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宜春 李咏梅 欧阳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2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8例良性,7例交界恶性,3例恶性,2例发生肝转移。12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8例良性,7例交界恶性,3例恶性,2例发生肝转移。12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间质瘤大小为2cm~18cm;8例形态不规则,12例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为混合性生长,境界不清,3例为腔内生长,11例为腔外生长。肿瘤密度均匀、不均匀,轻-重度强化,1例见钙化。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螺旋ct计算机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全腹部扫描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桂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11期1948-1949,共2页
对经手术证实的12例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螺旋CT进行回顾性分析。CT扫描表现:肿块常较大,局限一侧,大多生长于外腔,可向腔内突出,密度均匀,表面光滑。肿块较大时中央常有坏死组织出现;肿块范围在超过5cm,分叶状,而且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 对经手术证实的12例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螺旋CT进行回顾性分析。CT扫描表现:肿块常较大,局限一侧,大多生长于外腔,可向腔内突出,密度均匀,表面光滑。肿块较大时中央常有坏死组织出现;肿块范围在超过5cm,分叶状,而且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时,视为肿瘤恶变可能;增强扫描肿瘤组织强化明显。CT扫描的准确率达94%,CT扫描的大部分指标和手术所见基本吻合。16排螺旋CT全腹部扫描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螺旋ct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
3
作者 张玫 牛铭锋 宋兴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一组资料齐全、临床病理证实、经螺旋CT容积扫描的慢性鼻窦炎病例 ,并设正常组对照 ,研究OMC的解剖变异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OMC区解剖变... 目的 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一组资料齐全、临床病理证实、经螺旋CT容积扫描的慢性鼻窦炎病例 ,并设正常组对照 ,研究OMC的解剖变异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OMC区解剖变异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 ,以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最高 (39 6 %) ,钩突气化的发生率最低 (10 8%)。经螺旋CT薄层扫描 ,病变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对病变侧OMC的解剖变异进行术前的再认识 ,能有效避免并发症。螺旋CT扫描可以较好评价患者OMC的解剖变异 ,良好指导FESS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口鼻道复合体 螺旋ct X线计算机 鼻窦炎 内窥镜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福常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0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疾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肾、输尿管膀、膀胱疾病检查患者36例,进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等,获得完整清晰的尿路图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疾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肾、输尿管膀、膀胱疾病检查患者36例,进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等,获得完整清晰的尿路图像。结果该组36例患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有16例泌尿系肿瘤,其中8例为肾实质癌,5例肾盂癌,2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泌尿系结核8例,其中肾结核7例,单纯输尿管结核1例。6例泌尿系阴性结石。泌尿系畸形4例。1例肾动脉畸形。1例泌尿系慢性炎症。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明确肾、输尿管、膀胱疾病诊断的部位、病因及肾积水的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多层螺旋ct成像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矽肺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学兴 陈亚彩 +2 位作者 盛爱萍 苏顺英 何永耀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期72-73,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矽肺诊断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可疑矽肺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并统计CT诊断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矽肺诊断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可疑矽肺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并统计CT诊断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78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确诊为矽肺的有61例,而在经过系统的诊断后被确诊的矽肺患者有59例,二者检查一致的患者共57例,因此其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6%、3.4%、78.9%、21.1%、93.4%。结论:由研究中可以发现,螺旋CT的临床诊断率较高,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若确诊还需要经过系统的诊断,可作为矽肺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5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绪 刘浩 杜敏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影像表现:弥...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影像表现:弥漫分布的薄壁囊状阴影、囊壁间肺组织大致正常,薄层重建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及与周围肺组织的关系。结论 PLAM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可以与相似影像特点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维霞 《中国检验检测》 2019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文分析了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按照新规程的要求建立了模型,列出了方差、灵敏系数及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评定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 剂量指数 测量不确定度
原文传递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同兴 徐辉 +1 位作者 赵萌 殷信道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8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患儿资料,男23例,女22例,最小年儿童肾母细胞瘤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11岁,平均2.9岁;采用Ph...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患儿资料,男23例,女22例,最小年儿童肾母细胞瘤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11岁,平均2.9岁;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先予平扫,再使用2ml/kg造影剂欧乃派克静脉团注后立即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全部为密度不均匀肿块,单侧多见,上极多于下极,肿瘤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少数有钙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肿块可跨过中线,但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MPR、MIP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受累情况。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其典型表现,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肾母细胞瘤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
9
