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齐志敏 王倩 任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氯化镁高剂量组。给药方法均为经尾静脉给药,1次/d,连续3d。以二磷酸腺苷、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氯化镁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55.5%,46.1%,42.4%;64.3%,59.3%,51.2%;49.5%,30.4%,20.0%),高、中、低剂量3组抑制率优于阿司匹林组(39.0%,55.3%,53.2%)。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氯化镁高、中剂量组使血栓质量减少65.8%和55.7%,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基本一致(50.7%,49.1%)。结论:小剂量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随着剂量增大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说明氯化镁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不同剂量 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作用 阿司匹林 二磷酸腺苷 血液凝集仪 剂量 剂量 抑制 SD大鼠 生理盐水 静脉给药 给药方法 对照组 剂量 剂量 实验室 药理学 医学院 诱导 凝血酶 多功能 比浊法 血栓法
下载PDF
Ⅱb/Ⅲa受体抑制剂联用:血小板聚集受体拮抗剂剂量与心肌梗死再灌注成功率(PARADIGM)的研究
2
作者 柯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Ⅱb/Ⅲa受体抑制 血小板聚集受体拮抗 剂量 心肌梗死 再灌注 PARADIGM
下载PDF
苯并芘对血小板聚集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唐倩 吴一华 +1 位作者 李锋 杨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苯并芘对ADP、胶原和凝血酶三种刺激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苯并芘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液20 ml,采用聚集仪检测血小板在苯并芘和不同刺激剂下的聚集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通过比较苯并芘对ADP、胶原和凝血酶三种刺激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苯并芘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液20 ml,采用聚集仪检测血小板在苯并芘和不同刺激剂下的聚集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10μmol/L、1μmol/L和0.1μmol/L苯并芘均不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经10μmol/L苯并芘孵育血小板后,在胶原和凝血酶的刺激下也不能增强血小板的聚集。但是,经苯并芘孵育后的血小板在ADP的刺激下聚集率达到(80±10)%,与未经苯并芘孵育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显示苯并芘孵育后的血小板能在ADP诱导下P-选择素表达增强(P<0.01),而凝血酶则不能引起该改变。结论:苯并芘刺激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P-选择素表达增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ADP介导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投药和剂量 凝血酶/拮抗抑制 血小板聚集/药物作用 腺苷二磷酸 P选择素/药物作用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杰 韩丹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 【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抑制率、TIMI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AA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 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高于氯吡格雷组,ADP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 ADP)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TIMI分级Ⅲ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计数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皮肤瘀斑、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紧急冠脉血运重建等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优于氯吡格雷,可减少无/慢回流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冠脉内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诊PCI中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陈贵彬 孙开展 +1 位作者 张秀红 李继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342-7343,共2页
目的:观察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替罗非班(Tirophiban)的疗效。方法:将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血栓抽吸术(PT)组和PT+Tirophiban组,比较两组支架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结果:PT+Tirophiban组比单纯PT组TIMI血流恢复好,P<... 目的:观察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替罗非班(Tirophiban)的疗效。方法:将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血栓抽吸术(PT)组和PT+Tirophiban组,比较两组支架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结果:PT+Tirophiban组比单纯PT组TIMI血流恢复好,P<0.05有显著性。结论: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Tirophiban能更好地改善支架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拮抗抑制 酪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 酪氨酸/投药和剂量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蓉 刘涛 吴小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致冠心痛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40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吸烟史、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痛史、糖尿...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致冠心痛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40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吸烟史、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痛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药时间、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联用钙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情况。比较不同因素的消化道出血情况,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和中、下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服药时间≥3个月、BMI≥25kg/m^2、吸烟、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肌酐升高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易致消化道出血(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65岁)、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血肌酐异常是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5)。合用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CCB)、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冠心痛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未合用上述药物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中、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无高尿酸血症,联用PPI者高于未用PP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I可降低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但可能增加中、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需重视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冠心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尤其对于中、下消化道出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投药和剂量 阿司匹林/副作用 胃肠出血/病因学 危险因素 质子泵抑制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德辉 许晓琼 +1 位作者 朱新林 王湘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6例UAP患者非选择性地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应用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6例UAP患者非选择性地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应用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并与常规治疗组(43例)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0.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6.05%;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9.77%、65.12%,P均<0.05)。