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8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改进的CoMFA方法比较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被引量:13
1
作者 聂晶 董喜成 潘家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29-1135,共7页
由于传统的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分子的叠合规则以及叠合分子的空间取向和空间位置等因素对q^2的影响很大,因此相继提出了几种改进的CoMFA方法.为了优化CoMFA结果,应用传统的CoMFA方法和交叉验证的R^2引导的... 由于传统的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分子的叠合规则以及叠合分子的空间取向和空间位置等因素对q^2的影响很大,因此相继提出了几种改进的CoMFA方法.为了优化CoMFA结果,应用传统的CoMFA方法和交叉验证的R^2引导的区域选择法(q^2-GRS)、全取向搜索法(AOS)、全空间搜索法(APS)以及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CoMSIA)等四种改进的CoMFA方法,对18个pinusolide类衍生物这类新发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改进的CoMFA方法得到的q^2值均比传统CoMFA的高.q^2-GRS方法得到的q^2值有所提高,但综合结果并不理想,AOS与APS得到的q^2较为理想,而在CoMSIA中,q^2几乎不受空间取向或空间位置的影响.同时我们引入基于样本的偏最小二乘法(SAMPLS)取代原AOS/APS程序中的传统PLS进行统计分析,明显提高了其运行速度.最后,根据q^2最高的CoMFA模型和CoMSIA模型设计了几个预测活性更高的pinusolide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FA方法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比较分子场分析 R^2引导的区域选择法 全取向搜索法 全空间搜索法 配体药物 药物设计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血循环障碍的干预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晓晏 夏时海 +1 位作者 郭萍 达四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WEB2 170 )的干预效果。方法 实验分三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 ,n =6 ) ,和WEB2 170干预组 (WEB ,n =6 )。用 5 %牛磺胆酸...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WEB2 170 )的干预效果。方法 实验分三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 ,n =6 ) ,和WEB2 170干预组 (WEB ,n =6 )。用 5 %牛磺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 ,制备犬SAP模型。WEB组于模型制备后 15min和 12h分别静脉注射WEB 2 170 (5mg/kg)。术后动态观察各组以下指标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血栓素TXA2 (TXA2 ) ,前列腺素I2 (PGI2 )、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结果 SAP组TXA2 、PGI2 、ET、NO、PAF较NC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显著的改变 (P <0 0 1) ;WEB2 170对PAF有显著的干预 (P <0 0 1) ,对其它指标也有明显的干预 (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炎性介质PAF、两对血管活性物质即TXA2 /PGI2 和ET/NO均是介导SAP胰腺血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A3 前列腺素I2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循环障碍 干预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薇 许青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8-320,共3页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型胰腺炎2种.前者多见, 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又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型胰腺炎2种.前者多见, 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又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s, SAP)虽少见,但病情危重,死亡率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药物治疗 急性胰腺炎 生物学活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抗血小板活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亚丽 常冬梅 +2 位作者 肖冬杰 黄平 郭农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06-607,共2页
目的: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小板的病理-生理过程,为PAF特异性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 目的: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小板的病理-生理过程,为PAF特异性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加入全血中,激活血小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活化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结果:①PAF组、ADP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7.36、64.74±9.92、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F组、PAF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7.36、57.83±7.04、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P组、ADP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64.74±9.92、52.67±8.93、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PAF及ADP均增加CD62P的表达,但PAF较ADP有更强的血小板活化作用。②GB明显抑制PAF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及递质参与其中。③PAF受体拮抗剂(GB)也抑制ADP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PAF的自分泌作用及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④GB有明显拮抗PAF的作用,在血体形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淑玉 孟繁妔 +3 位作者 戎小平 单保恩 赵丽 张中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早期干预 治疗 新生儿HIE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BN52021对大鼠肾电解质转运的影响
6
作者 卢思广 姜新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确定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BN52021对正常和肾病大鼠尿电解质排泄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NB52021使用后大鼠尿电解质的排泄情况。结果用BN52021后1周,大鼠尿Na+排泄量从对照组的2.4... 目的确定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BN52021对正常和肾病大鼠尿电解质排泄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NB52021使用后大鼠尿电解质的排泄情况。结果用BN52021后1周,大鼠尿Na+排泄量从对照组的2.4876±0.1862mmol/24h增加到处理组的3.9806±1.0896mmol/24h,Cl-1排泄量从1.5149±0.2087mmol/24h增加到2.2400±0.6449mmol/24h,而K+的排泄则从1.2479±0.0547mmol/24h减少到0.4507±0.2118mmol/24h(P均<0.01);且BN52021处理的大鼠,肾髓质的Na+-K+-ATP酶活性为1.8±1.7μmolP·mg-1蛋白·h-1,较对照组的4.6±1.1μmolP·mg-1蛋白·h-1(P<0.01),明显受到抑制。结论BN52021抑制大鼠肾脏Na+、Cl-1的重吸收及K+的分泌,这一作用与大鼠肾髓质的Na+、K+-ATP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肾病综合征 水肿 阿霉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犬重症急性胰腺炎血循环障碍的干预
7
