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6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1
作者 杜杰 王建民 杨建彬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老年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老年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狭窄率)、血流动力学(全血黏度、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神经损伤因子[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6.7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0.14±1.91)分,低于对照组的(12.43±2.12)分,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为(64.49±8.30)分,高于对照组的(58.37±7.26)分,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狭窄率分别为(1.27±0.11)mm、(74.84%±5.14%),低于对照组[(1.33±0.13)mm、(78.92%±5.95%)],P<0.05;观察组(高切和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流阻力分别为(4.72±0.91)mPa·s、(10.99±2.25)mPa·s、(1.52±0.24)Pa·s·L^(-1),低于对照组[(5.86±1.17)mPa·s、(13.40±2.77)mPa·s、(1.64±0.27)Pa·s·L^(-1)],血流速度为(18.33±3.85)cm·s^(-1),高于对照组[(16.51±3.61)cm·s^(-1)],P<0.05;观察组的GFAP和NSE分别为(5.62±1.11)、(23.88±4.25)ng·mL^(-1),低于对照组[(6.57±1.30)、(27.17±4.76)ng·mL^(-1)],BDNF为(3.06±0.77)ng·mL^(-1),高于对照组[(2.38±0.52)ng·mL^(-1)],P<0.05;观察组的MDA为(3.62±0.63)μmol·L^(-1),低于对照组[(4.05±0.78)μmol·L^(-1)],SOD为(105.20±15.63)U·mL^(-1),高于对照组[(93.42±13.27)U·mL^(-1)],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IS患者疗效显著,可通过调节神经损伤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颈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注射液 奥拉西坦 缺血性 神经功能 颈动脉狭窄程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分析与探讨
2
作者 张烁 肖贺 郭延林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实施通隧补肾解语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接收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实施通隧补肾解语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接收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语表达、听语理解、阅读以及书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言语能力以及脑血流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补肾解语汤 缺血性后失语症 语言功能 血流
下载PDF
应用丁苯酞加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疗效评价
3
作者 毛运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29-032,共4页
观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丁苯酞+血栓通治疗的效果。方法 使用区组随机化分组处理原则对本院神经内科2024年1月-2024年7月收集的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组,参照组血栓通,治疗组丁苯酞联合,对比差异。结果 两组的自理能力评分... 观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丁苯酞+血栓通治疗的效果。方法 使用区组随机化分组处理原则对本院神经内科2024年1月-2024年7月收集的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组,参照组血栓通,治疗组丁苯酞联合,对比差异。结果 两组的自理能力评分、CSS评分、治疗优良率、血浆黏度、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有很大的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很小(P>0.05)。结论 使用血栓通加上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很高的,能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强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栓 丁苯酞 急性缺血
下载PDF
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董蕾蕾 梁红 +4 位作者 史宝光 王奇 赵丹 陈莉莉 杨青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2023年6月30日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且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70例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2023年6月30日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且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损害标志物、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载脂蛋白O(APO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LX6-AS1、5-脂氧合酶(5-Lox)的相对表达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神经丝轻链(NFL)、人磷酸化神经丝重链(PNFH)、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神经损害标志物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A、ET-1、APOO以及MMP-9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ncRNA DLX6-AS1相对表达量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ncRNA DLX6-AS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Lox相对表达量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Lox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AI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炎性因子,调节lncRNA DLX6-AS1及5-Lo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脉汤 丁苯酞注射液 神经损害标志物 氧化应激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莉 李鹏 +1 位作者 胡杰 吕祥龙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5期788-795,共8页
目的 探究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HTRI)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C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CIS... 目的 探究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HTRI)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C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CIS偏瘫患者分为BST组(BST治疗)和联合组(BST联合HTRI治疗)。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4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4周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评分]和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87例,BST组43例、联合组44例。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ST组(P<0.05),且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A、PCA、MCA血流速度以及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NIHSS和C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与单独BST治疗相比,HTRI联合BST对CIS偏瘫患者疗效更显著,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离子导入 丁苯酞序贯疗法 缺血性 偏瘫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6
作者 周玉霞 王彦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IS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认知...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IS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炎性因子。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E、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MMSE、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0水平升高,TNF-α、NSE水平降低,且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血栓通治疗可改善I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肽节苷脂 血栓 缺血性
下载PDF
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波 沈玮辰 宋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使用温阳通督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及Fugl-Meyer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督针刺法 低频脉冲电刺激 缺血性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通脉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苗青 王瑞海 +1 位作者 李玉波 刘丽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开展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TCMIP数据库检索丹参、川芎、葛根3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开展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TCMIP数据库检索丹参、川芎、葛根3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OMIM数据库收集IS的相关靶点;将化学成分靶点和IS靶点绘制韦恩图取交集,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复制I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通脉颗粒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1周。采用Longa评分、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进行动物体内药效验证和机制探讨。结果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通脉颗粒8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IS的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可能的作用机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有关。动物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通脉颗粒可显著降低IS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能明显缩小脑组织梗死灶、有效改善脑组织病理学表现,改变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显著降低IL-6、TNF-α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通脉颗粒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颗粒 缺血性 网络药理学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9
作者 李佩佩 刘佳 +2 位作者 郜峦 吴元洁 胡建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E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筛选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E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筛选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以及Drugbank数据库挖掘IS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通过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同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运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 Dock Tools软件以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脑络欣通的潜在活性成分78个,治疗IS的潜在作用靶点200个,核心靶点包括STAT3、JUN、MAPK1、TP53等;作用较突出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进一步的生物功能分析获得150条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并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理病理环节,从而发挥治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欣 缺血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栓成分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10
