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潘瑞 王滔 +2 位作者 王兆 周长健 温建立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入院24 h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临床诊疗与预后指标等。将病人分为SAP组(105例)与非SAP组(185例),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值;然后将SAP组分为NLR和PLR升高组(45例)与非升高组(60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平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更高[6(5,8)分比17(14,20)分,1(1,2)分比4(3,4)分,均P<0.001],NLR和PLR在SAP病人中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58,157.89。SAP病人中,NLR和PLR升高与非升高病人相比,升高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3)、禁食时间更长(P<0.001)、引流管数量更多(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2)、死亡率更高(P=0.047)。结论NLR和PLR升高对SAP早期具有诊断与预后预测价值,警惕非SAP病人病情迅速进展为SAP;对于SAP病人,NLR和PLR升高提示病人病情危重,转归与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甲胎蛋白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周洁 高国生 金青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23-26,31,共5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患者221例,收集其一般资料、相关检测指标及随访信息。利用受试者工作... 目的评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患者221例,收集其一般资料、相关检测指标及随访信息。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获取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将PLR和AFP分别分为高和低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PLR和AFP的AUC分别为0.706、0.710(P<0.05)。高PLR组5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79.1%、69.0%;低PLR组16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4.2%、92.2%。高AFP组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5%、75.1%、69.2%;低AFP组166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5.2%、91.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肝癌、凝血酶原时间、Child-Turcotte-Pugh分级、PLR水平和AFP水平是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高PLR、高AFP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时间长、高PLR、高AFP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简便、可行的预后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甲胎蛋白 肝移植 预后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3
作者 张新贵 王长虹 王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变化及其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的7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变化及其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的7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86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9例和非心室重构组47例。于PCI术前、术后3d、术后5d检测Gal-3、PLR水平,比较2组外周血Gal-3、PLR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Gal-3、PLR水平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Gal-3、PLR水平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外周血Gal-3、PL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5d外周血Gal-3、PLR水平低于术后3d(P<0.05);心室重构组术前、术后3d、术后5d的外周血Gal-3、PLR水平均高于非心室重构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al-3(OR=1.986,95%CI:1.017~2.875,P=0.007)、术前PLR(OR=1.774,95%CI:1.132~2.428,P=0.014)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外周血Gal-3和PLR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24~0.941),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外周血Gal-3、PLR水平较术前降低,术前外周血Gal-3、PLR均是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半乳糖凝集素3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计文韬 虞有超 +3 位作者 丁玲 潘文静 王玉楼 姚屹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56例,按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重症肺炎组75例和普通肺炎组81例,选择同...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56例,按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重症肺炎组75例和普通肺炎组81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重症肺炎患者随访30 d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2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比较各组血清HMGB1、PLR、营养状态[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水平]。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HMGB1、PLR、营养状态与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CPIS的关系,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血清HMGB1、PLR高于对照组,TP、TRF、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肺炎组血清HMGB1、PLR高于普通肺炎组,TP、TRF、Hb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HMGB1、PLR与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呈正相关,TP、TRF、Hb水平与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HMGB1、PLR低于预后不良组,TP、TRF、Hb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高HMGB1、PLR和低TP、TRF、Hb水平均为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HMGB1、PLR呈升高趋势,营养指标TP、TRF、Hb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血清HMGB1、PLR越高,营养指标TP、TRF、Hb水平越低,患者预后会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营养状态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早期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王琼 张笑玮 刘志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95-802,共8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因胸痛、胸闷首次诊断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91例患者数据。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4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14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30例。进一步按照是否出现院内MACE分为MACE组106例和无MACE组285例。依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6例和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WMR、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WMR、PLR及其联合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 WMR和PLR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6,P<0.001;r=0.374,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MR和PLR均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WMR、PLR及两者联合预测院内MACE的AUC分别为0.748、0.722和0.792;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694、0.716和0.770。