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登革热并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1例报道 被引量:4
1
作者 林路平 范慧敏 +7 位作者 李粤平 陈谐捷 赵令斋 姚细安 叶欣 邓晶 谭行华 张复春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为了解重症登革热并血小板糖膜蛋白抗体阳性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重症登革热并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朱某,男,21岁,于2014年9月19日入院。急性起病,发热1天,体温最高38℃,病程第6天... 目的为了解重症登革热并血小板糖膜蛋白抗体阳性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重症登革热并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朱某,男,21岁,于2014年9月19日入院。急性起病,发热1天,体温最高38℃,病程第6天出现全身出血性皮疹、牙龈出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WBC:5.87×10~9/L,NEU:2.71×10~9/L,RBC:4.96×10^(12)/L,HGB:151.00g/L,PLT:2.00×10~9/L,HCT:43.3%;登革热抗体IgM阳性,登革病毒核酸阳性;诊断考虑重症登革热,输新鲜血小板2单位后1小时后复查PLT下降至:1.00×10~9/L,HGB下降至107.00g/L,PLT查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GPⅡb/Ⅲa阳性,给予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连用3天后患者出血症状好转,血小板回升,病情好转。结论重症登革热合并血小板显著下降患者应注意检测血小板抗体。如血小板抗体阳性情况下输注血小板可出现严重出血。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登革热 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2 位作者 马金忠 宋梦婷 郭新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ITP患者(42例)及继发ITP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ITP出血评分量表行出血评分。应用改良MAIPA法检测患者抗GPⅡb/Ⅲa和抗GPΙb/Ⅸ抗体。结果原发与继发组患者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组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两者抗体阳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整体出血程度较原发组重(P<0.05)。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程度的关系:(1)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2)抗GPΙb/Ⅸ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双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结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表达对原发与继发ITP无鉴别意义,但原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临床出血程度较原发ITP患者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及抗体双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出血评分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化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
3
作者 冀学斌 侯明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3期140-141,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栓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并有渐增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关键词 唑菌体 抗体库技术 血小板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
下载PDF
国际各类品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试剂对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秋民 申卫东 +2 位作者 钟周琳 周燕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74-1077,共4页
本研究按国际输血学会第14届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和合作研究项目的要求,分析比较国际常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各类品种对血小板抗原McAb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的影响。向参加该研究的30个实验... 本研究按国际输血学会第14届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和合作研究项目的要求,分析比较国际常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各类品种对血小板抗原McAb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的影响。向参加该研究的30个实验室发放10份含已知血小板抗体特异性的血清和1份阴性对照血清样本,以及9份不同类别(GPⅡb/Ⅲa、GPⅠa/Ⅱa、GPⅠb/Ⅸ及GPⅣ)及克隆编号的血小板膜糖蛋白McAb和统一的实验研究技术方案,各参加实验室按方案进行检测并反馈结果数据,比较同一糖蛋白种类不同的McAb对MAIP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PⅡb/Ⅲa中AP2,Gi-5,PL2-73等几种McAb的平均S/CO值较高;GPⅠa/Ⅱa的McAb中MBC202.2和143.1的平均S/CO值较高;GPⅠb/Ⅸ的McAb中142.11和CLB-MB45(CD42b)的平均S/CO值较高;GPⅣ的McAb中131.4的平均S/CO值较高。结论不同的McAb品种对样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McAb对MAIPA的灵敏度有重要影响。用MAIP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时应同时使用相同糖蛋白种类而不同克隆号的McAb,以防止血小板抗体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免疫学 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 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的血小板黏附实验
5
作者 尹铁英 王贵学 +2 位作者 阮长耿 Guidoin R.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33-34,共2页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吸附有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L-聚乳酸(L-PLA)涂层的抗血栓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L-PLA抗体涂层能与支架稳定结合,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阻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表面吸附有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的L-聚乳酸(L-PLA)涂层的抗血栓性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L-PLA抗体涂层能与支架稳定结合,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阻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黏附.L-PLA抗体洗脱性血管内支架是具有更好血液相容性和抗血栓形成双重作用潜力的新型药物洗脱性血管内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药物洗脱性涂层 L-聚乳酸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晴 高长俊 +2 位作者 李旭 任蓉 韩静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患儿120例作...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不同出血程度、不同预后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联合诊断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778,69.879);不同出血程度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患儿的出血程度的加重,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显著提升;缓解组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显著低于未缓解组(t=17.262,18.159);在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的联合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在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的临界值分别为0.47,0.55。结论: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显著高于健康者,且随着患儿的疾病进展,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显著升高,未来可通过对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水平检测,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GPⅡb/Ⅲa GPⅠb/Ⅸ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蓉蔚 付荣凤 +6 位作者 陈云飞 刘葳 薛峰 李慧媛 张磊 杨仁池 刘晓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4-580,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17)岁。新诊断ITP 110例(36.5%),持续性ITP 92例(30.6%),慢性ITP 99例(32.9%)。中位随访时间41.92(1.07-74.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2019年10月),202例新诊断/持续性ITP患儿中,79例(59例新诊断ITP,20例持续性ITP)在初诊后1年内获得缓解,缓解率39.3%;122例(50例新诊断ITP,72例持续性ITP)进展为慢性ITP,慢性化率60.7%;1例行脾切除。99例慢性ITP患儿中,5例行脾切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OR=3.754,95%CI:1.882-7.488,P=0.000)增加疾病慢性化风险,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OR=0.446,95%CI:0.224-0.888,P=0.021)降低慢性化风险,抗体类型的亚组分析无差异(P=0.305)。新诊断和持续性ITP仅接受一线治疗的患儿,单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P=0.028,0.028),而单独应用IVIG与IVIG联合激素比较疗效无差异(P=0.086)。结论:儿童ITP隐匿起病慢性化风险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降低慢性化风险。儿童新诊断和持续性ITP的一线治疗,单独应用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慢性化 治疗 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
下载PDF
Combination therapy reduces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cidence of no-reflow after primar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被引量:20
8
作者 Shan-Shan ZHOU Feng TIAN Yun-Dai CHEN Jing WANG Zhi-Jun SUN Jun GUO Qin-Hua JI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Background No-reflow is associated with an adverse outcome and highe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ho underg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is... Background No-reflow is associated with an adverse outcome and highe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ho underg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is considered a dynamic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pathogenetic compon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reflow in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undergoing primary PCI. Methods A total of 621 patients with STEMI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primary PCI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no-reflow (no-flow score 〉 10, by using a no-flow risk prediction model, n = 2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led group (n = 108) and a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n = 10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led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received high-dose (80 mg) atorvastatin pre-treatment, intracoronary administration of adenosine (140 ~tg/min per kilogram) during PCI procedure,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lib/Ilia receptor antagonist (tirofiban, 101.tg/kg bolus followed by 0.15 ~tg/kg per minute) and thrombus aspiration.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72 h after PCI.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Results Incidence of no-reflow in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was 2.8%,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in low risk group 2.7%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5.2%, P 〈 0.01).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A= 13) values were higher in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72 h after PCI. After 6 months, there were six (6.3%) MACE events (one death, two non-fatal MIs and three revasculafizations) in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and 12 (13.2%) (four deaths, three non-fatal MIs and five revascularizations, P 〈 0.05)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Combination of thrombus aspiration, high-dose statin pre-treatment, intmcoronary administration of adenosine during PCI procedure and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Ⅱ 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after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are at high risk of no-re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No-reflow phenomen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