作者 吴强 谭光喜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通过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临床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6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按De-Bakey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3例。平扫显... 目的通过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临床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6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按De-Bakey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3例。平扫显示主动脉内密度差异的真假腔,假腔密度高于真腔,假腔在真腔周围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强扫描假腔不强化,与强化的真腔相比反呈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X射线计算机成像
下载PDF
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X线与CT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锐 杨冠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3期550-551,558,共3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X线和多层螺旋CT的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以反复发作性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影像表现:双肺弥漫间质...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X线和多层螺旋CT的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以反复发作性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影像表现:双肺弥漫间质样改变,伴双肺弥漫薄壁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间肺组织大致正常。结论:PLAM的X线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MS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继文 张伟强 +1 位作者 肖宝臣 陆建良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对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其中有典型临床表现22例,无典型临床表现8例。对两组MS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对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其中有典型临床表现22例,无典型临床表现8例。对两组MS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94±2.38)cm,变性7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5 HU(35.7~51.5 HU)、95.2 HU(80.5~120.2 HU)和89.0 HU(75.7~103.8 HU)。22例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34±1.35)cm,变性22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0 HU(34.3~52.6 HU)、97.9 HU(78.3~122.8HU)、90.2 HU(75.5~105.2 HU)。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比较在肿块最大长径、变性比例以及肿瘤强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放射摄影术 嗜铬细胞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多层螺旋ct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Progression of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revealed during follow-up CT scan of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
12
作者 Shenjiang Li Wenjie Liang +7 位作者 Guangwen Ju Cui Li Changcheng Li Debin Liu Feng Zhu Yan Zhu Xuefeng Cui Liguang Zhe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revealed during follow-up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scan of digesti...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revealed during follow-up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scan of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 Methods: Three-phase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MSCT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revealed on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CT image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2 years follow-up with approximately 6 months interval. Results: The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were showed in 39 patients on follow-up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MSCT scans. Among the 39 patients, initial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were revealed in 6 (15.38%), 26 (66.67%), and 7 (17.95%) patients in 6, 12, and 18 months during follow-up respectively. The initial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revealed in 12 months were more frequent than those revealed in 6 months (X2 = 14.82, P 〈 0.05) and 18 months (X2 = 15.02, P 〈 0.05). Among the 39 patients, the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progressed into liver metastasis based on typical CT findings in 37 (94.87%) patients, and were not obvious changes in 2 (5.13%) patients. Among the 37 patients, the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progressed into metastasis in 10 (25.64%) patients in 6 months after the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were revealed, and in 27(69.23%) patients in 12 months. The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developing into metastasis were more in 12 months than those in 6 months (X2= 14.98, P 〈 0.05). Conclusion: Most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revealed at the follow-up of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 may be early manifestations of liver metastasis. The careful follow-up of hepatic hyperperfusion disorders is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PROGRESSION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邵文明 俞锐敏 +1 位作者 颜建龙 陈冬冬 《现代医学》 2017年第8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112例AD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统计AD分型,受累的动脉分支,初次、再次破口次数及观察撕裂内膜征象。结果:112例AD患者中,De Ba...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112例AD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统计AD分型,受累的动脉分支,初次、再次破口次数及观察撕裂内膜征象。结果:112例AD患者中,De BakeyⅠ型占33.0%(37/112),Ⅱ型占12.5%(14/112),Ⅲ型占54.5%(61/112);受累头臂干动脉占15.1%(17/112)。撕裂内膜片占96.4%(108/112),真假双腔显影100%(112/112),内膜钙化移位占41.1%(46/112);初始破口占93.7%(105/112);再次破口占7.1%(8/112)。结论: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诊断的优点,是诊断AD及明确分型的可靠影像学检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成像 螺旋ct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不同影像检查在鼻咽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红茹 王仁生 韦波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8年第2期194-197,193,共5页
