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预测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继发性螺钉切出的风险
1
作者 徐大星 涂泽松 +2 位作者 纪木强 许伟鹏 牛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9-3187,共9页
背景:继发性螺钉切出关节面是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切出的螺钉会磨损关节盂和引起肩峰撞击,影响肩关节功能。因此,准确的风险预测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继... 背景:继发性螺钉切出关节面是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切出的螺钉会磨损关节盂和引起肩峰撞击,影响肩关节功能。因此,准确的风险预测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继发性螺钉切出的风险因素,开发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便于临床医生早期甄别并干预高风险患者。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组建立模型,将同一时间段另一医院收治的同类患者61例纳入外部验证组。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出现继发性螺钉切出,分为螺钉切出组和螺钉维持组。训练组利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10折交叉验证重抽样作为变量的筛选方法,并将3种模型准确度最高时纳入变量的交集作为与螺钉切出高度相关的可靠风险变量。通过R语言软件构建动态预测模型,以网页计算器形式展示,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模型内部检验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预测模型的最佳风险分界值,据此将外部验证组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根据模型风险预测能力的准确度来评价其稳定性和外延性。结果与结论:①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继发性螺钉切出高度相关的4个风险变量,分别为肱骨近端内侧柱皮质支撑、三角肌结节指数、骨折类型及术后复位情况;②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曲线下面积=0.874,95%置信区间(0.827,0.92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③临床决策曲线提示风险阈值概率在0.1-0.75范围内时,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④风险概率为26%是模型风险分层的最佳阈值,外部验证组利用模型风险分层预测螺钉切出的总正确率为84%;⑤结果说明该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和外延性较好,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继发性螺钉切出 机器学习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第3代Gamma钉拉力螺钉钉尾距股骨外侧皮质距离与术后拉力螺钉移位或切出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侯宇 姚琦 +1 位作者 张亘瑷 丁立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Gamma钉(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amma nail,TG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钉尾距股骨外侧皮质距离(tail femur distance,TFD)与术后拉力螺钉移位或切出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TGN内固... 目的探讨第3代Gamma钉(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amma nail,TG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钉尾距股骨外侧皮质距离(tail femur distance,TFD)与术后拉力螺钉移位或切出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TGN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达18个月以上的124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2例,女72例;年龄46~93岁,平均78.5岁。骨折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31-A1型43例,31-A2型69例,31-A3型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2.9 d。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正常愈合组和固定失败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AO/ASIF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后1 d TFD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螺钉移位或切出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愈合组111例,骨折愈合时间80~110 d,平均95.5 d;固定失败组13例,其中拉力螺钉切出2例、明显移位1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固定失败组术后1 d TFD值显著高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0)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BMD、骨折AO/ASIF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FD值是拉力螺钉明显移位或切出的危险因素(B=1.22,标准化系数=0.32,Waldχ~2值=14.66,P=0.00,OR=3.37)。结论 TFD值较高患者术后拉力螺钉移位或切出的风险增加,术中应谨慎选择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控制TFD值,防止术后拉力螺钉移位或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3代Gamma钉 拉力螺钉移位或 钉尾距股骨外侧皮质距离
原文传递
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曹录民 华俊 +6 位作者 王登峰 牛延坪 苏朋 刘栋 林凡国 吴涛 孙永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7-02诊治的5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6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7-02诊治的5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6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InterTan组)。结果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8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X线透视次数方面均优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螺钉切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创伤相对更小,但其抗股骨头旋转力可能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InterTan钉 内固定 螺钉切出 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