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血浆凝血因子XIII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升 张婧 张腊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8期62-64,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血浆凝血因子XIII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4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髓抑制期是否出现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n=88)和未出血组(n=5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 目的 探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血浆凝血因子XIII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4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髓抑制期是否出现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n=88)和未出血组(n=5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血小板计数≤20×10~9/L占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医院感染、基础疾病]、血浆凝血因子XII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PTT延长、PT延长、血小板计数≤20×109/L和医院感染占比及血浆凝血因子XI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凝血因子XIII和血小板计数≤20×109/L是影响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出血的保护因素(OR<1,P<0.05),APTT延长则是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血浆凝血因子XIII指标有所降低,且出血后血浆凝血因子XIII水平下降,其是导致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期 血浆凝血因子xiii 病化疗
下载PDF
血浆制品中凝血因子Ⅷ含量及抽检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郝梦玲 汤龙海 +2 位作者 金一鸣 肖琦 方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30-637,共8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 目的探讨献血者的血型、性别、年龄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及其质量抽检结果,以期为血液制品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023年间本站对456袋冷沉淀和128袋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监测数据,并利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ANOVA、LSD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质控项目。冷沉淀中AB型的FⅧ含量最高,O型最低;新鲜冰冻血浆中O型FⅧ含量同样最低。冷沉淀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最低,中老年组最高;新鲜冰冻血浆中青年组的FⅧ含量显著低于中年组与中老年组。血型与年龄均独立影响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含量,血型、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冷沉淀中AB型及年龄的增长是FⅧ含量的正向影响因素,而O型为负向影响因素;新鲜血浆中O型同样表现为负向影响,中年及老年组为正影响因素。此外,O型血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合格风险显著相关。结论FⅧ含量的不合格率在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中最高,血型和年龄是影响FⅧ含量的关键因素,其中O型血显著增加了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FⅧ不合格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因子 质量控制 者特征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岳珂 李姗姗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缩宫素、宫腔填塞纱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输注普通冰冻血浆10~15 mL/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P、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率、PT、T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患者血压、心率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效果优于单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缩乏力 产后出 冷沉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流动力学 功能
下载PDF
不同条件储存制备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沈慧敏 罗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651-16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102名,将采集的全血在不同条件下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分为A组(储存温度为20~24℃)、B组(储存温度为2~6℃后复温至37℃)、C...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102名,将采集的全血在不同条件下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分为A组(储存温度为20~24℃)、B组(储存温度为2~6℃后复温至37℃)、C组(储存温度为2~6℃血袋垂直)、D组(储存温度为2~6℃),分别于储存8 h、12 h和24 h各检测一次FⅧ活性。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的FⅧ活性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以A组的FⅧ检测水平最高,其次为B组>C组>D组;A组全血在储存24 h后制备FFP的FⅧ含量合格率最高,为100.00%,明显高于B、C、D三组;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条件下储存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产生明显变化,以20~24℃室温条件下全血储存24 h内制备FFP的合格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条件 冰冻血浆 因子 Ⅷ活性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段瑞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缩宫素注射及纱布宫腔填塞等基础性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通冰冻血浆输注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贫血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4.29%较之常规组的77.14%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止血时间短于常规组,输血后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及HCT水平较常规组高,TT和PT水平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能够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止血效果,降低贫血风险,同时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宫缩乏力 产后出 效果 清指标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冷沉淀凝血因子部分检测指标的对比
6
作者 张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60-0164,共5页
