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血小板表面Ⅱ_b/Ⅲ_a受体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玉峰 王士雯 +1 位作者 徐军 赵玉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血小板表面Ⅱb/Ⅲa 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 :以老年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有规律的游泳运动训练 ,90min/次 ,5次 /周 ,共 8周。与成年大鼠进行对照 ,测定运动训练前、运动训练 1周、2周、4周、8周及停止训...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血小板表面Ⅱb/Ⅲa 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 :以老年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有规律的游泳运动训练 ,90min/次 ,5次 /周 ,共 8周。与成年大鼠进行对照 ,测定运动训练前、运动训练 1周、2周、4周、8周及停止训练后 2周大鼠血小板表面Ⅱb/Ⅲa 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 :老年大鼠运动训练 1周血小板表面Ⅱb/Ⅲa 受体密度增加 ,运动 2周后血小板表面Ⅱb/Ⅲa 受体密度较运动训练前显著降低。结论 :长期规律运动可导致血小板表面Ⅱb/Ⅲa 受体密度降低 ,可能是运动降低老年动物血小板聚集 ,改善血流状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 老年大鼠
下载PDF
丹参液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中 周京国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0期1233-1234,共2页
目的 :探讨丹参液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分析测定丹参液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R)和P -选择素 (CD62P)的表达。结果 :丹参液有保护血小板FIB -R和CD62P被活化 ,同时部份抑制ADP... 目的 :探讨丹参液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分析测定丹参液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R)和P -选择素 (CD62P)的表达。结果 :丹参液有保护血小板FIB -R和CD62P被活化 ,同时部份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结论 :丹参液是一种较强的抗血小板活化药物 ,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液 血小板活化 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 血小板活化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下载PDF
脑宁康颗粒对脑缺血预适应大鼠CD 62P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魏江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药脑宁康 (NNK)颗粒对经脑缺血预适应 (IPC)处理后的大鼠血小板膜表面受体(CD6 2 P)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 Pulsinelli四管法及 L iu法分别制作大鼠 IPC及脑缺血再灌注 (IR)模型 ;以荧光抗体标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并比... 目的 :观察中药脑宁康 (NNK)颗粒对经脑缺血预适应 (IPC)处理后的大鼠血小板膜表面受体(CD6 2 P)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 Pulsinelli四管法及 L iu法分别制作大鼠 IPC及脑缺血再灌注 (IR)模型 ;以荧光抗体标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并比较 NNK颗粒对 IPC和 IR两种模型大鼠 CD6 2 P水平的影响。结果 :IPC模型各组 CD6 2 P均较 IR模型变化幅度小 ,其中 IPC方法与 IR方法模型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在IPC和 IR两种模型中 ,NNK组及对照组药物阿斯匹林 (ASP)均对 CD6 2 P有良性效应 ,其中 NNK组分别为(2 .0 6± 0 .0 6 ) % (IPC法 )及 (1.98± 0 .0 5 ) % (IP法 ) ,略优于 ASP的 (2 .16± 0 .0 7) % (IPC法 )及 (2 .0 3±0 .0 5 ) % (IP法 )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NNK颗粒对两种模型均有稳定调整 CD 6 2 P的效应 ,其强度与 ASP持平 ,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和强化 IPC作用、从而保护脑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宁康颗粒 缺血预适应 血小板表面受体CD62P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动脉血栓形成的遗传决定因子
4
作者 余国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遗传决定因子 血小板表面受体 纤溶抑制剂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索传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82-2283,共2页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TA)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血栓负荷病变患者,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并随机分为TA联合...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TA)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血栓负荷病变患者,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并随机分为TA联合PCI组(45例)和单纯PCI组(25例)。TA联合PCI组加用DiverC.E.血栓抽吸装置。比较两组病人一般发病资料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和回落百分比、心肌显色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和回落百分比(sumSTR)、心肌显色分级(MBG)、LVEF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TA联合PCI组MACE发生率较单纯PCI组低。结论 TA联合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是治疗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有效的手段,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减少MACE事件发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患者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表面受体拮抗剂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