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线虫肠杆菌抑制大蜡螟幼虫的免疫反应
1
作者 廖春丽 黄冉 +7 位作者 杨校飞 李美换 张凯 黄亚鹏 马安琪 陈丙艳 陈孟娇 李冰冰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为探究嗜线虫肠杆菌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机理,测定被嗜线虫肠杆菌侵入的大蜡螟幼虫的血淋巴中酶(酚氧化酶(PO)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和能源(蛋白质、总糖)含量及其肠道内Imd信号通路中PGRP-LB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嗜线虫肠杆菌侵... 为探究嗜线虫肠杆菌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机理,测定被嗜线虫肠杆菌侵入的大蜡螟幼虫的血淋巴中酶(酚氧化酶(PO)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和能源(蛋白质、总糖)含量及其肠道内Imd信号通路中PGRP-LB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嗜线虫肠杆菌侵入大蜡螟幼虫后,在0~84 h期间,PO和CarE活性表现出“升高—峰值—下降”的变化,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持续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总糖含量快速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在0~60 h期间,Imd信号通路中负调控因子PGRP-LB基因表达量呈现急速上升(18 h时表达量最高)又急速下降趋势,而且在适当时间停喂嗜线虫肠杆菌,其肠道内PGRP-LB基因的含量能恢复正常,显示Imd信号通路的免疫调节作用。嗜线虫肠杆菌的侵入对大蜡螟幼虫血腔代谢和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说明它在抑制寄主昆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线虫肠杆菌 大蜡螟幼虫 酶活性 能源含量 PGRP-LB基因
下载PDF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熊延坤 张青文 +2 位作者 徐静 段灿星 周明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723,共7页
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幼虫不同颜色品系的普通遗传学分析表明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且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深黄色基因 (AA)对灰黑色基因 (BB)和灰色基因 (CC)为显性 ,深黄色基因 (AA)对白黄色基因 (DD)、灰... 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幼虫不同颜色品系的普通遗传学分析表明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且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深黄色基因 (AA)对灰黑色基因 (BB)和灰色基因 (CC)为显性 ,深黄色基因 (AA)对白黄色基因 (DD)、灰黑色基因 (BB)对白黄色基因 (DD)和灰色基因 (CC)、灰色基因 (CC)对白黄色基因 (DD)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AD、BD、CD的个体 ,其表现型均为黄色 ;基因型为AA、BC的个体 ,其表现型均为深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体色 遗传规律 杂交 自交 回交
下载PDF
取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为民 王蕴生 杨桂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8,共3页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接种测定,判明取食玉米心叶、雄穗和花丝,对亚洲玉米瞑低龄幼虫的成活和发育影响有明显不同。以花丝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高,发育最快;以雄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次之,发育也较快;以心叶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低,发育最慢...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接种测定,判明取食玉米心叶、雄穗和花丝,对亚洲玉米瞑低龄幼虫的成活和发育影响有明显不同。以花丝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高,发育最快;以雄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次之,发育也较快;以心叶为食的幼虫成活率最低,发育最慢。据此认为:玉米螟发生期不同,对其种群数量和为害程度有较大影响。此点,可作为发生量预测的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株器官 取食 螟幼虫 成活率
下载PDF
影响大蜡螟幼虫体色的环境因素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延坤 张青文 +1 位作者 徐静 周明牂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4,共3页
大蜡螟幼虫体色各式各样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因素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湿度、密度、光照条件下大蜡螟幼虫的体色均未变化。在研究食物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中食... 大蜡螟幼虫体色各式各样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因素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湿度、密度、光照条件下大蜡螟幼虫的体色均未变化。在研究食物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中食蜂巢的白黄色幼虫身体内部发黑 ,这可能是黑色的蜂巢透射出的颜色。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幼虫体色的遗传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体色 环境因素 蜂业害虫
下载PDF
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不同蜜蜂巢脾的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爽 梁铖 +2 位作者 宋文菲 张学文 罗卫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4-255,共2页
