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特异抗原的基因定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技术
1
作者 C.M.Hurd G.Cavanagh +3 位作者 A.Schuh W.H.Ouwehand P.Metcalfe 杨雪梅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在许多不同临床情况下,人们需要对病人的血小板特异性(人类血小板)抗原(HPA)进行准确定型,血液服务机构也需要备有已HPA定型的单采血小板供者和全血供者的名单,以帮助已被HPA同种免疫的病人。现报道有6种临床相关的HPA同种抗原系统,而... 在许多不同临床情况下,人们需要对病人的血小板特异性(人类血小板)抗原(HPA)进行准确定型,血液服务机构也需要备有已HPA定型的单采血小板供者和全血供者的名单,以帮助已被HPA同种免疫的病人。现报道有6种临床相关的HPA同种抗原系统,而且很多HPA同种抗原其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具高度不对称性或者有极低的免疫原性。某些已被很好鉴定的双等位基因系统如Gov还未被包括在HPA命名法内,但包含在本综述内。生物化学的研究使人们清楚认识了HPA抗原所在的血小板膜蛋白,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进行了克隆,还发现新鲜血小板中含有多量的mRNA,这使人们得以揭示HPA的分子基础。所有的(除1个以外)双等位基因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均是基于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它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单个氨基酸取代。同种抗原的遗传基础的揭示使得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用基因组DNA进行HPA基因定型的技术得以充分发展。本综述讨论了HPA同种抗原的遗传基础、最常用的基因定型技术及其缺点和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聚合酶链反应 PCR-SSP DNA序列 血小板特异抗原 基因定型 单核苷酸 多态性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HPA-1~6,15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苗菁 曾小菁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1~6,15),探讨HPA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30例输注2次以上血小板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标本,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1~6,15),探讨HPA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30例输注2次以上血小板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标本,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判定输注效果;(2)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血小板抗原HPA-1~6,15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PA抗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结果 (1)HPA-1~3、HPA-5~6、HPA-15系统等位基因呈多态性分布;HPA-4呈aa纯合子单态性分布,HPA-1、5、6基因以aa纯合子为主,仅HPA-3、15见bb纯合子,b等位基因频率以HPA-2最高(0.65),其次依次为HPA-15(0.349),HPA-3(0.3)。(2)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21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率为70%,多集中于输注3次及以上组。结论 (1)抗-HPA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概率较小,主要发生在HPA-2、3、15系统,对需作HPA配型的患者只要针对此3个系统进行检测,就可提高输注效果。(2)临床应注重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个体化,减少输注次数,提高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疗效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特异抗原 基因多态性 Human PLATELET ANTIGENS (HPA)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京华 谢蕊 +2 位作者 王莉 王宏梅 刘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37-938,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型)的Fab段与血小板特异抗原结合,抗体Fc段与Fcγ/受体(FcγR)结合后,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系统大量吞噬,血小板数目减少,引起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型)的Fab段与血小板特异抗原结合,抗体Fc段与Fcγ/受体(FcγR)结合后,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系统大量吞噬,血小板数目减少,引起出血症状。因此,FcγR的功能是该疾病过程的中心。本研究欲分析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与ITP的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探索ITP发病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FcγRⅢ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小板特异抗原 单核-巨噬系统 抗体Fc段 血小板数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