结论 ACS患者入院早期WMR和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具有预测院内MACE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其联合使用在诊断效果上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 郭雯静 +1 位作者 孙忠忠 武进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9)和未转移组(n=29)。记录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计算NLR、P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预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NLR、PLR间的相关性。结果 转移组NLR和PL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ROC曲线显示NLR最佳截断值为2.39,AUC为0.838(95%CI:0.730~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58.6%;PLR最佳截断值为113.66,AUC为0.755(95%CI:0.618~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58.6%。两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51(95%CI:0.747~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9.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NLR与PLR均呈正相关(r=0.504,r=0.645,均有P<0.05)。结论 阴茎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通过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患者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炎症因子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强 《大医生》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为观察... 目的 探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进行靶向治疗),同期入院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PLR指标水平以及PLR检测、肿瘤标志物、CT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单因素分析PLR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低PLR组与高PLR组研究对象近期疗效、中位总生存期(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0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PLR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LR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CT综合诊断三者联合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单独诊断;低PLR组与高PLR组研究对象在肿瘤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等方面的差异较大(P <0.05);低PLR组研究对象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高PLR组(均P <0.05);低PLR组研究对象的PFS、OS均长于高PLR组(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PLR、分化程度是影响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PLR水平更低的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的预后更有利,且PLR在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杜冉 李文娟 +2 位作者 冯方 温丽君 李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癌胚抗原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朱华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21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LR、PLR及CEA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NLR、PLR和CEA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NLR、PLR及CE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LR、PLR及CEA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PLR明显高于<5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与NLR、PLR及CEA水平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2,最佳截断值0.371,敏感度68.0%,特异度69.1%;CE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704,最佳截断值0.320,敏感度36.9%,特异度95.1%;PLR和CEA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4,敏感度63.9%,特异度84.6%。结论:PLR及CEA单独检测对鉴别结直肠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的诊断效能,可能是诊断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戴运刚 路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晚期结肠癌且接受化疗患者166例,随访1年,发生死亡72例为死亡组,存活9...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晚期结肠癌且接受化疗患者166例,随访1年,发生死亡72例为死亡组,存活94例为生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PLR、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724及CA153水平。晚期结肠癌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PLR对晚期结肠癌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43.37%。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分期、所在结肠部位、化疗疗程数、癌症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吸烟史、PLR、CEA、CA199、CA724、CA15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1.056,95%CI:1.000~1.116)、CEA(OR=20.122,95%CI:2.602~155.617)、CA199(OR=1.227,95%CI:1.069~1.408)、CA724(OR=1.864,95%CI:1.174~2.962)及CA153(OR=1.741,95%CI:1.108~2.737)水平是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PLR水平预测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9,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52.78%和95.74%。结论晚期结肠癌化疗1年内死亡患者,PLR水平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LR水平在评估晚期结肠癌化疗1年内死亡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晚期结肠癌 死亡率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栓弹力图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亚楠 扎米热·库尔班 +2 位作者 王亮 蒋珊石 苏娜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弹力图(TEG)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83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DVT... 目的探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弹力图(TEG)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83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DVTE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n=19)和非血栓组(n=64);比较患者PLR值及TEG参数[凝血形成速率(α角度)、凝血最终强度(MA值)、血凝块开始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分析PLR与TEG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各指标对LDVTE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患者PLR值、α角度和MA值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t/P=6.225/<0.001,4.290/<0.001,3.596/<0.001),K值和R值显著低于非血栓组(t/P=3.847/<0.001,3.281/0.002);PLR与α角度、MA值之间呈正相关(r/P=0.402/<0.001,0.624/<0.001);与K值呈负相关(r/P=-0.320/0.003);与R值无显著相关性(r/P=-0.104/0.349);PLR、α角度、MA值、K值、R值及五项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发生LDVTE的AUC分别为0.789、0.782、0.792、0.795、0.737、0.919,五项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627/0.009,3.007/0.002,1.999/0.046,2.092/0.036,3.256/0.001)。