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2 位作者 李树祥 郑卫权 赵修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Plus 4螺旋CT机对 2 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 (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Plus 4螺旋CT机对 2 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 ,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 MPR、SSD及VRT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骨折的细节。VRT重建可立体直观显示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 螺旋CTMPR、SSD及VR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 ,对诊断复杂性骨盆骨折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螺旋ct多平面重建 三维表面遮盖重建 容积重建技术
下载PDF
基于MC算法的螺旋CT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经纬 蒙培生 王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76,共3页
在MarchingCubes(MC)算法的基础上 ,针对螺旋CT扫描数据的特点 ,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表面的快速绘制方法 .通过使用体元描述表 ,并且对体元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 ,简化了数据 .在绘制过程中 ,根据形体拓扑结构 ,优化了体元内部的等值面形... 在MarchingCubes(MC)算法的基础上 ,针对螺旋CT扫描数据的特点 ,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表面的快速绘制方法 .通过使用体元描述表 ,并且对体元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 ,简化了数据 .在绘制过程中 ,根据形体拓扑结构 ,优化了体元内部的等值面形成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算 螺旋ct扫描 三维重建 计算机图形学 体元数据 二值化 ct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茎突扫描与重建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盛才 黄仲奎 +2 位作者 龙莉玲 李晓阳 林创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茎突 螺旋ct扫描 轴扫 冠扫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基于MSCT容积重建技术的中国汉族男性60岁判别方法
4
作者 谢杨 杨超朋 +6 位作者 胡晓飞 刘霞 丛斌 曲彤瑞 李建军 马春玲 齐倩 《刑事技术》 202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本文应用MSCT(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寻找与中老年男性年龄变化相关性较好的观测点位,构建单指标及多指标联合应用的中国汉族男性60岁判别式。收集177例40~70岁中国男性盆部MSCT扫描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 本文应用MSCT(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寻找与中老年男性年龄变化相关性较好的观测点位,构建单指标及多指标联合应用的中国汉族男性60岁判别式。收集177例40~70岁中国男性盆部MSCT扫描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原始影像数据,应用OsiriXMD v13.0.0软件进行容积重建,筛选出与年龄变化高度相关的点位,进行形态学观测,构建分级标准,最后采用Fisher判别法,构建60岁判别模型。最终筛选出第五腰椎、髂嵴后部及部分骶翼三个观测点位,分别构建中国男性60岁单指标及多指标联合应用判别模型。第五腰椎、髂嵴后部及部分骶翼单指标判别率分别为80.8%、78.0%、87.0%,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判别率为91.0%。研究结果证明,应用MSCT容积重建技术,通过观测第五腰椎、髂嵴后部及部分骶翼,判别中国男性60岁年龄点,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可用于相关案件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人类学 年龄 60岁 多层螺旋ct 三维容积重建 骨盆 第五腰椎
下载PDF
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谭福前 李沁怡 朱旭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脊柱骨折患者78例,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X线检查和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对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CT检出89个椎体受累,其中腰...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脊柱骨折患者78例,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X线检查和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对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CT检出89个椎体受累,其中腰椎52个,胸腰椎受累15个,颈椎6个,胸椎3个,骶椎2个,X线检出71个椎体受累,CT检出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 <0.05);本组患者通过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确定单纯屈曲骨折45例,爆裂型骨折21例,骨折脱位型8例,安全带型4例。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椎体受累检出率高,且能够明确患者骨折分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切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脊柱骨折
下载PDF
容积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骨隧道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王嘉宸 翁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究容积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3D-CT)对前交叉韧带(ACL)骨隧道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7例ACL重建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完成3D-CT扫描和X线片检查。观察、分析AC... 目的 探究容积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3D-CT)对前交叉韧带(ACL)骨隧道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7例ACL重建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完成3D-CT扫描和X线片检查。观察、分析ACL重建后患者的3D-CT影像学表现,对比3D-CT和X线测量的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同时比较不同IKDC评分患者经3D-CT测量的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及移植物情况。结果 3D-CT能够清晰显示ACL重建术后的骨髓道、内固定物、移植韧带及可吸收挤压螺钉等情况,所有患者的骨髓道壁均比较完整。3D-CT测量的各项股骨骨髓道内口中心相对位置均明显大于X线(P<0.05)。3D-CT测量结果显示,IKDC评分≥90分的患者的各股骨、胫骨骨髓道内口中心相对位置均明显高于IKDC评分<90分者,IKDC评分≥90分的患者矢状位夹角和移植物长度均明显大于IKDC评分<90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可清晰显示ACL重建术后关节内的骨髓道及移植物状态,不仅能够回顾性指导术中骨髓道定位,同时还能够为患者的术后膝关节提供较为准确、客观的影像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容积ct扫描 三维重建 X线片 骨髓道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多层CT容积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的作用
7
作者 陈鹏程 张敏 +1 位作者 陈瑞 安鑫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根据良恶性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良恶性参数、病... 目的探讨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根据良恶性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良恶性参数、病理结果等。结果恶性组增强峰值、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良性组,恶性组增强峰值时间短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病理检查明确SPN良性15例,恶性35例。多层CT容积扫描诊断敏感度62.86%、特异度66.67%、准确度64.00%;三维重建诊断敏感度71.43%、特异度73.33%、准确度72.00%;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诊断敏感度94.29%、特异度93.33%、准确度94.00%。结论SPN定性诊断采用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作用明显,诊断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韶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CT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鉴别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多层CT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鉴别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多层CT容积扫描参数、对比单项及联合检查影像学征象检出率、诊断效能及计算一致性。结果:相比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的灌注峰值时间较长,血容量、增强峰值及表面通透性均显著减少(P<0.05)。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多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一致性均尚可(kappa值=0.484、0.660,P=0.000、0.000);联合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46,P=0.000)。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应用多层CT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明确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同时还可检出不同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ct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不规则螺旋扫描CT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蔚慧甜 《传感器世界》 2011年第8期18-20,23,共4页