为了探究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东、西方蜜蜂巢脾的选择偏好性及其机理,分别在蜂场和实验室放置两种蜜蜂的巢脾(巢脾带花粉和蜜),观察记录巢脾受大蜡螟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东方蜜蜂蜂场和西方蜜蜂蜂场,单独放置的东方蜜蜂巢脾平均2 d... 为了探究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东、西方蜜蜂巢脾的选择偏好性及其机理,分别在蜂场和实验室放置两种蜜蜂的巢脾(巢脾带花粉和蜜),观察记录巢脾受大蜡螟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东方蜜蜂蜂场和西方蜜蜂蜂场,单独放置的东方蜜蜂巢脾平均2 d即受大蜡螟侵染严重,而单独放置的西方蜜蜂巢脾却不受大蜡螟侵染,一同放置的东、西方蜜蜂巢脾,平均2 d后东方蜜蜂巢脾遭受大蜡螟成虫侵染,5 d后大蜡螟幼虫转移侵染西方蜜蜂巢脾;在实验室,大蜡螟幼虫选择东、西方蜜蜂巢脾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取食的大蜡螟成虫基于嗅觉偏向选择东方蜜蜂巢脾,而取食巢脾的大蜡螟幼虫则对东、西方蜜蜂巢脾无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大蜡成虫 东方蜜蜂巢脾 西方蜜蜂巢脾 选择性
下载PDF
广州稻区稻螟幼虫种的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永林 张扬 +3 位作者 张振飞 肖汉祥 李燕芳 李怡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水稻螟虫幼虫种的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目前,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是广州地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分蘖期和抽穗期稻螟幼... 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水稻螟虫幼虫种的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目前,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是广州地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分蘖期和抽穗期稻螟幼虫在稻田中均呈聚集分布,且它们的半变异曲线均为高斯模型。分蘖期稻螟幼虫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0.608)较低,表明其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的自相关性引起,而抽穗期稻螟幼虫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1.792)较高,表明其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引起。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统计学软件Sufer 8.0绘制的密度等值线图可直观地反映稻螟幼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幼虫 种的构成 扩散系数 地统计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印楝提取物对瓜叶螟幼虫拒食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彭黎旭 谢德芳 +2 位作者 符锐冠 吴莉宇 刘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81-84,共4页
研究6种印楝种仁提取物(编号为A,B,C,D,E,F)对瓜叶螟(Diaphaniaindica)幼虫的拒食活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的6种提取物稀释10倍时,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h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D100.0%,B96.1%,A93.2%,E87.5%,C76.5%,F6... 研究6种印楝种仁提取物(编号为A,B,C,D,E,F)对瓜叶螟(Diaphaniaindica)幼虫的拒食活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的6种提取物稀释10倍时,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h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D100.0%,B96.1%,A93.2%,E87.5%,C76.5%,F66.6%;在稀释100倍时,处理后24h,提取物D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拒食率为96.5%,C 61.6%,其他4种拒食活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食活性 印楝提取物 瓜叶螟幼虫
下载PDF
樟巢螟幼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晓娟 章霞 高泰东 《江苏林业科技》 2006年第5期42-43,47,共3页
樟巢螟1~2代幼虫成活率均在99.0%以上。其幼虫的暴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幼虫日夜取食,但夜间食量大。幼虫危害具有食叶、群集、警觉、趋嫩、转移、成灾、单一等习性。对于零星发生地可用人工除巢的方法,对明显和... 樟巢螟1~2代幼虫成活率均在99.0%以上。其幼虫的暴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幼虫日夜取食,但夜间食量大。幼虫危害具有食叶、群集、警觉、趋嫩、转移、成灾、单一等习性。对于零星发生地可用人工除巢的方法,对明显和严重发生地应以药剂和人工除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巢螟幼虫 危害特点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不同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兰 谢和芳 +5 位作者 刘佳霖 高丽娇 杨金龙 王小平 王瑞生 罗文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9期198-201,共4页
为更好地防治中蜂主要敌害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本试验研究不同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效果,以达到引诱大蜡螟幼虫、减少对蜂群危害为目的。根据大蜡螟幼虫在蜂箱内的食物嗜性,以酯类、能量、蛋白质及其他等四类食物设计9种... 为更好地防治中蜂主要敌害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本试验研究不同引诱剂对大蜡螟幼虫的引诱效果,以达到引诱大蜡螟幼虫、减少对蜂群危害为目的。根据大蜡螟幼虫在蜂箱内的食物嗜性,以酯类、能量、蛋白质及其他等四类食物设计9种引诱剂,筛选大蜡螟幼虫的最优引诱剂。结果表明,以巢脾、花粉、蜂蜜和蜡渣为原料制作的引诱剂诱导大蜡螟幼虫的效果最好。此外,引诱剂中的水分含量也能显著影响其对大蜡螟幼虫的诱导效果。引诱剂水分含量低于11.31%的引诱率均为0%,水分含量为15.57%~18.32%的引诱剂41 h后引诱率达(2.9±1.1)%^(62.9±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引诱剂 食物诱导 筛选 引诱效果
下载PDF
桑螟幼虫的越冬死亡率及过冷却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2 位作者 郭光智 韩瑞东 关秀敏 《蚕桑通报》 2003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文运用NTC-TD热敏电阻法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统计了桑螟幼虫的越冬死亡率。结果表明:前年9月到翌年4月间,过冷却点和冰点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但两者变化幅度不同,过冷却点... 本文运用NTC-TD热敏电阻法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统计了桑螟幼虫的越冬死亡率。结果表明:前年9月到翌年4月间,过冷却点和冰点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但两者变化幅度不同,过冷却点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冰点的变化幅度。4个处理中,越冬幼虫死亡率以枯枝落叶中为最高,室内最低。外界温度和过冷却点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桑螟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幼虫 越冬死亡率 过冷却点 热敏电阻法
