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技术用于血小板交叉配合输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孟黎 徐华 +4 位作者 李凤琴 张建耕 邢荷香 刘晟 颜永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血小板交叉配合输注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配型 成分输血
下载PDF
MASPAT法及流式细胞术用于血小板交叉配合的方法比较
2
作者 朱慧君 陆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62-866,共5页
目的对使用MASPAT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找更精确高效的用于血小板配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各临床医院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送检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中心进行血小板特殊配型的血样20... 目的对使用MASPAT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找更精确高效的用于血小板配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各临床医院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送检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中心进行血小板特殊配型的血样20份(2018年1月),用MASPAT试剂盒和流式法进行交叉配合试验。分别根据制造商说明书及荧光强度值(MFI)进行结果判读,统计反应结果;用MACE法鉴定结果差异大的样品中是否存在血小板相关抗体HLA-I类及血小板特异性HPA1a抗体。结果20份患者血清样品有7份与6名供者的结果在两种方法中完全一致。将不一致的结果分为两类,一类为MASPAT法阳性而流式法阴性,占80.00%;一类为MASPAT法阴性而流式法阳性,占20.00%。用MACE法鉴定其中差异数最多的4个血清样品,证明其中不含HLA-I和HPA-1a抗体。结论MASPAT法与流式法用于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结果之间平行性不高,其中MASPAT法的阳性预期较高;相比之下,流式法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出现;事实上,虽然二者结果差异较大,但在本研究中最终配合性血小板的选择上,符合率达到90.00%。在有条件的实验室,未来可能可以用流式法取代MASPAT方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PAT法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交叉配合
下载PDF
血小板交叉配合在血液病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3
作者 黄锡皆 米涌 《深圳医学》 1996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交叉配合 输血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岚 张爱根 李妙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227-2228,2231,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71例(33.33%),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 目的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71例(33.33%),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65例(30.51%);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抗体阳性2例(0.94%);HLA和HPA抗体并存4例(1.88%)。结论HLA抗体是导致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患者进行"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及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陆紫敏 梁萍 +2 位作者 祖亚钧 纪黎明 刘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17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输注前、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其中对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配合组与普通组),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17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输注前、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其中对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配合组与普通组),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1)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手术外科、肿瘤及其他内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输注1次组(1组)输注总有效率高于输注5次以上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中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达60.0%,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1h、24h,血小板计数及CCI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基因配型输注血小板后1h、24h,血小板计数及CCI明显高于血清学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不同。影响输注疗效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抗体)随着受血者接受输注次数增加,在体内可累积增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提倡对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不见临床疗效的血液病患者,应尽早采用快速、简便、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SEPSA)技术进行交配试验,输注同型的单采血小板对提高受血者体内血小板数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