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联合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明 陈勇 谢荣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联合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将3个月内...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联合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将3个月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患者纳入VTE组,未发生VTE的患者纳入非VTE组。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浆D-D、PAgT(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础资料、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分析血浆D-D联合PAgT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价值。结果:2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36例发生VTE,发生率为18.00%。两组手术史、化疗史、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手术史、化疗史、血浆D-D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是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风险因子(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风险的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肿瘤患者血栓发生可能与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有关,且血浆D-D联合PAgT对肿瘤患者血栓发生风险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血小板聚集试验
下载PDF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涛 屈晨雪 +4 位作者 王建中 袁家颖 张爱玉 龚岩 汪润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41-2043,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比浊法 标准化 光学 室内质量控制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药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喻茂杰 刘晓华 +1 位作者 刘甲辰 赵衍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并观察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初发期与急性期的变化价值。方法: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加入聚集剂,连续搅拌诱发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心...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并观察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初发期与急性期的变化价值。方法: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加入聚集剂,连续搅拌诱发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心肌梗死40例、脑梗死40例、高脂血症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MAR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gT预测血栓早(前)期起重要作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病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试验
下载PDF
C-PG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盛大祥 黄成垠 +4 位作者 史广耀 欧阳锡林 蔡莉 肖健宇 唐荣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本研究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的可行性,并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测定不同浓度CPG诱导的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CPG的最适应用浓度;检测30名志愿... 本研究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的可行性,并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测定不同浓度CPG诱导的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CPG的最适应用浓度;检测30名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和服药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检测483例血小板捐献者的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聚集功能不良者进行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测定。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率随CP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PG浓度达200μ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达最高;服用阿司匹林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前相比,均表现明显减低(P<0.001),但以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减低最显著。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确定为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20%;在483例血小板捐献者中,检出25例有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其中有11例表现为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结论: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能有效的检出血小板功能不良者,适用于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功能的筛选;在血小板献血者中,血小板功能缺陷者的检出率大约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供者 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寿玮龄 陈倩 +2 位作者 徐雯 马超超 吴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基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小板聚集试验通道,建立表观健康人群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参考区间。方法募集表观健康人134例,采用Sysmex CN3000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不同终浓度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 目的基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小板聚集试验通道,建立表观健康人群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参考区间。方法募集表观健康人134例,采用Sysmex CN3000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不同终浓度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28-A3c文件,按照非参数法计算MPAR的参考区间。结果不同终浓度ADP和AA诱导的MPAR重复性为2.03%~4.92%。不同终浓度ADP和AA诱导的MPAR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检测系统各自ADP终浓度2和5μmol/L之间、CS系列AA终浓度0.5和1.0 mmol/L之间MP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AA终浓度1.0 mmol/L(Z=-2.319,P=0.020),余不同终浓度诱导的MPAR在2个系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P终浓度2、5和10μmol/L诱导的MPAR生物参考区间在CN3000分别为45.4%~95.7%、72.0%~94.3%和76.3%~95.1%,在CS5100分别为45.3%~93.7%、73.1%~99.1%和75.9%~97.6%;AA终浓度0.5和1.0 mmol/L诱导的MPAR参考区间在CN3000分别为72.1%~95.7%和81.0%~95.9%,在CS5100分别为77.1%~96.9%和81.1%~99.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CN3000和CS5100不同终浓度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MPAR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光学比浊法 参考区间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江虹 杨菁 +1 位作者 左成华 彭黎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 ,测定 6 6例正常人及 1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并观察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 ,测定 6 6例正常人及 1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并观察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例正常人及 1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比较血小板聚集试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结果。结果 ADP应用的终浓度为 5μmol/L测定正常健康成人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参考范围 (x± 1 .96s)为 30 .3%~ 86 .3%。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2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值为 5.4% ,明显低于PRP为相同血小板浓度的正常人 (2 8.7% ) (P <0 .0 0 5)。经等级相关分析血小板聚集试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检测有正相关 (P <0 .0 0 1 )。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栓前状态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唐金凤 范存琳 +2 位作者 肖九长 陈先春 刘聪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3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栓前状态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栓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两组空腹或餐后>2 h抽取外周血(3.8%枸橼酸钠抗凝),... 目的探究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栓前状态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栓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两组空腹或餐后>2 h抽取外周血(3.8%枸橼酸钠抗凝),并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糖尿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妊高症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栓前状态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作出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血小板粘附试验与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世忠 宋瑞群 王丹丹 《辽宁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球形玻璃瓶旋转法和血小板聚集计法分别检测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肝硬化组PAdT和PAgT均显... 目的探讨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球形玻璃瓶旋转法和血小板聚集计法分别检测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肝硬化组PAdT和PAg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A级与B、C级比较PAdT和PAgT均有显著意义(P<0.01),但B级与C级比较PAdT和PAgT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AdT及PAgT有可能作为肝硬化辅助诊断指标以及Child分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 肝硬化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粘附功能 PAGT PAdT 辅助诊断指标 临床意义 参考依据 旋转法 玻璃瓶 对照组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全血及PRP血小板聚集试验影响的观察
9
作者 曹军皓 殷宗健 王俊玫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62-63,共2页
