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亮氨酸拉链提高小鼠血浆中剪接的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
1
作者 朱甫祥 刘泽隆 +2 位作者 缪静 屈慧鸽 迟晓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0-1225,共6页
培养细胞实验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内含肽(intein)的蛋白质剪接效率,提高双载体转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基因细胞剪接FⅧ蛋白的分泌量和活性.本文从C57BL/6小鼠门静脉注射含亮氨酸拉链和Ssp DnaB内含肽融合的BDD-FⅧ的重链和... 培养细胞实验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内含肽(intein)的蛋白质剪接效率,提高双载体转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基因细胞剪接FⅧ蛋白的分泌量和活性.本文从C57BL/6小鼠门静脉注射含亮氨酸拉链和Ssp DnaB内含肽融合的BDD-FⅧ的重链和轻链基因双表达载体,48 h后,检测到血浆的重链分泌量和FⅧ活性分别为(298±67)μg/L和(1.15±0.29)U/mL,明显高于不含亮氨酸拉链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对照小鼠((179±59)μg/L和(0.58±0.19)U/mL).结果表明,亮氨酸拉链通过改善蛋白质反式剪接,提高基于蛋白质剪接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小鼠血浆的凝血活性,为进一步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甲型血友病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区缺失型Ⅷ因子 亮氨酸拉链 双载体转基因 蛋白质反式剪接 血浆凝血活性
下载PDF
增强的蛋白质反式剪接作用提高肝脏靶向双载体凝血第八因子转基因小鼠的血浆凝血活性
2
作者 朱甫祥 刘泽隆 +3 位作者 王笑蕾 缪静 屈慧鸽 迟晓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8-303,共6页
基于蛋白质反式剪接的双载体转凝血第八因子(FⅧ)基因受到剪接效率低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增强蛋白质剪接元件蛋白内含子(intein)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善蛋白质反式剪接效率提高小鼠体内双载体转FⅧ基因后血浆剪接FⅧ蛋白的分泌量和... 基于蛋白质反式剪接的双载体转凝血第八因子(FⅧ)基因受到剪接效率低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增强蛋白质剪接元件蛋白内含子(intein)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善蛋白质反式剪接效率提高小鼠体内双载体转FⅧ基因后血浆剪接FⅧ蛋白的分泌量和凝血活性.近期培养细胞水平证明,FⅧ重链和轻链分别进行Cys点突变(Met226Cys和Asp1828Cys)后,可形成链间二硫键,并提高蛋白质剪接效率产生更多的FⅧ蛋白.在此基础上,将蛋白内含子融合到含Cys点突变的人FⅧ重链和轻链基因,构建一对表达载体,门静脉注射C57BL/6小鼠进行肝脏靶向转基因.48h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浆中分泌的人FⅧ蛋白量和由其所产生的凝血活性,结果显示FⅧ重链抗原分泌量为(442±151)ng/mL,凝血活性为(1.46±0.37)IU/mL,接近于单载体转FⅧ基因产生的血浆凝血活性((1.79±0.59)IU/mL),明显高于双载体转FⅧ基因对照小鼠血浆的重链分泌量((305±103)ng/mL)和血浆凝血活性((0.85±0.23)IU/mL).结果表明,链间二硫键交联可通过改善蛋白质反式剪接效率提高双载体转FⅧ基因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八因子 蛋白质反式剪接 双载体转基因 血浆凝血活性
原文传递
获得性血友病甲1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焦一伟 钟强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友病甲 血浆因子Ⅷ活性部分 口腔黏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尿毒症中蛋白质Z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学谊 蔡小燕 +4 位作者 桓文穆 郭煜 尹金柱 关则兵 张柔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凝血因子X (factor X coagulant,FX)的关系。【方法】PZ及凝血因子X抗原(factor X coagulant antigen,FX:Ag)用ELISA 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factor X coa...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凝血因子X (factor X coagulant,FX)的关系。【方法】PZ及凝血因子X抗原(factor X coagulant antigen,FX:Ag)用ELISA 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FX:C)采用一期法测定。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80例健康者的PZ、FX:C、FX:Ag进行测定,作相关性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PZ 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 195 ng/mL±442 ng/mL与1 822 ng/mL±577 ng/mL,(对照组为2 301 ng/mL±472 ng/mL),P 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的FX:C、FX:Ag明显升高,分别为119%±27%、99%±24%,尿毒症血液透析后组FX:C、FX:Ag仍是明显升高,分别为96%±12%、87%±19%,(对照组分别为85%±26%和78%±23%),P均< 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和血液透析后组及对照组PZ与FX:C、FX:Ag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后组比较PZ、FX:C、FX:Ag有明显差异(P<0.01),显示PZ水平的下降程度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结论】PZ水平在尿毒症患者中明显减低,而FX:C、FX:Ag明显升高,PZ与FX:C、FX:Ag存在明显负相关.FX升高的机制可能部分与PZ下降有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尿毒症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蛋白质Z 血浆因子X活性 因子X抗原 ELISA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