锥束螺旋CT可以解决长物体的检测问题,目前广泛应用的锥束螺旋CT主要采用螺旋FDK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近年来为了使算法能更应用于实际,许多学者对标准的螺旋轨迹进行了拓展。针对这一情形,本文提出了变螺距不规则螺旋扫描轨迹,变螺距螺旋... 锥束螺旋CT可以解决长物体的检测问题,目前广泛应用的锥束螺旋CT主要采用螺旋FDK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近年来为了使算法能更应用于实际,许多学者对标准的螺旋轨迹进行了拓展。针对这一情形,本文提出了变螺距不规则螺旋扫描轨迹,变螺距螺旋扫描可根据目标物体形状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图像重建质量,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本文首先设计了两种随投影角度自适应变化的变螺距螺旋轨迹函数,然后采用近似FDK重建算法进行重建。仿真结果表明,变螺距螺旋FDK重建算法能够重建出较好的图像质量,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实用变螺距螺旋锥束CT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变螺距螺旋扫描 FDK重建 卷积
下载PDF
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诊断胸廓骨及肋骨骨折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黄瑞彬 刘业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诊断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X线胸片检查与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诊断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X线胸片检查与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CT轴位扫描图像作为检查诊断标准,X线检查诊断准确度为68.0%(68/100),螺旋CT容积重建检查诊断准确度为94.0%(94/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螺旋CT容积扫描发现肋骨骨折的有94例,100处肋骨骨折,6例显示无骨折。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对胸廓骨与肋骨骨折检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的显示细微的骨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容积扫描 胸廓骨骨折 肋骨骨折 X线检查 临床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在小儿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11
作者 查雄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89-392,共4页
目的:64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在小儿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小儿鼻窦炎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两组患儿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对照组扫描参数为... 目的:64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在小儿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小儿鼻窦炎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两组患儿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对照组扫描参数为管电流60 mA、管电压80 kV;观察组扫描参数为管电流20 mA、管电压80 kV。对比两组获得的图像质量、患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以及患儿家属对诊疗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诊断后,组间获得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DLP、CTDlw、E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诊疗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在小儿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同样能够获得质量合格的图像,扫描剂量低,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小,能够使治疗安全性显著提升,获得家属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 小儿鼻窦炎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低剂量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效能分析
12
作者 潘霞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3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效能。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于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诊治的75例疑似鼻骨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剂量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n=38)与研究组(低剂...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效能。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于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诊治的75例疑似鼻骨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剂量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n=38)与研究组(低剂量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n=37)。对比两组的图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将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良好,有利于保证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同时,还可减少辐射剂量,提升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骨折 低剂量ct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肺结节诊断中16排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的作用
13
作者 赖松茂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16排低剂量螺旋CT扫描(LD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大埔县中医医院收治的465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16排LDCT与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16排LDCT及16... 目的:分析16排低剂量螺旋CT扫描(LD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大埔县中医医院收治的465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16排LDCT与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16排LDCT及16排LD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结果:465例肺结节患者经“金标准”确诊恶性102例,占比21.94%,良性363例,占比78.06%;16排LDCT联合三维重建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2.16%、80.72%、83.23%、57.32%、97.34%)与高于单独16排LDCT诊断(81.37%、66.67%、69.89%、40.69%、9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16排LDCT联合三维重建检查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CI为0.825~0.903;16排LDCT检查中AUC值为0.740,95%CI为0.687~0.793。结论:16排LDCT联合CT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较高价值,能够有助于鉴别肺结节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16排低剂量螺旋ct扫描 ct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诊断胸廓骨及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坚 《影像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3D图像,CT轴位扫描,并分析患者的X线图像,3D图像,CT轴位扫...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3D图像,CT轴位扫描,并分析患者的X线图像,3D图像,CT轴位扫描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以CT轴位扫描图像的结果为标准,其中X线诊断的灵敏度为61.55%,X线诊断的特异度为66.68%,3D图像容积重建(VR)诊断的灵敏度为98.55%,3D图像容积重建(VR)诊断的特异度为87.52%。结论 :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显示出骨折位置,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容积扫描 骨折