下载PDF
以大蜡螟幼虫为模型研究伏立康唑抗茄病镰刀菌效果
11
作者 李梦寒 赵望 +2 位作者 贾庚佩 孙毅 曾同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17-21,31,共6页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茄病镰刀菌 伏立康唑
下载PDF
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雪锋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28-130,共3页
为明确樟巢螟的生态学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多种不同聚集指标,对上海市奉贤区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樟巢螟幼虫虫巢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巢螟幼虫虫巢在行道树的香樟树上为聚集分布,以西上方位的平... 为明确樟巢螟的生态学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多种不同聚集指标,对上海市奉贤区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樟巢螟幼虫虫巢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巢螟幼虫虫巢在行道树的香樟树上为聚集分布,以西上方位的平均樟巢螟幼虫虫巢数最多,达4.8个。利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得出了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为N=t^2[1.651/m+0.101]/D^2,并计算了不同防治密度和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樟巢螟幼虫虫巢最适抽样数,最终建立了樟巢螟幼虫虫巢的序贯抽样分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巢螟幼虫虫巢 空间分布 聚集度指标 理论抽样数 序贯抽样分析模式
下载PDF
15%阿维·辛EC防治大豆卷叶野螟幼虫的效果
13
作者 李晓雷 《农技服务》 2011年第8期1168-1168,共1页
为了测定15%阿维·辛EC防治大豆卷叶野螟幼虫的田间药效,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豆卷叶野螟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辛EC 1125ml/hm2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15%阿维·辛EC 豆卷叶野螟幼虫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对影响玉米螟幼虫发育的玉米化合物的评价
14
作者 DanielF.Warnock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2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螟幼虫 发育 玉米化合物 筛选育种
下载PDF
大豆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15
作者 封永顺 南红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5期181-181,187,共2页
豆荚野螟幼虫是大豆上的常发害虫,对大豆的质量与产量有重要影响。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针对大豆豆荚野螟幼虫的防治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基于此,通过分析大豆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重点在人工摘除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 豆荚野螟幼虫是大豆上的常发害虫,对大豆的质量与产量有重要影响。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针对大豆豆荚野螟幼虫的防治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基于此,通过分析大豆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重点在人工摘除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对大豆豆荚野螟幼虫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豆荚 螟幼虫 螟幼虫 防治
下载PDF
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胞外酶活性与蜡螟幼虫体内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鹏 阿祥仁 +2 位作者 牟晓明 杨博杰 禅偲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目的基于蜡螟幼虫感染模型探讨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胞外酶活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光滑念珠菌71株。采用牛血清蛋白琼脂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羊... 目的基于蜡螟幼虫感染模型探讨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胞外酶活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光滑念珠菌71株。采用牛血清蛋白琼脂培养基、卵黄琼脂培养基、羊血琼脂培养基、吐温-80琼脂培养基和三丁酸甘油酯琼脂培养基分别检测光滑念珠菌的天冬氨酰蛋白酶、磷脂酶、溶血素、酯酶和脂肪酶的活性;采用光滑念珠菌ATCC2001不同浓度(1.25×108 CFU/ml、2.50×108 CFU/ml、3.75×108 CFU/ml、5.00×108 CFU/ml)的菌悬液感染蜡螟幼虫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蜡螟幼虫组织病理学及病原学分析,确定感染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将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配制成LC50浓度,通过注射感染蜡螟幼虫以检测对蜡螟幼虫致病性;采用Spearman检验或Pearson检验分析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胞外酶活性与蜡螟幼虫体内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1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培养2 d后均表现为低溶血活性;培养4 d后均可检测到天冬氨酰蛋白酶,其中有7株(9.86%)、19株(26.76%)、45株(63.38%)分别表现出低、中、高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培养7 d后71株均未检测到磷脂酶、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光滑念珠菌对蜡螟幼虫LC50= 2.50×108 CFU/ml;实验组蜡螟幼虫,肠道组织病理切片检见真菌孢子,培养后经微生物质谱鉴定为光滑念珠菌,而对照组病理切片及培养均未发现真菌。Spearman检验显示,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指数与蜡螟幼虫生存率呈线性正相关(r= 0.7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检验显示,溶血活性指数与蜡螟幼虫生存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0.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均有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和低溶血活性,无磷脂酶、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光滑念珠菌天冬氨酰蛋白酶活性与蜡螟幼虫体内致病性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胞外酶 致病性 螟幼虫
