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季锡清 李朝龙 +4 位作者 杨进城 刘兴国 王孟龙 林智琪 林建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在血流阻断的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切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IP组18例,肝门阻断切肝前先给予缺血5 min、灌注5 min的缺...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在血流阻断的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切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IP组18例,肝门阻断切肝前先给予缺血5 min、灌注5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照组16例,单纯肝门阻断切肝,2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和肝灌注1 h时肝组织Fas-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术后1、3、7 d,IP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985, P<0.01);术后3、7 d,IP组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t=3.447, P<0.05);术后1 d,IP组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t=3.360, P<0.05)。术后1 h,IP组肝组织Fas-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771, P<0.05)。结论IP对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是通过下调Fas-mRNA表达和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该技术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缺血 预处理 肝癌 切除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培升 罗汉传 +2 位作者 覃俊仕 吴瑞正 贺新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1期4088-409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断肝门血流前先分别给予1个5 min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前、术后1天、3天、7天时分别进行生化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h对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及AI进行测定,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天、3天、7天时两组间的AST、ALT、TBIL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l d,两组患者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3.28±3.85天,对照组为19.48±4.92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两组患者的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相比于阻断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断前均未见肝细胞凋亡,术后l h时,两组组均可见肝细胞凋亡,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P<0.05)。结论: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重要特点,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在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 原发性肝癌 肝脏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下缺血预处理与间歇性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血流阻断 肝切除术 缺血预处理 间歇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恶性肿瘤 第一肝门 开放阻断
下载PDF
激素并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肝癌肝脏功能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峰 韩娜娜 庞作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功能处于Child B级的肝硬化肝癌患者采用激素并缺血预处理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60例肝功能为Child B级的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治疗病例资料,预处理组(激素+缺血预处理)(n=30),对照组(阻断15... 目的:探讨肝脏功能处于Child B级的肝硬化肝癌患者采用激素并缺血预处理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60例肝功能为Child B级的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治疗病例资料,预处理组(激素+缺血预处理)(n=30),对照组(阻断15~20min后,给予灌注5min)(n=30);各组患者均于手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第1、2、3、7、14.21天及出院前测定肝脏功能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指标的变化。结果:预处理组术后肝功能受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使用入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并给予甲基强地松龙预处理切肝,较单纯入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更有助于减轻手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入肝血流阻断 缺血预处理 药物预处理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四肢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晨 赵丽红 李敏 《上海护理》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行四肢手术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四肢择期手术需充气止血带加压肢体止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两组都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缺血预处理措施为阻断术肢血流5min,...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行四肢手术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四肢择期手术需充气止血带加压肢体止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两组都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缺血预处理措施为阻断术肢血流5min,然后松止血带,恢复血流灌注5min,反复3次。在肢体缺血前、再灌注1h、3h、24h和72h时相点分别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与缺血前比较,血浆MDA、CPK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结论使用止血带进行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术前综合护理,可以起到减少医源性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四肢手术 干预作用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术前心理护理 肌酸磷酸激酶 保护作用 止血带加压 术后并发症 择期手术 方法选择 康复指导 处理措施 血流灌注 活性降低 综合护理 阻断
下载PDF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海民 窦科峰 +3 位作者 何勇 赵青川 陈勇 周景师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3组分别为95.8%(23/24)、74.1%(20/27)和56.3%(18/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31.70)ml、(196±45.54)ml和(389±74.10)ml,前两组与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肝切除时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的有效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半肝血流阻断 缺血预处理 间歇性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宇华 赵大建 +2 位作者 胡智明 张成武 吴伟顶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092-1093,共2页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RHVE)下行肝脏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术中操作更为灵活,并能有效避免肝脏缺血损害和胃肠道瘀血,我们对53例患者采用RHVE技术行肝脏切除术,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流阻断切肝术 区域性 临床分析 肝脏切除术 血流阻断 第一肝门 肝脏缺血 VE技术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士波 张翼 +1 位作者 顾海涛 石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通过荟萃(Meta)分析,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重庆维普、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 目的通过荟萃(Meta)分析,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重庆维普、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RCT研究共5 1 1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表明: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IP组的ALT峰值(加权均数差=-1 7 6.3 7;9 5%CI为-3 2 0.6 7^-3 0.0 6;P=0.0 2)及并发症发生率(比值比=0.6 4;9 5%CI为0.4 1~0.9 8;P=0.0 4)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术后AST峰值、术后总胆红素峰值及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P可降低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ALT峰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尚缺乏充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肝切除 血流阻断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安宏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及不阻断肝血流3种不同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半肝血流阻断(HVC)组30例,缺血预处理(IP)组33例,不阻断组39例,采用相应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及不阻断肝血流3种不同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半肝血流阻断(HVC)组30例,缺血预处理(IP)组33例,不阻断组39例,采用相应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术中平均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例数(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第1、3、7、10天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结果 3组患者平均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第1、10天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VC组、IP组、不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1±29)、(312±25)、(421±33)mL,不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最多,HVC组次之,IP组最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18.2%、17.9%,HVC组大于IP组及不阻断组(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454.4±156.1)、(401±123.9)、(312±99.7)U/L,第7天为(145.2±91.7)、(101.5±66.3)、(68.1±28.7)U/L;术后第3天AST分别为(475.4±144.7)、(401±111.9)、(324±91.1)U/L,第7天为(139.2±96.6)、(103.5±60.3)、(95.2±22.7)U/L;术后第3天TBil分别为(36.4±23.1)、(34.05±21.0)、(25.1±17.5)μmol/L,第7天为(31.1±14.6)、(23.1±17.9)、(21.0±13.7)μmol/L。不阻断组肝功能恢复情况优于IP组,IP组优于HVC组。结论预缺血处理及不阻断肝血流方法切肝可减少对肝脏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半肝血流阻断 缺血预处理 肝癌
