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肝硬化诊断中应用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项参数检测的价值
1
作者 卞良 单彪 李书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3-66,共4页
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项参数水平应用于重症肝硬化的诊断中,以提高临床检验价值,对评估患者肝脏受损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进行分组探讨,观察组研究对象为确诊重症肝硬化患者,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期间,对照组研... 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项参数水平应用于重症肝硬化的诊断中,以提高临床检验价值,对评估患者肝脏受损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进行分组探讨,观察组研究对象为确诊重症肝硬化患者,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期间,对照组研究对象同期在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志愿者50名。在入院后,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项参数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更长(P<0.05);从血小板各项参数水平方面,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值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血浆各凝血因子水平方面来看,观察组凝血因子Ⅷ水平更高,而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水平、血浆FIB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健康群体相比较,重症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各中参数均有较大的改变,并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评估重症肝癌患者肝脏受损、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有很高的诊断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硬化诊断 血浆凝血因子 小板 各项参数 检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孕期妇女和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鸿利 费冲 +3 位作者 王振义 支立民 沈志祥 陈淑容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本文对不同孕期妇女、妊高征患者及分娩后第5天产如分别进行血浆凝血活性测定。每一标本均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Ⅱ∶C、Ⅴ∶C、Ⅷ∶C、Ⅸ∶C、Ⅹ∶C、Ⅺ∶C、Ⅻ∶C及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ⅩⅢα∶Ag、ⅩⅢβ∶Ag。测... 本文对不同孕期妇女、妊高征患者及分娩后第5天产如分别进行血浆凝血活性测定。每一标本均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Ⅱ∶C、Ⅴ∶C、Ⅷ∶C、Ⅸ∶C、Ⅹ∶C、Ⅺ∶C、Ⅻ∶C及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ⅩⅢα∶Ag、ⅩⅢβ∶Ag。测定结果:早孕妇女血浆凝血因子Ⅴ∶C水平升高(P<0.05),其余与非孕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孕中期妇女血浆凝血因子Ⅴ∶C、Ⅶ∶C、Ⅷ∶C、ⅧR∶Ag、Ⅹ∶C和Ⅻ∶C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1),其余凝血因子无变化。孕晚期妇女大多数凝血因子都升高,Ⅻ∶C无变化而因子ⅩⅢα∶Ag则有所下降。妊高征患者比同孕期晚孕妇女变化更明显。分娩后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均升高,而因子ⅩⅢα∶Ag则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 孕期妇女 妊高征 患者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研究——抗坏血酸对血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仁举 贾文祥 +4 位作者 王泓 陈琪 曾蔚 张再蓉 马巨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指示病毒灭活的效果 ,以及对部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PE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 ,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一期法判定FⅧ :C的凝血活性。结果 在单采人血浆中加入 1μ...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指示病毒灭活的效果 ,以及对部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PE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 ,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一期法判定FⅧ :C的凝血活性。结果 在单采人血浆中加入 1μmol·L-1亚甲蓝和 2 4 0 μmol·L-1抗坏血酸 ,再给以 4 0 0 0 0lx荧光强度照射 6 0min ,VSV滴度下降 >8lgTCID50 ·ml-1,并且纤维蛋白原和FⅧ :C的回收率分别为 83.5 5 %和 81.6 7% ,比常规亚甲蓝 /荧光光化学法显著提高 (P <0 .0 1) ,而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在正常允许值范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值也接近正常允许值范围。加入抗坏血酸和色氨酸可灭活病毒 ,而甘露醇不能。结论 在亚甲蓝光化学法中 ,抗坏血酸不影响病毒的灭活 ,而且对部分凝血因子有保护作用。因此 ,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提高单份冷冻新鲜人血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化学法 灭活病毒 抗坏 血浆凝血因子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在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中英 董春霞 +1 位作者 姚晓非 刘慧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184-185,共2页
2型糖尿病属于一组代谢性紊乱性疾病,极易发生血管并发症,累及冠状动脉、眼底静脉等很多重要组织及器官血管,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针对这一情况,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进行有效地防止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须... 2型糖尿病属于一组代谢性紊乱性疾病,极易发生血管并发症,累及冠状动脉、眼底静脉等很多重要组织及器官血管,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针对这一情况,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进行有效地防止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须对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进行有效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浆凝血因子Ⅴ 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和抗酶Ⅲ 早期干预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袁会军 钱才 黄燕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4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ⅤT)的关系。方法取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下肢DⅤT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2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 目的观察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ⅤT)的关系。方法取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下肢DⅤT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2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水平,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DⅤ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DYT发生率与血浆凝血因子Ⅴ、Ⅷ高表达及蛋白C活性水平低表达关系密切(P<0.05)。结论下肢DⅤT中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存在高表达,蛋白C活性低表达,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浆凝血因子Ⅴ、Ⅷ 蛋白C活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学谊 周万兴 +5 位作者 尹金柱 郭煜 曾志恒 蔡小燕 关则兵 张柔玲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2-674,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的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AMI组(80例)和对照组(80名)因子Ⅴ促凝活性(factorⅤcoagulantactivity,FⅤC)、因子Ⅶ促凝活性(f...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的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AMI组(80例)和对照组(80名)因子Ⅴ促凝活性(factorⅤcoagulantactivity,FⅤC)、因子Ⅶ促凝活性(factorⅦcoagulantactivity,FⅦC)、因子Ⅷ促凝活性(factorⅧcoagulantactivity,FⅧC)、因子Ⅹ促凝活性(factorⅩcoagulantactivity,FⅩC)、因子Ⅺ促凝活性(factorⅪcoagulantactivity,FⅪC)。结果①AMI组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分别为(134±25)%、(187±32)%、(212±64)%、(140±29)%和(193±6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AMI组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63%、77%、90%、64%、81%;②AMI组中再发病例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均为P<001);③不同年龄患者各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有差异。