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人重写情,写情重写心——林亨仁戏曲创作探析
1
作者 董心怡 王汉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林亨仁的戏曲取材于历史题材和现实事件,在创作、改编的过程中体现了作者关注现实的创作倾向。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展现。在创作方法上,运用铺垫,设置矛盾,斟酌语言,强调情节的悲剧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作者借戏... 林亨仁的戏曲取材于历史题材和现实事件,在创作、改编的过程中体现了作者关注现实的创作倾向。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展现。在创作方法上,运用铺垫,设置矛盾,斟酌语言,强调情节的悲剧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作者借戏曲故事,传达劝人向善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亨仁 创作方法 融汇古今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学科突破与大文学观的建构——以杨义《感悟通论》为中心
2
作者 龙其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受西方文学研究观念影响甚大,西方文学研究在突出文学研究的科学性、形式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理性至上、生命体验缺失的缺陷。杨义贯通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融汇原则和大文学视野,综合运用诸学科的知识以获得独...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受西方文学研究观念影响甚大,西方文学研究在突出文学研究的科学性、形式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理性至上、生命体验缺失的缺陷。杨义贯通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融汇原则和大文学视野,综合运用诸学科的知识以获得独具匠心的发现。杨义先生主张进行中西关键学术术语的破解和转化,以感觉—感悟—分析的思维过程进行感悟通论的现代学术对接,不断更新研究主体的知识模型,以克服传统眼光与西方理论在面对材料时出现的醒后的困惑和错位的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感悟通论》 古今融汇 大文学观 学术对接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话语研究之我见 被引量:8
3
作者 曹顺庆 刘衍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2,共6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术理论总体以西方"话语体系"为圭臬,中国文论话语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曹顺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应理清中国文化与文论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术理论总体以西方"话语体系"为圭臬,中国文论话语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曹顺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应理清中国文化与文论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文化生成规律和学术运作规则。站在21世纪的理论前沿,中国文论话语建设观念进一步明了,这就是:古今通变,融汇中西。而"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这一观念的具体实践,"变异学"理论已成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标志着中国话语的创新与重大突破,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话语 “失语症” 融汇古今 “变异学”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
原文传递
阿莹散文的文学三域
4
作者 王建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阿莹的散文创作历经乡土和亲情的童年回望、欧陆风情和俄苏沧桑变迁的中西对比、陕西新变的细微捕捉、长安风物和汉唐古迹的文化关切,其步履纵横耀县和西安、跨越陕西和欧陆,故而其作品拥有对人生真谛的切己叙写、中西贯通的开阔视野和... 阿莹的散文创作历经乡土和亲情的童年回望、欧陆风情和俄苏沧桑变迁的中西对比、陕西新变的细微捕捉、长安风物和汉唐古迹的文化关切,其步履纵横耀县和西安、跨越陕西和欧陆,故而其作品拥有对人生真谛的切己叙写、中西贯通的开阔视野和古今融汇的时空对话。其对现实的热切投入、对人生的浓情瞩目和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使得其作品成为触摸陕西文化肌理的一个微观切口,也使得阿莹成为当代陕西作家中散文创作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莹散文 岁月撄宁 中西通观 古今融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