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HP特异性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 2009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基因检测,探讨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应用针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及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基因检测,探讨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应用针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及微需氧分离培养,并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阳性者进一步应用HP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DNA应用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共有35例患者的肝组织中发现了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其中肝硬化组(72.7%)和原发性肝癌组(87.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42.3%,P<0.05),而慢性肝炎组中随着炎症评分的增加,检出率亦增加。对这35例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阳性的肝组织DNA进一步应用HP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证实有21例为HPDNA。所有肝组织经微需氧分离培养均未发现可疑菌落生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除存在HPDNA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螺杆菌DNA。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中可能发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 幽门杆菌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肝组织螺杆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忠 窦逾常 +1 位作者 王燕 庄小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肝组织螺杆菌属特异性16Sr RNA基因特点。方法纳入维吾尔族CHB患者60例和健康维吾尔族体检者8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阳性感染,常规进行肝穿刺,采用PCR法检测肝组织螺杆...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肝组织螺杆菌属特异性16Sr RNA基因特点。方法纳入维吾尔族CHB患者60例和健康维吾尔族体检者80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阳性感染,常规进行肝穿刺,采用PCR法检测肝组织螺杆菌16Sr RNA基因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每分钟衰变数(14C-UBT)阳性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24%,P<0.01];在所谓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46例,肝硬化14例;在46例CHB和14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DNA进行16 Sr RNA基因检测,结果 40例(86.96%)CHB和13例(92.86%)肝硬化患者16 s RNA阳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3,P>0.05);轻度、中度与重度CHB患者肝组织16 s RNA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x2=1.348,P=0.51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但肝组织螺杆菌属特异性16Sr RNA检出率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或纤维化程度未显示出显著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幽门杆菌 肝组织 杆菌异性16srrna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分析
3
作者 季尚玮 王江滨 +1 位作者 王颂 张永贵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5-796,共2页
HBV感染作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最重要病因已得到公认。但同样是HBV感染且基因型相同者,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却相差甚远,有些患者可发展至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而有些患者却不发病,其疾病进展的机制尚... HBV感染作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最重要病因已得到公认。但同样是HBV感染且基因型相同者,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却相差甚远,有些患者可发展至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而有些患者却不发病,其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除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协同致病因素的作用,如细菌感染等,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6srrna 基因分析 异性 杆菌 肝组织 HBV感染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用PCR检测布氏杆菌DNA
4
作者 史同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11期6-6,共1页
布病诊断有细菌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虽然细菌学方法是最可靠的诊断技术,但因其费时,且存在传染的可能性而受到限制。免疫学试验如补反和ELISA又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的缺点。最近Cetinkaya以流产布氏菌Ba148—167F(5′—TGCTAATA CCGT... 布病诊断有细菌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虽然细菌学方法是最可靠的诊断技术,但因其费时,且存在传染的可能性而受到限制。免疫学试验如补反和ELISA又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的缺点。最近Cetinkaya以流产布氏菌Ba148—167F(5′—TGCTAATA CCGTATGTGCCTI-3′)和Ba928—948R(5′—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测 布氏杆菌 学方法 免疫学试验 敏感性和异性 诊断技术 免疫学方法 布氏 常规检验方法 16sr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