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洪波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513-515,共3页
关键词 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研究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凤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S4期873-875,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对CAN心率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在胰岛素降糖、氨氯地平降压的基础上,治疗组(25例)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对CAN心率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在胰岛素降糖、氨氯地平降压的基础上,治疗组(25例)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有明显的疗效,且对心率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均有明显的改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率变异性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慧 张翠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220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和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统计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220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和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统计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持续性房颤、血液黏度及体重指数水平;并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分析上述资料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中的影响作用。结果2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正常78例,占35.45%;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42例,占64.55%,其中超杓形59例(26.82%),非杓形34例(15.45%),反杓形49例(22.27%),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主要以超杓形、反杓形为主。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在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等方面与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在糖尿病、持续性房颤、血液黏度、体重指数等方面与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与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糖尿病、持续性房颤、体重指数>24 kg/m^2、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OR>0,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多伴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超杓形、反杓形常见,诱发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因素较多,其中糖尿病、持续性房颤、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24 kg/m^2是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应积极干预,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血糖 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燕 梁雨露 +1 位作者 张亮 王彦利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方法通过对4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四组: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超勺型组;10%≤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勺型组;0≤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方法通过对4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四组: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超勺型组;10%≤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勺型组;0≤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为反勺型组。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非勺型组年龄为(66.0±14.5)岁,反勺型组年龄为(70.7±11.3)岁,勺型组为(62.4±14.0)岁,非勺型组和反勺型组同勺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00)。非勺型组脑卒中发病率27.6%,与勺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勺型组冠心病发病率52.8%、脑卒中发病率32.8%,与勺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体重指数增加、肌酐升高(OR=1.045、1.116、1.030,P<0.05)同反勺型昼夜节律相关。结论高龄、体重指数增加、肌酐升高可能参与反勺型血压节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异常血压昼夜节律 非勺型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爽 刘欣 +1 位作者 王红霞 牛亦晴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0例高血压单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昼夜动态血压参...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0例高血压单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昼夜动态血压参数情况,观察并比较研究组中合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观察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血压类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程度,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超杓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血压类型患者(P<0.05);反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相当(P>0.05),但其二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明显高于杓型患者(P<0.05);研究组中合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脑白质疏松患病程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白质疏松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情况对比以及研究组不同血压类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程度情况对比,表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脑白质疏松具有密切的联系,不同血压类型的患者其发生脑白质疏松的病情程度也不同,其中超杓型患者发生脑白质疏松发病程度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餐后血糖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 而空腹血糖与之无关联
6
《现代医院》 2007年第8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血糖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大学医院 杓型血压
下载PDF
氨氯地平择时给药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
7
作者 吴兴填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328-329,共2页
正常人24h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亦称为血压的变异性。1995年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张伟忠等推荐了24h血压变异性的正常参考值标准:24h均值〈17.3/10.0kpa,白昼均值〈18.0/11.3kpa,夜间均值〈16.7/10kpa,夜间下降率》10%... 正常人24h的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亦称为血压的变异性。1995年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张伟忠等推荐了24h血压变异性的正常参考值标准:24h均值〈17.3/10.0kpa,白昼均值〈18.0/11.3kpa,夜间均值〈16.7/10kpa,夜间下降率》10%。今年来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许多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发生异常,部分患者其高血压变异性增大,而另有一部分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而且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于靶器官的损害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如何恢复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已成为评价抗高血压治疗的一项新指标。本文旨在探讨择时给药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血压患者 择时给药 同类型 氨氯地平 24h血压变异性 血压病患者 昼夜节律性变化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红路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4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超勺型组,B组为勺型组,C组非勺型组,D组为反勺型组。结果 C组与D组,年龄有明显的差异(P<0.05)。B组与C组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 目的探讨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4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超勺型组,B组为勺型组,C组非勺型组,D组为反勺型组。结果 C组与D组,年龄有明显的差异(P<0.05)。B组与C组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D、B两组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反勺型血压节律的形成中,可能参与的因素为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肌酐升高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非勺型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丽梅 李倩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4期114-116,共3页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其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理状态下,正常人的血压呈节律性波动,其节律大约为24 h,...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其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理状态下,正常人的血压呈节律性波动,其节律大约为24 h,故称为昼夜节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脑血管系统较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负荷,容易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近年来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其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控制高血压、消除血压昼夜节律紊乱、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提供有关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靶器官损害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昼夜节律紊乱 心脑血管系统 血管结构 危险因素 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室性早搏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如芳 李则林 +3 位作者 于霞 吴军 付庆辉 付慎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3期333-335,共3页
