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黄燕波 吴科 +1 位作者 程洪涯 苏林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67-70,共4页
目的比较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 目的比较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机械取栓,导管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机械取栓 导管血栓抽吸技术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1例AngioJetUltra血栓抽吸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护理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蕾 薛艳 宋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828-828,836,共2页
患者女性,65岁。因左下肢粗肿3天门诊以“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入院。查体:左下肢肿胀,皮肤张力高,双下肢股三角区压痛(+),左侧腓肠肌压痛(+-)、Homan’s sign(+-),左下肢大腿中部肢围较右下肢粗约4.5cm,小腿中段肢同粗约3cm。... 患者女性,65岁。因左下肢粗肿3天门诊以“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入院。查体:左下肢肿胀,皮肤张力高,双下肢股三角区压痛(+),左侧腓肠肌压痛(+-)、Homan’s sign(+-),左下肢大腿中部肢围较右下肢粗约4.5cm,小腿中段肢同粗约3cm。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左下肢深静脉帆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 Ultra血栓抽吸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护理观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熊莉 郭凤鹭 +3 位作者 胡顺真 高而立 江丽 张攀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并对其展开不同治疗技术的...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并对其展开不同治疗技术的分组探讨。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介入技术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技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对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在无复流现象对比中,观察组的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2.2%;②在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③观察组术后24 h和1个月,其LVEF值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运用血栓抽吸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概率,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经鉴定发现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考虑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血栓抽吸技术
下载PDF
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雷波 陈利 +5 位作者 吴嘉川 万晓强 游国亮 吴虹刚 陈舒 郑念东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238-242,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A组(n=46)和B组(n=40)和C组(n=42)。其中...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A组(n=46)和B组(n=40)和C组(n=42)。其中A组均接受血栓抽吸手术治疗,B组均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C组于支架取栓术中联合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比较不同组手术情况、血管再通前后血流评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近期临床预后结局。结果:A组手术总时长、血管再通时间短于B组、C组,平均取栓次数低于B组、C组,不同组血栓逃逸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血流评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90d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C组,A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同组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术后7d神经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预后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均可使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显著获益,支架取栓术中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同方案在血管再通效果、阻止血栓逃逸、改善预后生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表现相近,但血栓抽吸技术手术时间和血管再通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技术 支架取栓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杨应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DAPT技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90 d死亡率、术后出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术后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应用ADAPT技术,效果显著,可降低90 d死亡率,减少术后出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首次再通技术 急性脑梗死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M1段闭塞
下载PDF
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志志 廖宝 《微创医学》 2022年第5期623-626,共4页
恢复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支架取栓作为机械取栓的一线策略,目前已运用成熟,但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目前已衍生出... 恢复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支架取栓作为机械取栓的一线策略,目前已运用成熟,但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目前已衍生出新的血管再通策略,即直接抽吸技术。本文对近期关于直接抽吸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响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直接技术 远端通路导管 进展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雅鸽 屈冰 李震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经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并根据个体化原则... 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经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并根据个体化原则给予优质护理。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处理,无肾功能不全出现。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术后优质的个体化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殷伟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需行PCI治疗的AMI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先行血栓抽吸...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需行PCI治疗的AMI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先行血栓抽吸治疗后再进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即刻及近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血流Ⅲ级,术中、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ST段回落率以及TIMI血流Ⅲ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技术的PCI治疗比单纯的PCI治疗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导管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李伟 王清波 +2 位作者 马飞飞 郭晖 庞春晓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40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21例患者采用血栓直接抽吸技术(血...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40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21例患者采用血栓直接抽吸技术(血栓直接抽吸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手术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血栓逃逸发生率、术后脑出血发生率、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及术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心源性因素、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大手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取栓组与血栓直接抽吸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89.5%(17/19)vs 85.7%(18/21)]、手术时间[(96.8±16.2)min vs(93.0±13.5)min]、NIHSS评分差值(术前-术后)[(5.6±4.6)分vs(5.8±4.1)分]、血栓逃逸发生率[10.5%(2/19)vs 4.8%(1/21)]、术后脑出血发生率[15.8%(3/19)vs 4.8%(1/21)]、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比例[52.6%(10/19)vs 47.6%(10/21)]及术后死亡率[26.3%(5/19)vs 14.3%(3/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t=0.828,P=0.413;t=187.5,P=0.752;P=0.596;P=0.331;P=1.000;P=0.442)。结论支架取栓与血栓直接抽吸技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血栓直接技术 脑动脉再通
原文传递
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李东起 秦红松 +1 位作者 王梦妍 郝清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1038-1042,1076,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的28例急性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技术成...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的28例急性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技术成功率、静脉开通率、肿胀消除率。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穿刺点出血、肺栓塞(PE)、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1、3、6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静脉血流通畅情况,观察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症状是否加重或复发及感觉或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静脉开通率>50%,其中,无Ⅲ级患者,Ⅱ级患者1例,27例患者静脉完全开通。治疗后24 h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72 h内肿胀消除率≥85.6%。治疗后,6例患者出现与抽吸相关的短暂性肉眼血红蛋白尿,但均未出现穿刺点出血、PE、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治疗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症状,静脉血流通畅。治疗后1个月,3例患者存在感觉或功能障碍。结论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DVT合并IVCS安全有效,可有效防止栓子脱落进入肺脏,快速恢复静脉血液回流,尤其适用于高龄及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机械血栓抽吸技术 自膨式裸支架
下载PDF
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杨应镜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ADAPT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计算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DAPT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16例,出血发生率为18.82%,其中颅内出血8例、胃肠道出血5例、泌尿系出血3例。经单因素分析,出血组患者的年龄、取栓次数、支架长度、大脑中动脉顶-底距离(D-T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均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其中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栓直接首次再通技术 术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ACE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洋 魏成群 +2 位作者 祝琳琳 闫丽 高宏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S0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ACE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常规支架取栓18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经ACE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常规支架取栓18例(常规组),经ACE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22例(ADAP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管再通率、术前与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栓逃逸、补救措施率、脑出血和死亡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2级)率。结果两组闭塞血管再通成功率、血管再通时间、血栓逃逸率、补救措施率、脑出血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ADAPT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功能良好恢复率(mRs≤2级)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ACE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再通手段,在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术后NIHSS评分、远期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导管 血栓抽吸技术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