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丹丹 黄国栋 +1 位作者 马伟 刘怡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评估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实验测试值INR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指导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305例心脏外科手... 【目的】评估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实验测试值INR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指导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30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血浆输注剂量<15 mL/kg,n=214)和高剂量组(血浆输注剂量≥15 mL/kg,n=91),并通过单因素,相关性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浆输注量,血浆输注前后INR的变化情况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0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术中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11(8.17~19.05)mL/kg,其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术中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7.78(15.69~20.91)mL/kg和9.52(7.77~11.43)mL/k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低剂量组血浆输注前后INR变化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98(0.60~1.26)和0.50(0.35~0.7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NR值的异常升高导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增加(P<0.001),OR 95%CI为6.757(3.068,14.822),同时也增加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死亡风险(P<0.001),OR 95%CI为5.441(2.193,13.499);术中血浆输注前后INR的改变值降低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P=0.001),OR 95%CI为0.244(0.107,0.558)。相关性分析显示,术中血浆剂量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时间(rs=0.569,P<0.001)和住院时间(rs=0.302,P<0.001)呈正相关。【结论】在接受术中血浆输注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高血浆输注剂量和术前异常高的INR值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而输注血浆后INR值校正程度更高的手术患者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剂量 心脏外科 国际标准化比率 红细胞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陈佳炜 蔡毅峰 +1 位作者 章志坚 翁冬锐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DPMAS+PE组(n=25)和PE组(n=25)。观察两组疗效、肝功能、血常规指标与凝血功能。结果DPMAS+PE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PE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PE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PMAS+PE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PMAS+PE可有效提高在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中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剂量血浆置换 肝衰竭 高胆红素 疗效
下载PDF
术中高血浆输注剂量对围手术期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李丹丹 黄国栋 +2 位作者 马正根 马伟 刘怡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讨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中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556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 目的探讨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中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556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分为低输注剂量(<15 mL/kg)组和高输注剂量(≥15 mL/kg)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术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56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后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0.5(8.5~14.0)mL/kg。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术中血浆输注剂量每增加1 mL/kg导致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风险增加[OR(95%CI)1.16(1.01,1.33),P<0.05]、ICU住院天数增加[Mean(95%CI)0.19(0.03,0.35),P<0.05]以及医院住院天数增加[Mean(95%CI)0.55(0.27,0.81),P<0.05];术前INR的异常程度增加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风险[OR(95%CI)1.82(1.33,2.50),P<0.05],增加术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OR(95%CI)2.15(1.09,4.24),P<0.05];术中血浆输注前后INR的下降幅度降低术后24 h患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OR(95%CI)0.47(0.27,0.84),P<0.05]以及减少住院死亡率[OR(95%CI)0.23(0.13,0.50),P<0.05]。结论在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异常的INR值和术中高血浆输注剂量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而INR(输血前—输血后)较大的变化值与较好的临床结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输注剂量 INR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刘绘青 曲艳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4-0027,共4页
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严重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选择,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的是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 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严重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选择,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的是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则是使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中,对比两组生化指标以及其他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对比中可显著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可发现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小剂量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措施,可有效将严重肝衰竭患者病症进行抑制,改善生化指标,将症状进行控制,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可将该种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剂量血浆置换 严重肝衰竭
下载PDF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其他人工肝模式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倩 袁宏玲 覃后继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重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障碍或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上主要是人工肝支持治疗,但考虑到疫情条件下血源紧张以及血制品费用高昂等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人工肝的推广及疗效。如减少血浆用量,采用半量或小剂量血浆... 重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障碍或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上主要是人工肝支持治疗,但考虑到疫情条件下血源紧张以及血制品费用高昂等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人工肝的推广及疗效。如减少血浆用量,采用半量或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其他人工肝模式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这一患者群体来说益处多多。因此,寻求一种能减少血浆用量且不影响疗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一旦成功,其将是重型肝炎患者的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衰竭 剂量血浆置换 人工肝支持系统
下载PDF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婉嫕 刘蕊 龚洪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月本院及两家联合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观察组(26例)在此基... 目的探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月本院及两家联合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小剂量血浆置换与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照组(26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库欣反应,两组患者库欣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起效快、疗效良好、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血浆置换 剂量激素冲击 重症肌无力 疗效
下载PDF
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晓园 韩世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为(17.3±3.8)分,治疗后为(3.4±2.5)分,降低幅度为(13.9±3.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为(16.9±4.8)分,治疗后为(8.0±3.4)分,降低幅度为(8.9±2.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为(11.2±1.5)d,对照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为(16.5±2.4)d。观察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比单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好,可以普及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血浆置换 剂量激素冲击 重症肌无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AFLP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鹏 黄寨 +7 位作者 熊滨 秦文波 陆政 莫祖聪 唐小刚 黄红维 黎艳 钟小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009-2009,共1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疗法(DPMAS)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AFL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 目的: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疗法(DPMAS)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AFL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血浆置换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21例)(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FLP相关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疗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疗法 剂量血浆置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剂量血浆与多巴胺联合治疗肝肾综合征
9
