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唐艳琴 宋秀婵 +2 位作者 卫肖云 陈润芳 李柏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6-198,201,共4页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
下载PDF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7
2
作者 陶西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2008年48例职业暴露案例资料。结果 48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暴露19例,乙型肝炎病毒暴露18例,丙型肝炎病毒暴露6例,梅毒螺旋... 目的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2008年48例职业暴露案例资料。结果 48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暴露19例,乙型肝炎病毒暴露18例,丙型肝炎病毒暴露6例,梅毒螺旋体暴露5例。手术科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9例,非手术科室16例,其他科室3例。暴露途径以手术中各种锐器伤最多见,达16例。发生职业暴露最多者为医生24例(实习医生4例),其次为护理人员21例(实习护士8例),检验人员2例,助产人员1例。对职业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预防性干预,经追踪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应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发生职业暴露后须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暴露后感染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下载PDF
γ射线和紫外线应用于血液制剂中病原体和白细胞的灭活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炜鑫 郭天虹 黄远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4005-4007,共3页
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每年采集的献血量约为1.08亿单位。通常,从献血员的全血中可以分离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关键词 Γ射线 紫外线 白细胞 血传病原体 灭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液感染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曲芬 宋春洁 +7 位作者 鲍春梅 崔恩博 陈素明 张鞠玲 王欢 张成龙 孙强正 毛远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 目的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并进一步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0-2010年血液培养阳性的肠道病原菌其140株,分离自140例患者,男性117例,占83.5%,40~60岁为发病高峰,占55.7%。引起血液感染的肠道病原菌以气单胞菌属居首位(75.71%),其次是沙门菌属(14.29%)、弧菌属(9.29%)和耶尔森菌属(0.71%)。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气单胞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沙门菌属,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则显著低于沙门菌属(P〈0.01)。气单胞菌属和沙门菌属存在多重耐药。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多种腹泻病原菌可引起血液感染,且耐药程度不同,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腹泻 抗药性 细菌 肝硬化
下载PDF
胶体金法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千红 王石云 +2 位作者 徐雅平 姚根宏 栾建凤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HBsAg、抗-H IV、抗-HCV、梅毒抗体)的风险。方法:随机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 IV、抗-HCV、梅毒抗体阳性的115例标本,采用G ICA法分别在... 目的:评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HBsAg、抗-H IV、抗-HCV、梅毒抗体)的风险。方法:随机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 IV、抗-HCV、梅毒抗体阳性的115例标本,采用G ICA法分别在4℃、22℃、37℃进行检测,并在5分钟、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4个时间段观察结果并与ELI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30分钟G ICA检测HBsAg、梅毒抗体与ELISA法的符合率为96.7%,抗-HCV与ELISA的符合率为93.3%,抗-H IV与ELISA法的符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 ICA检测中,除HBsAg外,温度对G ICA检测的其他三项均有影响,随温度的升高检出率提高,在不同时间段G ICA检测四项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试验观察测时间从20分钟延长至30分钟时可明显提高G ICA与ELISA检测的符合率。结论:G ICA与ELISA有较好的符合性,但G ICA仍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病 播病毒 血传病原体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敏霞 吴纯 +3 位作者 雷红 孟祥红 董梅 匡铁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了解2007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050进行血液培养,美国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112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目的:了解2007年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050进行血液培养,美国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112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72株,阳性率为15.2%。主要病原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血培养病原菌出现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SBLs菌株检出率升高,真菌感染病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技术 血传病原体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情况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建飞 肖佳荔 吴春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156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出生后72 h为... 目的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156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出生后72 h为界将败血症患儿分为EOS组和LOS组,统计分析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EOS组与LOS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菌分布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568例早产儿中有241例(15.37%)发生败血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宫内感染、侵入性操作等是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LOS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EOS组(P<0.05);EOS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阳性率均高于LOS组患儿(P<0.05);2组病原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EOS组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LOS组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EOS组死亡率为8.60%,高于LOS组3.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4,P=0.081)。结论早产儿败血症需注意对胎膜早破、侵入性操作等高危因素的观察,在血培养同时根据EOS与LOS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差异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血传病原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8
作者 黄卫彤 黄玮 常正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病毒感染 血传病原体 孕产妇
下载PDF
入院病人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分析
9