结论AMI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增高明显,存在着高凝状态,可能与AMI的发病相关,因此定期检查凝血因子活性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并加以预防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活性 因子活性 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组 血浆凝血因子 水平 变化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学谊 商谊 +4 位作者 郭煜 尹金柱 蔡小燕 关则兵 张柔玲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一期法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癌31例、肠癌21例、乳腺癌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一期法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癌31例、肠癌21例、乳腺癌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0.001);复发转移肿瘤组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较未复发肿瘤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0.001);肺癌、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4组各组间血浆凝血因子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的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浆凝血因子 FV:C FⅦ:C FⅧ:C FX:C FⅪ:C
下载PDF
去白细胞换血疗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血浆凝血因子、白蛋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郝明 闵青 詹志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换血疗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血浆凝血因子、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5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去白细胞换血疗法治疗(160 ml/kg),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和换血即刻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换血疗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血浆凝血因子、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5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去白细胞换血疗法治疗(160 ml/kg),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和换血即刻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血浆凝血因子和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儿换血即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换血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7.48,P<0.05)。结论去白细胞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在保证正常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血浆凝血因子和白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换疗法 高胆红素 血浆凝血因子 白蛋白
下载PDF
不同抗凝比血浆凝血试验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素珍 秦望森 陈风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3-103,106,共2页
关键词 血浆凝血试验 临床应用 酶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去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朝晖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9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对白细胞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白细胞过滤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相、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的FⅧ%...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对白细胞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白细胞过滤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相、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的FⅧ%、FⅨ%都有明显改变(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Ⅶ%、总蛋白和清蛋白无改变(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丢失,但其仍保持在正常治疗水平之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过滤 血浆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鸿利 支立民 +3 位作者 费冲 沈耕荣 张影梅 王振义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0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文对正常人(n=35)、晚期妊娠(n=14)、新生儿脐血(n=20)、PIH(n=15)、急性白血病(n=16)及重症肝炎(n=30)患者,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活性,用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凝血因子抗原。结果表明:晚期妊娠及PIH患者,所测凝血因子活性及其抗原含量... 本文对正常人(n=35)、晚期妊娠(n=14)、新生儿脐血(n=20)、PIH(n=15)、急性白血病(n=16)及重症肝炎(n=30)患者,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活性,用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凝血因子抗原。结果表明:晚期妊娠及PIH患者,所测凝血因子活性及其抗原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即呈高凝状态;重症肝炎及新生儿脐血组,所测指标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即呈低凝状态。然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指标有增高、正常或降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 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12
作者 屈玲 郝晓柯 府伟灵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6-69,72,共5页
目的 研究凝血传感器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立最佳的检测条件并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 ①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②观察在相对湿度50%±2%,缓冲稀释液放置室温29±2℃,缓冲稀释液4℃... 目的 研究凝血传感器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立最佳的检测条件并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 ①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②观察在相对湿度50%±2%,缓冲稀释液放置室温29±2℃,缓冲稀释液4℃冰箱内放置5 min,缓冲稀释液37℃水浴箱内放置5 min,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③分别观察室温20±2℃,相对湿度61%±2%和38%±2%,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④整个检测系统置于室温34±2℃,相对温度48%±2%的环境中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缓冲稀释液配制的1∶10,1∶15,1∶20,1∶25,1∶30和1∶40标准血浆,观察凝集反应的全部过程;⑤随机抽取西京医院住院病人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标本50例,一份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FⅧ活性,另一份用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同时做平行检测.结果 ①结果显示温度决定反应时间的长短,反应时间由于温度上升而缩短;反应环境湿度大,反应过程充分,反应频率稳定;反应环境湿度小,反应过程不充分导致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时间随着血浆浓度增大而缩短,且随着FⅧ的活性降低而增加,反应过程中因血浆浓度的不同,频率的变化也各不相同.②将检测系统放置室温为34±2℃、相对湿度48%±2%的环境,检测池加入乏Ⅷ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待测血浆混匀,待频率稳定后,加入CaCl2于检测池,观察反应频率,加样后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T1,频率上升、下降,稳定的起始点为反应的终点T2,计算两点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T=T2-T1,查标准曲线得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③用该方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7.4%,STAGO磁珠检测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2.0%,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r=0.948).