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纳豆激酶对小型猪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欣志 刘建勋 +1 位作者 尚晓泓 付建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纳豆激酶(recombinant nattokinase,r-NK)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冠状动脉电刺激血栓的溶栓作用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电刺激损伤中国实验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膜造成冠脉内血栓.运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 目的 研究重组纳豆激酶(recombinant nattokinase,r-NK)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冠状动脉电刺激血栓的溶栓作用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电刺激损伤中国实验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膜造成冠脉内血栓.运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多媒体图像分析判断冠脉的再通情况;用心外膜电图描记和硝基四氮唑蓝(N-BT)方法计算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梗死面积;同时测定肌酸磷酸激酶-MB型(CK-MB)的活性.结果 r-NK 0.25~0.5 mg·kg^-1能促使冠脉血栓溶解,显著缩小血栓面积,促进血管的再通;同时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程度(∑-ST),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梗死动物血清中CK-MB活性.结论 r-NK能抑制电刺激冠脉血栓的形成,促使血栓的溶解,并能减轻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纳豆激酶 小型猪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宏磊 王长坤 +1 位作者 徐宁 孟繁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5-376,共2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一种有效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 对三组犬分别给予静脉溶栓 (IV)、动脉溶栓 (IA)及静脉 +动脉联合溶栓 (IV +IA) ,并与对照组对照 ,并获取相关的DSA资料、病理标本。结果 动物实验 (IV组 ) 1例部分再...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一种有效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 对三组犬分别给予静脉溶栓 (IV)、动脉溶栓 (IA)及静脉 +动脉联合溶栓 (IV +IA) ,并与对照组对照 ,并获取相关的DSA资料、病理标本。结果 动物实验 (IV组 ) 1例部分再通 ,(IA组 ) 4例部分再通 ,IV +IA组 3例部分再通 ,3例完全再通 ,再通犬梗死灶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0 1 ) ,IV +IA组明显小于IA组及IV组 (P <0 0 0 1 )。结论 本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成功率高 ,梗死灶稳定 ,重复性好 ;IV +IA溶栓优于其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实验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联合溶栓
下载PDF
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3
作者 欧明旭 徐江 +5 位作者 汪丹青 金良 王筝 胡杨刚 周固超 王良斌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2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DVT且接受CDT治疗的41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球囊扩张分为观察组(球囊扩...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2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DVT且接受CDT治疗的41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球囊扩张分为观察组(球囊扩张联合CDT,20例)和对照组(单纯CDT,21例),比较2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结束至复查纤维蛋白原达最低值所需时间、溶栓成功率、血栓清除时间、Villalta评分、纤维蛋白原变化量与静脉通畅率的相关性、消肿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栓清除时间更短[3(1,5)月比5(3,8)月,P<0.05]。在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上,观察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至复查纤维蛋白原达最低值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45±8.14)h比(21.71±9.95)h,P<0.05]。观察组中,纤维蛋白原变化量与静脉通畅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在DVT的治疗中,球囊扩张联合CDT较单纯CDT有更好的溶栓效果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精准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4
作者 王三怡 彭双双 李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 基于抑制心室重构和心肌保护作用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精准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AMI患者106例,根据... 目的 基于抑制心室重构和心肌保护作用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精准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AMI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溶栓组50例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组56例。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 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CK-MB)、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随访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直接PCI组术后1个月LVEDD、LVESD和LAD显著低于溶栓组[(40.08±5.18)mm vs(47.22±5.08)mm,(29.12±5.07)mm vs(35.33±5.13)mm,(33.07±5.07)mm vs(40.08±5.18)mm,P<0.01],LVEF显著高于溶栓组[(55.08±5.17)%vs(49.07±5.19)%,P<0.01]。2组术后LVEDD、LVESD、LAD显著低于术前,LVEF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8 h及24 h的CK-MB、hs-cTnT、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8 h及24 h的CK-MB、hs-cTnT、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24 h的CK-MB、hs-cTnT、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比例显著高于溶栓组(16.1%vs 4.0%,P<0.05)。结论 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精准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AMI患者心室重构,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血栓溶解疗法 微导管