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与冷沉淀凝血因子(coldprecipitatedcoagulationfactor)中部分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眉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FP、FFP和冷沉淀各50份样... 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与冷沉淀凝血因子(coldprecipitatedcoagulationfactor)中部分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眉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FP、FFP和冷沉淀各50份样本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浆类的相关指标。结果 FP血浆蛋白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50g/L质量标准的(P<0.05);FFP血浆蛋白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50g/L质量标准的(P<0.05);FFPⅧ因子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0.7IU/mL质量标准的(P<0.05)。说明本单位这三类产品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能够达到临床用血的相关要求。结论 两组血浆蛋白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FP血浆蛋白含量与FFP血浆蛋白含量不同(P>0.05)。对于做血浆置换,补充丢失血浆的这类适应症的病人,可以使用普通冰冻血浆(FP)来取代新鲜冰冻血浆(FFP),也会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很多的血站来说,其采集的血液在制备时,基本上都已经超过了8小时,这就会使得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供应量很难得到保证,在新鲜冰冻血浆(FFP)急缺时,使用普通冰冻血浆(FP)来取代新鲜冰冻血浆(FFP)可以缓解新鲜冰冻血浆的供应压力。可认为FFPⅧ因子含量的样本均数1.28IU/mL代表的总体均数低于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样本均数2.53IU/mL代表的总体均数(P<0.05)。对于用于凝血功能异常,补充新鲜凝血因子的这类适应症的病人,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这类产品的效果好于新鲜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因子 血浆蛋白 因子
下载PDF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vWF及ET-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冯三江 张秀卿 +3 位作者 王鹏 连烨 金晓 刘善贤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重度TBI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8岁;年龄32~60岁,平均43.7岁。根据TBI后24 h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正常组(74例)和凝血障碍组(32例)。比较两组重度TBI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次日清晨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α2-AP、vWF、ET-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α2-AP、vWF、ET-1水平对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GCS、入院头部最高AIS和入院时平均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4±5.7)岁vs.(42.8±4.2)岁、(6.7±1.1)分vs.(7.2±0.9)分、(4.6±0.8)分vs.(3.7±0.6)分、(84.1±11.2)mmHg vs.(91.0±9.7)mmHg],P<0.05。凝血障碍组TBI患者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浆α2-AP、vWF、ET-1水平高于凝血正常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凝血正常组[(27.9±3.4)s vs.(12.0±1.9)s、(66.4±5.8)s vs.(36.2±2.3)s、1.6±0.2 vs.1.0±0.1、(67.8±8.2)mg/L vs.(19.3±2.4)mg/L、(162.5±24.6)%vs.(94.8±10.4)%、(65.1±5.2)mg/L vs.(41.6±3.9)mg/L、(2.6±0.3)g/L vs.(3.9±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与PT呈强正相关(r=0.723、0.528、0.586,P<0.05),与APTT呈强正相关(r=0.646、0.572、0.585,P<0.05),与INR呈强正相关(r=0.592、0.507、0.548,P<0.05),与FIB呈强负相关(r=-0.653、-0.672、-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降低(OR=2.593,95%CI:1.018~6.606,P<0.05)、α2-AP水平升高(OR=3.019,95%CI:1.107~8.236,P<0.05)和vWF水平升高(OR=2.729,95%CI:1.028~7.243,P<0.05)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α2-AP、vWF、ET-1预测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05~0.969,P<0.05)、0.828(95%CI:0.734~0.922,P<0.05)和0.807(95%CI:0.695~0.918,P<0.05),联合检测的AUC为0.912(95%CI:0.854~0.970,P<0.05),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7.14%。结论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和ET-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血浆α2-AP、vWF水平升高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功能障碍 血浆α2-抗纤溶酶 管性友病因子 内皮素-1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9
8
作者 杨江存 李芒会 +3 位作者 于青 董选玲 曾晓华 任健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FFP样本融化后0、6、12、24h分别测定PT、APTT、FIB、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FFP样本融化后0、6、12、24h分别测定PT、APTT、FIB、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P>0.05);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FFP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浆 新鲜 融化 设置时间 活性 因子
下载PDF
不同保存温度对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聂咏梅 廖剑锋 +3 位作者 付涌水 江朝富 周豪杰 陶黎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时间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10袋(200mL/袋)的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在采血后1h内留样10mL作为对照组样本;每份全血在无菌条件下平均分为2... 目的:探讨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时间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10袋(200mL/袋)的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在采血后1h内留样10mL作为对照组样本;每份全血在无菌条件下平均分为2袋,作为2个实验组,热合封口。第1组保存于(4±2)℃,保存48h;第二组先保存于(22±2)℃,保存6h之后,转移到(4±2)℃保存42h。两个实验组分别在采血后6h,24h和48h留取样本。将对照组及实验组样本在取样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浆,于-18℃保存30d后,进行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的检测。结果:两组血浆在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期的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水平无显著改变;而在保存8h后,实验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因子Ⅷ水平(P<0.05)。在保存24h后,实验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在采血后24h保存期内,血浆中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Ⅷ外,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活性均没有明显改变;凝血因子Ⅷ水平在4℃保存8h后下降14%;在保存24h后,凝血因子Ⅷ水平下降约30%;在保存48h后,凝血因子Ⅷ水平下降约40%。