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血小板生成因子-4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庞霞 郑湘予 +1 位作者 李晟磊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5-86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SCC组织中2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2.0%(41/50)、47.4%(9/19)、26.0%(13/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2.0%(36/50)、36.8%(7/19)、18.0%(9/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L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36,P=0.000)。结论:VEGF-C和FLT-4与ES-CC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小板生成因子-4 浸润 转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的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彤 文爱东 +5 位作者 赵磊 陈平君 王萌 白庆咸 王文清 马忠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II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新药的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0.5,1.0和2.0μ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II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新药的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0.5,1.0和2.0μ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用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rhTPO浓度.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ke分别为(46.74±6.36),(48.53±2.29)和(51.88±3.34)h;T1/2ka分别为(2.17±0.53),(2.64±0.53)和(2.84±0.62)h;Tpeak分别为(10.00±1.51),(10.22±1.20)和(10.00±1.00)h;ρmax分别为(312.29±61.65),(465.14±46.94)和(811.34±106.73)ng/L;AUC(0-216h)分别为(17269.92±4470.23),(29710.56±3890.28)和(53358.41±5608.01)ng/L·h.结论:当以0.5~2.0μg/kg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时,其在正常人体内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消除半衰期较长.推荐II期临床给药剂量为皮下注射1.0μg/kg,1次/d,连续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 ELISA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的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3
作者 沈彤 文爱东 +4 位作者 赵磊 王萌 白庆咸 王文清 马忠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rhTPO)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27例,分别单次皮下注射rhTPO 0.5,1.0,2.0μg·kg-1,进行耐受性研究,动态观测健康志愿者用药后血象、血小板形态、...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rhTPO)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27例,分别单次皮下注射rhTPO 0.5,1.0,2.0μg·kg-1,进行耐受性研究,动态观测健康志愿者用药后血象、血小板形态、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除1例受试者用药36 h后四肢出现皮疹外,其余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血小板计数约于给药后14 d达高峰,给药后21 d基本回落至基础水平,血小板升高时形态、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单次皮下注射rhTPO 0.5~2.0μg·kg-1对人体是安全的,不良反应轻微,具有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升高血小板作用,对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无明显影响。推荐Ⅱ期临床给药剂量为皮下注射1.0μg·kg-1,qd,连续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 Ⅰ期临床试验 人体耐受性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对辐射后C57小鼠及MO7e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苏颖杰 李晶 +1 位作者 姚明辉 贡沁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rhT-PO)对辐射所致C57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及对辐射所致MO7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137铯γ射线4Gy全身照射,于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剪尾取血,测定血小板数。MTT法测定辐射后MO7...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rhT-PO)对辐射所致C57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及对辐射所致MO7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137铯γ射线4Gy全身照射,于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剪尾取血,测定血小板数。MTT法测定辐射后MO7e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观察MO7e细胞的凋亡。结果:rhTPO 4.5-18μg/kg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由137铯辐射降低的C57小鼠外周血小板水平,其升高血小板作用比白介素11强而快。在体外实验中,rhTPO 10、100μg/L能明显提高MO7e细胞存活率,减少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减少辐射引起的MO7e细胞的凋亡,升高细胞存活率,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 血小板减少 辐射防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romacta——关键词:首个口服血小板生成因子
5
《中国处方药》 2008年第12期18-18,共1页
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日前宣布美国FDA已同意尽快批准该公司的Promacta(eltrombopag)上市,用于治疗对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治疗都无效果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这个批准许可对于Promacta和ITP治... 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日前宣布美国FDA已同意尽快批准该公司的Promacta(eltrombopag)上市,用于治疗对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治疗都无效果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这个批准许可对于Promacta和ITP治疗来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Promacta是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慢性ITP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葛兰素史克期望近期该药就可进入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因子 口服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关键词 脾切除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葛兰素史克 慢性ITP
下载PDF
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欣欣 张美婷 骆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因子的变化,探讨频采对献血者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连续单采血小板时间>1年(2014年1月-2015年5月),每次间隔15-30 d的献... 目的通过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因子的变化,探讨频采对献血者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连续单采血小板时间>1年(2014年1月-2015年5月),每次间隔15-30 d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30名首次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献血前后检测其血常规及TPO、PDGF浓度。结果 1)观察组单采血小板前Plt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减小,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大,TPO和PDGF浓度低于对照组:Plt(272.97±42.84)×109/L vs(248.70±31.94)×109/L(P<0.05),MPV(9.91±0.46)f L vs(10.31±0.72)f L(P<0.05),PDW(11.53±0.88)f L vs(10.95±0.77)f L(P<0.01),TPO(66.39±23.26)pg/m L vs(80.42±23.95)pg/m L(P<0.05),PDGF(89.78±16.22)pg/m L vs(99.80±21.41)pg/m L(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单采血小板后TPO均较采集前下降:观察组(66.39±23.26)pg/m L vs(57.80±21.11)pg/m L(P<0.01),对照组(80.42±23.95)pg/m L vs(87.92±18.18)pg/m L(P<0.01);3)观察组与对照组采集血小板后PDGF均较采集前下降:观察组(89.78±16.22)pg/m L vs(80.94±14.15)pg/m L(P<0.01),对照组(99.80±21.41)pg/m L vs(87.92±18.18)pg/m L(P<0.01)。结论频采对献血者巨核细胞的刺激增强,使其血小板数更高,消耗更多的TPO及PDGF,因此对频采献血者应关注相关因子的变化,以避免对献血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血小板生成因子(TPO)的cDNA克隆及促血小板生成效应