结论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的最适温度为34±2℃、相对湿度48%±2%,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一种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的判别方便、可靠、准确,并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石英晶体 传感器 相对湿度 血浆凝血因子Ⅷ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屈玲 郝晓柯 府伟灵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2-64,67,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方法.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①将乏Ⅷ因子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 建立一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方法.方法 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 ①将乏Ⅷ因子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与待测血浆混匀,加入检测池;待频率稳定后,加入CaCl2于检测池,观察反应频率,在凝集反应结束时的频率变化由黏度、密度、质量、晶体表面及凝块的厚度、凝块性质的变化而决定,加样后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T1,频率上升、下降,稳定的起始点为反应的终点T2,计算两点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Tc=T2-T1,查标准曲线得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②用该方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7.4%,STAGO磁珠检测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2.0%,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r=0.948).结论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一种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在线观测凝集反应的终点,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的判别方便、可靠、准确,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是一种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方法,并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石英晶体 传感器 血浆凝血因子Ⅷ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及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锴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及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评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2例正常者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研...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及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评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2例正常者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浆凝血因子及胆碱酯酶情况。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凝血因子APTT、PT、TT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且CHE、FB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患者CHE、FBG水平随Child-Pugh分级增高而降低,APTT、PT、TT水平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Child Pugh分级与血浆凝血因子及胆碱酯酶水平有着密切关系,CHE、FBG水平随Child Pugh分级增高而降低,APTT、PT、TT水平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因此血浆凝血因子及胆碱酯酶水平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及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 胆碱酯酶 肝硬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15
作者 杨萍 李旭 包承鑫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Ⅷ 栓性疾病 心肌梗死 静脉栓形成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检测技术与方法进展
16
作者 王伟 石磊 吴丽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 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APTT)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指标检测的意义
17
作者 赵振军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823-824,共2页
关键词 机制 血浆凝血因子 临床医师 疾病 诊断 指标检测 正常 理解 实际 意义
下载PDF
血浆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在评价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均萍 张亚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7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了解早期血浆凝血-纤溶功能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其72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了解早期血浆凝血-纤溶功能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其72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选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PT、APTT、INR、Fib、D-D,并对3组凝血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AP组Fib、D-D分别为(4.24±1.00)g/L、(5.09±3.21)m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Fib、D-D分别为(5.43±2.18)g/L、(8.63±6.40)mg/L,较MAP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INR、Fib、D-D分别为(15.01±2.99)s、1.29±0.32、(6.07±2.33)g/L、(10.13±8.05)mg/L较SIRS阴性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MOF发生率为50%(5/10)明显高于SIRS阴性组(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阳性组病死率为20%(2/10)较SIRS阴性组(0%)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纤溶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判断AP患者病情演变、严重程度,提高AP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浆凝血-纤溶功能 病情评估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献群 范俊丽 杜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Ⅱ Ⅴ Ⅶ Ⅷ Ⅸ Ⅹ),Fibrinogen(Fib),PT and APT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 is and cirrhosis.Method: 108 patients′ plasmas and 30 plasmas from normal subjec t...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Ⅱ Ⅴ Ⅶ Ⅷ Ⅸ Ⅹ),Fibrinogen(Fib),PT and APT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 is and cirrhosis.Method: 108 patients′ plasmas and 30 plasmas from normal subjec 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he lengthed PT and APTT were found in samples from 80. 56% and 71.3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nd cirrhosis.Plasmas levels of Fib incre as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remained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 ersistent hepatitis,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irrhosis and severe hepatitis( P< 0.05 ).The activity of coagula tion factors Ⅱ Ⅴ Ⅶ Ⅸ Ⅹ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0.001 ) ;but the activity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P<0.01 ).Conclusion: Th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 ation of coagulation activity had diagnostic and prognositc value in hepatitis a nd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血浆凝血因子 检测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与重症肝脏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穆颖 刘姗姗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2-933,共2页
关键词 小板参数检测 血浆凝血因子 重症肝炎 肝脏疾病 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活化活酶时间 小板平均体积 肝硬化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