实验结果表明,在新鲜冰冻血浆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除非需要大剂量补充凝血因子Ⅷ(病人凝血因子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温度 血浆 因子 活性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锐 刘嘉馨 +3 位作者 曹晔 何语良 袁理 王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考察亚甲蓝光化学法中各种因素对血浆凝血活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血浆分为3组,每组10袋(200 m l/袋),加入亚甲蓝至终浓度为1μmol/L,分别采用照度为2 000 lux的红光(Ⅰ组)、10 000 lux的荧光(Ⅱ组)和30 000 lux的荧光(Ⅲ组)照... 目的考察亚甲蓝光化学法中各种因素对血浆凝血活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血浆分为3组,每组10袋(200 m l/袋),加入亚甲蓝至终浓度为1μmol/L,分别采用照度为2 000 lux的红光(Ⅰ组)、10 000 lux的荧光(Ⅱ组)和30 000 lux的荧光(Ⅲ组)照射30 m in,然后采用3种不同灭菌方式(高压蒸汽、环氧乙烷和辐照灭菌)的滤器过滤去除血浆中的亚甲蓝。检测处理前后血浆的PT、APTT、FⅧ、纤维蛋白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亚甲蓝前后,血浆的PT、APTT无明显差异,FⅧ∶C分别为(103.96±2.54)%vs(95.50±1.92)%。不同的光源光照后,3组血浆的PT在光照前后无明显差异。Ⅰ、Ⅱ、Ⅲ组光照前后血浆的APTT分别为(34.93±1.26)svs(39.96±2.54)s,(35.87±1.83)svs(40.37±1.58)s,(35.73±1.92)svs(41.66±2.01)s。光照后3组血浆的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89.05±1.36)%,(87.04±1.03)%,(84.62±0.51)%。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的滤器过滤后,3组血浆的PT无明显差异。Ⅰ、Ⅱ、Ⅲ组血浆过滤前后的APTT分别为(39.96±2.54)svs(41.37±2.14)s,(40.37±1.58)svs(42.21±2.17)s,(41.66±2.01)svs(55.64±2.34)s。3组血浆经滤器过滤去除亚甲蓝后的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93.75±1.23)%,(93.05±1.54)%,(58.61±1.17)%。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后滤除亚甲蓝的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77.30±0.18)%和(97.57±1.78)%。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中亚甲蓝、光源、过滤对PT无明显影响,但APTT有所延长,且FⅧ和纤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高照度的荧光、辐照灭菌的滤器对APTT和FⅧ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化学法 血浆 因子活性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蛋白浓度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莉 李建民 +5 位作者 梁晓虎 张爱红 孙晓红 张义兵 赵晓霞 田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病毒灭活 亚甲蓝血浆蛋白 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杰 胡俊妍 +2 位作者 陈映娥 杨建鑫 程本坤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7℃水浴融化,在超净工作台内留取过滤前后血浆样本各2ml,使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7℃水浴融化,在超净工作台内留取过滤前后血浆样本各2ml,使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因子Ⅶ(FⅦ:C)、凝血因子Ⅷ(FⅧ:C)、凝血因子Ⅸ(FⅨ:C)水平;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TP、ALB进行检测。结果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TT、Fbg、FⅦ、FⅨ、TP、ALB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PTT、PT、FⅧ过滤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及血浆蛋白的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内,适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冰冻血浆 白细胞过滤器 因子 血浆蛋白
下载PDF
全血(22±2)℃保存24h对白膜法分离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发强 康炜 +5 位作者 彭昱 戚晓兰 毕慧芳 周颖 霍琳红 陈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研究全血20~24℃保存24 h对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分组:对照组(全血室温放置6 h)和试验组[全血(22±2)℃保存24 h]。将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得红细胞,浓... 目的研究全血20~24℃保存24 h对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分组:对照组(全血室温放置6 h)和试验组[全血(22±2)℃保存24 h]。将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得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血小板激活标志-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的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Ⅹ,Ⅺ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的表达率为:CD62P(10.08±0.71)%和(13.08±0.62)%(P<0.05);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Ⅹ,Ⅺ,纤维蛋白原活性未有统计学差别,(F)Ⅷ因子活性(0.98±0.07)U/mL和(1.17±0.06)U/mL(P<0.05)。结论全血(22±2)℃保存24 h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外激活程度降低,血浆凝血因子除FⅧ外,其它因子活性未受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 小板激活 血浆 因子
下载PDF
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云英 叶跃红 +1 位作者 李兴禄 张莉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679-1680,共2页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评价它们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6例,其中随机抽取32例用F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的变化,评价它们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6例,其中随机抽取32例用F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P作血浆置换,32例用FFP和FP各一半作血浆置换。对FFP和FP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并检测病人术前、术后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FFP和FP中的不稳定的FV:C和FⅧ:C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的FⅦ的活性水平在FFP和FP中无差别。用不同类型的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病人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FV:C、FⅦ:C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凝血酶时间(TT)和FⅧ:C无差别。结论在FFP供应不足的情况下,24h内制备的FP可以代替FFP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血浆置换 因子 慢性重型肝炎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与MB-P法病毒灭活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冯国基 刘鹏 +4 位作者 杜学丽 梁冰 禹华玮 王金乐 彭明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两项技术对血浆相关凝血因子成份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ml/每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灭活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凝血因子检测。...