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断层同步加量技术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贺选 李毅 张晓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索螺旋断层同步加量(SIB)技术治疗短径>5 cm实体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科内放疗的52例实体瘤患者,多模态影像结合勾画ITV。TOMO planning station制定两组计划(Field Width=2.50 cm,MF=3.00,Pitch=0.10)。... 目的探索螺旋断层同步加量(SIB)技术治疗短径>5 cm实体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科内放疗的52例实体瘤患者,多模态影像结合勾画ITV。TOMO planning station制定两组计划(Field Width=2.50 cm,MF=3.00,Pitch=0.10)。单剂量组:PTV DT 40 Gy/8 f/10 d;螺旋断层SIB组:PTV DT 40 Gy/8 f/10 d,ITV∩DT 48 Gy/8 f/10 d,ITV_(ITV∩-2)cm DT 64 Gy/8 f/10 d。比较两组机器物理参数和正常敏感组织受量,计算肿瘤增量比与危及器官(OAR)附加损伤量,并观察急、慢性毒副反应。结果52例实体瘤患者中,36例为肝肿瘤,16例为肺肿瘤。病灶体积163.64~724.74 cc,中位病灶体积390.97 cc。单剂量组与螺旋断层SIB组的机器调数、照射时间、肝肺受量、脊髓受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螺旋断层SIB技术肿瘤增量比可达到60%;OAR附加损伤量均不超过7%。螺旋断层SIB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急、慢性毒副反应。结论螺旋断层SIB技术可明显提高实体肿瘤的BED,安全可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同步加量技术 实体瘤 放疗
下载PDF
多发脑转移瘤常规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的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杭霞瑜 李益坤 +2 位作者 刘海 张新良 丁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7期78-80,83,共4页
目的:比较多发脑转移瘤在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2种不同治疗系统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多发脑转移瘤(转移灶≥3个,最多7个)病例,分别制订IMRT及HT计... 目的:比较多发脑转移瘤在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2种不同治疗系统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多发脑转移瘤(转移灶≥3个,最多7个)病例,分别制订IMRT及HT计划,处方剂量定义为全脑(PTV)40 Gy/20 f,局部转移灶(GTV)同步加量至60 Gy/20 f。通过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number,CN)、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及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等指标比较2组治疗计划。结果:IMRT组对比HT组,PTV_HI:(1.30±0.09)vs.(1.23±0.05)(t=4.27,P=0.00)、GTV_HI:(1.06±0.01)vs.(1.05±0.01)(t=2.80,P=0.02),HT组靶区剂量均匀性优于IMRT组;左晶体最大剂量:(7.45±0.65)Gy vs.(6.08±1.05)Gy(t=4.42,P=0.00);右晶体最大剂量:(6.98±0.64)Gy vs.(5.80±0.88)Gy(t=7.12,P=0.00);脑干最大剂量:(50.74±4.52)Gy vs.(48.46±4.44)Gy(t=6.76,P=0.00),均有统计学差异,显示HT组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具有显著优势。结论:对于多发脑转移瘤,相对于常规IMRT,HT可以使靶区获得更好的剂量分布,同时显著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改善了剂量学分布。计划中通过使用同步加量技术可以缩短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整体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螺旋断层放疗 调强放疗 同步照射 学分布
下载PDF
螺旋断层和静态调强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分布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华勇 王雅棣 +2 位作者 许卫东 高军茂 张富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2-915,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脑转移瘤实施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HT)两种计划的肿瘤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6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病灶2~5个)采用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技术,分别制定IMRT计划和HT计划,... 目的分析多发脑转移瘤实施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HT)两种计划的肿瘤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6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病灶2~5个)采用全脑放疗同步癌灶推量照射技术,分别制定IMRT计划和HT计划,全脑处方剂量40 Gy/22 f,转移瘤同步推量照射55 Gy/22 f。配对比较两种计划中全脑、脑干、视神经受量的最大值及平均值,以及两种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结果全脑、脑干平均剂量在IMRT计划和HT计划中分别为(44.97±3.2),(42.48±4.0)和(41.56±2.1),(40.87±2.2)Gy(P=0.02,P=0.04),脑干最大剂量分别为(44.95±4.4)和(42.35±3.2)Gy(P=0.02)。左、右视神经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在IMRT和HT计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计划中靶区PGTV、PTVwb的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98±0.014)和(0.96±0.03),优于IMRT计划的(0.95±0.023)和(0.92±0.06)(P=0.02,P=0.02)。HT计划中靶区PGTV、PTVwb的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6±0.048)和(1.14±0.02),优于IMRT计划的(1.11±0.045)和(1.22±0.03)(P=0.00,P=0.00)。结论多发脑转移瘤接受全脑放疗同步推量照射,HT计划较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和均匀性更好,脑干受照剂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转移瘤 同步照射 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放疗 分布差异