室性早搏可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两大类,分类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1].临床上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室性早搏人群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少.本次研究通过24h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观察分析无器质性... 室性早搏可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两大类,分类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1].临床上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室性早搏人群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少.本次研究通过24h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观察分析无器质性心脏病人群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之间的关系,建议对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改变有关的室性早搏患者随访或临床给予治疗,从而维持血压正常生理杓型曲线的昼夜节律特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变化 动态血压观察 室性早搏 相关性分析 无器质性心脏病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动态心电图 同步监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复方制剂怎么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朝晖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77-77,79,共2页
1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根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闰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咀压的患病率为49%?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性收缩压明显增高、脉胝增加、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 1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根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闰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咀压的患病率为49%?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性收缩压明显增高、脉胝增加、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与多种疾病并存、使用多种药物且易相互作用等。若其血压水平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复方制剂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脑血管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 靶器官损害 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珍菊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降压及逆转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方法: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给珍菊降压片治疗;对照组40例,给复方降压片治疗。服药8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动态血压... 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降压及逆转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方法: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给珍菊降压片治疗;对照组40例,给复方降压片治疗。服药8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动态血压(ABPM)指标变化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对比两组治疗后(P<0.05)有显著性差异。ABPM观察两组dSBP、nSBP、dDBP、nDBP指标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有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逆转观察,治疗组的逆转率为60.41%,而对照组为33.33%(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珍菊降压片处方科学合理,融合中西药各自优势,因此不仅降压疗效安全满意,而且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逆转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菊降压片 血压 降压 逆转异常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聪聪 黄高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396,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认知功能障碍的终末阶段即老年期痴呆患者由1990年的368万激增至2010年的919万[1],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给社会...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认知功能障碍的终末阶段即老年期痴呆患者由1990年的368万激增至2010年的919万[1],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给社会公共卫生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据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2-4],且大量前瞻性研究提示抗高血压治疗调整血压节律有利于延缓认知功能损害进展[5-6],因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损害 心血管疾病 抗高血压治疗 老年常见病 老年期痴呆
原文传递
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崔洪伟 王敏 +3 位作者 曹波 杨寒冰 宿爱华 王美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6,共2页
通过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和正常者白昼和黑夜尿中褪黑素(MLT)代谢产物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T)的变化,研究MLT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临床意义 褪黑素 代谢产物 正常者 MLT
原文传递
血压内源性节律调节机制的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立立 张倩辉 +1 位作者 杨倩 郭艺芳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8-621,共4页
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常伴心、脑、肾、血管等多种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多数健康人清晨醒后血压迅速升高,于9:00-11:00达到高峰,然... 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常伴心、脑、肾、血管等多种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多数健康人清晨醒后血压迅速升高,于9:00-11:00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5:00-18:00再次出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血压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内源性 靶器官损害 调节 人类健康 致残率
原文传递
老年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50mm Hg(1mm Hg=0.133kPa)分为分为晨峰组(A组)与非晨峰组(B组),同...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50mm Hg(1mm Hg=0.133kPa)分为分为晨峰组(A组)与非晨峰组(B组),同时测定超声心动图。结果180例患者中,诊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98例,A组为54例,B组为48例,ACS总发生率为54.4%(98/180),A组中ACS的发生率为%(54/82),B组中ACS的发生率为42.6%(48/9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 血压晨峰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动态血压监测仪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袭杰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49-650,共2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晨峰现象、临床合并症多等特点,且血压晨峰现象与清晨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因此,血压晨峰现象是临床医生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必须面对且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近... 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晨峰现象、临床合并症多等特点,且血压晨峰现象与清晨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因此,血压晨峰现象是临床医生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必须面对且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近年来,我科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具有明显血压晨峰现象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苯磺酸氨氯地平 晨峰现象 替米沙坦 疗效观察 治疗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心脑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