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内脂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康静 成蓓 戚本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9-510,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1〕,研究证实,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厚度(IMT)是预测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3〕。内脂素(visfa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1〕,研究证实,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厚度(IMT)是预测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3〕。内脂素(visfa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脂素 老年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参战 王新宏 +3 位作者 刘昕 薛嘉虹 张明娟 金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为替格瑞洛治疗,其他治疗方案两组相同,干预时间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内脂素、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两组治疗后的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1.2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浆内脂素、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冠心病 血浆内脂素 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
下载PDF
血浆内脂素、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范静静 张晓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与一氧化氮(NO)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合并DN(DN组)40例,未合并DN(nDN组)32例,并选取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与一氧化氮(NO)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合并DN(DN组)40例,未合并DN(nDN组)32例,并选取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4名。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内脂素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高血糖素、BMI、腰臀比(WHR)、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DN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7.46±3.94、50.24±4.93、27.2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NO水平分别为52.05±6.14、44.05±6.43、61.01±4.7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与NO、HOMA-IR、空腹胰岛素、腰围、WHR、甘油三酯呈正相关。HOMA-IR、WHR是血浆内脂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NO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DN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浆内脂素 一氧化氮 肥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浆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寒蕾 黄媛 +1 位作者 张峥嵘 赖战峰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8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病人检测其血浆内脂素、hsCRP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105例患者检测内脂素水平(20.4±5.2)ug/L,hs...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病人检测其血浆内脂素、hsCRP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105例患者检测内脂素水平(20.4±5.2)ug/L,hsCRP水平(10.2±3.4)mg/L,对内脂素、hsCRP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内脂素与hsCRP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内脂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浆内脂素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7-588,共2页
目前,糖尿病是继癌症与心血管病之后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围绕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血浆内脂素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本文对比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老年人空腹血... 目前,糖尿病是继癌症与心血管病之后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围绕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血浆内脂素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本文对比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老年人空腹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血浆内脂素 糖代谢 相关性
下载PDF
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雪丽 徐庆波 张晓君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索使用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对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和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银杏叶片配合治疗,观察比较患者心电图疗效以及... 目的探索使用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对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和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银杏叶片配合治疗,观察比较患者心电图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与血浆内脂素水平。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8.88%,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内脂素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脂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参数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和血浆内脂素水平有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常规疗法 冠心病 心功能指标 血浆内脂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内脂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分析
7
作者 李刚 罗鹏 +2 位作者 贺涛 陶剑虹 刘明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13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或分支狭窄≥50%的349例纳入观察组,狭窄<50%的164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13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或分支狭窄≥50%的349例纳入观察组,狭窄<50%的164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并行Gensini评分。比较各组血浆内脂素、血脂等生化指标差异,分析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内脂素水平、LDL明显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冠心病双支或多支病变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脂素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探讨
8
作者 程明康 易梦秋 刘少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1期179-18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属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期间在我院通过冠状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同时,抽取同期9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BMI水平分成肥胖组(即为BMI≥25 ...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属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期间在我院通过冠状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同时,抽取同期9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BMI水平分成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与非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抽血检测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记录好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腰围、TG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对照组(P<0.05);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冠心病组与非肥胖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也明显增多(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肥胖冠心病组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1=0.515,P1=0.014;r2=0.609,P2<0.05)、Gensini积分(r1=0.577,P1=0.005;r2=0.717,P2<0.05)呈正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相对较高,肥胖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增高程度更显著,不同BMI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边指数呈正比相关性,血浆内脂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脂素 冠心病 体质指数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卫东 刘长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19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确诊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60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年龄在18~70岁)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60例(口服二甲双... 目的观察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确诊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60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年龄在18~70岁)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60例(口服二甲双胍血糖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BMI≥25 kg/m^2)。采用开放、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将超重或肥胖性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给予GLP-1类似物,对照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给予格列美脲。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内脂素、脂联素、BMI、血脂水平,对低血糖发生等严重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15±1.37)%与对照组(8.75±1.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血浆脂联素明显升高[(7.41±3.08)μg/L vs(10.35±3.49)μg/L],血浆内脂素明显降低[(11.13±4.47)mg/L vs(7.96±4.32)m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脂联素[(7.39±3.02)μg/L vs(7.90±2.85)μg/L]、内脂素[(10.99±4.73)mg/L vs(10.31±4.4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内脂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能使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能使血浆脂联素明显升高,血浆内脂素明显降低,可能有预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类似物 超重或肥胖型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血浆内脂素 血浆脂联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力行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9期78-79,共2页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STEMI患者内脂素水平进行检测的临床资料。结果 STEM...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STEMI患者内脂素水平进行检测的临床资料。结果 STEMI组和SAP组的内脂素、TNF-α、IR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内脂素与IRI、LDL-C和TNF-α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脂素变化可作为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项检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血浆内脂素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疗效及血浆内脂素的影响