下载PDF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志凯 杨波 +3 位作者 胡克 侯晓荣 邱杰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 总结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前列腺癌33例、多发脑转移癌23例、生殖细胞瘤15例、乳腺癌24例、胰腺癌19例及侵袭性... 目的 总结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前列腺癌33例、多发脑转移癌23例、生殖细胞瘤15例、乳腺癌24例、胰腺癌19例及侵袭性垂体瘤19例,总结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相较于传统加速器调强放疗的优势.结果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对于多种肿瘤在靶区均匀性及适形度、剂量分级给予、危及器官受量、射野衔接方面较传统加速器调强放疗具有优势.靶区内无低于处方剂量95%及高于处方剂量105%的区域,80%处方剂量等剂量曲线能够与靶区高度适形;靶区内根据临床需要能够实现3~5个不同剂量级别同步给予;危及器官受量较传统调强放疗下降10%~20%;无需射野衔接,克服了传统放疗射野衔接时出现的冷区/热区问题.结论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在治疗复杂靶区、超长靶区、瘤区同步加量及重要危及器官保护等方面具有比传统加速器明显的放射物理学优势,并可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螺旋断层调强放疗针对不同病种的临床优势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 同步
下载PDF
PET-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光林 陈曦 +1 位作者 张绪良 王旭东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为1.91~2.0 Gy/f;B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GTVP/GTVN为2.2~2.4 Gy/f,CTV1为1.91~2.0 Gy/f;CTV2为1.8 Gy/f;C组采用PET-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具体操作同B组。比较三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及相对生物有效剂量(BED)。结果 A、B、C三组GTV分别为(32.78±3.08)、(31.99±2.29)、(22.94±3.44)cm3,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C组90.5%(19/21)GTV缩小,9.5%(2/21)GTV扩大(分期改变),其中47.6%(10/21) GTV改变>25%。 A、B、C三组GTV的剂量分别为(70.01±0.20)、(71.55±0.35)、(77.17±0.68)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 A、B、C三组GTV的BED分别为(84.01±0.24)、(87.10±0.40)、(95.29±0.84)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PET-CT用于早期鼻咽癌SMART有利于更好的分期和靶区的精确勾画,减少GTV,通过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总剂量,提高GTV区域的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同步调强放射疗法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螺旋断层同期加量放疗并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卫东 高军茂 +3 位作者 赵一虹 陈纲 杜峻峰 张富利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6期-,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同期加量放疗(SIB-IMRT)并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对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6例,TNM分期为Ⅱ、Ⅲ期,螺旋断层同期给予两个剂量水平(55.0和47.5 Gy/25次)放疗...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同期加量放疗(SIB-IMRT)并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对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6例,TNM分期为Ⅱ、Ⅲ期,螺旋断层同期给予两个剂量水平(55.0和47.5 Gy/25次)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825mg/m2,2次/d,5d/周).放化疗结束后8~9周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毒副作用、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放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按NCI-CTC3.0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化疗方案,螺旋断层放疗计划取得了优良的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度剂量分布.2例患者因新辅助治疗后原发肿瘤消退、症状完全缓解而拒绝手术.14例手术患者中11例(78.6%)行直肠低前位保肛术,4例(28.6%)患者术后达PCR.血液系统及胃肠道Ⅰ、Ⅱ度毒副作用发生率为62.5% (10/16)、18.8%(3/16),皮肤Ⅲ度毒副作用发生率为62.5%(10/16),无Ⅳ度以上毒副作用发生.1例于术后第13天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螺旋断层同期加量放疗并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安全可行,并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其长期疗效有待更大样本量及长期的随访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螺旋断层放疗 同期 卡培他滨