作者 田成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1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及使用血管扩张剂对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在6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在保肝、对症基础上使用小剂量血浆加多巴胺,对照组仅采用保肝对症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显著... 目的:探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及使用血管扩张剂对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在6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在保肝、对症基础上使用小剂量血浆加多巴胺,对照组仅采用保肝对症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血浆加多巴胺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血浆 多巴胺 肝肾综合征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小彬 田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3196-31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和血氨(NH3)水平,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和NH3水平明显下降,PT明显缩短,ALB、PTA、T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0.0%;PE组中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12.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PE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出现1例低血压、1例低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PE组治疗后出现5例低血压、6例不同程度出血、8例发热、7例寒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0%;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A联合小剂量PE治疗严重肝衰竭时血浆用量少且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剂量血浆置换 严重肝衰竭
下载PDF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妊娠期重症脂肪肝的效果
11
作者 黎佳慧 朱丽勤 +1 位作者 梁晓俊 沈文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0期3854-3857,共4页
目的 分析妊娠期重症脂肪肝患者实施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4例妊娠期重症脂肪肝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 目的 分析妊娠期重症脂肪肝患者实施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4例妊娠期重症脂肪肝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实施血浆灌流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6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分别为(105.46±15.33)μmol/L、(26.28±10.39)U/L、(31.82±18.30)U/L、(12.51±1.97)mmol/L、(10^(9).85±11.36)μmol/L;对照组TBIL、ALT、AST、BUN、Scr水平分别为(117.52±14.39)μmol/L、(38.14±14.27)U/L、(43.29±15.44)U/L、(18.22±1.35)mmol/L、(129.40±10.95)μmol/L。观察组TBIL、ALT、AST、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5、3.801、2.710、13.525、7.009,均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7.14±0.75)×10^(9)/L和(176.83±16.22)×10^(9)/L;对照组WBC、PLT分别为(9.40±1.15)×10^(9)/L和(160.31±18.52)×10^(9)/L。观察组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12,3.796,均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为(16.46±2.65)s,低于对照组的(24.81±2.13)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3.11±0.40)g/L,高于对照组的(1.82±0.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93,13.226,均P<0.05)。结论 妊娠期重症脂肪肝患者实施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 妊娠期重症脂肪肝 疗效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非遗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泊涛 安会梅 +3 位作者 王永前 边云 王志仁 杨甫德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7期457-461,共5页
目的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9月就诊于北京回龙观医院且服用奥氮平治疗的54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奥氮平血浆浓度,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的一般... 目的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9月就诊于北京回龙观医院且服用奥氮平治疗的54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奥氮平血浆浓度,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和肝肾功能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高于低龄组[(4.31±1.74)比(5.11±1.88)ng/(ml·mg·d),t=4.263,P<0.05];女性患者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男性组[(5.43±1.89)比(4.02±1.57)(ml·mg·d),t=9.148,P<0.05];肥胖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组[(4.13±1.79)比(4.55±1.80)(ml·mg·d),t=2.095,P<0.05];单一使用奥氮平组、奥氮平合并利培酮组、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组、奥氮平合并氯氮平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分别为(4.72±1.77)、(4.91±1.91)、(3.52±1.06)和(4.39±2.23)ng/(ml·mg·d),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2,P=0.012),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仅合并丙戊酸钠组较单一使用奥氮平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有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均有影响,临床医生在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结合效应,合理制订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治疗药物监测 奥氮平 剂量校正血浆浓度
原文传递
Plasma microRNA profiles distinguish lethal injury in acetaminophen toxicity: A research study 被引量:6
13
作者 Jeanine Ward Shashi Bala +1 位作者 Jan Petrasek Gyongyi Szab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2期2798-2804,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plasma microRNA (miRNA) profiles indicative of hepatotoxicity in the setting of lethal acetaminophen (APAP) toxicity in mice. METHODS: Using plasma from APAP poisoned mice, either lethally (500 mg/... AIM: To investigate plasma microRNA (miRNA) profiles indicative of hepatotoxicity in the setting of lethal acetaminophen (APAP) toxicity in mice. METHODS: Using plasma from APAP poisoned mice, either lethally (500 mg/kg) or sublethally (150 mg/kg) dosed, we screen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urine microRNA libraries (SABiosciences, Qiagen Sciences, MD) to evaluate for unique miRNA profiles between these two dosing parameters. RESULTS: We distinguished numerous, unique plasma miRNAs both up- and downregulated in lethally compared to sublethally dosed mice. Of note, many of the greatest up- and downregulated miRNAs, namely 574-5p, 466g, 466f-3p, 375, 29c, and 148a, have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asthma in prior studies. Interestingly,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PAP and asthma has been previously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an as yet unknown mechanism of pathology.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in the lethal compared to sublethal APAP dosing groups at the 12 h time point (P < 0.001). There was 90% mortality in the lethally compared to sublethally dosed mice at the 48 h time point (P = 0.011). 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unique plasma miRNAs both up- and downregulated in APAP poisoning which are correlated to asthma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microRNA Hepatotoxicity Acet-aminophe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下载PDF
Over Exposure to Efavirenz Plasma Concentrations among Beninese HIV Patients Treated by A 600 mg Daily Dose
14
作者 Allabi Aurel Constant Kiki Mikal +2 位作者 Zannou Marcel Onifade El-Fatai Alvarez Jean Claude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7年第9期628-635,共8页
Therapeutic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EFV (efavirenz) are between 1,000 ng/mL and 4,000 ng/mL. Concentrations below 1000 ng/mL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and concentrations above 4,000 ng/m... Therapeutic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EFV (efavirenz) are between 1,000 ng/mL and 4,000 ng/mL. Concentrations below 1000 ng/mL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and concentrations above 4,000 ng/mL are associated with toxicity.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ppreciate EFV plasmas concentrations profile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and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in Beninese patients treated by a 600 mg standard daily-dos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EFV plasma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receiving EFV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at least 14 days. Adverse effects occurring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 over-exposure to EFV among Beninese HIV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46.4% of patients presenting EFV concentration above 4,000 ng/mL, although adverse effects were tolerated indicating that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s safe. The measuremen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at the steady-state could contribute to early detection of treatment failure and adapt treatment in subjects presenting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ithin context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EFAVIRENZ plasma concentrations adverse effects Ben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