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两项技术对血浆相关凝血因子成份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ml/每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灭活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凝血因子检测。结果经滤除白细胞后,实验组APTT延长,凝血因子下降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经病毒灭活后,实验组PT、APTT、T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下降较快,与对照组及病毒灭活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后血浆制作,对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有效、安全、无毒技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 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江存 于青 +3 位作者 李芒会 董选玲 宋耀军 任健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Ⅸ:C及TP、Alb。结果过滤后PT、INR、APTT、TT、FⅧ:C、FⅨ:C、FⅦ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Fib、TP、Alb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仍保持正常水平以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因子 白细胞过滤
下载PDF
血浆保存时间和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单泓 李建斌 +3 位作者 别立莉 刘敏 李晓晖 王姣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保存时间和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简称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郑州地区采集的240袋400 mL规格的全血,根据采集到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时间分为A组(8 h内,120袋)和B组(8~18 h内,120... 目的探讨血浆保存时间和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简称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郑州地区采集的240袋400 mL规格的全血,根据采集到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时间分为A组(8 h内,120袋)和B组(8~18 h内,120袋),每组随机选取60袋用恒温摇摆式水浴箱制备冷沉淀,60袋用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保存时间的FFP制备出的冷沉淀质量。结果对于A组,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均符合国家标准,制备仪组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符合率、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高于水浴箱组(P<0.05),两组FⅧ含量、Fib含量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组,采用恒温水浴箱制备的冷沉淀部分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制备仪组FⅧ含量、FⅧ含量符合率、Fib含量、Fib含量符合率均高于水浴箱组(P<0.05)。根据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结果,A组冷沉淀FⅧ含量、FⅧ含量符合率、Fib含量符合率高于B组(P<0.05),两组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冷沉淀质量,采血后应尽可能在8 h内制备出FFP,且采用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血浆 冷沉淀 保存时间 制备方法 因子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于-30℃、-80℃保存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雪芹 丁培芳 +3 位作者 滕彬 申华 申法奎 张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于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制定FFP的有效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FFP分别于- 30℃、- 80℃保存,于0、90、180、2 70、36 0d分别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FⅤ∶C、FⅨ∶C及F... 目的 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于两种温度下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制定FFP的有效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FFP分别于- 30℃、- 80℃保存,于0、90、180、2 70、36 0d分别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FⅤ∶C、FⅨ∶C及FⅪ∶C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vWF和FⅧ∶CAg。结果 FFP在- 30℃保存1年的FⅧ∶C、FⅤ∶C、FⅨ∶C、FⅪ∶C ,vWF和FⅧ∶CAg均符合质量标准,其中FⅨ∶C及FⅪ∶C ,vWF和FⅧ∶CAg与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FⅧ∶C与FⅤ∶C显著降低,但高于70 % ;上述各凝血因子在- 80℃保存1年其活性与保存初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FFP于- 30℃保存1年,其凝血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止血效果,- 80℃有利于不稳定凝血因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保存温度 因子 活性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房景霞 刘鑫 +2 位作者 孙绍秋 李玉梅 房辉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5期2108-2109,共2页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成为目前国内外预防输注血浆制品传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我国部分地区血站已广泛推广应用。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药...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成为目前国内外预防输注血浆制品传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我国部分地区血站已广泛推广应用。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解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病毒灭活 因子 血浆
下载PDF
不同孕期妇女和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鸿利 费冲 +3 位作者 王振义 支立民 沈志祥 陈淑容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本文对不同孕期妇女、妊高征患者及分娩后第5天产如分别进行血浆凝血活性测定。每一标本均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Ⅱ∶C、Ⅴ∶C、Ⅷ∶C、Ⅸ∶C、Ⅹ∶C、Ⅺ∶C、Ⅻ∶C及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ⅩⅢα∶Ag、ⅩⅢβ∶Ag。测... 本文对不同孕期妇女、妊高征患者及分娩后第5天产如分别进行血浆凝血活性测定。每一标本均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Ⅱ∶C、Ⅴ∶C、Ⅷ∶C、Ⅸ∶C、Ⅹ∶C、Ⅺ∶C、Ⅻ∶C及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ⅩⅢα∶Ag、ⅩⅢβ∶Ag。测定结果:早孕妇女血浆凝血因子Ⅴ∶C水平升高(P<0.05),其余与非孕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孕中期妇女血浆凝血因子Ⅴ∶C、Ⅶ∶C、Ⅷ∶C、ⅧR∶Ag、Ⅹ∶C和Ⅻ∶C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1),其余凝血因子无变化。孕晚期妇女大多数凝血因子都升高,Ⅻ∶C无变化而因子ⅩⅢα∶Ag则有所下降。妊高征患者比同孕期晚孕妇女变化更明显。分娩后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均升高,而因子ⅩⅢα∶Ag则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因子 孕期妇女 妊高征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