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形成过程与其声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荣 严碧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过程与其声速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 ,着重就血栓形成过程中对其声速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给出了声速随血栓不同形成时间变化的测量值。结果 当血栓样品一定时 ,由于血流状态改变水分减少 ...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过程与其声速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 ,着重就血栓形成过程中对其声速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给出了声速随血栓不同形成时间变化的测量值。结果 当血栓样品一定时 ,由于血流状态改变水分减少 ,在血液的自然凝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 ,血栓密度增加 ,组织弹性发生变化 ,声传输速度发生变化。发现血栓的声速变化随血栓形成时间的增加成正相关。结论 血栓的声速值与血栓形成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过程 声速 相关性 超声脉冲反射法 实验装置
下载PDF
血栓的三维重建与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听 吴嘉 +4 位作者 赵虎成 席葆树 范钦珊 MarcF.Hoylaerts 廖福龙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5期312-312,共1页
目的将经典光学理论运用于血栓透射模型 ,使用灰度补偿法三维重建血栓 ,为光透射法研究血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通过对血栓轮廓的精确描绘 ,使得研究者可以利用跨学科手段区别各个局部物理、生理条件的差异。方法用数字摄像机记录长... 目的将经典光学理论运用于血栓透射模型 ,使用灰度补偿法三维重建血栓 ,为光透射法研究血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通过对血栓轮廓的精确描绘 ,使得研究者可以利用跨学科手段区别各个局部物理、生理条件的差异。方法用数字摄像机记录长达40min的血栓形成过程 ,缩时摄影每隔10s钟记录一帧。这些数字图片将被用来重建血栓的三维影像 ,其中包括药物作用下以及不同血流情况下的动静脉血栓。我们证明了灰度补偿(Gray -compensate)法对血栓进行三维重建 ,并通过对闭塞的血栓图片处理所得的灰度补偿值Gc与血管内径比较 ,可以计算得出真实厚度和真实体积。该结果与目前通用的光密度单位A.U.保持高度线性说明了该方法的精确性。结果获得血栓的三维影像 ,并初步分析了实验性仓鼠在体血栓形成机理以及抗栓药物药效。发现血栓在尾涡或湍流区存在明显的生长优势 ,从而通过在体实验证实了离体实验的结论。同时也观察到动脉中由于血液流动总体剪切率较高 ,血栓生长基本集中在剪切率相对较低的区域 ,而静脉血栓由于血液流动总体剪切率较低 ,即使在剪切率相对较高的区域仍有明显的生长。结论这种三维重建不但提供了血栓的三维轮廓 ,而且还提供了血栓各局部生长速度这一重要参数。随着研究的深入 ,这种新方法将会带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静脉 血栓形成过程 三维重建 在体研究 血栓透射模型 灰度补偿 血栓
下载PDF
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机制再论介入围术期的个体化抗栓治疗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姚义安 来晏 刘学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9-751,共3页
由于血栓病变易导致急性事件发生,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关注,但血栓形成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状态、纤维溶解、凝血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了解血栓形成机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个体... 由于血栓病变易导致急性事件发生,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关注,但血栓形成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状态、纤维溶解、凝血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了解血栓形成机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个体化抗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形成机制 抗栓治疗 围术期 个体 血栓形成过程 急性事件 临床医师
下载PDF
光化学诱导树鼩血栓性脑缺血脑水含量、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毕春 孟强 +2 位作者 刘光鉴 况铣 李树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6-121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血栓性脑缺血 光化学诱导 心功能变化 脑水含量 树鼩 血栓形成过程 实验模型
下载PDF
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模型中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兵 赵宏斌 +3 位作者 吴雪梅 王建伟 梁红锁 赵学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用光镜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单纯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骨折固定组和创伤固定组分别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目的:用光镜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单纯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骨折固定组和创伤固定组分别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光镜观察不同时相点兔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创伤固定组7d时血栓发生率80%;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可见静脉内膜损伤、内皮细胞剥脱、内皮下层裸露、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股动脉内未见血栓;9d时部分血栓纤维化,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迷路状可互相沟通的管道,血管再通.单纯固定组内膜和内皮细胞基本正常,仅见少数静脉内有不完全血栓存在.结论:兔创伤性股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深静脉 组织学观察 血栓模型 肢体 股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过程 骨折固定 新西兰大白兔 病理形态变化 内皮细胞变化 静脉内膜损伤 炎性细胞浸润 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膜 不同程度 不同时相 光镜观察 细胞形成 血管内皮
下载PDF
血栓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俊堂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1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血栓防治 血栓形成过程 血管腔内 血液回流障碍 保护机制 血流方向 生理性 肺栓塞
下载PDF
组织因子相关微粒在血栓模型中的相关研究
7
作者 陈洪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组织因子相关微粒(tissue factor-bearing microparticles,TF-MPs)在许多疾病的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已知,TF-MPs具有促进凝血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介导很多疾病的凝血机制紊乱。
关键词 组织因子 血栓模型 微粒 血栓形成过程 凝血机制紊乱 生物学活性 疾病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龚永启 胡芳 +1 位作者 骆明波 黄光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467-3468,共2页
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即为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凶有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两大类。血小板具黏附、聚集特性.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亦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凶素之一。为探... 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即为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凶有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两大类。血小板具黏附、聚集特性.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亦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凶素之一。为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四项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研究测定了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四项指标,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四项参数 脑梗死患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四项指标 血液循环障碍 血栓形成过程
下载PDF
血浆BNP、HCY、HP-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袁辉 巫开文 杜同信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BNP HCY P水平 动脉硬化斑块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过程 慢性炎症反应
下载PDF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占楼 张湘华 +3 位作者 张文亮 薛铮 吴琳 骆海霞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506-50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度 替罗非班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冠状动脉血管 血栓形成过程 病理生理学基础 国产
下载PDF
P-选择素、溶酶体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4
11
作者 施咏梅 周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39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P-选择素 溶酶体 蛋白 活化血小板 血栓形成过程 病理生理作用 血小板膜 血小板活化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目和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新勇 刘冬梅 +1 位作者 文成才 林森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102-102,共1页
