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丽琼 郭米霞 张诗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对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综合分析比较各预测模型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精准选择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综合征 预测模型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莹 王玲 +3 位作者 曹荣 闵英 李菲 韩雅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49-50,共2页
随着介入治疗的普及及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日益增多,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syn-drome,HITTS)开始引起临床的关注。HITTS是由肝... 随着介入治疗的普及及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日益增多,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syn-drome,HITTS)开始引起临床的关注。HITTS是由肝素诱导的免疫反应造成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的疾病,其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 血栓 护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发生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9
3
作者 田玉龙 张曦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4,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右下肢胀痛1周,渐进性加重活动受限3 d入院。查体:右侧下肢肿胀明显,肌张力较对侧高,皮色加深,右侧深静脉走形区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治疗方案:①右髂股静脉导...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右下肢胀痛1周,渐进性加重活动受限3 d入院。查体:右侧下肢肿胀明显,肌张力较对侧高,皮色加深,右侧深静脉走形区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治疗方案:①右髂股静脉导管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综合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谭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1年第4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综合征 实验室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建英 密凯纳 +2 位作者 徐小薇 王文媚 诸纪华 《护理与康复》 2021年第3期60-62,共3页
总结1例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是做好循环功能监测,维持体循环、肺循环稳定及出入量、电解质平衡;做好抗凝剂用药护理及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动静脉穿刺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 总结1例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是做好循环功能监测,维持体循环、肺循环稳定及出入量、电解质平衡;做好抗凝剂用药护理及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动静脉穿刺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患儿经过52 d的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双出口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50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志强 《中医研究》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桂枝茯苓丸/治疗应用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并发肺栓塞5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王珏 王恩江 郎新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并发症 肺栓塞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下载PDF
疑似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
8
作者 秦海波 陈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12-313,共2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发动、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广大临床医师对...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发动、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广大临床医师对于HIT诊疗经验仍显不足,因HIT导致患者截肢及死亡的比例高达20%~3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载PDF
超期疑难下腔静脉滤器合并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成功治疗一例
9
作者 李明鑫 张希全 +2 位作者 孙顺吉 蹇兆成 王凯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4-1095,共2页
病人,女性,45岁。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10年并双下肢酸胀不适1年余,以左下肢为著。腹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双下肢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双下肢较前轻微肿胀。10年前行IVCF植入术及溶栓治疗,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病人,女性,45岁。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10年并双下肢酸胀不适1年余,以左下肢为著。腹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双下肢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双下肢较前轻微肿胀。10年前行IVCF植入术及溶栓治疗,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年前因右下肢肿胀伴疼痛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右下肢静脉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术后造影显示右股静脉、髂静脉内残存少量充盈缺损,IVCF内可见充盈缺损,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年前因左下肢肿胀行DSA造影检查,提示右侧股静脉、髂静脉显影但管腔纤细,盆腔可见大量侧支血管;左侧髂外静脉显影但管腔纤细,髂总静脉未显影完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血栓形成综合征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佳琪 王清霖 +2 位作者 安琪 李高彪 武欣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核心病机是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之一。本文介绍PTS的基本概述、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以及补阳还五汤的组方思路和相关药理研究,归纳补阳还五汤防治气虚血瘀证PTS的主要作用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核心病机是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之一。本文介绍PTS的基本概述、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以及补阳还五汤的组方思路和相关药理研究,归纳补阳还五汤防治气虚血瘀证PTS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调节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平衡,为运用补阳还五汤防治PTS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血栓形成综合征 气虚血瘀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帅 虞丰 +1 位作者 吴帅 陈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远期后遗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腔内导管溶栓术(CDT)以及专用静脉支架置入术等多种腔...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远期后遗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腔内导管溶栓术(CDT)以及专用静脉支架置入术等多种腔内治疗方法防治PTS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PTS的发病机制、腔内预防方法、腔内治疗手术指征和禁忌证以及腔内治疗操作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综合征 发病机制 腔内导管溶栓术 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叶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426-2433,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早期识别PTS的高危患者并加以干预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但PTS相关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早期识别PTS的高危患者并加以干预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但PTS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的实施细节仍有争议。