原文传递
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申继忠 钱传范 张书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galleriae)晶体蛋白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经亚致死剂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糖原、组蛋白及RNA的量均...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galleriae)晶体蛋白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经亚致死剂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糖原、组蛋白及RNA的量均较正常幼虫减少。处理组幼虫整体匀浆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正常幼虫低。大蜡螟幼虫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上皮细胞明显空泡化,并发生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亚种 大蜡螟幼虫 物质代谢
原文传递
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2 位作者 张卫光 牟志刚 郭光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肪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即过冷却能力随结合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降低而减弱;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后,幼虫体内甘油含量逐渐增加,1月份增加幅度最大为1810%,越冬后期随温度升高,体内甘油含量下降。过冷却点的变化随甘油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12月和翌年1、2月,甘油含量最高,分别为972、1082、887mg/mL,其过冷却点也降至最低,分别为-1838、-1888和-1969℃;3、4月甘油含量逐渐减少,过冷却点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幼虫 水分 脂肪 甘油 抗寒性
下载PDF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梢斑螟的空间分布分析
19
作者 马庆辉 马庆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为了预报和防控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梢斑螟的危害,运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模型,分析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梢斑螟对樟子松的危害不存在方位偏好,除后坨子北以外... 为了预报和防控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梢斑螟的危害,运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模型,分析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梢斑螟对樟子松的危害不存在方位偏好,除后坨子北以外的5块样地都处于重度危害程度,这6块样地之间球果被害率和虫口密度都无显著差异,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且具有密度依赖性。通过对樟子松梢斑螟的危害状况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梢斑螟幼虫 危害状况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聚乙烯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20
作者 李泽霖 徐子航 +1 位作者 徐露卉 张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89,共9页
【目的】聚乙烯塑料的稳定性及与日俱增的使用量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白色污染”,其风化形成的微塑料为生物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难题亟待解决。【方法】通过选择与纯培养技术分离大蜡螟幼虫消化道内潜在的聚乙烯微生物降解资源,通过... 【目的】聚乙烯塑料的稳定性及与日俱增的使用量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白色污染”,其风化形成的微塑料为生物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难题亟待解决。【方法】通过选择与纯培养技术分离大蜡螟幼虫消化道内潜在的聚乙烯微生物降解资源,通过菌株比例复配构建高效降解复合菌系,通过质控回收评估其降解能力,使用光镜与扫描电镜验证其降解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气质联用与液质联用等技术手段探究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特性。【结果】共分离出13株可降解聚乙烯微生物;首次发现Debaryomyces hansenii具有高效降解聚乙烯的能力;构建出一组由真菌与细菌组成的聚乙烯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相较于单菌复合菌系的降解性能提升了3.3倍,其降解效率高达0.9367 mg/d远高于现有研究水平;光镜与扫描电镜发现聚乙烯薄膜降解后表面存在生物膜附着痕迹与明显孔洞;红外光谱显示降解液中存在多个新官能团,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降解后聚乙烯微塑料分子量降低;气质与液质联用结果表明降解液中出现了酰胺类、氨基酸类、烯烃类、醇类、酮醛类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大分子烷烃类物质等。【结论】研究挖掘了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资源,构建出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探究了微生物的降解特性,为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数据支撑与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复合菌系 聚乙烯 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