下载PDF
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在颌面外伤中的运用价值(附38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符纪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病人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显示骨折及脱位全貌。结果:38例均能清晰显示外伤全貌,对于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折也能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的...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病人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显示骨折及脱位全貌。结果:38例均能清晰显示外伤全貌,对于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折也能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对颌面外伤的显示明显优于平片,并能提供快速而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 颌面外伤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蒋华 李睿 廖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且于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将数据传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且于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颌面骨折部位分布情况,比较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性,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9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发现骨折156处,多发性骨折41例,上颌骨、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蝶骨、眉骨、筛骨骨折最为少见;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检出率为96.79%(151/156),高于CT平扫检出率84.62%(132/156)(χ~2=13.724,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率高于CT平扫,且能准确评估术后内固定和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 颌面骨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测定容积增长率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海军 骆科纯 包军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测定容积增长率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接诊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术前进行2次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测定容积增长率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接诊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术前进行2次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病变处血容量、灌注峰值时间、增强峰值、表面通透性和容积增长率,并将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分析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测定容积增长率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的血容量、增强峰值、表面通透性、容积增长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灌注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病变处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和容积增长率是预测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血容量>6.51 ml/100 g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分割点,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4.62%。以表面通透性>15.63 ml/100 g·min作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分割点,灵敏为93.55%,特异度为76.92%。以血容量>6.51 ml/100 g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分割点,AUC为0.814,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84.62%。联合诊断的准确度为93.33%,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76.92%,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3.00%。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测定容积增长率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者联用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 容积增长率 孤立性肺结节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在民 赵国权 +2 位作者 罗长青 郑伟英 冯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246-124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7例颅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根据外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分析层厚为6 mm的横断面图像,发现颅骨骨折43例。容积扫...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7例颅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根据外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分析层厚为6 mm的横断面图像,发现颅骨骨折43例。容积扫描后行三维重建,47例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颅骨骨折诊断确诊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骨盆MSCT容积重建高清模型研究
19
作者 高阳 李喜柱 +2 位作者 黄立闯 谢杨 杨超朋 《刑事技术》 2024年第6期580-585,共6页
成人骨龄鉴定是法医人类学年龄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含了成人活体骨龄鉴定、未知名尸体骨龄鉴定、白骨化尸体骨龄鉴定等项目。传统鉴定方法主要适用于未知名尸体及白骨化尸体,成人活体年龄鉴定需要提取骨盆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 成人骨龄鉴定是法医人类学年龄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含了成人活体骨龄鉴定、未知名尸体骨龄鉴定、白骨化尸体骨龄鉴定等项目。传统鉴定方法主要适用于未知名尸体及白骨化尸体,成人活体年龄鉴定需要提取骨盆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简称VR)高清模型,再参照传统方法检验鉴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建立骨盆容积重建高清模型的必要条件,解决成人骨龄鉴定骨盆三维影像取样过程中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与重建参数设置问题。本研究使用Precision32(开影公司)MSCT,在协议固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螺距1.05、层厚1.1 mm、层距0.8 mm、矩阵512×512等条件下扫描新鲜尸体骨盆,调整滤波、层厚、层距、矩阵等重建参数,比较骨盆容积重建影像的清晰度,筛选出建立骨盆容积重建高清模型的必要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滤波、层厚、层距、矩阵等对容积重建影像清晰度有较大影响,选择骨盆滤波、薄层厚、短层距、大矩阵能够提高骨盆VR模型的清晰度,为建立骨盆容积重建高清模型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人类学 骨龄鉴定 虚拟检验 多层螺旋ct(MSct) 容积重建(VR)
下载PDF
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 被引量:20
20
作者 唐作华 钱雯 +1 位作者 宋济昌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正常结构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机,对20例(40耳)健康志愿者行准直0.5 mm,螺距0.5~0.875 D的螺旋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 ...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正常结构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机,对20例(40耳)健康志愿者行准直0.5 mm,螺距0.5~0.875 D的螺旋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 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听小骨及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 VR对耳部各骨性和膜性精细结构和神经组织均可清晰显示,从显示清晰度来看,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 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显示佳.结论采用MSCT机薄层耳部扫描,VR能从平面和立体直观地显示耳部听小骨及内耳各细微结构,且可全面清晰立体观察膜迷路、前庭及与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 结构 容积重建 容积重建技术 多层螺旋ct 正常结构 高分辨率扫描 MinIP 后处理技术 健康志愿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