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凝集试验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谢敬 王大相 陈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方法 采用芽管形成试验和厚膜孢子试验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1] ,再对鉴定过的试验菌株分别进行血浆 (包括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 )玻片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方法 采用芽管形成试验和厚膜孢子试验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1] ,再对鉴定过的试验菌株分别进行血浆 (包括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 )玻片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91株白色念珠菌中 ,血浆 (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 )玻片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均为 97 8% ,血浆 (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 )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 ;6 7株非白色念珠菌中 ,血浆 (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 )玻片凝集试验的阳性率均为10 4 % ,血浆 (正常人血浆和正常家兔血浆 )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血浆玻片凝集试验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鉴别试验之一 ,该方法的敏感度高 (97 8% ) ,特异性好 (89 6 % ) ,诊断正确率高 (94 3% ) ,诊断指数为187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非白色念珠菌 血浆凝集
下载PDF
血浆凝集试验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谢敬 王大相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4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血浆凝集试验 白色念珠菌 非白色念珠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肾素、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内皮素-1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PRA)、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探讨上述各指标在EH诊断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293例作为EH组,...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PRA)、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探讨上述各指标在EH诊断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293例作为EH组,分为高血压Ⅰ组155例,高血压Ⅱ组99例,高血压Ⅲ组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AngⅡ、PRA、ALD、ET-1、LOX-1的水平。结果 EH组高血压Ⅰ组、Ⅱ组、Ⅲ组的血浆AngⅡ、ALD、PRA、LOX-1、ET-1水平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Ⅱ组、Ⅲ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高血压Ⅰ组,高血压Ⅲ组高于高血压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指标明显降低;EH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7.95%。结论血浆AngⅡ、ALD、PRA、LOX-1和ET-1可作为诊断EH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对EH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肾素 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血浆sLOX-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群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7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他血脂成分的关系、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62例,高血脂患者3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56例,另入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他血脂成分的关系、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62例,高血脂患者3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56例,另入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入选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血浆sLOX-1、ox-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各组sLOX-1、ox-LDL、TNF-α水平;分析高血压和高血脂与sLOX-1的关系;血浆sLOX-1和ox-LDL、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血浆ox-LDL、血浆sLOX-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5)。重度高血压患者血浆sLOX-1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高血压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LOX-1与血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27,P<0.05。单因素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LOX-1水平与LDL-C、TC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 9 8,P<0.0 5;r=0.5 0 2,P<0.05。结论血浆sLOX-1水平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分级相关;血浆sLOX-1 Lox-1是可以反映高血压的危险预测指标;SLOX-1和RAS系统存在相互作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浆sLOX-1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血浆sLOX-1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关,血浆sLOX-1水平可以作为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脂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下载PDF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TIMP1、GAL-3、GDF-1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伟 焦丽华 +3 位作者 刘小娜 王红芳 刘寅 王晓青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331-2333,23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3)、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0例,其中急性期患儿65例,... 目的探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3)、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0例,其中急性期患儿65例,亚急性期患儿35例,比较2组川崎病患儿血清TIMP1、GAL-3、GDF-15水平,并对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和心功能水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TIMP1、GAL-3、GDF-15水平高于亚急性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3、9.729、11.230,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3+、CD4+和CD4+/CD8+高于亚急性期患儿,CD8+水平低于亚急性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38、4.612、13.326、10.731,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亚急性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3、26.424、7.488,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患儿LVSF、LVEF、CI和E/A等心功能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0.976、2.477、0.26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血清TIMP1、GAL-3、GDF-15水平明显升高,可考虑作为判断患儿所处时期的实验室指标,且急性期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指标也与亚急性期患儿存在差异,可考虑作为辅助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急性期 亚急性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 生长分化因子
下载PDF