7
作者 戴卫列 薛海华 +2 位作者 王玉峰 李昌本 赵寿元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用RT-PCR方法,从人胎肝总RNA中扩增得到约1.1kb人TPOcDNA编码顺序,并进行分子克隆.将其中一个克隆(pTPO47)亚克隆到M13载体,测定全部DNA顺序.它的碱基顺序与已报道的顺序完全相同,有一个10... 用RT-PCR方法,从人胎肝总RNA中扩增得到约1.1kb人TPOcDNA编码顺序,并进行分子克隆.将其中一个克隆(pTPO47)亚克隆到M13载体,测定全部DNA顺序.它的碱基顺序与已报道的顺序完全相同,有一个1059bP的开放阅读框架可编码353个氨基酸.pTPO47亚克隆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EP4,在哺乳动物293细胞系瞬时表达后,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有约1.4kb的转录产物.瞬时表达培养液腹腔注射小鼠后,可提高血小板计数42.3%.血小板生成因子的克隆对进一步研究血小板生成调节以及该因子作用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因子 CDNA 血小板 遗传工程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复性研究
8
作者 刘楠 奚永志 +6 位作者 孙玉英 郭斯启 袁志宏 崔建武 习彩霞 梁飞 孔繁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SCF TPO)融合蛋白纯化及复性的最佳方法。方法 裂解 法提取包涵体,在变性条件下利用金属螯和层析获得融合蛋白,经透析及谷胱甘肽氧化还原法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 行复性。结果 获得具有初...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SCF TPO)融合蛋白纯化及复性的最佳方法。方法 裂解 法提取包涵体,在变性条件下利用金属螯和层析获得融合蛋白,经透析及谷胱甘肽氧化还原法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 行复性。结果 获得具有初步生物学活性的SCF TPO融合蛋白,其纯度高达90%。结论 该纯化方法操作简捷, 特异性高,纯化效果好,获得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融合蛋白 包涵体 纯化 复性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5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鲁玉明 熊宗华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 目的通过体外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质粒,观察两种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T/G HA-VSMC的影响,评估两种生长因子对血管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pc DNA 3.1(+)空载(空载组)、pc DNA 3.1(+)-PDGF-透明质酸(HA)(PPH组)和pc DNA 3.1(+)-PD-ECGF-HA(PPEH组)质粒,分别转染入EAHY926和T/G HA-VSMC中,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伤痕实验观察内源性PD-ECGF和外源性PD-ECGF对EAHY926和T/G HA-VSMC细胞迁移速度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3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18,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EH组(P<0.05);空载组与PPE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3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9,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P<0.05);PPEH组低于空载组(P<0.05)。MTT法检测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L-PPEH)对PPH诱导的EAHY926和T/G HA-VSMC增殖的影响,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EAHY926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2.89,P=0.183)。空载组、PPH组、PPH+L-PPEH组T/G HA-VSMC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40,P<0.001);其中PPH组高于空载组和PPH+L-PPEH组(P<0.05)。细胞伤痕实验证实,转染PPEH质粒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PEH组EAHY926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56.1%±2.2%)较空载组(27.8%±3.4%)升高(t=-15.08,P<0.001);PPEH组T/G HA-VSMC平均细胞迁移距离百分比(69.1%±2.3%)较空载组(43.6%±5.8%)升高(t=-33.64,P<0.001)。用转染PPEH质粒的培养基培养EAHY926、T/G HA-VSMC发现,外源性PD-ECGF处理的EAHY926、T/G HA-VSMC细胞迁移能力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转染PDGF质粒,模拟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到PDGF和/或PD-ECGF刺激,发现PDGF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PD-ECGF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效果不明显,但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迁移速度;同时PD-ECGF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两种因子同时使用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两者联合使用可能成为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损伤血管恢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舒 陈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20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方案 临床 血小板生成因子 细胞因子治疗 归纳总结 治疗方法 国内外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立业 陈运贤 林伟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4期178-180,共3页
对于接受大剂量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病人和肿瘤病人,血小板减少症是威胁他们生命的一个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减少症常常是其化疗后致死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恶性肿瘤的联合化疗也经... 对于接受大剂量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病人和肿瘤病人,血小板减少症是威胁他们生命的一个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减少症常常是其化疗后致死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恶性肿瘤的联合化疗也经常会出现药物累积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因此为了预防出血的发生,化疗量常需尽量减少,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彻底清除.而且用于预防及治疗此类并发症的花费是相当昂贵的,并可能耽误进一步化疗的进行.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生成因子 肿节风
下载PDF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余俭 邓晟 徐平声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7期530-535,共6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因子 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生成 泼尼松 地塞米松 硫唑嘌呤 环孢素A
下载PDF
慢性肝病的血小板减少症:来自移植患者的经验
13
作者 Giacomo Laffi +1 位作者 董培玲(编译) 杨月(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7年第12期27-29,共3页
晚期肝硬化病人止血障碍,原因复杂,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是一常见表现。这一现象的发病机制很复杂,脾的血池储存、血小板的消耗增加和/或产生减少被认为是发病因素。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标记血小板的动力学研究显示血小板汇集增加、平... 晚期肝硬化病人止血障碍,原因复杂,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是一常见表现。这一现象的发病机制很复杂,脾的血池储存、血小板的消耗增加和/或产生减少被认为是发病因素。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标记血小板的动力学研究显示血小板汇集增加、平均血小板寿命下降。而且发现轻度肝硬化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几乎正常,因为骨髓产生血小板较正常情况增加两倍。几项研究证实这一假说:当肝脏功能进行性衰竭时,TPO(血小板生成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对骨髓刺激不当,低血小板血症随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慢性肝病 血小板生成因子 移植 放射性同位素 肝硬化病人 血小板计数 肝硬化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