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补体调理途径中NK细胞介导血小板黏附分子机制,并评价其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NK细胞、血小板黏附分子和补体调理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外模型评估抗菌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补体调理途径中NK细胞介导血小板黏附分子机制,并评价其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NK细胞、血小板黏附分子和补体调理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外模型评估抗菌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5.8±3.4 vs 80.6±5.2),血小板黏附分子表达水平较低,同时观察组的抗菌能力也显著增强(82.3±6.5 vs 68.9±7.1)。结论 NK细胞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在补体调理途径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其抗菌作用及其在免疫防御机制中的潜在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建立兔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观察兔血清中血脂浓度变化、升主动脉组织PECAM-1及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建立兔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观察兔血清中血脂浓度变化、升主动脉组织PECAM-1及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和高脂饮食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每组10只,分笼喂养16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用RT-PCR方法检测各兔升主动脉组织PE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采用UVP(ultra-violet products)凝胶成像系统配套Vision Works LS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3组中分别死亡2、4、3只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建立。B组的TC、TG水平较A、C组升高(P<0.05);C组的TC、LDL-C水平较A组高(P<0.05)。PECAM-1和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中,B组显著高于A组;C组较B组明显减低,但仍高于A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调节脂质代谢。PE-CAM-1和P选择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两种重要黏附分子,且阿托伐他汀能下调PECAM-1和P选择素两种黏附分子基因的表达。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补体调理途径中NK细胞介导血小板黏附分子机制,并评价其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NK细胞、血小板黏附分子和补体调理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体外模型评估抗菌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5.8±3.4 vs 80.6±5.2),血小板黏附分子表达水平较低,同时观察组的抗菌能力也显著增强(82.3±6.5 vs 68.9±7.1)。结论 NK细胞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在补体调理途径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其抗菌作用及其在免疫防御机制中的潜在意义。
文摘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建立兔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观察兔血清中血脂浓度变化、升主动脉组织PECAM-1及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和高脂饮食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每组10只,分笼喂养16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用RT-PCR方法检测各兔升主动脉组织PE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采用UVP(ultra-violet products)凝胶成像系统配套Vision Works LS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3组中分别死亡2、4、3只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建立。B组的TC、TG水平较A、C组升高(P<0.05);C组的TC、LDL-C水平较A组高(P<0.05)。PECAM-1和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中,B组显著高于A组;C组较B组明显减低,但仍高于A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调节脂质代谢。PE-CAM-1和P选择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两种重要黏附分子,且阿托伐他汀能下调PECAM-1和P选择素两种黏附分子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