原文传递
颈及上胸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的比较分析
7
作者 刘艾华 李向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32-232,234,共2页
比较分析颈及上胸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且采用SIB-IMRT技术的10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设计3、5、7、9四种照射野数,对不同照射野数的临床靶体积(CTV)外放1cm(PTV-C)、大体... 比较分析颈及上胸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且采用SIB-IMRT技术的10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设计3、5、7、9四种照射野数,对不同照射野数的临床靶体积(CTV)外放1cm(PTV-C)、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1cm(PTV-G)、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展开分析。结果:PTV-C、PTV-G不同照射野数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指数(C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照射野数增加,两肺V20值减小、V5值增加;不同照射野数脊髓最大剂量(Dmax)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颈及上胸段食管癌实施SIB-IMRT治疗时,采用7野SIB-IMRT技术,适形度高、剂量均匀,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器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食管癌 上胸段食管癌 同步调强放疗技术
下载PDF
全脑放疗后序贯加量与同步加量技术在脑部肿瘤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王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44-147,共4页
对比全脑放疗后序贯加量与同步加量技术在脑部肿瘤中的效果。方法 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脑部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20例)。均接受全脑放疗,对照组放疗后序贯加量,观察组则使用同步加量技术,比较两组不同效果。结... 对比全脑放疗后序贯加量与同步加量技术在脑部肿瘤中的效果。方法 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脑部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20例)。均接受全脑放疗,对照组放疗后序贯加量,观察组则使用同步加量技术,比较两组不同效果。结果 观察组近期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但二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大(P>0.05),而从生存情况来看,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半年、1年内的存活率更高,且观察组的CI与HI也更高(P<0.05)。结论 全脑放疗后的同步加量技术更具临床价值,对脑部肿瘤患者的控制效果更佳,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存活率,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更好,但不良反应与序贯加量相当,不会增加放疗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放疗 序贯 同步技术 脑部肿瘤
下载PDF
HT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多发性脑转移瘤剂量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马玉超 肖建平 +11 位作者 毕楠 徐英杰 田源 张红梅 张烨 刘清峰 邓垒 王文卿 赵瑞芝 杨斯苒 易俊林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HT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数据及临床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及HT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2017年共43例脑转移患者(≥3个病灶)纳入分析。全脑40Gy分20次,病灶60Gy分20次。疗中复查...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HT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数据及临床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及HT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2017年共43例脑转移患者(≥3个病灶)纳入分析。全脑40Gy分20次,病灶60Gy分20次。疗中复查脑MRI,如病灶缩小则缩野。以TC、CI、PITV、HI进行计划评估。临床观察指标包括LRFS、IPFS、PFS、OS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病灶数为6个(3-36个),中位病灶总体积8.74cm^3。病灶TC、CI、PITV和H1分别为0.96±0.028、0.51±0.164、2.09±1.245和0.12±0.066。全脑TC和H1分别为0.95±0.033和0.43±0.161。26%患者进行疗中缩野,二程计划危及器官受量降低。1年LRFS、IPFS、PFS和0s分别为96%、80%、39%和86%。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HT技术实施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计划适形度、均匀度好,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优选治疗方案,疗中缩野可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脑/螺旋断层疗法 全脑放射疗法 同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