作者 温彩珑 温彩桂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实验室诊断 乙型肝炎 艾滋病
下载PDF
某大型综合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文捷 张敏 +1 位作者 石春兰 解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通过干预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知识知晓率和接触后自我报告率,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率;总结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有效防治和干预措施。方法在对1家大型综合医院既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干预前... 目的通过干预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知识知晓率和接触后自我报告率,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率;总结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有效防治和干预措施。方法在对1家大型综合医院既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干预前的727名和干预后的614名医护人员的人员结构和科室分希睛况进行对比,选定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较高、2009年人员结构与本年度匹配的科室,对医院开展推动医院职业卫生体系建设、对医院相关文件制度进行更新、辅以知识培训、座谈和现场指导等综合性干预工作,在干预后对受干预人员进行调查,将干预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本次干预培训时重点培训的14个方面的知识,干预后被调查人员的得分总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前后调查人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总接触发生率由81.57人/100人·年降至43.81人/100人·年,干预前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度是干预后的1.86倍;所调查科室的医护人员自我报告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06人/100人·年上升至干预后的9.45人/100人·年,接触后自我报告率由干预前的0.47%升至干预后的9.65%。结论对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能使该医院医护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升,可有效降低该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率,提高接触后自我报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职业暴露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HCV、HB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_1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汉东 张爱华 +1 位作者 余小燕 魏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HCV、...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HCV、HIV间合并感染以及单纯HBV或HCV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_1含量,同时检测合并感染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并分析它们与IL-18、VEGF、TGF-β_1的相关性;另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作对照组进行IL-18、VEGF、TGF-β_1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_1含量变化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比单纯HBV和HCV感染以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IL-18、VEGF、TGF-β_1值以HBV+HCV+HIV感染模式最高[分别为(312.44±45.24)pg/L、(326.43±51.24)pg/mL、(283.51±49,27)μg/L],其次为HCV+HIV感染模式[分别为(224.32±34.37)pg/L、(257.72±47.72)pg/mL、(204.11±43.28)μg/L],HBV+HCV感染模式最低[分别为(129.44±27.62)pg/L、(147.67±41.22)pg/mL、(120.47±30.23)μg/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_1水平与相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GG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652、0.672;0.643、0.618、0.623;0.712、0.673、0.705)。结论检测血清IL-18、VEGF、TGF-β_1含量,对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病情的合理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人免疫缺陷病毒 合并感染 白细胞介素18 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传病原体
下载PDF
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文 张剑 李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确定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种类、药敏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ICU收治的各科患者(入科不到24 h死亡、自动出院和转科的患者除外),住ICU期间临床怀疑发生败血症送检血培养或导管标本培养证... 目的:确定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种类、药敏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ICU收治的各科患者(入科不到24 h死亡、自动出院和转科的患者除外),住ICU期间临床怀疑发生败血症送检血培养或导管标本培养证实的85例92次败血症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为9.99%,感染者多存在败血症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致病菌分布和药敏特点:①G-菌分离率最高,以条件致病菌为主;②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③耐药率较高。结论:败血症ICU获得性发病率高,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监护
下载PDF
共用胰岛素笔针可能会传染血源性病原体
13
作者 訾鹏(摘译)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年第8期16-16,共1页
3月19日,美国FDA发布警告,提醒医务人员与患者:永远不许患者之间共用胰岛素笔针或胰岛素药筒,因为共用胰岛素笔针可能导致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或其他血传病原体的传播。
关键词 胰岛素笔针 源性病原体 美国FDA 血传病原体 艾滋病病毒 医务人员 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母乳垂直传播的危险性
14
作者 侯智辉 余文辉 +1 位作者 周小梅 王霞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238-1239,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母体传给胎儿,这种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妊娠期间。据推测,可能因密切接触母体血液、羊水、乳汁、分泌物等,HBeAg阳性母体传染性更高。已有文献报道,母乳喂养可能会使乙型肝炎传播的危险...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母体传给胎儿,这种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妊娠期间。据推测,可能因密切接触母体血液、羊水、乳汁、分泌物等,HBeAg阳性母体传染性更高。已有文献报道,母乳喂养可能会使乙型肝炎传播的危险性升高。母乳乙型肝炎感染婴儿,多数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然而,乙型肝炎母乳喂养传播的危险性是否升高及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携带者采用母乳喂养,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传病原体 母乳喂养 接种
下载PDF
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15
作者 陈荣 陈刚 +2 位作者 沈定霞 王欢 叶丽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60-561,568,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患者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患者血液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A-F共6个型别,其中A型13株、B型4株、C型2株,D、E、F型各1株;A型还可分为A1-A6共6个亚型,B型也可分为2个亚型。结论我院患者血液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在分子水平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血传病原体 细菌分型技术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下载PDF
