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讨
1
作者 梁川 王丽 王际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72-174,共3页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凝血检验与血常规分析所具有的影响因素,以及其控制变异的实际方式。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所招募的共计6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凝血常规以及血常规检测。在此次研...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凝血检验与血常规分析所具有的影响因素,以及其控制变异的实际方式。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所招募的共计6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凝血常规以及血常规检测。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对实际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其实际活化部分所具有的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4.31±1.63秒;16.57±4.26秒以及9.76±2.84秒,均低于压脉带即刻所具有的水平。压脉带使用三分钟,实际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达到(5.28±0.73)×1012/L以及(155.63±6.72)g/L,与压脉带即刻时的水平相比相对较高,志愿者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分别为172.36±8.74×109/L,以及4.26±0.38×109/L,志愿者离心前后放置2小时APTT分别达到37.36±2.63,以及30.31±3.63秒,具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而志愿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TT与PT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离心前放置4小时之后,其APTT以及TT、PP拥有着显著的差异,当标本放置24小时之后,RBC以及PLT分别达到(4.31±0.32)×1012/L,以及(163.26±5.47)×109/L,与其他放置时间相比明显较低,而WBC达到(5.31±0.36)×109/L,与其他放置时间点相比较高,具有着明显差异。结论:标本采集以及标本放置时间以及具体的方式,对实际的凝血检验以及相应的血常规分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更加重视控制变异方法,能够极大程度上使检测数据所具有的可靠性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血常规影响因素 控制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