下载PDF
缺血性预处理保护血流阻断后人肝切除的作用
10
作者 唐一帆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肝切除 血流阻断 再灌注 缺血 肝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 肝血供 门冬氨酸转氨酶 胆红素
原文传递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志强 《消化外科》 CSCD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1 历史的步调 至19世纪的末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已经确立通过肝实质切开是可行的,切除肝脏的3/4后,动物仍可活存,并且余肝可以再生以达到其原来的体积.Carl Langenbuch(1888)被认为首先施行成功的肝左叶切除,但Langenbuch的"病人&... 1 历史的步调 至19世纪的末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已经确立通过肝实质切开是可行的,切除肝脏的3/4后,动物仍可活存,并且余肝可以再生以达到其原来的体积.Carl Langenbuch(1888)被认为首先施行成功的肝左叶切除,但Langenbuch的"病人"是一30岁的妇人,因为腹痛而剖腹,他发现在肝左叶上的一肿块,将其蒂部结扎后,切除重370g的组织,术后认为是由于束腰过紧肝受压迫所致,但手术后发生肝门处血管出血,Langenbuch又为其做了第二次手术,病人终归治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止血 全肝血管隔离 体外肝切除术 肝耐受缺血时限 血流阻断 肝切除 肝脏外科技术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血管阻断方式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未祥 侯辉 耿小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48-652,共5页
尽管腹腔镜肝切除已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但术中出血的控制一直是肝胆外科医生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精准精细切肝理念不断深入,多种肝血管阻断方式应运而生,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式从而达... 尽管腹腔镜肝切除已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但术中出血的控制一直是肝胆外科医生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精准精细切肝理念不断深入,多种肝血管阻断方式应运而生,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式从而达到减少出血成为肝脏外科医生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 血管阻断 血流阻断 肝脏疾病 肝脏外科 Pringle 肝动脉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外科医生 腔镜技术
下载PDF
渐进式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旭东 胡玉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肝切除病例,术中采用Pringle手法阻断肝门。根据肝门阻断方式分为渐进组36例与对照组26例。比较2组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渐进式肝门阻断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肝切除病例,术中采用Pringle手法阻断肝门。根据肝门阻断方式分为渐进组36例与对照组26例。比较2组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渐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而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48 h腹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渐进式肝门阻断法能够显著减轻因肝门阻断导致的肝损伤及腹腔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门血流 渐进式阻断 缺血再灌注 预处理
下载PDF
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切除24例报告
14
作者 朱国栋 陈骏 蔡卫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5期2435-2435,共1页
肝切除术中的大量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肝血流阻断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可导致正常肝组织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术后肝能衰竭及死亡,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以及减少缺血再灌... 肝切除术中的大量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肝血流阻断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可导致正常肝组织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术后肝能衰竭及死亡,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以及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的损伤,一直是肝脏外科的重大难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Pringle法肝门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门阻断 缺血再灌注损伤 PRINGLE法 血流阻断技术 肝脏外科 术后并发症 正常肝组织
下载PDF
选择性肝门阻断法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树波 赵义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前言肝切除术中出血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重点和难点。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可通过血流阻断控制出血量。与间断血流阻断法相比,持续性血流阻断可引起更为严重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选择性半肝血流阻... 前言肝切除术中出血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重点和难点。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可通过血流阻断控制出血量。与间断血流阻断法相比,持续性血流阻断可引起更为严重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避免剩余肝脏不必要的的缺血再灌注的打击。正常的肝外门脉解剖走形比较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右半肝切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阻断技术 肝门 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医生 术中出血
下载PDF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对常温脑血流阻断猴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基尧 徐蔚 +2 位作者 梁玉敏 高永军 罗其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3-635,共3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是否对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min猴仍有治疗作用。方法8只恒河猴双侧颈动脉和颈静脉系统分离、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min、建立严重脑缺血缺氧模型。4只动物通过一侧颈内动脉灌注4℃林格氏液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是否对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min猴仍有治疗作用。方法8只恒河猴双侧颈动脉和颈静脉系统分离、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min、建立严重脑缺血缺氧模型。4只动物通过一侧颈内动脉灌注4℃林格氏液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他颈部血管,脑温维持在(15.4±2.03)℃、中心体温(32.2±1.23)℃。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另外4只猴采用相同方法脑灌注37℃林格氏液。实验前后观察猴脑神经功能变化、MR扫描和脑电镜检查。结果4只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治疗的猴正常存活、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MR扫描正常、脑组织电镜检查无异常;而4只常温组猴全部死亡。结论早期采用脑选择性深低温技术对十分严重脑缺血缺氧、甚至脑无血无氧有肯定治疗作用,为今后临床使用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 血流阻断10min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 血流阻断 治疗作用 恒河猴 常温下 颈内动脉灌注 缺血缺氧
原文传递
我国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复苏全脑血阻断实验获得成功
17
作者 仇逸 《首都医药》 2004年第16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 复苏 实验 急性严重脑缺血 全脑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 被引量:31
18
作者 蔡秀军 王一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2,共2页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肝脏外科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腹腔镜肝切除术只能在少数医疗中心开展,而且大多数是小范围的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肝切除过程中创面出血难以控制。入肝血流阻断是肝切除过程中控制创面出...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肝脏外科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腹腔镜肝切除术只能在少数医疗中心开展,而且大多数是小范围的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肝切除过程中创面出血难以控制。入肝血流阻断是肝切除过程中控制创面出血的主要方法,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如采用全肝门血流阻断,会减少术中创面出血,但会引起余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胃肠道淤血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腹腔镜技术 术中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解剖性肝切除术 创面出血 入肝血流阻断 肝门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