下载PDF
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安全性
5
作者 邱书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小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n=53)及...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小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n=53)及直接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n=6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周时健侧与患侧的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酶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APTT、P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溶栓前使用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高,且具有预后静脉通畅率高、使用溶栓药物剂量少、溶栓时间短、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方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心肌梗塞发病60分钟内的血栓溶解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里原 《国外医学情报》 1992年第10期7-7,共1页
据Med Post(日文,27:42,1991)报道两个医疗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报告了在急诊室内迅速抢救心肌梗塞以减轻心肌损伤的方案。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的M Horan博士报告说,如果施行“60分钟内治疗”方案,在... 据Med Post(日文,27:42,1991)报道两个医疗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报告了在急诊室内迅速抢救心肌梗塞以减轻心肌损伤的方案。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的M Horan博士报告说,如果施行“60分钟内治疗”方案,在心肌梗塞发病60分钟内投用血栓溶解药是可能的。他批评说,以往病人在医院等待血栓溶解疗法的时间平均是81分钟,心肌梗塞发病后60分钟内用血栓溶解药可以减少心肌损伤50%,如能即时迅速治疗,大发作可以变成小发作。 Horan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梗塞 心肌损伤 血栓溶解治疗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心脏协会 发病 急诊室 分钟 方案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可应用血栓溶解疗法
7
作者 陈邦兴 《医药导报》 CAS 1990年第5期41-41,共1页
几年前,还常把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与死亡相提并论。然而,现在通过使用全身与局部的链激酶和尿激酶溶解血栓,已获得较好的预后。不过,应当以病人发病的头8小时以内为采用溶解疗法的先决条件。近两年,Kohn-Merhim在神经病学临床中治愈了... 几年前,还常把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与死亡相提并论。然而,现在通过使用全身与局部的链激酶和尿激酶溶解血栓,已获得较好的预后。不过,应当以病人发病的头8小时以内为采用溶解疗法的先决条件。近两年,Kohn-Merhim在神经病学临床中治愈了5例患有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在急性效应开始后的6小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链激酶 尿激酶溶解 神经病学 临床征象 血管造影 血管再通术 内科临床 血栓形成 可可豆碱
下载PDF
溶解血栓疗法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一种较新方法
8
作者 Laffel GL Braunwald E +1 位作者 钱学贤 杨兴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1985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六十年代随着冠心监护病房的使用,以及有能力预防和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致使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首次有了降低。嗣后,心脏泵衰竭成为心肌梗塞患者在医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目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作用剂以及辅助循环装置... 六十年代随着冠心监护病房的使用,以及有能力预防和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致使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首次有了降低。嗣后,心脏泵衰竭成为心肌梗塞患者在医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目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作用剂以及辅助循环装置治疗泵衰竭并未能进一步改善其预后。六十年代后期人们企图通过限制受损心肌转变为坏死心肌的数量以减少泵衰竭的死亡率,并认为减少梗塞面积可能改善幸存者的远期预后。已提出种种措施以减少心肌损害,主要是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 血栓栓塞 抗凝血药 链激酶 溶栓疗法 血栓疗法 冠状动脉痉挛 溶栓治疗 血栓 冠状动脉内溶栓 心肌梗塞面积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基础喷血分数和血栓溶解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死亡率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季文煌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198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对人类急性心肌梗塞病因的重要性,已为最近的研究所证实。早期研究虽曾报道应用手术或药物(血栓溶解剂)
关键词 血栓溶解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分数 冠状动脉再灌注 左室功能 死亡率 疗法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溶解疗法
10
作者 林松 《铁道医学》 1987年第2期134-134,共1页
