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安全性
1
作者 邱书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小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n=53)及...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小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n=53)及直接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n=6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周时健侧与患侧的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酶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APTT、P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溶栓前使用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高,且具有预后静脉通畅率高、使用溶栓药物剂量少、溶栓时间短、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方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树超 祝成 +1 位作者 叶有新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血管/移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形成/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导管 留置
下载PDF
经动脉置管持续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斌 程志俭 +5 位作者 洪亮 李方明 李学庆 张瑜 郭大乔 王玉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动脉置管溶栓组(A组,n=37)和经静脉溶栓组(B组,n=31)。监测治疗前后PT,FIB,D-两聚体及健、患肢周径,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 目的评价动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动脉置管溶栓组(A组,n=37)和经静脉溶栓组(B组,n=31)。监测治疗前后PT,FIB,D-两聚体及健、患肢周径,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小判断肢体肿胀的缓解程度;通过静脉造影或彩超,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度指标评价疗效。结果A组治疗过程中无出血发生,B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两组治疗后均出现PT延长、FIB降低、D-两聚体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溶栓后肢体肿胀缓解程度A组大于B组(P<0.01)。A组通畅改善度为(54.81±3.21)%,B组通畅改善度为(31.52±3.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LE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肢 动脉置管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56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史洪涛 伊新会 +1 位作者 申东彦 司马培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56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发生LDVT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析发生术后LDVT的原因,使后期术后LDVT的患者明显下降。经治疗38例患肢肿...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56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发生LDVT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析发生术后LDVT的原因,使后期术后LDVT的患者明显下降。经治疗38例患肢肿胀完全消退,14例存在LDVT后综合征,失访4例。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危险因素的评估,手术规范操作及术后个体化方案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可以使术后LDVT发生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外科学 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学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几种途径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生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622-1623,共2页
目的:探讨几种途径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69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各种途径置管溶栓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不同途径置入溶栓导管致深静脉血栓部位,各有优缺点。结论:几种... 目的:探讨几种途径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69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各种途径置管溶栓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不同途径置入溶栓导管致深静脉血栓部位,各有优缺点。结论:几种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直接穿刺胫后静脉的方法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术后管理方便、处理髂静脉病变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导管溶栓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疗效观察与护理
6
作者 齐加新 毛学惠 +2 位作者 黄俊荣 孙道玉 张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治疗 动脉硬化 闭塞性/护理 血栓形成/治疗 血栓形成/护理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
作者 邓燕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股动脉加压灌注溶栓药治疗DVT 41例,观察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68%,无效率为7.32%,...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股动脉加压灌注溶栓药治疗DVT 41例,观察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68%,无效率为7.32%,未出现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注射 动脉内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37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卢翔 赵青川 +2 位作者 张力 李小顺 李向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在单个中心的治疗及管理模式。方法:选择PVT患者37例,观察分析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预后。结果: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如:肝硬化门脉高压或高凝症)表现9...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在单个中心的治疗及管理模式。方法:选择PVT患者37例,观察分析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预后。结果: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如:肝硬化门脉高压或高凝症)表现95%,症状是腹痛、脾肿大、发热、腹水、呕血和体重减轻;腹痛和发热在急性PVT患者中发生很普遍。常见的并发症是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或无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静脉曲张和出血在慢性PVT患者中很普遍。接受抗凝治疗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静脉曲张患者行经皮门静脉造影+溶栓导管植入术、TIPS介入疗法和在内窥镜下套扎术处理结合药物治疗,静脉曲张可消退,1年总的病死率4%。结论:大多数患者合并有局部和全身因素;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患者普遍应用抗凝治疗;积极地综合介入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患者静脉曲张消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危险因素 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组织状况研究
下载PDF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球囊血管成形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作栋 郎德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球囊血管成形(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9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栓前是否联合PTA分...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球囊血管成形(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9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栓前是否联合PTA分为PMT+PTA组(50例)和单纯PMT组(4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及栓塞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症状性肺栓塞、腘窝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MT+PTA组平均血栓清除率较单纯PMT组高,吸栓时间较PMT组短(均P<0.01),但两组间髂股静脉狭窄率、支架植入率及辅助导管直接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分别为82.0%(41/50)和81.8%(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MT+PTA组术后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2.0%),腘窝穿刺点出血2例(4.0%);单纯PMT组未发现症状性肺栓塞者,腘窝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为4.5%(2/44),与PMT+P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联合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仅缩短了吸栓时间、血栓清除效果更好,同时不增加肺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股静脉 髂静脉 血栓切除术 气囊扩张术 综合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深静脉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7
10
作者 任贤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17-1218,共2页
