±18.1)s,显著短于B超组(82.1±37.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CT-US组通道建立时间为(9.5±2.9)min,B超组为(10.1 ±3.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CT-US组手术时间为(46.2±15.6) min,B超组为(42.1±19.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CT-US组术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1±0.5)g/L,低于B超组(1.4 ±0.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CT-US组和B超组的输血率分别为2.9% (1/34)和3.2% (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CT-US组和B超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2%(31/34)和83.9% (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两组均未发生≥ClavienⅢ级并发症.结论 融合影像技术定位的经皮肾镜手术安全、有效.与传统超声定位技术相比,融合影像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目标盏定位时间,使通道建立更加精准,减少术后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影像技术 经皮肾镜 超声 穿刺 结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