作者 赵晓晏 夏时海 +1 位作者 郭萍 达四平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灸(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桔杭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分三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M=6)和WEB2170干预组(WEB...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灸(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桔杭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分三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M=6)和WEB2170干预组(WEB,n=6)。用5%牛磺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WEB组于模型制备后15min和12h分别静脉注射WEB2170(5mg/kg)。术后动态观察各组以下指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TxA2(TxAz)、前列腺素Iz(PGIz)、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SAP组TxA、PGIz、ET、NO、PAF较NC组显著升高(P<O.01),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显著的改变(P<O.01);WEB2170对PAF有显著的干预(P<O.01),对其它指标也有明显的干预(P<O.O5)。结论血液流变学、灸性介质PAF、两对血管活性物质即TxAz/PGl2和ET/NO均是介导SAP胰腺血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急性胰腺炎 血循环障碍 干预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8
作者 刘宁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20-221,共2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重症 ,死亡率高。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成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新方法 ,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动物及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治疗 研究进展 外科急腹症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大鼠肾电解质转运的影响
9
作者 庄明 王健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确定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BN5 2 0 2 1对正常和肾病大鼠尿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制备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 ,观察使用 BN5 2 0 2 1后大鼠尿电解质的排泄情况。结果发现用 BN5 2 0 2 1后 1周 ,大鼠尿 Na+排泄量从对照组的 2 .49± 0 .1... 为确定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BN5 2 0 2 1对正常和肾病大鼠尿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制备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 ,观察使用 BN5 2 0 2 1后大鼠尿电解质的排泄情况。结果发现用 BN5 2 0 2 1后 1周 ,大鼠尿 Na+排泄量从对照组的 2 .49± 0 .1 9mmol/2 4 h增加到处理组的 3.98± 1 .0 9mmol/2 4 h,C1 -1排泄量从 1 .5 2± 0 .2 1 mmol/2 4 h增加到 2 .2 4± 0 .65 mmol/2 4 h,而 K+的排泄则从 1 .2 5± 0 .5 5 mmol/2 4 h减小到 0 .45± 0 .2 1 mmol/2 4 h( P<0 .0 1 ) ;且 BN5 2 0 2 1处理的大鼠 ,肾髓质的 Na+-K+- ATP酶活性为 1 .80± 1 .70μmol P.mg-1蛋白 .h-1,较对照组的 4.60± 1 .1 0μmol P.mg- 1蛋白 .h-1( P<0 .0 1 ) ,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表明 ,BN5 2 0 2 1抑制大鼠肾脏 Na+、Cl-的重吸收及 K+的分泌 ,这一作用与大鼠肾髓质 Na+- K+- ATP的酶活性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肾病综合征 水肿 阿霉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与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亮 袁耀宗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细胞膜表面分泌的生物活性脂质,它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理和病理作用。实验证明PAF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采用PAF拮抗剂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PAF拮抗剂 昔帕泛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下载PDF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血循环障碍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的干预 被引量:15
11
作者 夏时海 赵晓晏 +1 位作者 郭萍 达四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用5%牛黄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分3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6)和WEB2170干...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用5%牛黄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分3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6)和WEB2170干预组(WEB,m=6),WEB组于模型制备后15min和12h分别静脉注射WEB2170(5mg·kg^1),术后动态观察各组以下指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A_2(TXA_2)、前列腺素I_2(PGI_2)、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 SAP组与NC组相比,TXB_2(ng·L^1),6-Keto-PGF_(la)(ng·L^1),ET(ng·L^1),NO(×10~3ng·L^1),PAF(pg·L^1)分别为1543±635,482±217,484±87,16±6,16.54±1.86和311±130,182±90,100±13,7±2,0.88±0.07,血液流变学低切全血粘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1)分别为24.6±4.2,51.2±1.5,5.8±0.8和8.6±1.6,37.3±4.5,3.6±0.4,SAP组显著升高(P<0.01),WEB组与SAP组相比,PAF在血浆(pg·L^1)和胰腺组织(ng·g^1)中分别1.82±0.33,1.58±0.2和16.54±1.86,5.66±0.5,WEB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炎性递质PAF、两对血管活性物质TXA_2/PGI_2和ET/NO均是介导SAP胰腺血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是其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循环障碍 胰腺炎 病理生理学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WEB2170对烫伤大鼠肠粘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佩武 肖光夏 +1 位作者 秦孝健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烧伤后肠粘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上,观察PAF拮抗剂WEB2170对烧伤后肠粘膜血流量、肠粘膜内pH(pHi)和肠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烫伤...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烧伤后肠粘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上,观察PAF拮抗剂WEB2170对烧伤后肠粘膜血流量、肠粘膜内pH(pHi)和肠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烫伤后肠粘膜血流量和pH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肠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多。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能有效改善烫伤后肠粘膜血流量,提高肠粘膜pHi,并有效降低肠组织含水量,从而明显减轻肠粘膜病理损害。结论:PAF是导致烧伤后肠粘膜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肠粘膜 烧伤 微循环
下载PDF
银杏内酯B——来自古老植物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杰 段秋华 《大学化学》 CAS 2010年第B04期114-117,共4页
概述了银杏内酯B的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古老植物 拮抗剂 理化性质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明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66-368,共3页
