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1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1
作者 林宏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22年2月到2024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22年2月到2024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LDVT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的指标,HAMA及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LDVT的发生率是2.50%,相比于对照组的17.50%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高、低切黏度相对于护理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观察组(1.61±0.29)mPa·s、(4.39±0.53)mPa·s、(8.99±1.33)mPa·s较对照组(1.79±0.27)mPa·s、(5.37±0.51)mPa·s、(9.75±1.26)mPa·s更低(P<0.05)。观察组的HAMA(11.34±3.51)分及HAMD评分(10.99±2.33)分较对照组(13.28±2.74)分、(11.98±2.08)分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50%,较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较好地提升脑血管意外患者LDVT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及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刘红杰 张凯 +3 位作者 刘秋瑾 郭迎迎 边蓉蓉 侯丽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 目的探讨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及知信行(KAP)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KAP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VTE预防质量控制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流程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质量控制管理 血流速度 下肢静脉血栓 疼痛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叶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426-2433,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早期识别PTS的高危患者并加以干预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但PTS相关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早期识别PTS的高危患者并加以干预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但PTS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的实施细节仍有争议。本文对PTS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TS预防体系构建提供借鉴,降低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分析
4
作者 连利萍 张瑜 李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12-0015,共4页
研究旨在通过简单化随机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10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病人作为实验样本,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比较早期康复护理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研究旨在通过简单化随机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10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病人作为实验样本,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比较早期康复护理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本研究将两组患者分别纳入研究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探究其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表现。记录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包含血浆黏性、全血高切黏性和全血低切黏性,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通过这项研究来评估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继续研究这些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建议。经过早期的康复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概率明显降低(P<0.05),这表明早期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老年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状况,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具备良好的疗效,应当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意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护理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抗凝并早期被动活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6
5
作者 康汇 黄小强 +1 位作者 廖永华 巩四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寻找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最佳预防方案,评价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者280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根据围手... 目的:寻找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最佳预防方案,评价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者280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前瞻性地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n=70)、单纯抗凝组(抗凝组,n=70)、单纯早期被动活动组(CPM组,n=70)和抗凝+CPM锻炼治疗组(观察组,n=70)。手术后第4天观察各组患者下肢的肿胀情况,并行术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诊断DVT。统计各组中DVT的发生率。结果:抗凝组术后DVT发生率25.7%,CPM组30.0%,观察组12.9%,对照组45.7%,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被动活动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控制 替德肝素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福琴 常雪萍 刘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423-1424,共2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控制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银花 李灯凯 刘磊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航空总医院ICU住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5例)和...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航空总医院ICU住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103例),无DVT组患者进而根据入ICU 2周内(24 h后)评估结果分为新发DVT组(16例)及无新发DVT组(87例)。总结通过DVT风险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ICU患者DVT的评估情况,观察针对DVT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DVT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无DVT组、无新发DVT组、新发DVT组组内内外科患者DVT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无DVT组[(10.7±3.4)mg/L比(3.8±1.7)mg/L、(486±133)g/L比(376±133)g/L](均P<0.05)。在无DVT组中,接受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单纯药物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者院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70.0%(7/10)、8.9%(4/45)、14.3%(2/14)、8.8%(3/34),机械预防、单纯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者院内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基础预防患者,机械预防及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者院内DVT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预防患者(均P<0.05)。结论入住ICU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可采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VT风险评分综合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并指导相应预防措施,通过对ICU患者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监护病房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雷晓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50-250,共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下肢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早期可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血栓脱落可进入肺循环发生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有昏迷症状,自主活动消失,全身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回流距离远,...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下肢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早期可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血栓脱落可进入肺循环发生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有昏迷症状,自主活动消失,全身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回流距离远,动力逐级递减,血液更易于凝集,且骨折肢体处于制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折 外科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9
作者 何嘉炜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145-146,共2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DVT会造成肺栓塞、慢性静脉疾病、重复发作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危害。现通过介绍与DVT形成相关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提供预防措...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DVT会造成肺栓塞、慢性静脉疾病、重复发作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危害。现通过介绍与DVT形成相关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提供预防措施,以帮助术后患者更好地认识理解DVT,避免和降低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10
作者 余凤娇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6期234-236,共3页
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凝血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QOL四项指标评分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后,两组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防效果分析
11
作者 邵建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7-0039,共3页
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预防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预防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特点,提供预防干预措施,可预防DVT形成,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盆腔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高危因素 预防干预措施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张思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91-0194,共4页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1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防性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指标、...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1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防性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指标、满意度、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用于妇产科手术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妇产科手术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 影响
下载PDF
建筑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形成机理及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13
作者 张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45-0048,共4页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但温度裂缝一直是影响其耐久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包括混凝土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外部温度变...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但温度裂缝一直是影响其耐久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包括混凝土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外部温度变化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等因素。随后,论文详细讨论了预防和控制温度裂缝的方法,如合理的混凝土配比设计、加强施工期间的温度管理、使用低热水泥和添加剂、适当的养护措施等。最后,文章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验证了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对未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控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温度裂缝 形成机理 预防措施 控制方法
下载PDF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叶红 王玉梅 +4 位作者 郑元玲 吴红丽 孙蕾 张峥 刘红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论]对于围手... [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论]对于围手术期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预防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逸群 沈楚龙 +2 位作者 包杭生 陈海生 陈君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及Evens分型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试验...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及Evens分型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组予以相同的综合预防方案,同时试验组予以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7 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试验前、试验后血液流变学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Evens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试验前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2组均显著改善(与试验前比较,P<0.05或P<0.01),且试验组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试验后伤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制定综合预防方案,同时配合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能够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状态,预防伤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控制 桃红四物汤 治疗应用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叶艳平 段军 +3 位作者 方桦 曹承启 扬齐 陈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柏柳 张震宇 郭淑丽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采取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等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IPC与LMWH预防后,分... 目的研究采取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等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IPC与LMWH预防后,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应用IPC与LMWH预防后,抗凝血酶-III(AT-III)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LMWH使术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IPC与LMWH可以改善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深静脉形成 妇科外科手术 预防控制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26
18
作者 贾代良 吕琳 +2 位作者 侯桂萍 徐海东 王海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6-778,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能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达40%~70%,以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压痛为主要临床表...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能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达40%~70%,以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旦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及肢体缺血,甚至坏死,积极做好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关节置换术后 系统康复训练 预防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 致命性肺栓塞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被引量:67
19
作者 马骊 王欣 蒋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近年来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很多。文章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的文献,检... 目的:近年来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很多。文章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4-01/2009-10。检索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纳入标准:①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方法。③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25篇。结果: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发病机制主要有: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或郁滞)、血管壁的损伤。高龄、心脑血管病、静脉曲张或静脉手术是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有机械性和药物性预防两种方法,机械性疗法无药物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但对高风险患者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需结合药物预防性治疗以获得较确切的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已成为人们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结论:对人工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性治疗已受到医务界的极大关注,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对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形成因素 预防措施 髋关节假体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预防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振卿 郭强 +5 位作者 李鹤飞 王海波 祖金池 李婷婷 李永辉 张建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预防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运动辅助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后早期被动和主动活动下肢,治疗组除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运动辅助...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预防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运动辅助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后早期被动和主动活动下肢,治疗组除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运动辅助干预措施,同时加服当归补血汤,从手术后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0 d。在实施DVT预防干预措施前,和干预10 d后分别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浆浓度和全血黏度等凝血相关指标或血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在术后3-10 d接受无创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过预防干预治疗后,对照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23.64%,当归补血汤治疗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2.96%,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浆浓度,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比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对预防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胸外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