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病综合征的血凝学变化:附45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光华 余志敏 +4 位作者 罗运九 任志德 何威逊 陈珍珠 尚小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本文采用琼脂基质圆盘测定法对45例经肾穿刺检查的原发性肾病进行血凝学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Ⅷ因子相关抗原,抗凝血酶原Ⅲ,血浆素原和纤溶总活力。本组分为难治性肾病(14例)及非难治性肾病(31例)。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照经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琼脂基质圆盘测定法对45例经肾穿刺检查的原发性肾病进行血凝学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Ⅷ因子相关抗原,抗凝血酶原Ⅲ,血浆素原和纤溶总活力。本组分为难治性肾病(14例)及非难治性肾病(31例)。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变化
下载PDF
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兰霞 贾新勇 +2 位作者 张月玲 郭改玲 马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4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方法从我院选取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患者首先进行止血,延迟输血过程;观察组的患者则根据检测情况,判断是否立即给予输血。待输血结束后,将...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方法从我院选取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患者首先进行止血,延迟输血过程;观察组的患者则根据检测情况,判断是否立即给予输血。待输血结束后,将两组产后出血患者在不同输血方法下的凝血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讨论。结果在经过不同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需根据凝血指标调整输血情况,以达到有效输血。产后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对大量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患者 指标变化 临床
下载PDF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晋 黄春刚 +1 位作者 郑建辉 常久魁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4期639-640,643,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分析其预后。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神经内、外科就诊收治的62例脑出血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长期服用ASA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通过GCS评分及神经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分析其预后。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神经内、外科就诊收治的62例脑出血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长期服用ASA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通过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所有患者的进行分析、评估,比较观察有无再发出血,血肿有无继续增大并计算扩大的面积,及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死亡率进行评估,且检测并比较PLT、aPTT、TT、PT等主要凝血指标。结果研究组的GCS评分、PLT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NIHSS评分、血肿面积、血肿扩大后的面积、持续出血的人数、死亡率、PT、aPTT、TT水平均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ASA的脑出血患者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且易出现再次出血,及血肿面积持续增大等现象进而引起其GCS评分低、NIHSS评分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等并发症的发生,故临床上应严格监测阿司匹林的用药,优化用药方案,可降低脑出血的危险性,且可有效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脑出患者 功能变化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向华 梁穆兴 +2 位作者 段朝晖 黄松音 范侠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39例正常对照、76例中孕组(孕20~28周)及54例晚孕组(孕37~40周)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39例正常对照、76例中孕组(孕20~28周)及54例晚孕组(孕37~40周)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中孕组、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TT及TT缩短,Fbg水平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T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期与中孕期相比,PT和APTT有所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指标变化 临床意义 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酶时间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涵 龚建化 +1 位作者 张家洪 马经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5期953-954,共2页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86例,均接受顺铂+培美曲塞化疗,另与同期体检中心的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分别于化疗前后对患者...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86例,均接受顺铂+培美曲塞化疗,另与同期体检中心的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分别于化疗前后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FIB、INR、APTT)及同型半胱氨酸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PSS 17.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肺腺癌患者化疗后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凝血功能较化疗前亦有所改善,INR、APTT较前增长,FIB含量较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可以缓解肺腺癌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值,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功能变化 培美曲塞 情况研究 功能指标 指标变化情况 肺癌患者 前后 状态 指标
下载PDF
妇女妊娠各期凝血指标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弘 叶长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指标变化 妊娠 妇女 功能 胎儿生长发育 不同孕期 生理过程 生理变化 生理需求 激素水平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肇薇 蔡应木 +1 位作者 焦晓阳 黄源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凝血象的关系。方法:用日本东亚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1例正常对照组,35例单纯糖尿病(DM)组及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凝血象的关系。方法:用日本东亚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1例正常对照组,35例单纯糖尿病(DM)组及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时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 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bg显著增高(P<0.05);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显著缩短(P值<0.05),Fbg显著增高(P<0.01);DR与DM比较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DR、DM均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以DR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指标变化 分析 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大志 李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对照组,使用ACL-9000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对照组,使用ACL-9000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之间以及不同奋起肿瘤患者之间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方面,研究组患者的Fib以及D-dimer水平同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PTT、PT以及TT水平同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恶性程度为Ⅲ-Ⅳ期患者血浆的Fib以及D-dimer水平要显著高于I-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对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可以降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Fib以及D-dimer检测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在妇科肿瘤分期当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妇科肿瘤患者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患者 功能变化 临床观察 D-二聚体 栓性疾病