目前在欧美及日本肺栓塞症有渐增趋势,但治疗方法尚不明确。作者对于以下肢深在静脉的血栓为起因的肺血栓栓塞症,根据肺动脉造影确定栓塞部位后,从肺动脉主干部留置的导管内持续大量注入尿激酶,使肺动脉的血流再通,结果是有效的。作者... 目前在欧美及日本肺栓塞症有渐增趋势,但治疗方法尚不明确。作者对于以下肢深在静脉的血栓为起因的肺血栓栓塞症,根据肺动脉造影确定栓塞部位后,从肺动脉主干部留置的导管内持续大量注入尿激酶,使肺动脉的血流再通,结果是有效的。作者就尿激酶的投药量与投药时间、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症 导管 尿激酶 栓塞 木质部 蛋白酶 病理 肺动脉造影 疗法 血栓溶解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溶解疗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包铭 王伟宇 徐秀华 《黑龙江医药》 CAS 1991年第6期48-50,共3页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中老年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报道,美国65岁以上患冠状动脉病(CAD)者超过360万人,预测在今后10年增加20%。我国的发病率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近10余年来,城市、农村的冠心病死亡率增加了1-3倍。...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中老年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报道,美国65岁以上患冠状动脉病(CAD)者超过360万人,预测在今后10年增加20%。我国的发病率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近10余年来,城市、农村的冠心病死亡率增加了1-3倍。AM1治疗手段进展迅速,鉴于已试用的药物治疗对限制梗塞面积的效果似很有限,国外近年对于设法在发病极早期(主要为4h以内),立即恢复梗塞发展区的血流灌注进行了很多研究。包括紧急冠脉搭桥手术(CABG),立即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溶栓疗法,目前已成为AM1激进性治疗的三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冠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病 冠心病死亡 梗塞面积 冠脉搭桥手术 药物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栓溶解疗法使卒中危险增高
12
作者 菲琳 《国外医学情报》 1994年第21期14-14,共1页
美国亚特兰大消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MI)病人时,攻击性溶栓疗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该疗法能使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大。在大规模的GUSTO(全球链激酶和tpA对治疗闭塞性冠状动脉的应用)试验中的一项亚研究中,给予tpA或tpA与链激酶(SK)... 美国亚特兰大消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MI)病人时,攻击性溶栓疗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该疗法能使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大。在大规模的GUSTO(全球链激酶和tpA对治疗闭塞性冠状动脉的应用)试验中的一项亚研究中,给予tpA或tpA与链激酶(SK)合剂的病人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大于单用SK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卒中 急性心肌梗塞 危险性 溶栓疗法 链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冠状动脉 临床治疗 攻击性 亚特兰大
下载PDF
静脉侧支回流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4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刘新峰 马玉栋 张阿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侧支回流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9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等治疗方法,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侧支循环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治... 目的探讨静脉侧支回流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9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等治疗方法,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侧支循环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DSA示残留静脉窦有回流63例,海绵窦代偿性引流75例,椎静脉丛引流35例,头皮静脉代偿引流14例。结论血管内溶栓和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方法;静脉侧支回流的建立和加强对于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血栓溶解疗法 静脉侧支回流
下载PDF
溶栓素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奇 洪敏 +2 位作者 付海英 刘继伟 张莲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 :评价溶栓素的生化药效 ,研究溶栓素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 :应用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研究溶栓素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应用大鼠体内、体外血栓形成法及家兔体外血栓形成法研究溶栓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研究溶栓素对大鼠凝血酶... 目的 :评价溶栓素的生化药效 ,研究溶栓素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 :应用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研究溶栓素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应用大鼠体内、体外血栓形成法及家兔体外血栓形成法研究溶栓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研究溶栓素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Fbg)的影响。结果 :溶栓素剂量在 0 .2 5、 0 .5及 1 .0 mg· kg- 1 体重时 ,能明显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在 0 .2、 0 .4及0 .8mg· kg- 1体重时 ,能有效抑制大鼠体内、体外血栓形成 ;在 0 .2 m g· kg- 1体重时 ,能有效地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 ;在 0 .2、 0 .4及 0 .8mg· kg- 1体重时 ,能显著地降低大鼠 Fbg含量 ,对 APTT、 PT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溶栓素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血栓形成/治疗
下载PDF
葡萄球菌激酶对家兔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洲 黄自强 许建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激酶的溶栓作用及其特点。 方法 家兔颈动脉挂线方法形成颈动脉血栓模型 ,并于给药前后取血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 葡萄球菌激酶能明显降低家兔颈动脉血栓的湿...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激酶的溶栓作用及其特点。 方法 家兔颈动脉挂线方法形成颈动脉血栓模型 ,并于给药前后取血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 葡萄球菌激酶能明显降低家兔颈动脉血栓的湿重。溶栓过程中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值增加 ,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激酶 颈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家兔