【结论】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药物疗法 尿激酶/投药和剂量 血小板聚集抑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龚肖丽 米杰 +3 位作者 骆海霞 刘晓英 薛铮 张月茹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后对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将行PCI手术的患者分为全量组(126例)及半量组(85例),分别在24~72h内维持给予0.1弘g/(kg·min)和0.05μg/(kg&...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后对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将行PCI手术的患者分为全量组(126例)及半量组(85例),分别在24~72h内维持给予0.1弘g/(kg·min)和0.05μg/(kg·min)的替罗非班,比较其对PCI术后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24h、48h,全量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半量组(P〈0.01);术后7d、30d两组之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出血、心律失常、新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以及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半剂量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全剂量能够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Ⅱ b—Ⅲ a复合物/拮抗抑制 酪氨酸/投药和剂量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塞复发的预防
9
作者 佐藤美佳 滕伟禹 陈谅 《日本医学介绍》 2001年第5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 脑梗塞 复发 预防 血小板聚集抑制 剂量 副作用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龙 黄春 李俊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人内镜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人内镜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分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独使用组(单抗组)与两者联合应用组(双抗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情况、凝血功能时间、出血发生时间、急诊内镜止血需求率、住院止血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抗组的出血发生时间、凝血功能时间、止血时间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抗组的临床症状严重度、急诊内镜止血需求率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比单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症状更重,所需内镜下止血的患者更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投药和剂量/副作用 阿司匹林/投药和剂量/副作用 噻氯匹定/投药和剂量/副作用 结肠息肉/外科学/并发症/药物疗法 电外科手术/副作用 出血/化学诱导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应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鑫 洪乐凤 +1 位作者 潘克勤 叶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984-98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d)+波立维组(硫酸氢氯吡...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d)+波立维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a),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组(拜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实验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聚集率(ADP作为诱导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药物均有抗血小板作用,两药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药物疗法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消炎药 非甾类/投药和剂量 噻氯匹定/类似物和 衍生物/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极重度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丽 张立平 +2 位作者 任玉娇 王贤军 李峥嵘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讨极重度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IT)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统计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使用替罗非班患者例数,收集用药后发生极重度TIT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历中提... 目的探讨极重度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IT)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统计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使用替罗非班患者例数,收集用药后发生极重度TIT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历中提取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指征、合并症、替罗非班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使用替罗非班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出现血小板减少时间、PLT最低值出现时间、TIT临床表现、干预和转归等。结果设定时段内使用过替罗非班的住院患者共10354例,其中20例(0.19%)发生极重度TIT。2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9~84岁,平均66岁,≥65岁者12例;用药指征为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脑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支架植入术后各1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3例,糖尿病4例,脑梗死3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分级(NYHA)≥Ⅲ级者3例;替罗非班用药途径为静脉持续泵入,用药时间1~48 h;联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肝素、低分子肝素、阿替普酶和纤溶酶;5例在用药1~6 h出现畏寒、寒战等症状,7例在用药1~7 d出现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静脉穿刺处瘀斑、柏油样便或便血等症状,10例无临床症状。使用替罗非班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和PLT最低值[(1~18)×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6,20)h和18(12,22)h,13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与出现PLT最低值的时间一致。诊断极重度TIT后20例患者均停用替罗非班,给予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和/或输注血小板等治疗,18例在3~17 d(中位时间4 d)后PLT恢复至(100~258)×10^(9)/L;2例诊断后2、1 d分别出现柏油样便和便血,随后发生呼吸和心脏骤停并死亡。结论极重度TIT发生率低,起病急,可导致致命性出血事件,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停用替罗非班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但应警惕继发出血事件导致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 血小板减少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剂量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文波 吴明营 +5 位作者 周自强 齐弘炜 崔华楠 王妍军 赵建刚 陈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3期49-52,共4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14 d内)100 mg/d和200 mg/d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AA)及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探讨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对术后早期获得性AR的影响。方法...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14 d内)100 mg/d和200 mg/d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AA)及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探讨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对术后早期获得性A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行OPCAB术的患者60例,按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200 mg组、阿司匹林100 mg组,分别于停药前(Ta)、手术前(Tb)、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后6 h(T1)、第5天(T2)、第14天(T3)进行TEG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术后T1、T2时200 mg组INHAA显著高于100 mg组(P<0.05),T3时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T1时AR发生率200 mg组显著低于100 mg组(P<0.05),T2、T3时AR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OPCAB术后早期(14 d内)200 mg/d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增加INHAA,减少获得性AR的发生率,有益于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阿司匹林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血小板聚集抑制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慈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下降,以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抵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AR和半AR发生率以及降低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血小板聚集/副作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预防中的应用及管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英红 刘国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阿司匹林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之一,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用药[。