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文亮 李荣 +1 位作者 赵德华(综述) 葛晓军(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92-2296,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与机体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血小板功能紊乱并加剧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这一病理过程主要通过AML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异常活化血小板、血小板表达膜糖蛋白掩护AML细胞逃逸、血小板分泌细胞因子下调免疫杀伤细...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与机体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血小板功能紊乱并加剧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这一病理过程主要通过AML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异常活化血小板、血小板表达膜糖蛋白掩护AML细胞逃逸、血小板分泌细胞因子下调免疫杀伤细胞实现。该文从AML伴血小板计数减少对机体的影响出发,重点叙述AML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与分子机制,阐明血小板计数减少及相关参数恢复对机体的影响,并对基于血小板的靶向和模拟药物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探索新的临床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小板计数减少 掩护作用 免疫细胞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相差显微镜血小板计数法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结果的复核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巩惠芸 顾晓菁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4,527,共2页
关键词 相差显微镜 血小板计数 血液分析仪 测定 血小板计数减少 复核作用
下载PDF
长春新碱联合泼尼松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3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泼尼松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泼尼松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长春新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新碱联合泼尼松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血小板计数减少 长春新碱 泼尼松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研究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祝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8期178-179,181,共3页
利奈唑胺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由于利奈唑胺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判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由于利奈唑胺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判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利奈唑胺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机制可能为骨髓抑制或免疫介导。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低基础血小板计数、肾功能不全及长时间使用等。其防治措施为用药期间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长时间应用;避免与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药物联用;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应停药,严重者可输注血小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减少 利奈唑胺 药物毒性 综述
下载PDF
改良涂片法复核血小板计数减少 被引量:2
5
作者 关丽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3期1954-1956,共3页
目的针对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创建新的简便快捷的手工复核方法。方法对首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目视计数法复核和改良涂片法复核,比较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血小板计数... 目的针对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创建新的简便快捷的手工复核方法。方法对首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目视计数法复核和改良涂片法复核,比较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94份,其中6份为假性减少:5份血小板聚集,经采集末梢血复核后均在正常范围,1份为巨大血小板,经传统目视计数法复核和改良涂片法复核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以首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为A组,传统目视计数法复核结果为B组,改良涂片法复核结果为C组,所得3组计数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涂片法复核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可以直接观察是否有血小板聚集或巨大血小板干扰,在第一时间发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同时对血小板计数真性减少标本进行复核,与其他复核方法相比有提高复核速度和节约成本的优势,因此建议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可以采用改良涂片法进行复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减少 改良涂片法 复核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Treg细胞在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6
作者 王向丽 沈育娟 +2 位作者 吴艳群 李光文 邢倩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及CD4^+CD25^+Fox 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32例,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28例,正常健康人3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及CD4^+CD25^+Fox 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32例,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28例,正常健康人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髓系DC(m DC)、浆细胞样DC(p DC)治疗前后比率变化及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2、IFN-α、TGF-β水平。结果 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组外周血p DC比率显著低于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组患者(P <0. 05)。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组激素治疗后p DC比率较治疗前减少,Treg细胞比率较治疗前增加,p DC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r=-0. 537,P <0. 05)。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组患者外周血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的MFI明显高于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SLE患者外周血IL-12、IFN-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GF-β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结论 p DC可能参与了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与Treg细胞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计数减少 树突状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光学法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晓华 胡惠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196-1196,共1页
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的血液标本386例,入选标准为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不超过40×109/L。检测所用的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美国雅培CD32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其配套试剂、法国ABX Micros60三分类全... 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的血液标本386例,入选标准为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不超过40×109/L。检测所用的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美国雅培CD32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其配套试剂、法国ABX Micros60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日本Olympus显微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光学法 Olympus显微镜 原因分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结果 配套试剂