HBV-DNA的定量检测对乙肝父婴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大虎 翟海燕 +3 位作者 宋农 张丽丽 周军 罗芝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测定HBV阳性父亲和母亲及新生儿HBV-DNA的含量,研究父要和母要传播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父亲和阳性的孕妇血液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脐血HBV-DNA且新生儿... 目的测定HBV阳性父亲和母亲及新生儿HBV-DNA的含量,研究父要和母要传播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父亲和阳性的孕妇血液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脐血HBV-DNA且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至1岁时,检测HBV-DNA,并根据父母HBV-DNA含量的不同分别分为A1(HBV-DNA〈1.0×10^3Copies/ml)、B1(HBV-DNA为1.0×10^3~1.0×10^7 Copies/ml)、C1(HBV-DNA〉1.0×10^7 Copies/ml)组,父母为A2(HBV-DNA〈1.0×10^3Copies/ml)、B2(HBV-DNA 1.0×10^3~1.0×10^5 Copies/ml)、C2(HBV-DNA〉1.0×10^7 Copies/ml)组。结果脐血HBV-DNA阳性率:A1组为24.32%、B1组为38.71%、C1组为44.83%,A2组为14.70%、磁组为26.67%、C2组为39.29%。结论父要传播与母要传播均与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有关,其HBV-DNA含量越高垂直传播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 母亲 血传病原体 HBV感染 婴儿 新生 疾病 垂直
下载PDF
杭州市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琛 王莹 俞哲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构成和临床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 3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8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1 375...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构成和临床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 3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8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1 375例标本总阳性率为43.20%,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6岁年龄段达到高峰(66.67%)。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随着年龄段增加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秋季最高(50.23%),冬季最低(40.34%)。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非典型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和流感病毒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结论肺炎支原体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流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血传病原体 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朝珠 万爱兰 +1 位作者 徐鑫 汪雁南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0-361,共2页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为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SDS,SAS,EPQ和LES心理测评工具对50名大学生HBV携带者进行测评。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外,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抑郁、...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为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SDS,SAS,EPQ和LES心理测评工具对50名大学生HBV携带者进行测评。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外,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等因子得分(P值均<0.01)。SAS,SDS测评显示,大学生HBV携带者焦虑性情绪障碍和抑郁性情绪障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EPQ测试中,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情绪的稳定性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精神质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事件结果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心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血传病原体 精神卫生 学生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锦 李楠 姚佳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799-1800,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真菌血症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恶性肿瘤真菌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真菌血症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6例。念珠菌血症为真菌血症...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真菌血症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恶性肿瘤真菌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真菌血症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6例。念珠菌血症为真菌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占95.2%。8例合并细菌败血症,占19.0%。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2例对氟康唑中介,1例对两性霉素B耐药,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敏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中性粒细胞〈0.5×10^9/L、中心静脉置管、年龄、住院时间〉15d是引起真菌血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控制易感因素是降低真菌血症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及时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治疗真菌血症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真菌 血传病原体
原文传递
不同标本处理方法对ELISA检测乳汁HBV-M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艳 赵江燕 钱厚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最佳标本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144例,按血清HBeAg及前S1抗原(PreS1)是否阳性分为HBeAg及PreS1阳性组(16例)、HBeAg阳性组(11例)、PreS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最佳标本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144例,按血清HBeAg及前S1抗原(PreS1)是否阳性分为HBeAg及PreS1阳性组(16例)、HBeAg阳性组(11例)、PreS1阳性组(5例)、HBeAg及PreS1阴性组(112例)。无菌采集产后2~4 d的初乳,分别采用原始乳汁静置式孵育定性、冷藏后中间层乳汁静置式孵育定性、原始乳汁振动式孵育定性进行标本处理,以ELISA法检测乳汁HBV-M。结果 HBeAg及PreS1阳性组和HBeAg阳性组、PreS1阳性组3种乳汁处理方法检测HBsAg阳性率达到或接近100.0%。采用原始乳汁振动式孵育定性进行乳汁处理检测HBsAg、HBeAg及PreS1的阳性率高于前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种处理方法检测HBsAg、HBeAg及PreS1的阳性率较接近,抗-HBe及抗-HBc(稀释)的阳性率低于抗-HBc(原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具备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可应用原始乳汁振动式孵育定性乳汁处理方法检测HBV携带产妇乳汁HB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血传病原体 乳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