RPR、ELISA在献血梅毒筛检中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文 丁显平 +5 位作者 张青 徐研 万里科 李小春 徐香兰 达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适合血站大规模血液筛检的梅毒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对32 327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作梅毒检测,对任意一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标本,再应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 目的探讨选择适合血站大规模血液筛检的梅毒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对32 327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作梅毒检测,对任意一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标本,再应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确认。结果RPR法检出梅毒阳性108份、阳性检出率3.34‰(108/32 327),ELISA法检出梅毒阳性174份,阳性检出率5.38‰(174/32327);108份RPR法阳性标本中TPPA法确认阳性81份,174份ELISA法阳性标本中TPPA法确认阳性144份(P<0.05)。结论ELISA法为目前最适合血站大规模的血液筛检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梅毒 快速血浆凝集反应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PA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梅毒感染及与艾滋病共感染对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楠 张梅光 +3 位作者 栗玉华 崔海燕 李明 黄晶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本市医院就诊者、血站献血者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梅毒项目的检测,对目前常用的5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实验室如何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010年来我市中心医院就诊者进行梅毒检测、2010年中心血站... 目的通过对本市医院就诊者、血站献血者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梅毒项目的检测,对目前常用的5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实验室如何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010年来我市中心医院就诊者进行梅毒检测、2010年中心血站筛查出的梅毒阳性样本和我市CDC检测出的艾滋病梅毒共感染样本组成血清盘,用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胶体金(SYP)、酶联免疫(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用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梅毒胶体金(SYP)、酶联免疫(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二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TPPA有很好的吻合性,对一期梅毒次之,治疗后检出率最低。梅毒胶体金(SYP)有较好的特异性,但假阳性率较高。艾滋病与梅毒共感染组和梅毒单纯感染组对梅毒的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PPA用来做实验室梅毒的确证试剂;酶联免疫(ELISA)检测梅毒应该作为大批检测的首选;梅毒胶体金(SYP)主要用于急诊病例;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不推荐作为梅毒筛查试剂,主要用来与特异性结果配合,判断患者是否是现症梅毒或梅毒的疗效判断。除艾滋病晚期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情况外,是否感染艾滋病对梅毒的检出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梅毒 快速血浆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胶体金 酶联免疫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共感染
下载PDF
重组突变巴曲酶酶动力学及活性分析研究
8
作者 李娜 兰海英 +2 位作者 康乐 陈宏超 徐梅 《蛇志》 2019年第1期10-12,31,共4页
目的对重组突变巴曲酶进行酶动力学初步研究,并建立一种蛇毒类凝血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使用可控温(37℃)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酶动力学测定法,测定重组突变巴曲酶的米氏常数,优化活性测定方法的反应时间和线性范围,验证此方法精密度,并... 目的对重组突变巴曲酶进行酶动力学初步研究,并建立一种蛇毒类凝血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使用可控温(37℃)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酶动力学测定法,测定重组突变巴曲酶的米氏常数,优化活性测定方法的反应时间和线性范围,验证此方法精密度,并用发色底物法与血浆凝集法同时测定不同蛇种来源的类凝血酶活性。结果重组突变巴曲酶的米氏常数(37℃)Km值为256.28μmol/L、Vm值为0.005 077μmol/min。该法呈现相应的剂量关系曲线,反应时间优选为0~20 min,线性范围优选为1~16.8 nmol/L,拟合度R^2≥0.99,方法精密度的变异系数≤5.0%。两种不同方法测定不同蛇种来源类凝血酶的活性单位比例范围为3.3~3.7(发色底物法/血浆凝集法),比例关系一致。结论建立的蛇毒类凝血酶活性测定方法拟合度优,精密度高,可测定不同来源的类凝血酶活性,并可替代传统血浆凝集活性测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类凝血酶 巴曲酶 酶动力学 活性分析 发色底物法 血浆凝集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可爱华 叶青 曹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6 h的临床指标(包括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氧分压)变化,以及入院即刻、6 h、24 h外周血心衰生物标志物(包括B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ST2、半乳糖凝集素3)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6 h、24 h的B型脑钠肽及可溶性ST2水平均逐渐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 <0. 05),高敏C反应蛋白及半乳糖凝集素3则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快速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降低外周血B型脑钠肽、可溶性ST2水平,有利于急性左心衰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无创正压通气 B型脑钠肽 可溶性ST2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CK19、CD56及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宏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658-659,662,共3页
目的为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临床中的诊断率,本文主要研究CD56、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27例)、甲状腺滤泡癌标本(13例)、结节性甲状... 目的为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临床中的诊断率,本文主要研究CD56、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27例)、甲状腺滤泡癌标本(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14例)、滤泡性腺瘤标本(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30例)。把所有标本做成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56、CK19以及galectin-3在甲状腺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CD56多数表达缺失,且CD56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ctin-3以及CK19多数表达阳性,且在良性病变中表达率较低;在同一种组织中表达缺失的是CD56。结论 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为缺失,且CD56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CD56在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结合CK19以及galectin-3在组织中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D56 CK19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CK19、Galectin-3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11