结论PLR和TEG均与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LDVTE有关,可作为预测LDVTE发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ALBI评分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中老年人群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杨丽 罗德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究ALBI评分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26例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HLF,分为PHLF... 目的探究ALBI评分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26例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HLF,分为PHLF组66例(20.25%)、对照组260例(79.7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HLF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对ALBI评分和PLR预测PHLF的效能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LF组肿瘤直径、术前肝硬化比例、凝血酶原时间、MELD及ALBI评分、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升高(P<0.05),术前PLR、术后剩余肝脏体积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PLR(OR=0.728,95%CI:0.541~0.979)、ALBI(OR=1.958,95%CI:1.305~2.938)、术后剩余肝脏体积百分比(OR=0.586,95%CI:0.396~0.868)是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ALBI联合PLR预测PHLF的AUC为0.8955(95%CI:0.852~0.937),灵敏度为82.05%,特异度为84.23%,预测效能显著优于ALBI、PLR(P均<0.05)。结论术前ALBI评分与PLR均是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辅助临床筛选出PHLF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 细胞 ALBI评分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静脉双功超声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淋巴细胞预测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继中 王野平 +1 位作者 孔敏刚 李杨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目的 探讨静脉双功超声(DUS)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26例,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 目的 探讨静脉双功超声(DUS)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26例,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静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为VTE组25例和无VTE组101例。治疗前采用DUS检测下肢深静脉的管腔直径和峰值流速,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血栓定性诊断;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包括RBC、RDW、PLT、PLR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的超声参数和血生化指标;分析患者下肢深静脉峰值流速与RDW、D-二聚体、Fib、PLR及血栓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的相关性;以静脉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US血栓定性诊断的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峰值流速、RDW和PLR对VTE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无VTE组比较,VTE组患者年龄和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百分比增加,管腔直径、RDW、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增加(均P<0.05),而峰值流速和PLR降低(均P<0.05)。峰值流速与RDW、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PLR呈正相关(P<0.05)。DUS血栓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0.889,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911,阳性预测值为0.690,阴性预测值为0.948。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值流速、RDW和PLR诊断VTE的AUC分别为0.723、0.698和0.623,峰值流速联合RDW诊断VTE的AUC为0.797,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DUS或可作为临床筛查和诊断VTE的首选无创工具,峰值流速联合RDW能够提供更多VTE的血流信息,能够更好地预测烧伤患者VT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双功超声 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烧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廖巧芳 郑露 邓卓娟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于治疗3个周期后评估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比较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预后患者的NLR、PLR、MLR水平,并分析NLR、PLR、MLR水平预测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晚期鼻咽癌患者的NLR、PLR、ML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NLR、PLR和M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MLR水平预测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850、0.964(均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NLR、PLR、MLR水平既可有效反映临床治疗效果,也可预测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临床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鼻咽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免疫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肠癌术后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婧雯 李袁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81-1387,I0003,共8页
目的探究免疫评分(IS)单独及联合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对结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8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随访。收集病人所有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免... 目的探究免疫评分(IS)单独及联合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对结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8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随访。收集病人所有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免疫组化对所有病人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免疫评分。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构建列线图(nomogram)模型和时间依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tROC曲线)等分析比较临床病理因素、免疫评分、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等与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免疫评分水平与病人的TNM分期(38例Ⅰ~Ⅱ期,43例Ⅲ~Ⅳ期,P=0.006)、术前糖类抗原199(64例CA199≤35μg/L,17例CA199>35μg/L,P=0.038)有关。免疫评分(IS≥3比IS<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82比NLR>2.82)、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13.15比PLR>113.15)、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35μg/L比CA199>35μg/L)是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将有预后价值的变量整合,建立OS和D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C指数为0.79和0.76,校准曲线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tROC曲线也证明了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结肠癌术后的预后价值高于单一指标和传统的TNM分期系统,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年OS)、0.85(5年OS)、0.84(3年DFS)、0.82(5年DFS)。