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织分布探究中华大蟾蜍功效成分蟾蜍甾烯类体内代谢途径
1
作者 刘玉洋 孙博 +9 位作者 赵海誉 丁耀华 张艳 高文雅 田孟尧 王宏洁 周严严 魏晓露 司南 边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2-941,共10页
为助力解决蟾蜍资源日益减少的窘境,探究蟾蜍中功效成分蟾蜍甾烯类化合物(BDs)生物合成部位及代谢途径,为蟾蜍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UHPLC-Orbitrap-MS对蟾蜍多组织进行检测,筛选BDs在蟾蜍体内的合成部位,并利用质谱成像、... 为助力解决蟾蜍资源日益减少的窘境,探究蟾蜍中功效成分蟾蜍甾烯类化合物(BDs)生物合成部位及代谢途径,为蟾蜍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UHPLC-Orbitrap-MS对蟾蜍多组织进行检测,筛选BDs在蟾蜍体内的合成部位,并利用质谱成像、匀浆孵化实验加以验证,确定BDs生物合成的关键器官。蟾蜍组织分布结果表明除耳后腺、皮肤组织外,BDs在肝脏中含量最多,胆汁中浓度最高,因此推测肝脏能够生物合成BDs,并通过胆汁代谢分布向蟾蜍全身。DESI-MSI质谱成像检测结果也指出,BDs主要富集在蟾蜍肝脏而并非是未发育成熟的耳后腺。蟾蜍肝脏匀浆孵化证明了蟾蜍肝脏能够独立生物合成BDs。该研究表明中华大蟾蜍在变态、发育、生长过程中,肝脏是蟾蜍体内合成BDs的重要器官,为生物合成BDs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 蟾蜍甾烯类成分 组织分布 资源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蟾酥毒理学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翟金晓 刘伟 《中国司法鉴定》 2015年第2期80-85,共6页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干燥而成。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强心、麻醉止痛等方面。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很强,且毒性很大,有关蟾酥中毒案件时有报道。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蟾酥的研...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干燥而成。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强心、麻醉止痛等方面。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很强,且毒性很大,有关蟾酥中毒案件时有报道。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蟾酥的研究作一综述,总结了蟾酥的化学成分、毒理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检测方法等,以期为法医毒理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蟾蜍甾烯类 中毒 毒物学 检测 LC-MS/MS
下载PDF
HPLC-DAD-ELSD联用法同时测定华佗救心丸中13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雅琴 赵冰 +5 位作者 祝宇龙 闫富龙 张云静 吴德玲 彭灿 吴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2-766,共5页
建立一种快速的HPLC-DAD-ELSD联用方法,同时测定华佗救心丸中皂苷类、蟾蜍甾烯类以及胆酸类13种成分的含量。采用HPLC-DAD-ELSD联用,色谱柱Capri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5℃,并以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 建立一种快速的HPLC-DAD-ELSD联用方法,同时测定华佗救心丸中皂苷类、蟾蜍甾烯类以及胆酸类13种成分的含量。采用HPLC-DAD-ELSD联用,色谱柱Capri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5℃,并以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96 nm和203 nm,ELSD检测参数:漂移管温度60℃、气体压力241 kPa,检测时间为18 min。华佗救心丸中的13种分析成分线性r值均大于0.99,线性关系良好(r≥0.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31%~103.30%范围内,RSD值为1.42%~2.75%。该方法更快速全面的同时测定华佗救心丸中13种分析成分含量,专属性强、精确度高,可为华佗救心丸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救心丸 高效液相色谱法-全波长检测-蒸发光散射器联用 蟾蜍甾烯类 胆酸 皂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