血小板聚集试验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重要实验。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其质量控制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我们对比了不同温度及样本放置时间的不同,对全血及富血小板血浆(PRP)以花生四烯酸(AA)和瑞斯托霉素(RIS)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 1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试验 试验影响 温度和时间 质量控制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最大聚集 诱导剂 温度及时间 起始时间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弓长丽 韩学军 杨广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为血小板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和释放反应等功能降低所致[1]。聚集功能为血小板的功能之一,关于血液透析是否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各家报道不一。血小板聚集试验广泛用...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为血小板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和释放反应等功能降低所致[1]。聚集功能为血小板的功能之一,关于血液透析是否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各家报道不一。血小板聚集试验广泛用于血小板功能缺陷疾病,临床上用来判断某些出血性疾病的病因。本文对来本院接受血透治疗的52例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以研究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尿毒症患者 临床应用 透析患者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功能障碍 功能缺陷疾病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用TYXN—91智能血凝仪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初步报告
11
作者 向丹 汪声恒 +1 位作者 马聪 王遐磊 《海军总医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应用上海通用机电研究所生产的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以二磷酸腺甙(ADP)为诱导剂(终浓度2μm)对53名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得出了该条件下6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并对其机理及有关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PAG... 应用上海通用机电研究所生产的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以二磷酸腺甙(ADP)为诱导剂(终浓度2μm)对53名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得出了该条件下6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并对其机理及有关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PAG峰值5min明显高于1min;各年龄组PAG不同时间的峰值,只是在lmin时 40~49岁、50~60岁组高于 20~29岁、30~39岁组;最高峰出现的时间20~29岁组明显短于30岁以上各组,解聚率20~29岁组明显高于30岁以上各组,呈负相关,男女PAgT的6项指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智能血凝仪 血液细胞学检验
下载PDF
常见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德胜 程惠玲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2年第4期47-47,共1页
血小板聚集实验是血液流变学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聚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许多疾病特别是血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愈后的观察。所以要想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必须认真做好试验。但是血小板聚集实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在工作中我们遇... 血小板聚集实验是血液流变学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聚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许多疾病特别是血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愈后的观察。所以要想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必须认真做好试验。但是血小板聚集实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聚集 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实验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血浆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搅拌棒 血栓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敏茹 曾斌 +2 位作者 卢建沛 侯存月 陈佩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检测6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0例尿毒症患者(观察组)透析前、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前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32.4&#...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检测6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0例尿毒症患者(观察组)透析前、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前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32.4±8.2)%,透析后为(36.2±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16.1)%(P<0.01);而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实用,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血液透析不能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尿毒症 透析
下载PDF
尿毒症透析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笑 李明亮 江浪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970-29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诊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试验组)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试验组在血液透析中前后血小板聚集率...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诊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试验组)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试验组在血液透析中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试验组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透析前后D-二聚体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更能准确反映尿毒症患者的出血来和凝血功能,但血液透析不能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小板聚集试验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伟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204-1206,共3页
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是一个多功能细胞,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平均寿命约7~14 d,平均直径2~4μm,是血液中最小的无核细胞成分,参与机体内许多生理病理过程。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等... 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是一个多功能细胞,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平均寿命约7~14 d,平均直径2~4μm,是血液中最小的无核细胞成分,参与机体内许多生理病理过程。血小板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等功能,其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止血。血小板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当血管受损破裂时,通过表面接触和凝血因子的作用,转入激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栓前状态疾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抵抗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钢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2期297-298,共2页
目的观察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以ADP为诱聚剂,在APACT 2型血小板聚集仪上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使用情况。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做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所有患... 目的观察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以ADP为诱聚剂,在APACT 2型血小板聚集仪上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使用情况。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做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男50例,女50例为试验对象,观察其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血液透析前男性的最大聚集率为33.5±8.5%,血液透析后最大聚集率为37.7±5.5%;女性透析前最大聚集率为32.3±9.2%,血液透析后最大的聚集率为35.3±8.6%,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单又实用,临床可用来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试验。血液透析对于改善尿症透析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尿毒症 血小板最大聚集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永贵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8期4098-4099,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法将聚集剂加入到风寒血小板的血浆中,并进行连续性的搅拌,使得血小板相互作用并聚集在一起成团,然后对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MAR)进行测定。此次进行试验的有:80例心梗死患者、80例...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法将聚集剂加入到风寒血小板的血浆中,并进行连续性的搅拌,使得血小板相互作用并聚集在一起成团,然后对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MAR)进行测定。此次进行试验的有:80例心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患者、80例高脂血症患者、正常健康人群80例。结果经过相关的试验发现,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的MAR分别为90.7±12.0%、76.5±4.9%,与对照组的36.8±5.2%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高脂血症患者的MAR为62.3±5.0%,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的36.8±5.2%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能够对血栓的早期形成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同时对心肌梗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心肌梗死 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常见病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观察
18
作者 朱佩英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血小板聚集试验 临床观察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 老年 血栓性并发症 血栓形成过程
下载PDF
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羡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影响因素 血小板聚集试验
下载PDF
几种疾病血小板聚集试验的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明霞 《微循环学杂志》 2001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二磷酸腺苷 血小板聚集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