血小板( PLT)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形态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 Hcy)每增加5 mmol/L,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增加50%以上[1]。 Hcy可促进血栓形成,但其与血小板体积( MPV )的关系未见报道... 血小板( PLT)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形态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 Hcy)每增加5 mmol/L,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增加50%以上[1]。 Hcy可促进血栓形成,但其与血小板体积( MPV )的关系未见报道。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观察了血清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LT、MVP的影响。〈br〉 临床资料:选择首次发病72 h 以内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其中血清Hcy >15μmol/L 者80例(观察组), Hcy <15μmol/L者76例(对照组)。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70.97±11.03)岁,合并高血压49例、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35例;对照组男37例、女39例,年龄(69.84±11.16)岁,合并高血压46例、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33例。排除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个月内有放疗、手术及使用影响PLT药物者,肿瘤、风湿性疾病患者。两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小板数目 血小板体积 血栓形成过程 风湿性疾病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白介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崔占前 俆延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从早期脂质条纹形成到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过程中,炎症因子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参与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的转化,及在继发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 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从早期脂质条纹形成到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过程中,炎症因子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参与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的转化,及在继发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白介素)是淋巴因子家族中的成员,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某些IL类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关系密切,本文将就此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介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血栓形成过程 斑块破裂 白细胞介素 B细胞活化
下载PDF
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晶 赵合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62-564,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细胞参数 年轻化趋势 血栓形成过程 卒中患者 发展中国家 血小板活化 发病年龄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宁 何谊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42-445,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导致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始动因素。血小板在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非常重要。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已是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导致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始动因素。血小板在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非常重要。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已是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石。然而,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肠道溃疡或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的相互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过程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RIA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燕丽 杨晓妹 吴锦丹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258-259,共2页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话化时,不仅形态及生化代谢发生改变,膜蛋白的结构和成份均要发生变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giycoprotei...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话化时,不仅形态及生化代谢发生改变,膜蛋白的结构和成份均要发生变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giycoprotein)(GMP-140)位于血小板内α-颗粒膜上,活化脱颗粒时便在血小板质膜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RIA 糖尿病患者 并发症 GMP-140 血栓形成过程 微血管 质膜 脱颗粒 形态
下载PDF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丹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9期10-11,共2页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日益成为人类健康杀手的今天,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品种日益增多。但实验及临床数据表明,心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其有关抗栓、降血压、调脂及抗律失常等药物的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引起了普遍关注,所...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日益成为人类健康杀手的今天,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品种日益增多。但实验及临床数据表明,心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其有关抗栓、降血压、调脂及抗律失常等药物的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引起了普遍关注,所有这些问题都给临床医生的用药带来许多困扰与困惑。为了加强科室间医生的交流,进一步推动药物的合理化应用,减低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北京心血管病中青年工作者论坛举办"聚焦不良反应降低用药风险-心血管病治疗药物正确评价"主题学术活动,邀请心内科、急诊科等科室知名专家就该问题的基础研究、疾病的药物治疗,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等相关问题展开学术交流。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学者将心血管病治疗药物的有关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药物 血小板活化因子 安全性 血栓形成过程 凝血系统激活 外周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
下载PDF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阙英男 宋晓萍 邹琳 《江西医学检验》 2007年第1期90-90,94,共2页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这也是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这也是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功能 比浊法 血栓形成过程 临床 测定 生理功能 相关疾病 止血作用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健 李梦 《药品评价》 CAS 2009年第7期270-272,共3页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其在未来10年缺血性心脏病将成为全球首位死因。已证实,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情进展主要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其在未来10年缺血性心脏病将成为全球首位死因。已证实,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情进展主要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效应,因此,抗血小板药物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近年来,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在一、二级预防中均显示了其优越性,可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阿司匹林 临床应用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过程 血小板聚集 世界卫生组织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氯吡格雷稳定易损斑块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拥军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0期734-736,共3页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氯吡格雷 动脉粥样硬化性 Aspirin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过程 抗血小板治疗 缺血性卒中 炎症过程 斑块破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