作者 崔玉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2期28-3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检测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68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例标本作为研究组,20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病例标本作为...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检测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68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例标本作为研究组,20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病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K19、Galectin-3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CK19阳性表达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alectin-3阳性表达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微小癌中呈强表达,而在甲状腺增生性病变中呈弱表达,因此通过检测CK19、Galectin-3能够鉴别甲状腺微小癌,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19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 甲状腺微小癌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MBL Gene by Using PCR-RFLP and the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of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Mannose Binding Protei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of Han and Mongolian Population
12
作者 贾天军 李萍 +6 位作者 张庶民 刘洁 赵铁军 张进顺 雷殿良 翟登高 李河民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oint mutation of the exon 1 at codon 54 of the mannose (or mannan)-binding lectin (MBL) gen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of Chinese Hans and Mongolian population, and to find out 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oint mutation of the exon 1 at codon 54 of the mannose (or mannan)-binding lectin (MBL) gen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of Chinese Hans and Mongolian population, and to find out any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lasma levels of MBL and the gene mutation frequency in both groups of individual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andomly from 56 healthy individuals of Chinese Hans and 37 Mongolian. The detection of the point mutations of the MBL gene was perfo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and detections for plasma levels of MBL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MBL ELISA kits. A MBL PCR method of assay was established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By optimizing the PCR condition, the optimal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55℃, and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was 160 pg. No bands were found in non-specificity samples (HAV, HBV, HCV and TB), and the sequences of PCR products were the same as the expected ones. Also a MBL PCR-RFLP was established. Upon electrophoresis of the digested products in 3% agarose gel, there were 3 patterns: in which 2 bands correspond to molecule weight 232 bp and 93 bp; 1 band, corresponds to molecule weight 325 bp and 3 bands correspond to molecule weight 325 bp, 232 bp and 93 bp, respectively. Three bands of 325 bp, 232 bp and 93 bp of point mutations were found at codon 54 of MBL coding gene. Frequencies in healthy Han and Mongolian population were 0.2321 and 0.1757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plasma MBL concentration was 1998.750 μg/L, with SD of 1505.152 in 56 healthy Han population and 2525.676 μg/L, with SD of 1955.188 in 37 Mongolian.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BL concentration and gene mutation frequency was found in healthy Han population. Frequency of point mutation was 1.00 when the MBL concentrations were below 100 μg/L; frequency of point mutation was 0.4524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100 μg/L to 1000 μg/L; and the frequency of point mutation was 0.0156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over 1000 μg/L.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MBL concentration and gene frequency in healthy Mongolian population showed that frequency of point mutation was 1.00 when the MBL concentrations were below 100 μg/L and the frequency of point mutation was 0.4583 when the MBL concentrations were 100 μg/L to 1000 μg/L; no point mutation was foun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over 1000 μg/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mutation at codon 54 of MBL coding gene had been determined in both healthy Hans and Mongolian population, and the frequency was higher in healthy Hans than that of Mongolian, 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 2=0.8574, P >0.05). The MBL level was lower in healthy Hans than in Mongolian population,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 =1.448, 0.1< P <0.2).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point mutation and MBL concentrations in both Hans and Mongolian population( r =-0.62, r =-0.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L PCR-RFLP HANS MONGOLIAN Mutation frequency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娟 刘雪 崔泽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37-404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oluble tumor factor 2 inhibitor,sST2)及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oluble tumor factor 2 inhibitor,sST2)及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actose plasma agglutinin,Galectin-3)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3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房颤者39例(房颤组),未合并房颤者74例(无房颤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存在房颤的非CHF患者46例作为无CHF组。比较4组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合并房颤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显著低于无房颤组、无CHF组、房颤组,且房颤组上述因子水平最高(P<0.05)。Logistic分析结果示心包积液、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升高是影响CHF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A125、sST2及Galectin-3在CHF合并房颤患者中均呈高表达,可能与房颤发生有关,可作为CHF合并房颤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