为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笔者将56例确诊为ADVT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用微量泵注入尿激酶;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 为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笔者将56例确诊为ADVT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用微量泵注入尿激酶;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等量的尿激酶。结果示,用药1周后研究组的治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2.21%)(P<0.05)。提示:经患肢深静脉给药溶栓治疗ADVT简单、安全、迅速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肢 尿激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琳娜 杨晓红 高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78例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78例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74.36%,对照组22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6.41%,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治疗 华法林/治疗应用 抗凝药/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纤维蛋白溶解药/治疗应用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传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154-8155,共2页
关键词 腿/血液供给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与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国善 熊国祚 +4 位作者 戴先鹏 申昕 邓礼明 胡兵兵 陈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8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抗凝与介入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探讨亚急性期下肢DVT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亚急性DVT患者48例,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药物组和介入组,每组24例。药物... 目的对比分析抗凝与介入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探讨亚急性期下肢DVT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亚急性DVT患者48例,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药物组和介入组,每组24例。药物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介入组在应用药物抗凝基础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经小隐静脉(9例)/腘静脉(15例)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变化及疗效,随访6~24个月,观察DVT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等。结果介入组患者治疗后膝上、下患侧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分别为(1.10±1.11)、(1.11±1.02)cm]均明显小于药物组[分别为(2.21±1.04)、(2.00±0.9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2.59,P<0.05);总有效率[91.7%(22/24)]明显高于药物组[54.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5 1,P<0.05)。48例患者中完成随访43例,失访5例,随访率为89.6%。介入组患者中再发血栓1例,药物组患者中再发血栓3例。介入组患者总PTS发生率[13.6%(3/22)]明显低于药物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5 2,P<0.05)。结论介入治疗亚急性期下肢DVT可提高血栓溶解率,降低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药物疗法 抗凝药/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溶栓素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奇 洪敏 +2 位作者 付海英 刘继伟 张莲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 :评价溶栓素的生化药效 ,研究溶栓素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 :应用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研究溶栓素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应用大鼠体内、体外血栓形成法及家兔体外血栓形成法研究溶栓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研究溶栓素对大鼠凝血酶... 目的 :评价溶栓素的生化药效 ,研究溶栓素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 :应用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研究溶栓素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应用大鼠体内、体外血栓形成法及家兔体外血栓形成法研究溶栓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研究溶栓素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Fbg)的影响。结果 :溶栓素剂量在 0 .2 5、 0 .5及 1 .0 mg· kg- 1 体重时 ,能明显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在 0 .2、 0 .4及0 .8mg· kg- 1体重时 ,能有效抑制大鼠体内、体外血栓形成 ;在 0 .2 m g· kg- 1体重时 ,能有效地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 ;在 0 .2、 0 .4及 0 .8mg· kg- 1体重时 ,能显著地降低大鼠 Fbg含量 ,对 APTT、 PT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溶栓素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血栓形成/治疗
下载PDF
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韩素新 周剑利 朱洁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39-739,共1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学 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在骨科复杂创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翟建国 周硕霞 +1 位作者 丛海波 隋海明 《中医正骨》 2008年第9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星 贺青文 张顺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剖宫产术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44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继东 王晓军 +1 位作者 宋国成 王建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4623-4623,共1页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溶栓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溶栓治疗。结果:(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左、右和双下肢分别为21、20和3例。静脉、股静脉到静脉、髂总静脉到股静脉...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溶栓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溶栓治疗。结果:(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左、右和双下肢分别为21、20和3例。静脉、股静脉到静脉、髂总静脉到股静脉以下、髂总静脉以上分别为9、19、12和3例。(2)所有滤器均成功置入,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血液供给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肺栓塞/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肢静脉血栓治疗1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一新 郑俊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798-7798,共1页
关键词 腿/血液供给 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冲 余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究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30日至2018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手术结果、尿激酶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静脉... 【目的】探究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30日至2018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手术结果、尿激酶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静脉通畅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复发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21±6.78)min,溶栓导管留置时间20〜34(26.54±3.80)h,尿激酶使用量(245.41±41.51)万U,术中抽吸血栓时间110〜240(179.41±20.54)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5%(7/80),无死亡及颅内出血、下腔静脉破裂、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愈42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为97.5%(78/80)。术前,64例单侧下肢血栓患者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分别大于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患侧大腿、小腿周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例双侧下肢血栓患者左侧、右侧下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1 d、3 d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21±1.01)分、(1.21±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静脉通杨率分别为(76.88±10.24)%、(76.24±10.02)%、(75.44士9.89)%,术后不同时间的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方法 下肢/血液供给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急性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