作者 罗佳 马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血栓成分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取栓术中...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血栓成分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取栓术中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和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临床结局进行评价。所有血栓标本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血栓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以及调节性T细胞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具有完整血栓数据的44例患者,其中红细胞型15例、混合型11例、纤维蛋白/血小板型18例,三组间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分类试验(TOAST)病因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8例和心源性栓塞型1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血栓的红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分别为58.0%(44.2%,72.5%)和24.5%(12.7%,48.0%),P<0.01],而心源性栓塞型患者血栓的纤维蛋白/血小板比例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为73.0%(49.2%,84.5%)和40.0%(25.2%,54.5%),P<0.01]。44例患者中,神经功能结局良好者19例,神经功能结局不良者25例,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CD4^(+)CD25^(+)T细胞数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相关(均P<0.05),而其余临床相关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无关(均P>0.05)。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手术时间、CD4^(+)CD25^(+)T细胞数等变量,发现血栓CD4^(+)CD25^(+)T细胞数是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69,95%CI:1.101~1.701,P<0.01)。结论:血栓中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与患者功能结局无明显相关性,但调节性T细胞表达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栓 红细胞 纤维蛋白/血小板 调节性T细胞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注射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韦维 李国辉 +4 位作者 陈绚 李春明 黄宇 黎铮 梁丽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1]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可达0.09%以上,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长期进展可以导致脑梗死等严重不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预后较差[2]。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1]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可达0.09%以上,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长期进展可以导致脑梗死等严重不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预后较差[2]。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低颅内压或者脱水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血栓 缺血性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12
作者 许长敏 刘宏伟 +4 位作者 周媛 张小健 张媛 柳淑青 刘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益化痰法 痰瘀阻络证 针刺 急性缺血性吞咽障碍 咽部肌肉电刺激 疗效 吞咽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周艳朋 刘晶晶 +3 位作者 焦雪蕾 张福磊 刘宏伟 张小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196-1200,1206,共6页
目的观察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1)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吞咽困难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BDNF及IGF-1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洼田饮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A、洼田饮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及IGF-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及IGF-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益脑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方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上调神经因子水平,减轻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益针法 化痰络方 缺血性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和血清PARK7、GFAP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胡伟 刘丹荣 +1 位作者 刘雨银 程华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6-118,12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CT确诊为缺血性脑...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1.5 g,每天3次,持续治疗4周。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PARK7、GFA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SIS评分分别为(50.4±12.6)分、(62.1±9.1)分、(71.2±7.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9.0)分、(53.2±9.3)分、(62.1±5.8)分(t=8.742、7.651、10.502,P<0.05),而NIHSS评分(11.9±4.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0±4.4)分(t=5.926,P<0.05)。观察组PARK7(14.3±2.2)μg/L、GFAP(4.9±1.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3±4.6)μg/L、(8.4±2.5)ng/ml(t=13.888、9.665,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清PARK7、GFAP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胶囊 缺血性 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疗效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评估
15
作者 席富强 常昕 董向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无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表(Padua)评分]、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注射部位皮肤变化、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7.08±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4±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ua评分(2.2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吴淑芳 吴江英 李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脑保护剂治疗,实验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目的探讨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脑保护剂治疗,实验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脑保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2(IL-2)、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指标对比,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指标指标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CRP、IL-1β、Hcy、IL-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100B、NSE、BDNF、NIHSS评分均有所好转,且实验组S100B、NSE、BDNF、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8.67%(P<0.05)。结论以银杏二萜内酯为主要成分,以神经节苷脂为干预手段,可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稳定血清学指标,安全性高,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神经节苷脂 缺血性 临床疗效 血清指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陈婷婷 王帆 姬艳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用川芎嗪及血栓通的治疗价值。方法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合用川芎嗪、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用川芎嗪及血栓通的治疗价值。方法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合用川芎嗪、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粘度(PV)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G)]、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8.13±1.06)分低于对照组的(12.25±1.43)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2.15±0.50)g/L、PV(1.16±0.26)mPa·s以及PAG(35.26±10.07)%低于对照组的(3.13±0.59)g/L、(1.32±0.29)mPa·s、(46.39±11.19)%(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73.69±6.17)分、Barthel指数(69.97±5.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37±5.19)、(58.76±6.72)分(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用川芎嗪以及血栓通进行治疗有助于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自理能力以及运动功能,且有助于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并提升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川芎嗪 血栓 血浆粘度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小霞 陈欢 +1 位作者 范明慧 李丹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耳穴贴压...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耳穴贴压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吞咽功能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Metrohealth评分]、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加拿大神经病学量表(CNS)、神经恢复功能量表(MRS)]、血液流变学指标值、血清指标值[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etrohealt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N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CRP、IL-6指标值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恢复期 吞咽障碍 耳穴贴压 血栓注射液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屈菲 何敏钘 +6 位作者 彭绮云 龚玉滢 张婉容 罗燕君 关红丽 陈佩顺 刘宗欣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组30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组30例以及tDCS...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组30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组30例以及tDCS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脑梗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上肢功能训练,通督调神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通督调神针刺结合tDCS组则同时加用针刺和tDC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3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3组都可以促进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督调神针刺结合tDCS组在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方面,高于通督调神针刺组、tD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tDCS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督调神针刺法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上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血管血流状态、MCP-1、VE-cadherin的影响
20
作者 李娟 王海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血管血流状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血管血流状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另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左右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CP-1、V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脑血管血流状态,还能调节MCP-1、VE-cadherin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注射液 阿替普酶 溶栓 缺血性 血管血流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