目的:应用CT、MRI和18FDG-PET-CT对鼻咽癌原发病灶GTV大小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最优的影像学检查和靶区勾画建议。方法:连续选取放疗科从2006年9月至2006年11月,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4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未作任何抗... 目的:应用CT、MRI和18FDG-PET-CT对鼻咽癌原发病灶GTV大小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最优的影像学检查和靶区勾画建议。方法:连续选取放疗科从2006年9月至2006年11月,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4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未作任何抗肿瘤治疗之前,采用统一的体位及固定方法,行头颈部的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全身18FDG-PET-CT三种检查。全部患者分别在增强CT、MRI T2加权和PET-CT上勾画原发灶GTV。结果:GTVCT(27.31±15.53cm3)>GTVMRI(26.30±17.93 cm3)>GTV2.5(18.43±12.93 cm3)>GTV45(13.20±11.22 cm3),GTVCT/GTVMRI与GTV2.5/GTV45间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早期病例(T1、T2),GTVCT>GTV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对于晚期病例(T3、T4),GTVCT<GTV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咽癌原发病灶靶区勾画方面,以SUV=2.5或最大SUV的45%阈值法为标准,PET在GTV的确定上小于CT和MRI,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意义;CT和MRI在GTV的确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T1、T2局部早期病例的GTV,CT大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影像学特点上考虑,对于GTV的准确确定,MRI比CT更有价值;PET-CT作为辅助显像方法提供CT所不能发现的病灶信息,作为靶区勾画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螺旋计算机(ct) 磁共振成像(MRl)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DG-PET-ct) 大体肿瘤体积(GTV)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的螺旋CT分期及手术预后评价
15
作者 杨自华 郭平学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10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螺旋CT分期和手术预后评价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胆囊癌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相关手术与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经过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螺旋CT分期和手术预后评价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胆囊癌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相关手术与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经过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17例表现为胆囊肿块边界不清晰,21例表现为胆囊壁向腔内突出。侵犯肝脏30例,侵犯十二指肠22例,侵犯结肠5例,侵犯胆管18例。根据螺旋CT分期,Ⅰ期16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8例。通过CT分期与手术结果比较发现,只有3例患者因为侵犯十二指肠只进行了细胞穿刺学检查。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态学分型与对邻近器官侵犯,为胆囊癌术前分期提供重要信息,并以此可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ct 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Normative Measurements of Extraocular Musculature b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1
16
作者 Zhu-hua Zhang Yu Chen +4 位作者 Yun Wang Wei Meng Hong-ying Fang Dong-dong Xu Zheng-yu Ji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32-236,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normal measurements of diameter of extraocular muscles (EOMs) b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ethods Orbits of 50 volunteers (25 male and 25 female) were scanned with a multislice C...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normal measurements of diameter of extraocular muscles (EOMs) b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ethods Orbits of 50 volunteers (25 male and 25 female) were scanned with a multislice CT scanner. For each subject, one axial image at the central level of the eyeball, one coronal image about 1 cm behind globe, and two oblique sagittal images respectively along the left and right optic nerve were used for measurements of the thickness and width of EOMs. The statistic significance of measurement valu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and between left and right eye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ickness and width of superior muscle group, lateral rectus, medial rectus, lateral rectus, superior oblique, inferior oblique and the thickness of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eyes as well a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groups (all P>0.05). The thickness of superior muscle group and inferior rectus had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9±0.7 vs. 3.3±0.8 mm, P=0.162), while the thickness of medial rect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ateral rectus (3.1±0.5 vs. 2.2±0.6 mm, P=0.000). Conclusions The CT measurement of extraocular musculature is simple and time-saving and can be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work. The normative data obtained may be useful in determining pathologic enlargement of the EOMs in both thyroid-associated orbitopathy patients and other various orbi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extraocular muscle MEASUREMENT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遥 周湘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7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皮髓质界限不清、模糊。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大多对称性受压变小或闭塞,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或轻度移位。脑实质内可见局部蜘蛛网样模糊影或单发、多发小出血灶22例(直径多<1.5 cm),出血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19例(双额颞区18例),胼胝体4例,基底节区2例,脑干5例,小脑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脑干周围池出血9例,有薄层硬膜下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4例,颅骨骨折5例。入院时均表现为昏迷状态,GCS评分均较低,3分12例,4分5例,≤8分8例。本组中恢复良好5例(20%),中残8例(3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3例(12%),死亡9例(36%)。结论及时进行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降低DAI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断层摄影 螺旋ct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