11
作者 高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9期108-110,共3页
目的 分析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浆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6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 目的 分析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浆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6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脂素、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26.20±5.2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7±4.20)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53.02±4.4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9.23±4.23)%,LVESD(35.21±6.63)mm、LVEDD(52.20±1.36)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8.87±6.90)、(56.87±1.4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5.29±1.12)ng/L、hs-CRP(8.15±2.09)mg/L、TNF-α(5.79±1.10)ng/L均低于对照组的(6.79±1.16)ng/L、(11.35±2.18)mg/L、(8.35±1.13)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左西孟旦 多巴胺 血浆内脂素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多巴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疗效及血浆内脂素的影响
12
作者 陈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7-50,共4页
评价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中予以左西孟旦、多巴胺联合治疗的价值,尤其是对血浆内质素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评价病例选自于我院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者98例(2022.4~2023.3),随机分组,49例开展多巴胺单用治疗者归纳到单用治疗组,而49例开展左西... 评价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中予以左西孟旦、多巴胺联合治疗的价值,尤其是对血浆内质素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评价病例选自于我院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者98例(2022.4~2023.3),随机分组,49例开展多巴胺单用治疗者归纳到单用治疗组,而49例开展左西孟旦、多巴胺联合治疗者归纳到联合治疗组,对疗效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LVEDD、LVESD、LVEF)情况(54.45±1.20)mm、(35.46±7.25)mm、(52.48±4.15)%更佳,P<0.05;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EVLWI、CVP、MAP、心率)治疗后(8.10±1.18)ml/kg、(6.30±1.58)mmHg、(72.05±3.85)mmHg、(88.16±4.05)次/min更佳,P<0.05;联合治疗组MMP-2、MMP-9、血浆内脂素治疗后(20.65±2.43)μg/L、(19.15±4.20)μg/L、(26.23±6.15)μg/L更佳,P<0.05;联合治疗组各项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治疗后(8.15±2.35)mg/L、(5.83±1.15)μg/L、(5.33±1.14)μg/L更佳,P<0.05;单用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10.20%、6.12%)对照P>0.05。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中予以左西孟旦、多巴胺联合治疗的价值较高,可使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同时,可使血浆内脂素降低,可使炎性反应减轻,并可保证高治疗安全性,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左西孟旦 多巴胺 血浆内脂素 心功能 炎性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1
13
作者 康静 成蓓 戚本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34例)、双支病变亚组(36例)和多...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34例)、双支病变亚组(36例)和多支病变亚组(19例);另选41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入选人群的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TG、TC、LDL-C、HDL-C;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MI、FPG、TG、LDL-C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内脂素、CRP和HCY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上述指标可能共同参与或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内脂素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反复冻融对血浆抵抗素和内脂素测定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张林峰 李莹 +2 位作者 郭敏 田野 赵连成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冻融对血浆抵抗素和内脂素测定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70℃保存的血浆标本22份,化冻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冻融1次标本),同时将每份标本分装2管,一管放入-20℃冷冻后取出,室温融解,重复3次(... 目的探讨反复冻融对血浆抵抗素和内脂素测定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70℃保存的血浆标本22份,化冻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冻融1次标本),同时将每份标本分装2管,一管放入-20℃冷冻后取出,室温融解,重复3次(冻融4次标本);另一份按相同方法重复5次(冻融6次标本),用同一试剂盒、在同一批内检测血浆抵抗素、内脂素水平。比较3种冻融方式间的差异。结果标本在冻融1次、4次和6次的情况下,抵抗素测定水平分别为2.24±0.99、2.01±1.05、1.89±1.01ng/ml,内脂素测定水平分别为16.3±7.6、13.4±6.3、12.1±5.6ng/ml,后两次检测抵抗素水平较第1次分别下降10.3%(t=5.05,P=0.000)和15.6%(t=10.65,P=0.000);内脂素水平较第1次检测分别下降17.8%(t=5.19,P=0.000)和25.8%(t=6.58,P=0.000)。结论反复冻融对血浆标本中抵抗素和内脂素的水平有显著影响,提示在血标本贮存运输、测定和分析中要注意这一现象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避免标本的反复冻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血浆抵抗 血浆内脂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与SO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荣华 林养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39-540,54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与SO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三组(共120人):对照组(n=40)、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n=40)和不稳定斑块组(n=... 目的通过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与SO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三组(共120人):对照组(n=40)、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n=40)和不稳定斑块组(n=40)。血清visfatin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OD及血脂相关指标在生化机上测定。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visfatin浓度均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浆visfatin浓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SOD活性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visfatin与SOD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组研究对象visfatin浓度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411,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浓度及SOD活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内脂素浓度及SOD活性对评估及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情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内脂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16
作者 马献义 徐辽杭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20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平阳县人民医院与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平阳县人民医院与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浆内脂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内脂素、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除TC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57.1%高于对照组的45.7%,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11.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代谢,降低血浆内脂素表达,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血浆内脂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Visfatin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之探讨
17
作者 孙晓鸥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与有关炎症因子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和住院病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Ⅰ组)、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Ⅱ组)、单纯性肥胖组(Ⅲ组)、健康对照组(Ⅳ组)各40例,(BMI≥25kg...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与有关炎症因子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和住院病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Ⅰ组)、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Ⅱ组)、单纯性肥胖组(Ⅲ组)、健康对照组(Ⅳ组)各40例,(BMI≥25kg/m2为肥胖,25kg/m2非肥胖)。比较各组患者血浆visfatin与各项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1.单纯性肥胖组T2DM非肥胖组与T2DM肥胖组、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间血浆内脂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698,1.497);2.T 2DM非肥胖组与T 2DM肥胖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高于单纯性肥胖组与健康组(P<0.01,t=27.010,14.741,24.931,15.001);3.T 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与腰臀比(W H R)、FBG、糖化血红蛋白A1c(H 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LDL-C、炎症因子IL-6、TNF-α、WB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中HbA1c是影响内脂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R2=0.529,0.041)。结论 T2DM患者Visfatin与炎症因子IL-6、TNF-α、WBC呈显著正相关,visfatin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炎症因子的细胞因子,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能够预测T2DM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浆内脂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