本文对PTS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TS预防体系构建提供借鉴,降低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莹 刘花艳 刘金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对PTS的评估价值。结果147例疑似PTS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102例;PTS患者的病变血管内径、血管内膜异常占比、瓣膜功能异常占比和血清D-D水平均高于非PTS患者(P<0.05),PTS患者的血流速度低于非PTS患者(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评估PTS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Kappa=0.880、0.851、0.978,P<0.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联合评估PT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评估(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诊断PT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对PTS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评估价值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术后并发重度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武鑫 杨涛 田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01-906,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管溶栓术(CDT)后发生重度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CDT治疗的105例下肢...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管溶栓术(CDT)后发生重度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CDT治疗的105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度PT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25)和未发生组(n=80),分析下肢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PTS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静脉曲张、滤器类别、DVT分型、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曲张、混合型DVT、年龄﹥60岁、糖尿病、植入永久型滤器均是下肢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重度PTS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重度PTS的预测模型,其AUC为0.720,95%CI:0.609~0.83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年龄﹥60岁、合并静脉曲张、植入永久型滤器、混合型DVT、合并糖尿病均是下肢DVT患者CDT治疗后发生重度PTS的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适用性较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术 血栓形成综合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淑晋 杨涛 田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0)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各指标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Hcy、ACA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ATⅢ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ACA指标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513、0.493,P﹤0.05),ATⅢ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0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cy、ATⅢ、ACA对预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05、0.864,特异度分别为0.686、0.750、0.800,灵敏度分别为0.929、0.729、0.857。结论Hcy、ATⅢ及ACA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能够有效筛查高危群体,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16
作者 吴志烽 刘春江 +2 位作者 汤小奇 王伟昊 唐黎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703-709,共7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个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下肢PTS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和治疗上,首次患有下肢DVT的患者在两年内发展成下肢PTS的比例高达20%~50%,下肢PTS常表现为受累下肢的慢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个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下肢PTS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和治疗上,首次患有下肢DVT的患者在两年内发展成下肢PTS的比例高达20%~50%,下肢PTS常表现为受累下肢的慢性酸疼、肿胀、疲乏等为表现,其中严重的PTS占5%~10%,主要表现为静脉性跛行及溃疡。就下肢PTS最新的病理生理、高危因素、诊断及预防、治疗进展等方面提供参考。然而就目前关于PTS的诊断与治疗尚无统一的共识,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 压力治疗 预防
下载PDF
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峰 何兆鹏 +1 位作者 刘鹏 张立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及不同预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治疗前后Hcy、ATⅢ、ACA,分析Hcy、ATⅢ、ACA对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的影响,探讨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Hcy、ATⅢ和ACA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cy和ACA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1)。Hcy、ATⅢ和ACA高水平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是低水平的4.652、0.414和3.588倍。治疗后,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高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ATⅢ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1)。Hcy、ATⅢ和ACA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检测(P<0.05,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升高,ATⅢ降低。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发病和临床预后相关,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抗心磷脂抗体 预后 Logistic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 陆信武 +2 位作者 郑月宏 叶开创 殷敏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769-776,787,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就下肢深静脉PT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诊断措施、治疗流程、外科治疗和随访措施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PTS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春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70-72,80,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疑似PTS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以CDUS诊断,...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疑似PTS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以CDUS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rgraphy,DSA)为检查的“金标准”,对比CDUS鉴别诊断PTS的效能。结果84例疑似PTS患者经DSA检查证实的有74例,而GDUS共检查出68例;以DSA为“金标准”,GDU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4%(67/74)、90.00%(9/10)、90.48%(76/84)、98.53%(67/68)、56.25%(9/16);G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39,P<0.001)。结论GDUS在PTS的鉴别诊断中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鉴别诊断出PTS,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PTS的一种辅助检查措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
20
作者 张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636-1644,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一组疾病。目前PT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其较高的发病率及危害性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血栓形成后治疗及预防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血栓形成综合征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