下载PDF
酗酒大鼠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鹏 陈修佳 +1 位作者 田凯升 吴殿秀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建立急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模型,从血液酒精毒理学角度探讨TSAH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相应实验组,共5组,按不同的处置方式建立动物模型,并检测大鼠血液乙醇浓度(BAC)、凝... 目的建立急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模型,从血液酒精毒理学角度探讨TSAH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相应实验组,共5组,按不同的处置方式建立动物模型,并检测大鼠血液乙醇浓度(BAC)、凝血4项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酒后2 h差异显著(P<0.01);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不明显(P>0.05);急性酒精中毒大鼠各时间点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不同程度下降,0.5、1、2 h差异显著(P<0.05或P<0.01);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值升高(P<0.05或P<0.01).急性酒精中毒大鼠TSAH发生率与BAC呈正相关(r=0.985),PT、TT及APTT与BAC变化呈正相关(r=0.756、0.829、0.743).结论BAC与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TSAH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急慢性酒精中毒情况下,大鼠头颈部遭受轻微外力打击而发生TSAH酒精作用或为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 发生机制 酗酒 功能变化 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向臣 刘卫华 张长忠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2314-2316,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在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呈克隆性增殖状态,损伤骨骼与其他组织器官,也可以单独分泌出单株免疫球蛋白,使全身处于紊乱状态,进而引起血栓或出血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本文主要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在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呈克隆性增殖状态,损伤骨骼与其他组织器官,也可以单独分泌出单株免疫球蛋白,使全身处于紊乱状态,进而引起血栓或出血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本文主要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及治疗过程中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液系统恶性肿瘤 克隆性增殖 疾病进展 免疫球蛋白 骨髓瘤细胞 功能变化 症状
下载PDF
血管损伤凝血指标变化的动物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杰 阎伟 王明喜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9期86-86,共1页
骨科下肢术后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由血管壁损伤所致,这主要与髋臼周嗣的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术中不必要的损伤有关。笔者运用血管损伤大鼠模型来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而分析指标的变化及与血栓形成的相... 骨科下肢术后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由血管壁损伤所致,这主要与髋臼周嗣的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术中不必要的损伤有关。笔者运用血管损伤大鼠模型来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而分析指标的变化及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变化 管损伤 实验观察 下肢深静脉 动物 严重并发症 管壁损伤 解剖位置
下载PDF
四种血浆类成分血的凝血指标变化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学琴 王庆 +3 位作者 胡海亮 蒋光明 王冉 管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血浆在融化后不同时间段凝血指标的变化,了解血浆的凝血因子质量变化,为临床血浆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3份融化的血浆标本分别于0.5、6、12、24 h进行PT、APTT、TT、FIB各项指...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血浆在融化后不同时间段凝血指标的变化,了解血浆的凝血因子质量变化,为临床血浆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3份融化的血浆标本分别于0.5、6、12、24 h进行PT、APTT、TT、FIB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去冷沉淀血浆在0.5 h内不同结果与其他3类血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Fib与TT的结果,与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冰冻血浆,在0.5~24 h时间段的监测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冷沉淀血浆不能与其他3种血浆同等使用,病毒灭活血浆只能作为普通血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储存时间 指标变化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凝血变化的研究
13
作者 杨晓利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2000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变化 PT TT FIB APTT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谢群 吕红霞 谢乐静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慢性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慢性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断(F1+2)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浆vWF:Ag(152.3±16.9)%、TM(31.6±3.0)μg/L、F1+2(18.1±2.1)n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者血浆vWF:Ag(182.6±28.2)%、TM(31.4±8.2)μg/L、F1+2(19.6±2.4)nmol/L,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F1+2与vWF:Ag显著正相关(r=0.398,P<0.01),F1+2与TM显著正相关(r=0.420,P<0.01),TM与vWF:Ag变化无显著的相关性(r=0.168,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功能异常,凝血状态异常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检测凝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管并发症 状态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研究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管性假性友病因子 VWF:AG 指标变化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凝血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 孙俊生 +1 位作者 聂志奎 赵焕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822-824,共3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及传统指标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凝血状态的变化,为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治疗时间窗提供证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120例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及传统指标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凝血状态的变化,为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治疗时间窗提供证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120例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的血栓弹力图及传统凝血指标和术后20~24小时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延长,术后24小时的反应时间缩短。但是,在其它的参数中除了凝血综合指数(CI)值、D-二聚体在24小时有一个明显的增加外,凝固时间(K值)、凝固速度(α角)、最大振幅(MA)各时间点间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术后没有明显不同。在所有的患者中多普勒超声并没有检测出深静脉血栓。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前6~12小时是不需要抗凝药物的,但是在术后12~24小时应用抗凝药对于降低血栓形成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 变化 指标 治疗