下载PDF
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洲 黄自强 许建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和特点。方法:通过电刺激法形成大鼠颈动脉混合性血栓,观察葡萄球菌激酶对血栓的溶解作用,同时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FDP),D-二聚体(D-D)值。结...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和特点。方法:通过电刺激法形成大鼠颈动脉混合性血栓,观察葡萄球菌激酶对血栓的溶解作用,同时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FDP),D-二聚体(D-D)值。结果: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具有明显的溶栓作用(46.8%);溶栓过程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P<0.05或P<0.01),FDP值及D-二聚体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葡萄球菌激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的溶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激酶 颈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法和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峰 杨守忠 张钊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长期抗凝治疗预防DVT复发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0例患者应用尿激酶50万 U/d,自患肢远端浅静脉滴入,疗程3~5天,第3天开始华发令抗凝治疗,3个月后54例患者按华发令标准强度(INR ...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长期抗凝治疗预防DVT复发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0例患者应用尿激酶50万 U/d,自患肢远端浅静脉滴入,疗程3~5天,第3天开始华发令抗凝治疗,3个月后54例患者按华发令标准强度(INR 2.0~3.0)抗凝组和低强度(INR 1.5~2.0)抗凝组,统计其血栓复发率、出血率。结果: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7%,随访的两组患者血栓复发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DVT急性期给予足够尿激酶的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同强度的华发令长期抗凝治疗疗效及副作用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疗法 抗凝治疗 副作用 复发
下载PDF
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危险评分在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2 位作者 许玉韵 洪军 马志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 (TIMI)危险评分在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入住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 2 4 8例 ,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检查及检测心肌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 (TIMI)危险评分在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入住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 2 4 8例 ,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检查及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按TIMI危险评分的 7个变量进行计分 ,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危险评分值对住院期与随访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复合心血管事件 (共 4 1例 )的发生随评分增加而呈进行性增高。对比分析TIMI危险评分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性 ,显示 4 1例复合心血管事件中cTnI阳性组占 38例 ,cTnI阳性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随TIMI危险评分值增加而逐渐增高。结论 TIMI危险评分用于无ST段抬高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操作方便、实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栓溶解疗法 危险因素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新刚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5期658-659,共2页
目的探讨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中的作用。方法 21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行急诊滤器释放术后,于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持续加压推注尿激酶溶栓:剂量50万U/天;速碧林抗凝:剂量0.4ml,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中的作用。方法 21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行急诊滤器释放术后,于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持续加压推注尿激酶溶栓:剂量50万U/天;速碧林抗凝:剂量0.4ml,皮下注射,每天二次;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口服,剂量1g,每天二次。疗效判断;Ⅰ级,血栓完全溶解或深静脉阻塞各段都复通(可有少量残余血栓);Ⅱ级,溶栓效果>50%;Ⅲ级,溶栓效果<50%;Ⅳ级,血栓不溶解或进展。结果 21例中,10例血栓完全溶解(Ⅰ级),6例溶解50%-99%(Ⅱ级),4例溶解<50%(Ⅲ级),1例溶栓无效或进展(Ⅳ级),溶栓有效率为76.2%,本组有效病例疗程平均为7.4天。结论联合使用微粒化的地奥司明后,使得低剂量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得到一定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化 地奥司明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血栓溶解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灏珠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1年第2期50-54,共5页
本文综述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进展。评价了链激酶,尿激酶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多种溶解血栓药物的临床疗效。尚评述急性心肌梗塞的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治疗。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