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胡洋洋 王常娟 +4 位作者 杜静静 苟秉林 张龙 刘扬 王腾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52-856,861,共6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3)。2组患者均给予微创穿刺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头晕、感染、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m、PI显著高于治疗前,R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4/53)、9.09%(5/5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可有效改善HICH患者的血流灌注速度,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微创穿刺清除术 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3例中等量(30~60 mL)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 目的研究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3例中等量(30~60 mL)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钻孔组43例采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血管内皮功能(ET-1、NO)、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钻孔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低,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ET-1水平显著降低,MBI评分、NO水平显著升高,且钻孔组NIHSS评分、ET-1水平比常规组低,MBI评分、NO水平比常规组高(P<0.05);钻孔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常规组(22.50%)低(P<0.05);术后6个月,钻孔组和常规组死亡率相当(P>0.05)。结论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HICH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钻孔穿刺引流术 中等量 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余飞 左延卿 +1 位作者 陈节 高凤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各41例。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分别经额叶、颞叶入路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2组术后均...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各41例。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分别经额叶、颞叶入路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2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术前,术后1周、3周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术前、术后24 h的炎症介质,术前、术后3 d的神经营养因子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经颞入路组,经额入路组术后引流时间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较术前,2组术后1周、3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逐渐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与术后1周比较,经额入路组术后3周的NIHSS评分、GCS评分均优于经颞入路组(P<0.05);较术前,2组术后24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P<0.05);较术前,2组术后3 d的血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升高,且经额入路组高于经颞入路组(P<0.05);血清烯醇化酶(NSE)水平降低,且经额入路组低于经颞入路组(P<0.05)。结论经额和经颞叶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可发挥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二者均对炎症介质的影响较小,但相比经颞叶入路,经额叶入路可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并可调节患者机体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经颞入路 经额入路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炎症介质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有高血压脑出血史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标准双抗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余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心脏支架置入术后要求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而脑出血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者,对使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 目的:心脏支架置入术后要求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而脑出血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者,对使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者。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结局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安全性结局为再发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结果:共随访到22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26例。既往脑出血病史(HR:1.998,95%CI:1.164~3.415,P=0.012)和冠心病病史(HR:2.664,95%CI:1.388~5.111,P=0.003)是导致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既往脑出血病史并未增加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再发脑出血(HR:2.292,95%CI:0.368~14.254,P=0.199)和主要出血的风险(HR:1.467,95%CI:0.475~4.536,P=0.506)。结论:脑出血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是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脑出血病史的高血压患者,PCI术后,在标准双抗治疗下,再发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的风险未增加,但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血压脑出血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
5
作者 朱深海 何少武 +1 位作者 李霞 吴钟其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外周阻力(Rv)、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NPY)]、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Rv均降低,Qm、Vm均升高,血清NSE、NGF、NPY、MMP-9、hs-CRP、TNF-α水平及NHI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脑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脑沟裂间隙入路手术能有效改善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减轻微炎症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裂间隙入路 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微炎症
下载PDF
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艳华 白冰 杨木林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压力与应激理... 目的:探讨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压力与应激理论干预,并分析出院准备度、积极度与疾病不确定相关性;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干预前后积极度[采用积极度量表(PAM)]、疾病不确定[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疾病知识、预期社会支持、院外应对能力、自身状况得分及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1、2个月后PAM、MUI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2个月后评分优于干预1个月后(P<0.05);研究组干预1、2个月后PAM、MUIS均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显示,积极度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与出院准备度呈负相关(P<0.05),积极度与疾病不确定呈负相关(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NIHSS、S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压力与应激理论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准备度,增加积极性与缓解疾病不确定感,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手术 压力与应激理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刘艳萍 孙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分析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SNB)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手术治疗的76例HICH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 目的分析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SNB)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手术治疗的76例HICH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SNB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前、切皮、穿刺颅骨、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比较两组清醒拔管时、术后6h、12h、24h、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统计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切皮、穿刺颅骨、缝皮时的MAP、心率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切皮、穿刺颅骨、缝皮时的MAP、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6h、12h、24h、48h时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3.6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SNB应用于HICH患者手术治疗,不仅可有效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地佐辛 超前镇痛 头皮神经阻滞
下载PDF
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研究
8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1 位作者 苏崇弘 温雪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安全性终点为脑出血和主要出血。DAPT时间>12个月为延长DAPT,DAPT时间≤12个月为未延长DAPT。对影响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P=0.029)、急性心肌梗死(P=0.027)是高血压PCI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延长DAPT是其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351,P<0.001)。亚组分析中,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风险比=6.650,P=0.036),但未降低MACCE风险(P=0.349)。延长DAPT未增加既往高血压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P=0.538),但能明显降低MACCE风险(风险比=0.356,P=0.044)。结论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DAPT需控制在12个月之内。延长DAPT在降低既往高血压PCI患者MACCE风险的同时,没有增加其主要出血的风险,建议适当延长DAPT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出血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旷仁钊 何燕 +1 位作者 张欢 张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7期27-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高血压脑出血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51例5年未复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高血压脑出血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51例5年未复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mRS分级、文化程度、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情绪状态、居住状态、居住地、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健康意识、服药依从性、监测血压及收缩压18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健康意识、服药依从性、监测血压、收缩压是脑出血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减少脑出血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显微镜辅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近期效果比较研究
10
作者 晋新军 张晓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显微镜辅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2-06鄢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 目的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显微镜辅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2-06鄢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32例(观察组),行显微镜辅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2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手术前后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炎性-神经损伤指标水平,评价神经损伤程度(NIHSS评分、CS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ICU留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PCT、CRP、NSE、S100β水平和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辅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前者能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提升血肿清除效果,抑制炎性-神经损伤因子表达,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3D-slicer 神经内镜 显微镜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林友华 薛立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49-51,58,共4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建议运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以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患者预后更理想,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手术 小骨窗开颅手术 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日常活动能力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刘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二次出血)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8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且其并发症相对较少,同时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水平提高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射液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 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