结论免疫评分联合NLR、PLR、CA199对结肠癌病人术后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结肠癌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免疫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与老年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佳真 郭林 夏祖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10-417,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及比值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眼眶DLBCL老年患者作为疾病组(眼眶...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及比值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眼眶DLBCL老年患者作为疾病组(眼眶DLBCL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PCNSL-DLBCL组),以及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常规检测的各项参数的差异。Lasso回归筛选出眼眶DLBCL的关键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确认。绘制ROC曲线,计算线下面积。结果3组之间年龄与性别相匹配(P>0.05)。相较于健康对照组,眼眶DLBCL组的单核细胞计数(M)、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L)、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PLR和LMR是眼眶DLBCL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降低(OR,11.1868;95%CI,4.222229.6401;P<0.0001)、M升高(OR,1.8990;95%CI,1.488929.6401;P<0.0001)、PLR升高(OR,1.0609;95%CI,1.02251.1009;P=0.0017)和NLR升高(OR,4.5157;95%CI,2.71277.5170;P<0.0001)是眼眶DLBCL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MR升高是DLBCL的保护因素(OR,0.3923;95%CI,0.22970.6698;P=0.006)。ROC曲线分析发现,PLR与LMR联合运用对眼眶DLBCL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77)。结论外周血PLR和LMR与眼眶DLBCL相关。PLR升高和LMR减低可能是眼眶DLBCL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疾病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初步临床检验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
下载PDF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淑玲 王颖熠 +3 位作者 吴晶晶 梁天嵩 郑颖娟 杨道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新诊断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对患者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差异。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与生存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它们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2和228.8。治疗前NLR和PLR与B症状和EBV DNA拷贝数相关(P<0.05)。不同NLR、PLR分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0.009)、PLR(P=0.008)和LDH(P=0.019)是ENKT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NLR或高PLR的患者OS率较低(P<0.001)。结论:治疗前NLR和PLR可作为结外NK/T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NLR、高NLR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小东 韩孟汝 +3 位作者 董春霞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确诊MPN至随访截止时间内发生血栓事件将225例MPN患者分为血...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确诊MPN至随访截止时间内发生血栓事件将225例MPN患者分为血栓组(36例)及无血栓组(189例),收集初诊时的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P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相关指标对MPN血栓形成的最佳截断值并评价相关因素对MPN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年龄及MPV均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MR<3.67及MPV≥9.35是MP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MR<3.67及MPV≥9.35两者联合预测MPN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两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低LMR及高MPV与MPN血栓形成相关,LMR及MPV可作为MP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平均血小板体积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形成
下载PDF
白蛋白、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计数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晓云 王琛 +1 位作者 顾若琪 张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白蛋白、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计数(NE)、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各1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 目的:探究白蛋白、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计数(NE)、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各1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找出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关系。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出临界值。结果:重症CAP组年龄大、男性多、呼吸急促、糖尿病患者多、发热人数多,与普通C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普通CAP组比较,重症CAP组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PLT水平低,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E、D-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LB、PLT与病情转归呈负相关,D-D、NE、PLR则呈正相关,均是CAP患者发生重症CA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从高到低为ALB、D-D、NE、PLR、PLT。结论:ALB、D-D、NE、PLR、PLT均与CAP严重程度有关。ALB、D-D、NE、PLR增高,PLT减少均是肺炎患者发生重症C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 白蛋白 D-二聚体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维生素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意义
20
作者 廖清睿 程凯倩 +4 位作者 刘培欣 梅靖宇 朱钊 黄淑玉 吴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8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DPN将其分为2组:单纯2型糖尿病124例纳入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DPN 132例纳入观察组。测量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检测患者血常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等生化指标,并计算PLR;比较2组PLR、25(OH)D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PLR与血清25(OH)D及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PLR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淋巴细胞计数、血清25(OH)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DPN发生的危险因素,25(OH)D为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保护因素(P<0.05);当血清25(OH)D<31.72 ng/mL时,可以有效提示DPN的发生风险(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LDL-C、TG呈正相关(P<0.05);与HDL-C、血清25(OH)D呈负相关(P<0.05)。结论:PLR为DPN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维生素D为DPN的保护性因素,且PLR与维生素D水平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