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久锻炼对血压、血压调节机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1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67,共1页
既往的荟萃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长期有氧持久锻炼对BP的影响,只报告对静息血压的作用。该文目的在于全面地总结体育锻炼对静息血压,动态血压,血压调节机制,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影响。收入临床研究标准为:随机分配,有干预组与... 既往的荟萃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长期有氧持久锻炼对BP的影响,只报告对静息血压的作用。该文目的在于全面地总结体育锻炼对静息血压,动态血压,血压调节机制,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影响。收入临床研究标准为:随机分配,有干预组与对照组;持久运动是唯一的干预因素;包括正常血压或高血压成年人;研究刊登于有一定水平的期刊上(2003年为止)。共收入72个研究,105个研究组,3936名参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调节机制 体育锻炼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静息血压 随机分配 动态血压 心血管病
下载PDF
边缘前脑内重要升、降压区调节血压的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顾蕴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1-316,共6页
边缘前脑在调节情绪和应激反应、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活动都伴有心血管活动的变化。边缘前脑内很多升、降压区参与这些活动。近年来随着脑干各区调节血压机制研究的深入 ,边缘前脑调节血压机制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本文综... 边缘前脑在调节情绪和应激反应、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活动都伴有心血管活动的变化。边缘前脑内很多升、降压区参与这些活动。近年来随着脑干各区调节血压机制研究的深入 ,边缘前脑调节血压机制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边缘前脑各升、降压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前脑 升压区 降压区 血压调节机制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综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丹蕾 林杨闯 +1 位作者 徐云根 卢峰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667-669,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单纯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疗效比较 体循环动脉压 血压调节机制 EH患者 临床综合征 遗传学基础
下载PDF
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洋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80-480,共1页
高血压是!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而导致血压升高的疾病。导致老年人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肾衰、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对我科2... 高血压是!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而导致血压升高的疾病。导致老年人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肾衰、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对我科2009年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护理 血压调节机制 充血性心衰 2009年 老年人 血压升高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不同电荷性质氨基酸对清醒兔血压的影响
5
作者 周正适 李登清 汤百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电荷性质氨基酸对清醒兔血压及其心血管系统一氧化氮合成反应的影响。方法 L 脯氨酸、L 丝氨酸、L 丙氨酸、L 甘氨酸、L 精氨酸、L 赖氨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L 精氨酸与L 脯氨酸混合物的生理盐水溶液,L 赖氨酸与L 脯氨... 目的 观察不同电荷性质氨基酸对清醒兔血压及其心血管系统一氧化氮合成反应的影响。方法 L 脯氨酸、L 丝氨酸、L 丙氨酸、L 甘氨酸、L 精氨酸、L 赖氨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L 精氨酸与L 脯氨酸混合物的生理盐水溶液,L 赖氨酸与L 脯氨酸混合物的生理盐水溶液,通过颈内静脉插管注入处于清醒状态的实验兔体内,颈总动脉插管观察血压的变化;测定氨基酸注入前后血清中的亚硝酸盐水平。结果 ①L 脯氨酸、L 丝氨酸、L 丙氨酸和L 甘氨酸具有升压效应,L 精氨酸和L 赖氨酸具有降压效应,L 精氨酸或L 赖氨酸与L 脯氨酸在血压调节上存在相互拮抗的作用。②L 脯氨酸、L 丝氨酸和L 丙氨酸注入引起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下降,L 甘氨酸注入对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没有影响;L 精氨酸和L 赖氨酸注入引起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的升高;L 精氨酸或L 赖氨酸与L 脯氨酸同时注入亦引起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的升高。结论 机体内存在某种电荷依赖性的血压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性质 氨基酸 亚硝酸盐 心血管系统 盐水溶液 颈内静脉插管 血压调节机制 血压调节作用 合成反应 一氧化氮 脯氨酸 精氨酸 赖氨酸 测定值 丝氨酸 丙氨酸 甘氨酸 清醒状态 动脉插管 升压效应 降压效应 混合物 注入 生理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药物选择
6
作者 张二箭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5期18-18,共1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波动比较大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的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问内较明显,在24小时内的波动也大于年轻患者。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药物选择 血压波动 血压调节机制 退行性病变 年轻患者 老年人 收缩压
下载PDF
钩藤方加味治疗高血压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宁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96-97,共2页
高血压病因较复杂,其发病可能是在一定内环境(如遗传缺陷、神经或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外因(如精神、环境因素等)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2011年4—2012年6月,笔者采用钩藤方加味治疗高血压50例,效果较好。现... 高血压病因较复杂,其发病可能是在一定内环境(如遗传缺陷、神经或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外因(如精神、环境因素等)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2011年4—2012年6月,笔者采用钩藤方加味治疗高血压5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治疗 血压 疗效观察 钩藤 血压调节机制 内分泌紊乱 遗传缺陷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药物选择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武德贵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9期240-241,共2页
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 1.1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波动比较大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的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间内较明显,在24h内的波动也大于年轻... 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 1.1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波动比较大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的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间内较明显,在24h内的波动也大于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药物选择 血压波动 血压调节机制 退行性病变 年轻患者 老年人 收缩压
下载PDF
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的问题
9
作者 吴得志 《福建中医药》 2004年第6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血压 辨证治疗 血压调节机制 心血管疾病 后天因素 遗传基础 防治作用 失代偿
下载PDF
浅谈高血压病的中西医护理
10
作者 周新枝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7期67-68,共2页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凶和危险因素,可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高血压的发生是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我...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凶和危险因素,可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高血压的发生是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我科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36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者进行全方位综合护理,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中西医护理 心脑血管病 血压调节机制 2009年 危险因素 功能衰竭 后天因素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菁 方祝元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5期475-477,共3页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段期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独立于血压水平、可用于衡量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生理状态下,24 h血压波动幅度可保持在收缩压10~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5~15 mmHg...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段期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独立于血压水平、可用于衡量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生理状态下,24 h血压波动幅度可保持在收缩压10~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5~15 mmHg 范围内,呈昼高夜低的双峰一谷波动,即“杓型”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动态调节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外在因素如药物、情绪变化可对其产生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机制受损,血压变异性呈病理性改变有几种形式:“反杓型”“非杓型”昼夜节律、“晨峰现象”、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1]。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24 h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评价血压变异性的主要手段,监测显示BPV与靶器官受损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达标已不是唯一目的,控制血压稳定性才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又一焦点。中西医结合干预在稳定血压、缓解症状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疗效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中西医研究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病患者 中西医结合干预 血压波动 血压调节机制 体位性低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