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降黏胶囊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栓前期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鲁杨 任国华 刘向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降黏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前期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合并高黏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健脾补肾活血药扶正降黏胶囊(FZJN组,30例)、活血化瘀药复方丹参滴丸(DSDW组,30例)及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扶正降黏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前期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合并高黏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健脾补肾活血药扶正降黏胶囊(FZJN组,30例)、活血化瘀药复方丹参滴丸(DSDW组,30例)及阿司匹林(ASP组,30例)治疗2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凝血因子I(Fib)、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作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的Fib、DD、ET、CD62p均明显升高,NO、SOD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FZJN组的Fib、DD、ET、CD62p、LDL-C显著下降,NO、SOD显著升高(P<0·05,P<0·01);DSDW组的ET、CD62p显著下降,SOD明显升高(P<0·05);ASP组CD62p显著下降(P<0·05),DD、ET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心绞痛总有效率、硝酸酯类药物停减率,FZJN组优于DSDW组、ASP组(P<0·05);心电图改善率FZJN组、DSDW组优于ASP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前期可见Fib、DD、ET、CD62p升高,NO、SOD下降;与阿司匹林比较,复方中药可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于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在改善相关血液分子标志物和临床证候等方面,扶正降黏胶囊优于复方丹参滴丸;提示扶正降黏胶囊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整凝血-纤溶平衡、改善自由基代谢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降黏胶囊 冠心病 血栓前期相关因素 冠心病患者 血栓前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临床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内皮素(ET) 血栓形成前状态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霖 黄志平 +4 位作者 廖萍 黄智华 郭朝清 刘敏 丁小军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8期617-617,620,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并结合其病理及解剖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4例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二维声像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溶栓抗凝治疗后随访情况与30例孤立性...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并结合其病理及解剖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4例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二维声像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溶栓抗凝治疗后随访情况与30例孤立性肌间静脉从血栓和30例单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前期24例,其中左侧17例,右侧6例,双侧1例;孤立性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溶栓抗凝疗效较对照组平均管径缩小率最大,窗口期出现早,完全再通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的可靠方法,可观察管腔内径、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评估抗凝疗效,对临床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前期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下载PDF
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润玲 刘玉梅 +1 位作者 潘云燕 尤崇革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7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脑栓塞前期血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脱氢血栓烷(DH-TXB2)、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和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探讨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为预防脑栓塞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 WF、P-选择素及DH... 目的观察脑栓塞前期血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脱氢血栓烷(DH-TXB2)、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和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探讨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为预防脑栓塞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 WF、P-选择素及DH-TXB2的含量;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白细胞DNA损伤,用彗星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白细胞的彗星率和彗尾DNA百分(%)含量。结果(1)v WF、DH-TXB2和P-选择素在血栓前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血栓形成后的水平相近(P<0.05);(2)未发生脑栓塞、脑栓塞前后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栓塞组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与未发生脑栓塞组有显著差异(P<0.01),脑栓塞前后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栓塞前期血液中白细胞DNA明显损伤,表明微环境存在严重缺氧。由此推测,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严重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活化释放,缺氧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脱氢血栓 P-选择素 血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心脑血栓前期联合指标诊断的研究
4
作者 黄培山 黄於球 +4 位作者 李佑琳 谭志元 佘军红 韦继明 张九莲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331-335,共5页
为提高心脑血栓前期诊断的准确性,对12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性疾病综合17项指标检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4项指标在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跟踪观察发现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脑动脉硬... 为提高心脑血栓前期诊断的准确性,对12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性疾病综合17项指标检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4项指标在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跟踪观察发现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脑动脉硬化(CAS)和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在2~9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或脑梗塞(CI),其中11例在梗塞前与CI和AMI病例组的平均异常指标相同。表明综合14项指标检测对心脑血栓前期诊断的准确性达79%(11/14例),同时筛选出以GMP-140、AT-Ⅲ、VWF:Ag、6-K-PGF1α、TXB2、t-PA、PAI、D-dm和Fn的分子标志物以及血栓弹力图测定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对心脑血栓前期的诊断,应结合血栓形成的多因素进行综合指标观察,才有可能作出准确度高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期 缺血性 心脑血管疾病 分子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
5
作者 张润玲 刘玉梅 +1 位作者 潘云燕 尤崇革 《中华临床医学荟萃杂志》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脑栓塞前期血液vWF、DH-TXB2、P-选择素和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探讨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为预防脑栓塞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P-选择素及脱氢血栓烷(DH-TXB2)的含量;碱性单细胞凝胶电... 目的:观察脑栓塞前期血液vWF、DH-TXB2、P-选择素和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探讨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为预防脑栓塞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P-选择素及脱氢血栓烷(DH-TXB2)的含量;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白细胞DNA损伤,用彗星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白细胞的彗星率和彗尾DNA百分含量。结果:(1)vWF、DH-TXB2和P-选择素在血栓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血栓形成后的水平相近(P>0.05);(2)未发生脑栓塞、脑栓塞前和脑栓塞后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栓塞组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百分含量与未发生脑栓塞组有显著差异(P<0.01),脑栓塞前、后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百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栓塞前期血液中白细胞DNA明显损伤,表明微环境存在严重缺氧,由此推测脑血栓前期血管内皮细胞严重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活化释放,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液 VWF DH-TXB2 P-选择素 白细胞
下载PDF
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万玉清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1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4例。将74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早期预...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4例。将74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早期预防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入院当天、手术当天,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h、术后3 d,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早期预防护理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创伤性骨折 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前期 护理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探讨
7
作者 刘圆圆 杜昕 +8 位作者 宁曼 刘彤 崔晶 李楠 陈晨 胡荣 吕强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LAAO)数据。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死亡、血栓栓塞、血管穿刺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年龄(68.8±10.2)岁,其中男8例。9例均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3(1,5)年。9例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均达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且消融径线达到完全阻滞。其中5例患者同期行LAAO,术中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器械移位。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9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血栓栓塞事件、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1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后自行吸收。结论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同期行或不行LAAO可能是安全、可行的。研究结论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前期 导管消融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3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富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487-1488,共2页
关键词 肝素 治疗 血栓前期 疗效 静脉栓塞 脑梗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