本文介绍了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的分类和其代表药物,简要阐述了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血小板 活化因子 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宝华 赵尚达 杨春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7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F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N52021(5mg/kg);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即关腹。结果:BN组与AP组比较,1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14970±2500)U/L,(16170±2380)U/L,P<0.05〕,6小时和12小时后更为明显(P均<0.01);血中PAF含量1小时后明显降低〔(2.20±0.25)μg/L与(1.10±0.21)μg/L,P<0.05〕,3小时后更为明显(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BN组比AP组明显下降(P<0.01)。BN组术后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5.0±25.1)小时,存活率为40%;AP组术后大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5±4.8)小时,存活率为0(P均<0.01)。结论:PAF参与了AHNP的发病过程;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AHN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血小板活化因子 内毒素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与哮喘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银叶 李长龄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哮喘发病的介质之一。现已发现的PAF拮抗剂有多种,大部分均有抗哮喘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强、口服易吸收、副作用小的化合物有可能在哮喘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然而,哮喘是由多种介质所引起,...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哮喘发病的介质之一。现已发现的PAF拮抗剂有多种,大部分均有抗哮喘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强、口服易吸收、副作用小的化合物有可能在哮喘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然而,哮喘是由多种介质所引起,PAF拮抗剂只有在与其它介质拮抗剂联合应用时,疗效才会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小板 活化因子 拮抗剂
下载PDF
槲寄生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有效成分的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提纯槲寄生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有效活性成分并鉴定其分子结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槲寄生乙酸乙酯剂结晶化合物及槲寄生水剂结晶化合物。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和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与结... 目的:提纯槲寄生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有效活性成分并鉴定其分子结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槲寄生乙酸乙酯剂结晶化合物及槲寄生水剂结晶化合物。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和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槲寄生中的PAF拮抗剂有效活性成分是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血小板活化凶子 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18
作者 周向东 杨肇亨 洪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9-279,共1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周向东,杨肇亨,洪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科,重庆630042)中国图书分类号R971.1中性粒细胞(PMN)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VEC)是PMN游出血管壁...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周向东,杨肇亨,洪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科,重庆630042)中国图书分类号R971.1中性粒细胞(PMN)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VEC)是PMN游出血管壁,向组织内浸润的起始环节,也是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粒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下载PDF
局部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临床和免疫组化研究
19
作者 顾恒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1,共3页
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因子存在于免疫性皮肤反应和银屑病皮损中。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10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局部外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进行双盲对照研究,治疗前、后评价临床反应和通过免疫... 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因子存在于免疫性皮肤反应和银屑病皮损中。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选择10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局部外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进行双盲对照研究,治疗前、后评价临床反应和通过免疫组化了解局部炎症、分化和增殖程度变化。本研究证实,10%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溶液治疗银屑病4周后,临床和细胞生物学水平显示无效。对于这一阴性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不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银屑病 PAF拮抗剂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BN50739对内毒素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继航 胡友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Wistar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PAF拮抗剂BN50739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用生化法测定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Wistar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PAF拮抗剂BN50739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用生化法测定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组织丙二醛(MDA),组化染色积分光密度法测定线粒体SDH酶活性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观察体外培养肝细胞存活率和所释放LDH,并应用DPH探针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①BN50739可不同程度地降低LPS和PAF致血清AST、ALT、LDH及组织MDA升高(P<0.05~0.01),并明显减轻线粒体标志酶SDH所受LPS和PAF的损害(P<0.05)。②LPS和PAF在体内都可使肝组织发生充血、肝血窦扩张、炎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LPS还可使肝脏产生明显的局灶性坏死,BN50739(10mg/kg)可使肝脏损害有一定程度的减轻;③肝细胞分别与LPS或PAF孵育,其培养上清LDH无明显升高,但LPS和PAF均可使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P<0.01),而BN50739(50ng/ml)可减轻PAF导致膜的流动性降低(P<0.05)。结论:BN50739对LPS和PAF所致的肝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50739 内毒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肝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