13
作者 单敏红 李洋 +2 位作者 李艳双 王莉 崔文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均进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均进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周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高压氧治疗)和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神经功能,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白蛋白(S-ALB)及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升高,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脊液白蛋白(CSF-ALB)、血-脑屏障指数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相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提高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 银杏内酯注射液 高压氧 血-脊液屏障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标准化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李强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2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标准化小骨窗开颅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n=40)采取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40)采...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标准化小骨窗开颅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n=40)采取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40)采取标准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切口直径比对照组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比对照组好转,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采取标准化小骨窗开颅术可缩减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轻对患者的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该治疗措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小骨窗开颅术 血压脑出血 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机器人辅助穿刺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魏强国 谈山峰 +5 位作者 张清平 秦国强 刘欣民 何长春 张强 张庆华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探究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机器人辅助穿刺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100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保守治疗)和试验组(机器人辅助穿刺微创手术)各50... 目的:探究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机器人辅助穿刺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100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保守治疗)和试验组(机器人辅助穿刺微创手术)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参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失血量、手术、血肿清除、脑脊液恢复、置管引流、住院时长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min、1 d、3 d试验组的颅内压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均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格拉斯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ADL、GCS、GO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穿刺微创手术能够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并清除血肿,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炎性反应消失,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 保守治疗 机器人辅助 穿刺微创手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治疗临床研究
16
作者 杨俊 吴雪松 +2 位作者 梁军飞 吴旋 赖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61-0065,共5页
评估神经内镜技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31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38例接受常规开颅显微手术。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平... 评估神经内镜技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31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38例接受常规开颅显微手术。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平均mRS得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及术后第7天的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术前至术后mRS平均得分改善程度为1.7,显微组为1.5,内镜手术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略优于传统开颅手术。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显微组(P<0.05),而术后残余血肿量两组无显著差异。神经内镜组在术后第7天的GCS评分显著高于显微组(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如再出血、颅内感染和癫痫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内镜组在减少气管切开和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优势(P<0.05)。此外,内镜组在术后半年的良好预后率(Ⅰ~Ⅲ级)显著高于显微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表现出较传统显微手术更优的手术效率、安全性及功能恢复优势,显示了其在微创治疗脑出血中的潜力。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内镜技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神经内镜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因素探讨
17
作者 宋湖平 钟昕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80例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IPHD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分析影响HICH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80例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IPHD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分析影响HICH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出血量、凝血机制异常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改善HICH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对于术前SBP过高、出血量偏大、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应警惕术后HICH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针灸配合艾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韩涛 《大医生》 2024年第16期16-19,共4页
目的 分析针灸配合艾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分析针灸配合艾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康复组(38例,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治疗)和灸法康复组(38例,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联合针灸、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能力量表(SFMAS)、起立-行走计时时间试验(TUGT)、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认知能力评分。结果 灸法康复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NIHSS:F_(时间)=200.693,P_(时间)<0.001;F_(组间)=468.694,P_(组间)<0.001;F_(交互)=156.483,P_(交互)<0.001。ADL:F_(时间)=832.048,P_(时间)<0.001;F_(组间)=296.313,P_(组间)<0.001;F_(交互)=336.542,P_(交互)<0.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灸法康复组治疗2、4周后均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灸法康复组治疗2、4周后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BS、SFMA及各项认知能力评分均升高,且灸法康复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TUGT评分均降低,且灸法康复组低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灸法康复组患者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生活能力、情感、手部功能、力量、交流、社会参与等SS-QOL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康复期接受针灸配合艾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神经及运动能力,优化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神经功能 运功能力
下载PDF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护理分析
19
作者 李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3-0156,共4页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神经外科脑出血病患,原发性脑出血病例达到85%以上。在此类病患群体中,60%左右的患者都是因为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情况。此类疾病发病迅速,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导致我国患者发生残疾及死亡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神经外科脑出血病患,原发性脑出血病例达到85%以上。在此类病患群体中,60%左右的患者都是因为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情况。此类疾病发病迅速,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导致我国患者发生残疾及死亡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实施内外科干预,为提升预后,应该在治疗期间加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此次内容主要以病患执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干预,对围术期护理效果做全面分析。方法 根据调研要求进行病例的选入,全部调查目标共80例都为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根据病患状况实施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操作,主要评估临床护理方法效果,干预前实施小组划分(数字分类法),各小组病例是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式,观察组进行围术期护理手段。此次针对病患的血压水平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对此次患者护理结局情况进行组间分析,评估各小组护理质量状况。结果 因为选入的调查目标都存在血压异常波动情况,通过干预后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恢复更接近正常值;通过指定量表完成病患生活质量调研,对照组部分患者生活状态较差;对护理结局进行综合调研,存活率对比,观察组例数居多,评估患者残疾情况,对照组发生率稍高;从多维度调研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表示观察组该指标提升程度较突出(P<0.05)。结论 此次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实施临床治疗,主要运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干预,为保证治疗效果,此次加强临床护理,主要实施围术期护理服务,该护理方法能够确保护理结局,更能迅速减轻患者身体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治疗 血压脑出血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雅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其吞咽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各5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其吞咽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各5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00%vs.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精力、语言、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00%vs.对照组16.00%(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速度,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血压脑出血 吞咽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