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交叉配型和基因分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金华 李剑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4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例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100%,24 h PPR(34.24±6.59)%,24 h CCI为9.10±2.11;25例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92%(23/25),24 h PPR(32.43±7.50)%,24h CCI 9.18±2.82;11例随机血小板输注中,输注有效率27.3%(3/11),24 h PPR(16.45±9.37)%,24 h CCI 3.45±1.72。结论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及部分免疫因素,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首选措施,血小板交叉配合次之,二者均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交叉配型 血小板基因分型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唐元艳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的659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急性白血病组(A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1.39%(P<0.05);②AL、AA发热组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组(P<0.05);③AL脾脏肿大与无肿大组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组与无DIC组输注有效率差异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④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骨髓移植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亡组与未死亡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一般状况、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新鲜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魏翠 范力星 邢颜超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比较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新鲜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输注血小板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0例,其中输注新鲜保存机采血小板组59例,输注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组141例,分别计数患者输注前和输注... 目的比较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新鲜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输注血小板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0例,其中输注新鲜保存机采血小板组59例,输注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组141例,分别计数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24小时外周血血小板,计算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age of platelet recovery,PPR)。结果新鲜组输注血小板后24小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优于冰冻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新鲜和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后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在输注新鲜血小板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效果优于冰冻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冰冻保存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对比及无效输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江敏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6-957,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CCI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患者HPA 1-6,9,15基因多态性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园 曾惠 +3 位作者 吴海兵 赵晓燕 颜敏超 郭晓珺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HPA)1-6,9,15系统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研究。方法选取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和供者标本,对其进行血... 目的观察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HPA)1-6,9,15系统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研究。方法选取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和供者标本,对其进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检测,根据血小板回收率评判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供、患者进行HPA1-6,9,15抗原系统基因进行分型,动态观察患者同型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探讨HPA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结果患者和供者HPA-1、4、9均未检测出HPA-b基因,呈呈aa纯合子单态性分布;HPA-5、6则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较少看到bb纯合子。而HPA-2、3、15呈明显多态性分布,HPA-2、3、5、6、15等位基因频率均呈多态性分布。结论对反复多次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除需考虑HLA基因相关外,还与HPA基因多态性相关。在做HPA配型时,多数人只需检测供者与患者HPA2、3、15基因就可以显著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被引量:2
6
作者 瞿桂芳 吴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相关因素及防治
7
作者 赵兴强 杨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S2期293-296,共4页
输注血小板对于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极为重要,临床上常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其原因复杂,包括非免疫相关因素免疫相关因素两个方面,治疗上以防治为主.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