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体结构面蠕变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红梅 陈涛 鲜学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2,共6页
通过对伯格斯模型和西原模型的分析比较,选取西原模型研究岩体结构面的蠕变损伤特性。在τ0<τs情况下,由西原模型推出剪切模量的表达式,以剪切模量为变量定义损伤变量,得到结构面的损伤变量表达式。并以泥岩剪切试验为例,计算了相... 通过对伯格斯模型和西原模型的分析比较,选取西原模型研究岩体结构面的蠕变损伤特性。在τ0<τs情况下,由西原模型推出剪切模量的表达式,以剪切模量为变量定义损伤变量,得到结构面的损伤变量表达式。并以泥岩剪切试验为例,计算了相同正压力作用下的结构面剪切模量和损伤量。结果表明:当τ0<τs时,剪切模量、损伤量均随时间趋于稳定,且结构面蠕变的前两个阶段损伤量较小,而当τ0≥τs时,一段时间后,其损伤量开始突变;剪应力越大,其初始剪切模量越大,随时间降低越快,达到稳定蠕变阶段时降低量也相应越大;剪应力越大,结构面损伤量随时间增长越快,在达到稳定蠕变阶段时,损伤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蠕变损伤机理 剪切模量 结构面 西原模型 泥岩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拉伸蠕变损伤和蠕变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乔生儒 杨忠学 +1 位作者 韩栋 李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空间位置改变,孔隙表面产生基体微裂纹,损伤在纤维束交叉处更为集中,这些可作为3D-C/SiC蠕变变形的独特机理。电阻和模量的相对变化与蠕变曲线相似,因此电阻和模量都可表征C/SiC材料的蠕变损伤,作为损伤变量。该材料的蠕变属于损伤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损伤机理 C/SIC复合材料 纤维束交叉处 模量 损伤表征 拉伸蠕变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