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通古今,弘扬传统——樊星先生“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对话研究及启示
1
作者 邓心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2-38,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樊星教授治学20余年来,不断致力于古、今文学与文化的对话及融通,多年来笔耕不辍,成就斐然,实绩可嘉。其研究历程总体上经历了90年代初"当代小说与传统文化"研究、世纪之交的"当代文学处境及民族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樊星教授治学20余年来,不断致力于古、今文学与文化的对话及融通,多年来笔耕不辍,成就斐然,实绩可嘉。其研究历程总体上经历了90年代初"当代小说与传统文化"研究、世纪之交的"当代文学处境及民族性问题"研究、近五年的"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三个主要阶段。其治学精神、学术意识及研究方法等均能给后人很强的启示,值得当代学者思索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星 融通古今 弘扬传统 研究历程 治学启示
下载PDF
融通古今,龙虫并雕——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2
作者 陈振寰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7-63,共7页
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汇———训诂学、汉语史、诗律学、语言学史诸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王力先生之所以成就过人首先在于他的为学术而... 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汇———训诂学、汉语史、诗律学、语言学史诸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王力先生之所以成就过人首先在于他的为学术而献身的精神。他刻苦专一 ,博通古今 ,由博返约 ;他善于以科学的语言理论之矢射汉民族语言特质之的 ;他善于处理材料与观点间的辩证关系 ;他既富于创新精神 ,又勇于内省 ,故能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言学 融通古今 献身学术 用志专一 由博返约 求新尚真
下载PDF
融通古今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
作者 薛琳 《广西教育》 2018年第46期88-89,共2页
本文论述通过融通古今的教学方法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在语言建构中融通古今落实语文学科基础核心素养、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融通古今提高语文学科能力核心素养、在问题的巧妙设计中融通古今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美育视野下融通... 本文论述通过融通古今的教学方法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在语言建构中融通古今落实语文学科基础核心素养、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融通古今提高语文学科能力核心素养、在问题的巧妙设计中融通古今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美育视野下融通古今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古今观照中消除历史隔膜实现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等措施,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科 融通古今 核心素养 内化
下载PDF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新高考背景下作文训练策略之“融通古今”意识浅探
4
作者 刘海涛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年第19期57-58,共2页
“融通古今”,就是使古今融会贯通,参合古今知识、道理,从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外在表现为古今素材都有;其内在精神指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融会贯通。“融通古今”意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高考应考的必须、作文丰厚... “融通古今”,就是使古今融会贯通,参合古今知识、道理,从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外在表现为古今素材都有;其内在精神指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融会贯通。“融通古今”意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高考应考的必须、作文丰厚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通古今 国家意志 新课标理念 高考应考 作文丰厚
下载PDF
遣方用药古今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20-23,共4页
中医临床的遣方用药,先后在热病与杂病的临证中奠基,古今在方法上皆有出新。围绕病、证、症的基本思路,古今的认识有深度与广度的差异,都会影响到遣方用药。中医面对现代临床的种种情况,既要守住传统,也要不断创新。
关键词 遣方用药 方法 创新 古今融通
下载PDF
中国管理学派:源起、发展与建设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照云 姜浩天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2年第1期2-16,224,225,共17页
自改革开放后,管理学西学东渐进入中国,为实践上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理论上的研究范式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业界新模式与学界新理论的涌现,西方管理理论与研究范式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出现偏颇,中国管理学者陆续提出东方管理、中国... 自改革开放后,管理学西学东渐进入中国,为实践上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理论上的研究范式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业界新模式与学界新理论的涌现,西方管理理论与研究范式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出现偏颇,中国管理学者陆续提出东方管理、中国式管理、管理学在中国等学术框架与和谐管理、中道管理、水样组织等分支理论,以期能够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却也催生出“中国管理理论丛林”。本文在梳理中国管理研究代表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可以用“中国管理学派”这一提法整合碎片化研究,并将现有成果分割为中国情境、中国元素、中国构念、中国范式四大研究区划。在未来,“中国管理学派”需要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发展古为今用、近为今用、当为今用与洋为中用的理论成果以协调组织中的人、事、物,打造古今融通、中西互释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式,为世界管理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派 古今融通 中西互释 范式创新
下载PDF
传播学本土化的名与实——评《华夏传播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秀峰 《东南传播》 2021年第1期5-6,共2页
邵培仁先生作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近年来与姚锦云博士积极致力于华夏传播研究。他们在《华夏传播理论》一书中,坚持传播学本土化,直面目前华夏传播研究所面临的根本性质疑,并以宽宏的多学科研究视野,阐释华夏传播研究的知... 邵培仁先生作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近年来与姚锦云博士积极致力于华夏传播研究。他们在《华夏传播理论》一书中,坚持传播学本土化,直面目前华夏传播研究所面临的根本性质疑,并以宽宏的多学科研究视野,阐释华夏传播研究的知识论与方法论问题,进而提出华夏传播理论观与价值传播模式,为华夏传播理论建构作出重要贡献。而本书的另一意义,在于以传播学本土化为中心,回应了目前学界关于学术理论本土化的焦虑与争议,即理论建构不必执拗于内外、古今之别,而应内外兼容、古今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理论》 传播学本土化 华夏传播研究 内容兼容 古今融通
下载PDF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
8
作者 赵东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1年第7期74-75,共2页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魅力,亲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妨从教法上做一些探索。随文析字,以读促思,在反复诵读中悟出文言的意蕴;借鉴原文,尝试模仿,在名篇仿写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创设语境,融入生活,在文言对话中打通古今的...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魅力,亲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妨从教法上做一些探索。随文析字,以读促思,在反复诵读中悟出文言的意蕴;借鉴原文,尝试模仿,在名篇仿写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创设语境,融入生活,在文言对话中打通古今的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文言共生 读写相成 古今融通
下载PDF
追溯本源·联结融通·赋能未来——“盈不足”问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娜 《小学数学教师》 2023年第7期31-35,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数学课堂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相关的实践研究并不多。中国历史名题是中国数学的瑰宝,“盈不足”问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盈不足”为主题引导学生追溯本源、联结融通、赋能未来,不仅促进学生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数学课堂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相关的实践研究并不多。中国历史名题是中国数学的瑰宝,“盈不足”问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盈不足”为主题引导学生追溯本源、联结融通、赋能未来,不仅促进学生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更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也为相关主题的教学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盈不足 模型思想 古今融通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艺术意象的空间性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初娇娇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20年第4期148-154,158,共8页
中国古代艺术意象蕴含了深刻的空间观念,突出体现在“俯仰流观”的感知视角所形成的“心见”空间、主体情感化充盈所形成的情感情绪空间、艺术呈现上的虚灵空间和艺术意象以有限抵无限的空间意旨。“俯仰流观”的观物视角实现了由物象... 中国古代艺术意象蕴含了深刻的空间观念,突出体现在“俯仰流观”的感知视角所形成的“心见”空间、主体情感化充盈所形成的情感情绪空间、艺术呈现上的虚灵空间和艺术意象以有限抵无限的空间意旨。“俯仰流观”的观物视角实现了由物象向艺术意象的空间转变,情感化的充盈使得主体与外物达成相互交融的空间体验,虚灵彰显了艺术对空间的审美性探索,而拓展无限审美视域则从根柢上展现了古代艺术意象在空间上的审美跨越。古代艺术意象的空间性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艺术的生命精神、宇宙意识和超越观念,以及通过审美共情而达到古今融通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仰流观 充盈情感 崇尚虚灵 无限境界 古今融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