下载PDF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岳晓蓉 岳朝娥 +1 位作者 李亚芳 黄亚梅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85-486,共2页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的346例样本,分为血小板数(80~100)×10^9/L组,(60-80)×10^9/L组,(40~60)×10^9/L组,(20-40)&#...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的346例样本,分为血小板数(80~100)×10^9/L组,(60-80)×10^9/L组,(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以手工法分别计数血小板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为(80~100)×10^9/L组,(60-80)×10^9/L组,共150例,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法、手工法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为(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其中87%117例二种方法有极显著差异(P〈0.01),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13%25例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EDTA盐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数,计数偏低、特别是〈60×10^9/L时,需用手工法计数加以复核,并观察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当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悬殊特别大时,应考虑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草酸铵溶液直接计数 血涂片计数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EDTA盐抗凝静脉血
下载PDF
抗凝剂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1例
9
作者 王际亮 唐玉蓉 鲍可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438-1438,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抗凝剂 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 化学诱导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仪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1
10
作者 于秀艳 朱华 高海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2期337-338,共2页
血细胞分析仪因其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但其中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时有发生。为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血涂片观察血小板... 血细胞分析仪因其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但其中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时有发生。为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等方法进行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细胞分析仪 原因分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 血小板分布 影响因素 手工计数
下载PDF
20例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挺 苏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366-1367,共2页
EDTA-K2抗凝血时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及动态观察。EDTAK2做为抗凝剂又确有促使或诱导导致血小板发生凝集,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低下的问题也偶有出现。在《诊断学》教科书上及国外出版的血液学检验书籍中都有简要说明,国外... EDTA-K2抗凝血时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及动态观察。EDTAK2做为抗凝剂又确有促使或诱导导致血小板发生凝集,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低下的问题也偶有出现。在《诊断学》教科书上及国外出版的血液学检验书籍中都有简要说明,国外的有关文献报道也很多,而在国内检验书籍中和文献中却很少提到,值得引起检验界同行的重视。我科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5000多例患者中的20例标本采血,进行0、30、60、90、120min检测,不抗凝末梢血手工计数,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等方法进行复检。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K2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全自动血球计数 血液学检验 《诊断学》 血小板分布 手工计数
下载PDF
儿童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媛 唐雪 +1 位作者 肖慧 高举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3例X连锁血小板计数减少症(XLT)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XLT的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 目的分析3例X连锁血小板计数减少症(XLT)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XLT的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本组经WAS基因突变分析确诊的3例XLT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100.0%)XLT患儿均为男性,反复血小板计数减少为最突出临床表现,无阳性家族史,其确诊前均被误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效果不佳,血小板计数持续减少。WAS基因分析证实患儿1和患儿3存在c.1378C>T错义突变,患儿2为c.256C>T错义突变,3例患者母亲均为相应突变基因携带者(100.0%)。结论 XLT为WAS的临床类型之一,以慢性或间歇性小血小板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显著临床特征,易于误诊为ITP。儿科医师对婴幼儿期起病的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男性患儿应警惕XLT可能,并通过详尽病史采集、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动态监测,以及WAS基因突变检测,尽早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血小板计数减少 临床特征 突变
原文传递
Fall of platelet count i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it of value? 被引量:3
13
作者 Hosam Mustafa Kamal Habeeb Sammou +2 位作者 Ahmad Adnan Mardini Ahmad Zaiton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1年第6期336-342,共7页
Objective: Trauma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mong young age groups in Saudi Arabi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fall of platelet count i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 Objective: Trauma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mong young age groups in Saudi Arabi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fall of platelet count i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as a potential predictor for clinical severity and outcome. Methods: Totally 74 patients with TBI were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2008 to the end of March 2010 (27 months). Baseline enrolling criteria were age ≤ 12 years, admission within 4 hours after trauma event, and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3 for extracranial injuries. Injury severity was classified as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according to their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s. Clinical outcomes at discharge were defined as poor (death, severe neurological morbidity) and favorable (moderate disability and good recovery). Platelet count was taken 2-3 times on the first day after admission and thereafter once daily. The percentage fall of platelet count (PFP) was calculated and taken as an index of change. PFP was considered zero if the platelet count was higher than the initial value. Results: PF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oor outcomes (mean 56.0%±3.8%, median 55.5%) compared to those with favorable outcomes (mean 25.3%±3.2%, median 20.5%, P〈0.01). PFP wa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BI, GCS score, clinic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for survivors (P〈0.01 for each). The frequency of thrombocytopen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oor outcome patients than in favorable outcome patients (P〈0.05). The validity of thrombocytopenia as a risk factor to predict poor outcome after TBI was: specificity, 77.4%; odd ratio (OR), 3.1; relative risk (RR), 2.15.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d Youden index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utoff point of PFP was at 51.5%. Conclusion: PFP is increas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BI and it can be taken as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ing factor for its outcome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injuries Platelet count CHI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