随着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阿司匹林受到了产科医生的关注。现就阿司匹... 阿司匹林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之一,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用药[。随着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阿司匹林受到了产科医生的关注。现就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应用及管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阿司匹林 前期预防 子痫前期 应用 管理 抑制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抑制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辉 彭银花 景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PV)[(1.01±0.37)mPa/s]、全血高切黏度(BVH)[(4.23±0.35)mPa/s]、全血低切黏度(BVL)[(8.36±1.64)mPa/s]、纤维蛋白原(FIB)[(1.23±0.28)g/L]及红细胞比容(HCT)[(40.08±5.0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4±0.52)mPa/s、(5.44±0.39)mPa/s、(10.54±1.79)mPa/s、(2.30±0.37)g/L、(44.36±5.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5、8.594、9.523、7.789、11.236,P=0.019、0.006、0.004、0.007、0.001);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3.11±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3±2.25)分](t=10.416,P=0.00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3/55),与对照组的9.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9,P=0.463)。结论负荷剂量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药物剂量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抑制 神经损伤 治疗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医学临床研究》第31卷主题词索引
17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I0001-I0028,共28页
A阿司匹林/投药和剂量;阿司匹林/副作用;投药,口服;胃肠出血/病因学;危险因素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代玉鑫,等(12):2343阿司匹林/治疗应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胃肠出血;危险因素肠溶阿司... A阿司匹林/投药和剂量;阿司匹林/副作用;投药,口服;胃肠出血/病因学;危险因素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代玉鑫,等(12):2343阿司匹林/治疗应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胃肠出血;危险因素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易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词索引 临床研究 肠溶阿司匹林 相关危险因素 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聚集抑制 上消化道出血 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伟光 罗景云 +2 位作者 崔进 赵强 吴同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106例,年龄65~88(68.5±9.6)岁,按就诊顺序...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106例,年龄65~88(68.5±9.6)岁,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2),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88.9%vs57.7%,P〈0.05),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把抬高回落〉50%者(70.3%VS42.3%,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2±7.6VS46.7±8.5,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1.1%vs6.0%,P〉0.05),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老年A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拮抗抑制/投药 酪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投药和剂量 心肌梗死/治疗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然 黄红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在临床实践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常常被用于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复发,但在治疗中药物并不是总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多种不良药物反应,许多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药物产生的疗效和毒性,在当中占据最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常常被用于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复发,但在治疗中药物并不是总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多种不良药物反应,许多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药物产生的疗效和毒性,在当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是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以基因型指导药物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可以达到疗效最大化而不良反应最小化,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副作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副作用 遗传药理学 综述
原文传递
CD34+细胞联合盐酸沙格雷酯重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雪 曾希云 +2 位作者 杨镛 李国剑 杨国凯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789-1791,1795,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CD34+细胞移植联合盐酸沙格雷酯口服对人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血管重建与血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62例TAO患者的262条下肢分为干细胞CD34+细胞移植联合盐酸沙格雷酯口服组100条下肢(A组)、干细胞CD34+...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CD34+细胞移植联合盐酸沙格雷酯口服对人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血管重建与血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62例TAO患者的262条下肢分为干细胞CD34+细胞移植联合盐酸沙格雷酯口服组100条下肢(A组)、干细胞CD34+细胞移植组91条下肢(B组)、盐酸沙格雷酯口服组71条下肢(C组).术前术后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多普勒检测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DSA等分别从皮肤、血管及血液三个层面测算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程度.结果 ⑴术后1个月A、B组小腿和足发绀、皮肤发凉及疼痛程度缓解情况较C组显著(P<0.05);⑵术后3个月,A、B组间歇性跛行距离、小腿和足部皮温改善情况较C组患者显著(F=7.01、F=7.04,P<0.05);⑶术后6个月截趾患者中A组10例、B组16例及C组31例;⑷术后1年A组患者中经皮氧分压自[(30.43±4.31)mmHg]增至[(37.21±9.01)mmHg](F=5.69,P<0.05)、踝肱指数自(0.32±0.23)增至(0.91±0.16)(F=6.71,P<0.05)、光电容积血流态指数自(0.22±0.04)增至(0.83±0.13)(F=5.69,P<0.05)、血氧饱和度自[(42.41±9.61)%]增至[(79.61±20.34)%](F=5.74,P<0.05)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自[(0.23±0.03)分]增至[(1.35±0.23)分](F=7.14,P<0.05),均较B组和C组显著升高(F=7.01、F=7.04、F=7.12、F=7.08、F=7.15,P<0.05).结论 外周血干细胞CD34+细胞移植联合盐酸沙格雷酯口服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人体下肢TAO血管再生及其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抗原 CD34/投药和剂量 血小板聚集抑制/投药和剂量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治疗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