下载PDF
妊高症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的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敏 刘明翠 杨海凤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913-914,共2页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的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待产的80例妊高症产妇设为观察组,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妊高症组(n=22)、中度妊高症组(n=35)和重度妊高症组(n=23)。另选取同期在医院建档行孕期保健的健...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的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待产的80例妊高症产妇设为观察组,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妊高症组(n=22)、中度妊高症组(n=35)和重度妊高症组(n=23)。另选取同期在医院建档行孕期保健的健康孕妇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受试者均于孕28周和临产前采集血样检测凝血系统指标(APTT、TT、Fib、PT)并比较。统计不同组别孕妇及亚组孕妇妊娠结局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孕28周、临产前APTT、TT、P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临产前APTT、TT、PT较孕28周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孕妇孕28周和临产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度妊高症组较中度妊高症组和轻度妊高症组孕28周时、临产前APTT、TT、PT均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妊高症组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妊高症组孕妇(P<0.05)。结论妊高症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发生较大变化,随着妊高症病情的加重凝血系统指标偏离正常值越远,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率越高,应重视孕妇产前凝血系统功能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善,以期提高母婴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压产妇 系统变化 妊高症严重程度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对患者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金瑜 孙广琴 +1 位作者 张玉梅 李长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0-782,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和开腹术的血凝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方法检测42例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和43例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患者术前和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 目的比较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和开腹术的血凝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方法检测42例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和43例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患者术前和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急性期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术后24hPT、APTT、FIB和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D和CRP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但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并无更严重的改变,也无更高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腹腔镜手术后炎症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 血凝变化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血凝、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金瑜 丁红岩 孙广琴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5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血凝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8例择期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开腹组50例,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血凝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8例择期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开腹组50例,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PR)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两组术后D-D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腹腔镜组术后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低于开腹组;开腹组术后E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可导致术后高凝状态,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且术后炎症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腹腔镜 血凝变化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全双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3期421-422,42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对象,以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水平。随机将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对象,以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水平。随机将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2组aPTT、PT、D-D水平高于观察1组,Fbg水平低于观察1组(P<0.05)。两组PL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纤溶功能,提升血氧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肺炎 指标变化 治疗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凝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凝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凝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变化的原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与FIB值明显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与TT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PTT、PT、TT以及FI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透析后的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液透析后的hs-CRP、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抗凝方式不正确、不足的肝素用量、高凝状态血液及高脂饮食是透析后患者发生凝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抗凝方式不正确、不足的肝素用量、高凝状态血液及高脂饮食是透析后患者发生凝血的危险影响因素,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能有效及时地预测透析后患者发生凝血,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液透析 危险因素分析 功能变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